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0252发布日期:2018-06-01 21:4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现在被广泛应用。而目前光伏组件安装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一般光伏组件都是1.65m,目前的安装工艺中,人站在一侧要固定另一侧难度很大,而且安装过程中,容易手碰到光伏组件,产生隐裂等现象,影响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目前都是由至少4根导轨安装,其成本高,增加了彩钢瓦的承重力,安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的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及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导轨机构包括为三组,每一组导轨机构由导轨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三组导轨机构中,其中中间一组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短边连接处,另外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背面,三组导轨机构平行,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相连接的短边通过中压固定在中间导轨机构上,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分别通过中压和/或边压固定在相应的导轨机构上,形成三点固定;导轨底部设有夹具,通过夹具将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固定在彩钢瓦上。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导轨本体,导轨本体上、下表面分别开有凹槽,凹槽顶部两边向内延伸得到两个限位边,中压和边压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导轨上表面的中压凹槽,夹具通过螺栓安装在导轨下表面的中压凹槽,螺栓一端端头设有卡片,卡片安装在中压凹槽内,且通过两个限位边进行限位,螺栓另一端端头设有螺母,通过中压和边压将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固定在导轨上。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包括凹字形连接件本体及凹字形连接槽,凹字形连接件本体大小与导轨本体内部腔体匹配,凹字形连接槽与中压凹槽外围尺寸匹配,连接件插入U形中压本体内腔中,中压凹槽卡入凹字形连接槽内,用于相邻导轨的连接。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边压、中压及夹具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压包括U形中压本体,U形中压本体顶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中压压边,由中压压边将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长边/短边固定。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压压边上表面为斜面结构,中压压边下表面为锯齿面,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位于U形中压本体外边与锯齿面构成的直角框内。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边压包括Z形边压本体,Z形边压本体一端端头向外延伸形成边压压边,边压压边与Z形边压本体的中边平行,螺栓穿过中边将边压与导轨固定,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卡入Z形边压本体与边压压边之间形成的直角框内。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夹具由两个夹脚通过内螺母螺栓和螺母连接构成,其中一个夹脚顶部连接有与导轨连接的固定板,每个夹脚与内螺母螺栓、螺母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与导轨连接的上表面设为锯齿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夹脚内为锯齿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组导轨机构及中压和边压将相邻两个彩钢瓦竖向采用三点式固定,固定强度好,而且其中两组导轨机构安装在光伏组件的外端头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的安装,避免了够不着位置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了施工人员手碰到光伏组件上,导致隐裂,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及更换方便,光伏组件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开孔等,不但简化了安装步骤,减少了部件,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安装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限定结构的导轨及导轨连接件,其连接方便,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3)本实用新型的导轨通过夹具固定,夹具与导轨接触面设等锯齿结构等粗糙面,有利于提高其连接牢固性,防止螺栓拧紧时打滑等;同时将夹具内侧也设为粗糙结构,也增加其连接牢固性;

4)本实用新型在螺栓与螺母及待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压块、固定垫片及弹性垫片等,有助于提高其连接紧密性,对连接部件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拧螺栓过程中部件损坏;同时本实用新型将压边顶部的固定块设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将中间导轨的顶板截面设为等腰梯形结构,一方面提高其美观程度,另一方面降低其重量,降低成本,而且降低了屋顶等的承重能力,提高该结构的牢固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压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压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压,101-Z形边压本体,102-边压压边,103-中边,2-导轨,201-导轨本体,202-限位边,203-中压凹槽,3-第一光伏组件,4-第二光伏组件, 5-中压,501-U形中压本体,502-中压压边,503-锯齿面,6-内螺母螺栓,7-连接件,701-凹字形连接件本体,702-凹字形连接槽,8-夹具,8a-固定板,8b-夹脚,9-螺栓,10-卡片,11-垫片,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伏组件竖向与彩钢瓦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光伏组件3、第二光伏组件4及导轨机构,导轨机构包括为三组,每一组导轨机构由导轨2通过连接件7连接构成,三组导轨机构中,其中中间一组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短边连接处,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相对的短边通过中压5固定在中间的导轨机构上,另外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光伏组件3、第二光伏组件4背面,且距离第一光伏组件3、第二光伏组件4外侧短边1/3-3/4处,即导轨机构设置在光伏组件长边的1/3-3/4处,且三个导轨机构平行,第一光伏组件3、第二光伏组件4相连接的短边通过中压5固定在中间导轨机构上,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的两个长边分别通过中压5和/或边压1固定在相应的导轨机构上,形成三点固定;导轨2底部设有夹具8,通过夹具8将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固定在彩钢瓦上。

如图4所示,边压1包括Z形边压本体101,Z形边压本体101一端端头向外延伸形成边压压边102,边压压边102与Z形边压本体101的中边103平行,螺栓9穿过中边103将边压1与导轨2固定,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卡入Z形边压本体101与边压压边102之间形成的直角框内。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导轨2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导轨本体201,导轨本体201上、下表面分别开有凹槽203,凹槽203顶部两边向内延伸得到两个限位边202,中压5和边压1均通过螺栓9安装在导轨2上表面的中压凹槽203,夹具8通过螺栓9安装在导轨2下表面的中压凹槽203,螺栓9一端端头设有卡片10,卡片10安装在中压凹槽203内,且通过两个限位边202进行限位,螺栓9另一端端头设有螺母12,通过中压5和边压1将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固定在导轨2上。

如图6所示,中压5包括U形中压本体501,U形中压本体501顶部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中压压边502,由中压压边502将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的长边/短边固定,中压压边502上表面为斜面结构,中压压边502下表面为锯齿面503,第一光伏组件3和第二光伏组件4位于U形中压本体501外边与锯齿面503构成的直角框内。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7包括凹字形连接件本体701及凹字形连接槽702,凹字形连接件本体701大小与导轨本体501内部腔体匹配,凹字形连接槽702与中压凹槽203外围尺寸匹配,连接件7插入U形中压本体501内腔中,中压凹槽203卡入凹字形连接槽702内,用于相邻导轨2的连接。

为了连接更牢固,本实用新型在螺母12与边压1、中压5及夹具8之间设有垫片1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8由两个夹脚8b通过内螺母螺栓6和螺母12连接构成,其中一个夹脚8b顶部连接有与导轨2连接的固定板8a,每个夹脚8b与内螺母螺栓6、螺母12之间设有垫片11,固定板8a与导轨2连接的上表面设为锯齿形结构,夹脚8b内为锯齿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将连接面设为锯齿结构,均是为了增加其摩擦性能,防止安装时打滑,提高其安装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边导轨和中间导轨将相邻两个彩钢瓦通过导轨式连接,边导轨处设有压边固定,且两个导轨通过夹具固定在屋顶或相应位置,其安装及更换方便,彩钢瓦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开孔等,不但简化了安装步骤,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安装质量,适于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