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绝缘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083发布日期:2018-12-05 19:1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绝缘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绝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绝缘套。



背景技术:

传统电机绝缘套多分为两个部件,且两个部件之间插接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绝缘套。这个技术方案存在为了设置插接槽口,在开模和注塑上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工艺和更高的成本,在后期装配时需要判别下两个部件的连接位,插接对于注塑件的开模精度要求高,低精度的半成品无法平整的插接组合在一起,且影响缠绕漆包线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设计合理、全面保护且便于缠绕的电机绝缘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机绝缘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组件一和绝缘组件二,所述绝缘组件一包括基座、连接槽和缠绕柱,所述基座为圆环形的平板状,所述基座上环状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槽,所述基座上环状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缠绕柱,所述缠绕柱和连接槽相互交错设置,且缠绕柱和连接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缠绕柱为中空的竖直状,所述缠绕柱的内侧面中部设置有开口二,且开口二竖直贯穿基座,所述连接槽上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横截面和缠绕柱的横截面形状大小一致,所述连接槽设置有开口一,且开口一位于凹槽的内侧面中部,所述绝缘组件一和绝缘组件二的形状大小一致,且绝缘组件一和绝缘组件二之间错位组合,所述绝缘组件一中的缠绕柱和绝缘组件二中的连接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一两侧设置有防脱楞一,所述缠绕柱的开口二两侧设置有防脱楞二,所述防脱楞一和防脱楞二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防脱楞一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的外侧面设置有环状的外挡圈,且外挡圈位于基座的下部,所述基座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挡板,所述开口一和开口二贯穿竖直贯穿内挡板,且在夹角处设置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缠绕柱和连接槽的形状为扇形,且扇形的弧心向内。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组件一和绝缘组件二为一体浇塑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和缠绕柱之间留有间隙。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将传统的对中插接的绝缘套结构更改为两端面卡接固定,利用缠绕柱的弹性,在插入铁芯空隙后使得绝缘组件一和绝缘组件二被固定,在由组合后,绝缘组件一上的缠绕柱一侧(左下L形)和相邻的绝缘组件二的缠绕柱的一侧(右上倒置的L形),所构成的漆包线的缠绕单元上缠绕上漆包线,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保证绝缘套可以完全隔绝铁芯和漆包线;也便于时刻观察绝缘套的组合状态,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绝缘套状态的异常;防脱楞一和防脱楞二的设置可以保证漆包线缠绕后的紧实度,防止漆包线的松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绝缘组件一;11、基座;12、连接槽;121、防脱楞一;122、开口一;123、凹槽;13、缠绕柱;131、防脱楞二;132、开口二;14、外挡圈;15、内挡板;2、绝缘组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绝缘套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机绝缘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组件一1和绝缘组件二2,所述绝缘组件一1 包括基座11、连接槽12和缠绕柱13,所述基座11为圆环形的平板状,所述基座11上环状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槽12,所述基座11上环状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缠绕柱13,所述缠绕柱13和连接槽12相互交错设置,且缠绕柱13和连接槽的12数量相等,所述缠绕柱13为中空的竖直状,所述缠绕柱13的内侧面中部设置有开口二132,且开口二132竖直贯穿基座 11,所述连接槽12上设置有凹槽123,且凹槽123的横截面和缠绕柱13的横截面形状大小一致,所述连接槽12设置有开口一122,且开口一122位于凹槽123的内侧面中部,所述绝缘组件一1和绝缘组件二2的形状大小一致,且绝缘组件一1和绝缘组件二2之间错位组合,所述绝缘组件一1中的缠绕柱13和绝缘组件二2中的连接槽相配合。

将传统的对中插接的绝缘套结构更改为两端面卡接固定,利用缠绕柱13的弹性,在插入铁芯空隙后使得绝缘组件一1和绝缘组件二2被固定,在由组合后,绝缘组件一1上的缠绕柱13一侧(左下L形)和相邻的绝缘组件二2的缠绕柱的一侧(右上倒置的L形),所构成的漆包线的缠绕单元上缠绕上漆包线,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保证绝缘套可以完全隔绝铁芯和漆包线;也便于时刻观察绝缘套的组合状态,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绝缘套状态的异常;防脱楞一 121和防脱楞二131的设置可以保证漆包线缠绕后的紧实度,防止漆包线的松动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