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832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属于组件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光伏测试实验室进行UL1703喷淋实验时多数是在一个四周防水的测试房间里进行,特制的测试喷淋装置将测试溶液喷到组件表面后沿着下水口直接流走,造成溶液的大量浪费。同时该实验区域内由于湿度很大,无法在进行其他实验,例如湿绝缘电阻等测试,区域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使得测试溶液能够循环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包括主机架,主机架上设置有独立的喷淋区域,在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水箱、过滤器、水泵和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独立的喷淋区域内,喷淋区域底部为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水箱连通,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水箱内的测试溶液,所述水箱内的溶液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水泵,水泵抽取过滤后的测试溶液并经喷淋头喷向组件表面,再经接水槽再次回流到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加热丝用于对水箱内测试溶液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水箱内溶液的温度,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加热丝对水箱内溶液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主机架上的喷淋区域处设置有防护门。

进一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喷淋管道与喷淋头连通,该喷淋管道上设置有闸阀和水压表,所述闸阀用于控制喷淋管道内测试溶液的通断,所述水压表用于监测水压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主机架上的喷淋区域内设置有组件支架。

进一步,所述主机架上还设置有绝缘耐压仪。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封闭的喷淋区域,喷淋区域底部是接水槽,通过接水槽使测试溶液回流至水箱中,再次经水泵、喷淋头喷洒在组件表面,达到节约测试溶液的作用;喷淋区域独立、封闭,进行喷淋试验时,将喷淋区域通过防护门封闭,湿气就不会扩散到整个测试区域,节约了测试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内设置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具有加热测试溶液和温控功能,加热丝对水箱内的测试溶液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测试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器控制加热丝停止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太阳能组件可循环喷淋系统,包括主机架10,主机架10上设置有独立的喷淋区域,在所述主机架10上设置有水箱3、过滤器4、水泵5和喷淋头9,所述喷淋头9位于独立的喷淋区域内,喷淋区域底部为接水槽13,所述接水槽13与水箱3连通,所述过滤器4用于过滤水箱3内的测试溶液,所述水箱3内的溶液经过滤器4过滤后进入水泵5,水泵5抽取过滤后的测试溶液并经喷淋头9喷向组件表面,再经接水槽13再次回流到水箱3;所述水箱3内设置有加热丝17、温度传感器16和控制器,加热丝17用于对水箱3内测试溶液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6用于监测水箱3内溶液的温度,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16发送的信号,控制加热丝17对水箱3内溶液进行加热。

上述控制器为PLC系统1,在PLC系统1上设置溶液温度,加热丝17即开始对水箱内的测试溶液加热;水泵5的通断也由PLC系统控制。

如图1所示,所述主机架10上的喷淋区域处设置有防护门11。

如图1、2所示,所述水泵5的出水端通过喷淋管道7与喷淋头9连通,该喷淋管道7上设置有闸阀6和水压表8,所述闸阀6用于控制喷淋管道7内测试溶液的通断,所述水压表8用于监测水压的大小。

如图2所示,所述主机架上的喷淋区域内设置有组件支架14。

如图1所示,所述主机架10上还设置有绝缘耐压仪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进行喷淋试验时,首先在水箱3中调配符合测试电阻率要求的测试溶液,然后注满水箱3,在PLC系统1操作面板上设置溶液温度,加热丝17开始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6测试到的测试溶液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加热丝17自动停止加热。将测试组件安装在喷淋支架14上,调整喷淋头9位置,调节水压表8等参数,使其符合测试标准。通过PLC系统1操作面板启动水泵5开始工作,打开闸阀6,测试溶液通过水箱3、喷淋管道7、喷淋头9,喷淋到测试组件表面,然后通过接水槽13的阀门再次回流到水箱3,在测试过程中,若温度低于测试要求温度,加热丝17通过PLC系统1自动加热到要求温度,主机架10的四周设置有防护门11,喷淋过程中主机架10四周处于封闭状态。喷淋测试完成后,将喷淋支架14取出,利用水槽13进行湿绝缘相关测试。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