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及转轴端盖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0083发布日期:2018-06-01 21:4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冲压模具及转轴端盖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冲压模具的转轴端盖组装机。



背景技术:

从制造工艺角度看,直流电机包括定子总成、转子总成和电刷装置,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之间有气隙,即转子和定子之间有距离确定的间隙。其中电刷装置在转子总成的端部,本领域内将电刷装置所在的一端称为前端,前端的端盖称为前端盖。相应的,转子总成的另一端称为后端,大部分电机的后端设置有通风机。故,安装在直流电机的有电刷的一端的端盖称为前端盖,安装在有通风机的一端的端盖称为后端盖。此外,电机的输出轴一定要从前端盖伸出,即前端盖的输出轴孔处一定有轴承。

由于前端盖处要安装电刷,还要与输出轴配合,因此对前端盖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前端盖和转子总成上的转子轴之间的组装还是通过工人手工完成。组装过程为:现将前端盖的轴孔处的轴承组装好。然后工人手工扶着前端盖,将转子总成中的转子轴压入轴承内圈的孔中。由于轴承内圈和轴孔之间的配合方式是过盈配合,工人压入时需要使用台式压力机。台式压力机包括机头和机座,工作台面在机座上,工作台面为一个水平面,机头的运动方向为上下运动。使用台式压力将前端盖和转子总成组装的方法是,将前端盖放在台式压力机的工作台上,用一只手扶住前端盖的外缘,另一只手将转子轴摆放到轴承处。随后用一只扶住转子轴,并用转子轴压住端盖,另一只手要操纵压力机的机头处的压杆。当机头刚抵在转子轴的另一端(后端盖安装处)上时,一只手扶住转子轴和前端盖,另一只手继续操作机头的压杆,将转子轴压入前端盖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上述手工组装不仅用时长,而且配合精度难以保证。由于转子和前盖之间通常还要安装电刷组件,电刷组件是先卡在前端盖的相应的槽里,相应的电线伸出。因此工人一只手要扶住前端盖、换向器以及电刷组件,另一只手操作压力机。在转子轴压入前端盖的瞬间,工人要克服上述压入的力,即工人要扶住前端盖、换向器以及电刷组件,这对工人的体力要求较高。并且,在压入时,需要工人双手较好的配合,这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可见工人如果没操作熟练,可能会出现一次没压入需要第二次返工,由于压入时转子轴的轴线和轴孔的轴线没有对准或者没有扶稳而造成轴和轴承的紧配合的参数没达标,或者造成其中一个部件损坏等问题。此外,工人手工扶住工件时,容易夹伤工人。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用于组装转轴和端盖的模具,使其在组装前端盖和转轴时,组装速度更快,组装效果更好,使用成本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及转轴端盖组装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手工组装端盖和转轴时,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端盖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与所述上模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端盖外缘定位部和端盖轴承定位部;所述端盖外缘定位部用于限制端盖相对于下模板的移动,所述端盖轴承定位部用于抵住轴承的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外缘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挡块,每个所述挡块的横截面均呈弧形,所有的所述挡块围成的区域与端盖外缘的弧度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卡在端盖边缘的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块间隔180°设置,两个所述挡块上的所述突出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外缘定位部还包括挡柱,所述挡柱和所述挡块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轴承定位部为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圆形,所述凹槽的中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在转轴压入端盖后避让转轴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用于抵住轴承内圈的端面;所述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中心轴线处。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轴承定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处插装有管位块,所述管位块的端面高于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管位块的端面和所述凹槽的槽底形成所述第二突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还包括电刷线放置槽,所述电刷线放置槽用于容纳电刷的引线;所述电刷线放置槽与所述端盖轴承定位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用在压力机上时,上模和压力机的机头连接,下模和压力机的工作台面连接。其中,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的与上模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端盖外缘定位部和端盖轴承定位部。其中,端盖外缘定位部用于限制端盖相对于下模板的移动,端盖轴承定位部用于抵住轴承的端面。

本实施例以电机的前端盖为例,电机的前端盖卡合在下模上。电机的前端盖的表面为弧形。使用时将前端盖放在下模上,轴承抵在端盖轴承定位部上。然后将电刷组件放在端盖上,将电机转子轴和端盖轴承孔对正。最后启动冲压机,压力机的机头向下移动,当其抵在转子轴的另一端后,将转轴压进端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由于设置了端盖外缘定位部,利用端盖的周侧实现限制端盖在下模平面内的平移。由于设置了端盖轴承定位部,实现了制端盖在与下模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平移,并且利用了端盖轴承这一受力点作为表面不是平面的端盖的支撑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力学特性好,结构简单,组装效果好且工时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端盖组装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冲压模具,还包括压力机,所述上模和所述压力机的机头连接,所述下模和所述压力机的工作台面连接。由于冲压模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冲压模具的转轴端盖组装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在组装前端盖和转轴时,组装速度更快,组装效果更好,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转轴端盖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轴端盖组装机中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冲压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冲压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冲压模具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100-压力机;101-开关按键;200-冲压模具;210-上模;211-上模座;212-夹板;213-转子轴定位槽;220-下模;221-下模座;222-下垫板;223-下模板;224-挡块;225-第一突出部;226-电刷线放置槽;227-第二突出部;228-空腔;229-挡柱;230-端盖轴承定位部;231-管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及转轴端盖组装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手工组装端盖和转轴时,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

图1为转轴端盖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冲压模具。图2至图5为体现冲压模具结构的附图。如图1-图5,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210和下模220,用在压力机上时,上模210和压力机的机头连接,下模和压力机的工作台面连接。其中,下模包括下模板223,下模板223的与上模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端盖外缘定位部和端盖轴承定位部。其中,端盖外缘定位部用于限制端盖相对于下模板的移动,端盖轴承定位部用于抵住轴承的端面。

