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配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线牵引头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张力架线,牵引导线时需要专用工具握住导线,将牵引绳或牵引板的力量传递至导线上,当前线路施工使用较多的是网套连接器和压接式牵引管。但随着大截面导线的出现,网套连接器和压接式牵引管还存在一定的缺点:
(1)网套连接器
对于大截面导线,导线为四层铝股,直径更大,网套连接器的长度更长,当张力较高时,容易造成网套连接器连接部位的导线受力不均,容易出现损坏,甚至断线的故障以及网套连接器本身的受损造成安全隐患。
(2)压接式牵引管
随着大截面导线,压接式牵引管长度更长,一般不使用护管,容易造成压接式牵引管反复弯曲,容易造成对导线的握着力降低,留有安全隐患。而且压接式牵引管为一次性使用,价格较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牵引头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网套连接器及压接式牵引头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线牵引头装置,包括上下扣合设置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且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通过螺栓固定,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扣合后构成导线牵引头体,导线牵引头体包括由左到右设置的线体夹持部、线芯夹持部和牵引部,所述的线体夹持部和线芯夹持部一体构成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线体夹持部的中空部用于设置带有外护套的线体,线芯夹持部的中空部用于设置楔形套组件,楔形套组件套设在线体的线芯上,所述的牵引部包括牵引板,牵引板的中心水平线与圆柱状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牵引板上设有前后通透的牵引孔。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的一侧通过旋转轴铰接,另一侧通过螺栓压接。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压接。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的前侧或者后侧开设有一排沉头孔,下导线夹持牵引体的前侧或者后侧开设有与沉头孔对应的螺孔,沉头孔和螺孔内设有螺栓。
所述的楔形套组件包括内楔形套和外楔形套,内楔形套套设在线芯上,外楔形套套设在内楔形套上,且外楔形套的外圆周与线芯夹持部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导线夹持牵引体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的扣合结构,达到可拆卸连接的目的,并能将大截面的导线夹紧,安装方便、快捷,能够看到内部的安装情况,更加的直观。同时,利用楔形套组件夹紧线芯,保证在导线受力时钢芯不容易缩芯,该处不主要受力,主要是防止导线缩芯。牵引部,在牵引板上设置有牵引孔,牵引孔与旋转连接器等相连,实现对导线的牵引。能够有效解决网套连接器及压接式牵引头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能多次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扣合设置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且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通过螺栓8固定,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扣合后构成导线牵引头体,导线牵引头体包括由左到右设置的线体夹持部a、线芯夹持部b和牵引部c,所述的线体夹持部a和线芯夹持部b一体构成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线体夹持部a的中空部用于设置带有外护套的线体,线芯夹持部b的中空部用于设置楔形套组件,楔形套组件套设在线体的线芯上,所述的牵引部c包括牵引板5,牵引板5的中心水平线与圆柱状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牵引板5上设有前后通透的牵引孔6。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一侧通过旋转轴7铰接,另一侧通过螺栓8压接。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8压接。
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的前侧或者后侧开设有一排沉头孔9,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前侧或者后侧开设有与沉头孔9对应的螺孔,沉头孔9和螺孔内设有螺栓8。
所述的楔形套组件包括内楔形套3和外楔形套4,内楔形套3套设在线芯上,外楔形套4套设在内楔形套3上,且外楔形套4的外圆周与线芯夹持部b紧密贴合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一侧通过旋转轴7铰接,另一侧通过螺栓8压接。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扣合后构成导线牵引头体,在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通过旋转轴7铰接的一侧采用间隔的齿牙结构,即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的一侧下端面上设有间隔的齿牙,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相对一侧上端面上设有匹配的齿牙,再将旋转轴7贯穿齿牙,构成铰接结构。包括由左到右设置的线体夹持部a、线芯夹持部b和牵引部c,相当于将整个导线牵引头体由水平中心面分隔开,位于上面的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位于下部的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螺栓8压接。即将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一排沉头孔9,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前侧或者后侧开设有与沉头孔9对应的螺孔,沉头孔9和螺孔内设有螺栓8。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正常使用时,首先将导线前端的外护套剥开一段长度,漏出里面的线芯部分,再将本实用新型的楔形套组件套设在导线前端的线芯上。之后,再将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放置在平地上,将导线和楔形套组件放置在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空腔内,在放置时,要将楔形套组件放置在线芯夹持部b处,即放置在线体夹持部a和线芯夹持部b一体构成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的右端部,使得楔形套组件的最右端与中空的圆柱体的最右端对齐。最后,将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扣合上,利用螺栓8,安装在沉头孔9进行固定。安装完毕后,利用牵引孔6与旋转连接器相连,实现对导线的牵引。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导线夹持牵引体1和下导线夹持牵引体2的扣合结构,达到可拆卸连接的目的,并能将大截面的导线夹紧,安装方便、快捷,能够看到内部的安装情况,更加的直观。同时,利用楔形套组件夹紧线芯,保证在导线受力时钢芯不容易缩芯,该处不主要受力,主要是防止导线缩芯。牵引部c,在牵引板5上设置有牵引孔6,牵引孔6与旋转连接器等相连,实现对导线的牵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