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5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单灯控制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差问题,在低压电力线上进行数据通信时,其干扰的特殊性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电力线上的干扰可分为非人为干扰和人为干扰。非人为干扰通常指自然现象引起的干扰,如雷电在电力线上引起的干扰。现有的智慧单灯控制器都是没有防雷措施,容易将控制器烧毁,使用时给人们带来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防雷效果明显,且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包括RS485接线柱,所述RS485接线柱上具有1接口、2接口和3接口,所述1接口连接有485-A信号线,所述2接口连接有485-B信号线,所述3接口连接有接地线,所述485-A信号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1,所述485-B信号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2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2,所述接地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3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3,且所述接地线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D5与所述485-A信号线相连,所述接地线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D6与所述485-B信号线相连;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RT1、瞬态抑制二极管RT2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3分别连接大地线。

本申请中,滤波电容CT1、CT2、CT3具体为EMI静噪滤波器三脚电容0.01uF/100V,用于安装在整流电路两端用以降低交流脉动波纹系数,提升高效平滑直流输出。

瞬态抑制二极管D5、D6均为瞬态抑制二极管SMBJ6.5CA,瞬态抑制二极管RT1、RT2、RT3均为瞬态抑制二极管SMBJ18CA。瞬态抑制二极管为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当TVS二极管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的负12次方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有效地保护电子线路中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具有响应时间快、瞬态功率大、漏电流低、击穿电压偏差、钳位电压较易控制、无损坏极限、体积小等优点。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外部如果有雷击浪涌干扰通过J3到信号线485-A与485-B上,经过EMI静噪声滤波器三角电容CT1、CT2的缓冲,再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RT1、RT2释放到大地线上,从而保护了485-A与485-B不被烧毁,并且抑制了外界环境带来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道路上的路灯、隧道灯、校园中的路灯等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具有防雷效果明显,且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包括RS485接线柱J3,RS485接线柱J3上具有1接口、2接口和3接口,1接口连接有485-A信号线,2接口连接有485-B信号线,3接口连接有接地线,485-A信号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1,485-B信号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2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2,接地线上连接有滤波电容CT3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3,且接地线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D5与485-A信号线相连,接地线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D6与485-B信号线相连;瞬态抑制二极管RT1、瞬态抑制二极管RT2和瞬态抑制二极管RT3分别连接大地线。

上述滤波电容CT1、CT2、CT3均为EMI静噪滤波器三脚电容0.01uF/100V。

上述瞬态抑制二极管D5、D6均为瞬态抑制二极管SMBJ6.5CA。

上述瞬态抑制二极管RT1、RT2、RT3均为瞬态抑制二极管SMBJ18CA。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RS485技术的智慧回路调光控制器防雷电路具有防雷效果明显,且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