本实施例以电机的前端盖为例,电机的前端盖卡合在下模上。电机的前端盖的表面为弧形。使用时将前端盖放在下模上,轴承抵在端盖轴承定位部上。然后将电刷组件放在端盖上,将电机转子轴和端盖轴承孔对正。最后启动冲压机,压力机的机头向下移动,当其抵在转子轴的另一端后,将转轴压进端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由于设置了端盖外缘定位部,利用端盖的周侧实现限制端盖在下模平面内的平移。由于设置了端盖轴承定位部,实现了制端盖在与下模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平移,并且利用了端盖轴承这一受力点作为表面不是平面的端盖的支撑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力学特性好,结构简单,组装效果好且工时少。

如图2-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211。上模座和压力机机头连接。进一步的,在上模座的靠近下模具的一侧上设置夹板212,夹板212上固定导柱,进一步的,夹板212上的靠近下模具的一侧上设置有转子轴定位槽213,转子轴定位槽能够在上模下压过程中减少轴的侧向滑动的趋势。

下模板223的与上模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端盖外缘定位部,端盖外缘定位部用于限制端盖相对于下模板的移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端盖外缘定位部和下模板之间可以固接,固定连接的端盖外缘定位部的定位更准确。或者,端盖外缘定位部和下模板之间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端盖外缘定位部可以调整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端盖。此外,由于电机的端盖规格已经系列化,当端盖外缘定位部和下模板之间是固接时可以通过更换下模板来改变端盖外缘定位部的规格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端盖外缘定位部的一种结构是:端盖外缘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挡块224。每个挡块的横截面均呈弧形,所有的挡块围成的区域与端盖外缘的弧度匹配。每个挡块的横截面呈弧形,所有的挡块围成的区域与端盖外缘的弧度匹配,以使端盖能够被较好的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挡块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225,第一突出部卡在端盖边缘的槽内。绝大多数的直流电机的端盖的边缘有翻边,这一翻边用于和电机外罩连接。但翻边不是连续布置的,而是间断的,相邻的翻边之间是有间隙的,即形成了端盖边缘的槽。此时可以在挡块上设置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卡在端盖边缘的槽内。利用端盖边缘的槽来实现限制电机端盖的转动。

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突出部225的靠近内侧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尖角,尖角在使用时与端盖的周侧相抵。

如图3,端盖外缘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挡块,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块间隔180°设置,两个所述挡块上的所述突出部相对设置。对于大多数尺寸的电机端盖,两个挡块能够满足限位要求,加工制造模具时工艺性好。

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外缘定位部还包括挡柱229,挡柱229和挡块224间隔布置。由上所述,端盖外缘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挡块,挡块横截面均呈弧形,可见挡块的制作较为复杂。此时如果电机外壳的尺寸较大,可以在挡块之间设置档柱,档柱可以为柱状体,其加工比挡块更容易。挡柱和挡块间隔布置,配合使用,也可以较好的实现端盖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用在压力机上,上模和压力机的机头连接,下模和压力机的工作台面连接。下模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的与上模相对的一面还设置有端盖轴承定位部,端盖轴承定位部用于抵住轴承的端面。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端盖轴承定位部230为凹槽,凹槽的槽底为圆形,凹槽的中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在转轴压入端盖后避让转轴的空腔。

直流电机的端盖具有弧度,其在平放状态中抵在桌面上的位置是轴承处。但为了增加定位的的准确性,提高定位的速度,将端盖轴承定位部230设置为凹槽的结构。通常,直流电机的转轴伸出轴承后,其轴的端面不与轴承端面平齐,即轴还要继续伸出一定的长度。故凹槽的中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在转轴压入端盖后避让转轴的空腔。这一空腔可以贯穿下模板,也可以不贯穿,根据不同型号的电机转轴所需要伸出的长度确定。

如图5,端盖轴承定位部设置为凹槽,凹槽的中轴线处设置有空腔2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突出部227,第二突出部227用于抵住轴承内圈的端面,空腔228位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中心轴线处。组装时要将电机的轴压入端盖上轴承的内圈,因此轴承内圈的端面为受力面。通常轴承内圈的材料强度高,可以利用这一端面定位和承力。

端盖轴承定位部设置为凹槽,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端盖轴承定位部的一种结构是:所述端盖轴承定位部230设置有通孔,通孔在凹槽的表面上开设,通孔处插装有管位块231,管位块的端面高于凹槽的槽底。当管位块插装在通孔上后,管位块的端面和凹槽的槽底形成了第二突出部。端盖轴承定位部为设置在下模板的结构,在下模板的下侧还有下模座。管位块的一个端面和凹槽的槽底形成了第二突出部,管位块的另一个端面抵在了下模座上。

进一步的,在下模座221和下模板223之间还设置有下垫板222,所述管位块231抵在所述下垫板222上。

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下模板还包括电刷线放置槽226,电刷线放置槽226用于容纳电刷的引线。当使用冲压模具加工直流电机组装转子轴和前端盖时,在直流电机的前端盖处还要安装电刷组件,电刷组件有电刷线,电刷线放置槽用于容纳电刷的引线。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轴端盖组装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200和压力机100,冲压模具的上模210和压力机的机头连接,冲压模具的下模220和压力机的工作台面连接。以将转轴压入轴承为例,直流电机的前端盖放在下模板上,转轴的一端和前端盖的轴承内圈对齐,另一端和上模相抵,通过压力机的机头使上模和下模靠近,将转轴压入前端盖的轴承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机使用电动压力机,所述电动压力机的开关按键101设置在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并排的位置。即电动压力机的开关按键靠近所述下模布置,使工人操作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