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868发布日期:2018-06-30 06:3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悬式绝缘子按照规程规定需要定期周期性的进行带电检测,目的是掌握线路绝缘子的劣化、损伤、钢脚锈蚀、零值等情况,以便于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防止因悬式绝缘子的污闪、雾闪、掉串等事故发生,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检测绝缘子最有效、最安全、最快捷的方法是用火花式间隙绝缘检测杆进行检测。按规定,当带电检测到零值绝缘子时,需要在检测到的零值绝缘子上做上标记,便于后期检修更换时能清楚零值绝缘子所在的具体位置。目前,检测到零值绝缘子时,常用的标记方式是用棉纱缠绕在火花间隙叉上,沾上红油漆,再涂抹在绝缘子醒目的位置上,然后将棉纱取下,又继续进行检测绝缘子,当再次检测到零值绝缘子时,便要重复上述作标记步骤,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操作,对于绝缘子串较长的输电线路零值绝缘子做标记就比较难,超特高压线路零值绝缘子做标记就更难(检测杆长度越长,涂抹就越困难),便会导致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检测时间长、风险系数高、油漆脱落、标记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以解决现有零值绝缘子标记作业效率低且风险系数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包括绝缘操作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操作杆上的控制箱和蠕动泵;所述控制箱内设有与所述蠕动泵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蠕动泵通过进漆管与一油漆储存筒连通;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单元、触发单元、开关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蠕动泵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单元和触发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解码单元包括PT2722M4芯片IC1;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Din脚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PT2722M4芯片IC1的OSC1脚与其OSC2脚之间串联有可变电阻器Rf,PT2722M4芯片IC1的D0脚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PT2722M4芯片IC1的VSS脚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双D触发器IC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一电容器C1;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CP1脚与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D0脚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Q1脚与其CP2脚串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器R1并联后串接在双D触发器IC2的R1脚和其Q1脚与CP2脚之间的节点之间,双D触发器IC2的Vdd脚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Q2脚、Q2脚和D2脚分别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S1脚、VSS脚、第二电阻器R2脚和S2脚均接地,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R1脚还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器C1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器R2与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Q2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器R3分别与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Q2脚和D2脚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TV脚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串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常开静触点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所述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常开动触点所述蠕动泵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单元为三端集成稳压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接收单元为超再生无线接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将人工涂抹零值绝缘子标记方式改用遥控自喷式,从而大大提高检测零值绝缘子涂抹标记的工作效率、质量,减少作业人员及劳动强度,增加安全系数,便于检修人员能清楚辨识做了标记的绝缘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原理图。

其中:1、绝缘操作杆;2、控制箱;3、蠕动泵;31、喷漆口;4、油漆储存筒;41、进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遥控自喷式零值绝缘子标记装置,包括绝缘操作杆1和固定在所述绝缘操作杆1上的控制箱2和蠕动泵3(图2中的M);所述控制箱2内设有与所述蠕动泵3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蠕动泵3通过进漆管41与一油漆储存筒4连通,蠕动泵3的喷漆口31余喷射管连接(未示出)。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单元、触发单元、开关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蠕动泵3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工作时,控制器通过无线接收单元接收控制命令,根据接收到该控制命令驱动蠕动泵3工作实现喷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单元和触发单元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接收单元为超再生无线接收模块N。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解码单元包括PT2722M4芯片IC1;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Din脚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PT2722M4芯片IC1的OSC1脚与其OSC2脚之间串联有可变电阻器Rf,PT2722M4芯片IC1的D0脚与所述触发单元连接,PT2722M4芯片IC1的VSS脚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发单元包括双D触发器IC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一电容器C1;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CP1脚与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D0脚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Q1脚与其CP2脚串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器R1并联后串接在双D触发器IC2的R1脚和其Q1脚与CP2脚之间的节点之间,双D触发器IC2的Vdd脚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Q2脚、Q2脚和D2脚分别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双D触发器IC2的S1脚、VSS脚、第二电阻器R2脚和S2脚均接地,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R1脚还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器C1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器R2与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Q2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器R3分别与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Q2脚和D2脚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PT2722M4芯片IC1的TV脚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串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常开静触点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所述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常开动触点连接所述蠕动泵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稳压单元为三端集成稳压器,三端集成稳压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解码单元和触发单元连接。

工作原理为:当超再生无线模块M1接收到遥控器发射的模拟信号通过输出脚输出到PT2722M4解码芯片输入脚Din脚,解码芯片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解码如有误则不做任何动作;如正确则通过PT2722M4芯片IC1Q2脚输出一个电平信号至CD4013芯片的CP1脚,遥控器按钮按下时输出高电平信号,遥控器按钮释放时输出低电平信号。CD4013由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数据型触发器构成,每个触发器有独立的数据、置位(SD)、复位(CD)、时钟输入(CP)和Q及Q块输出。CD4013芯片的CP1引脚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候触发器启动,从而导通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进而使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线圈上电吸合。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的线圈吸合后引起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从而导通蠕动泵3正极连通,蠕动泵3开始喷射工作。CD4013芯片的CP1引脚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候触发器停止触发,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终止导通,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线圈失电释放。双线圈保持继电器J1常开触点重新断开从而断开蠕动泵3正极连通,蠕动泵3停止喷射工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