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809发布日期:2018-11-24 11:4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老状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渗水现象,耐盐雾性能差,且产品头座插合后光纤之间的插入损耗值过大。面向海军电子设备通用光电缆组件的技术需求,贯彻自主可控的技术途径,急需进行光电缆组件的研制工作,并且与目前空军、海军、火箭军装备用的普通电缆组件相比,本光电缆组件产品的光纤传输性能、防盐雾、防霉菌(“三防”)和防水密封性、抗电磁干扰屏蔽性能等质量保障方面具有更出色的性能,可用于声纳设备、光端机、导弹、鱼雷贮运发射筒和地面、舰船设备间的电气连接及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缆组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光电缆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渗水,耐盐雾性能差,且产品头座插合后光纤之间的插入损耗值过大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光电缆组件,包括头壳体,所述头壳体的右侧螺纹连接有金属头保护帽,所述头壳体的内壁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内腔中央横向设有护套,所述护套的右侧设有定位爪,所述定位爪的右侧设有绝缘体盖板,且定位爪的右端贯穿延伸至绝缘体盖板的内腔,所述绝缘体盖板的内腔右侧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孔组件的左侧与定位爪的右端连接,所述绝缘体盖板的右侧顶部设有卡簧,所述头壳体的外壁设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的底部右侧与头壳体的顶部右侧之间设有止退卡圈,所述止退卡圈的顶部左侧与锁紧套的底部右侧之间设有止退卡簧和波纹簧,所述头壳体的右侧套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头壳体之间通过第一o型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右侧外壁套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通过第二o型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半扣环和粘接套,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右侧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套筒的右端设有电缆罩,所述电缆罩的左侧外壁通过防水圈与第二套筒的右端螺纹连接,所述电缆罩的左端贯穿延伸至第二套筒的内腔,且电缆罩的左端与密封圈的右端紧贴,所述电缆罩的顶部间隔螺接有两组螺钉,所述电缆罩的内壁周向设有电缆夹片,所述螺钉的底部贯穿于电缆罩的顶部并与电缆夹片的顶部相接触;所述金属头保护帽的右壁中央设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内腔贯穿设有绝缘体盖板,所述绝缘体盖板的底部外壁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孔组件的底部与定位爪的一端相连,所述定位爪的另一端与波纹簧相连,所述波纹簧的右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止退卡簧。

优选地,所述绝缘体用聚苯硫醚pps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头壳体为316l超低奥氏体不锈钢,且表面进行钝化。

优选地,所述电缆罩与电缆夹片之间均匀注入一圈dg-3s环氧树脂胶。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和绝缘体均采用了镀镍镀金的表面处理工艺,在镀金前增加一道预镀镍工序,镍层厚度控制在1.5~1.8μm范围,其次再镀1.27~1.30μm的金层。

优选地,所述绝缘体与研磨出来的光纤组件之间的插入损耗≤0.2db。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电缆组件采用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种新型光电缆组件,摒弃了目前光电缆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渗水,耐盐雾性能差,且产品头座插合后光纤之间的插入损耗值过大的情况,本发明尾部附件电缆罩与套筒之间添加密封圈,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防水密封性能,尾部附件电缆夹更改为4片360°夹紧的电缆夹片能有效消除电缆应力使电缆牢靠的固定在尾罩中不易造成压接点的受力、焊点脱焊及内部线缆拉伤,电缆屏蔽层反压在电缆夹片下实现360°屏蔽,光电缆组件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均为无毒无害材料,满足安全性设计的要求,光电缆组件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满足耐霉菌要求,金属材料表面进行了相应的防护处理,可满足耐盐雾要求,接触件采用镀镍镀金处理,可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光纤接触件的轴向弹性保持力设计能够承受(振动、冲击等)环境下的工作要求;绝缘体采用模具塑压成型等设计和工艺,其强度可以达到接触件固定性、绝缘安装板固定性等指标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头壳体;2、锁紧套;3、绝缘体;4、绝缘体盖板;5、插孔组件;6、定位爪;7、护套;8、波纹簧;9、止退卡簧;10、止退卡圈;11、第一o型圈;12、第一套筒;13、第二o型圈;14、第二套筒;15、半扣环、16、粘接套;17、密封圈;18、电缆罩;19、防水圈;20、电缆夹片;21、螺钉;22、金属头保护帽;23、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光电缆组件,如图1-3所示,包括头壳体1,头壳体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金属头保护帽22,头壳体1的内壁设有绝缘体3,绝缘体3的内腔中央横向设有护套7,护套7的右侧设有定位爪6,定位爪6的右侧设有绝缘体盖板4,且定位爪6的右端贯穿延伸至绝缘体盖板4的内腔,绝缘体盖板4的内腔右侧设有插孔组件5,插孔组件5的左侧与定位爪6的右端连接,绝缘体盖板4的右侧顶部设有卡簧23,头壳体1的外壁设有锁紧套2,锁紧套2的底部右侧与头壳体1的顶部右侧之间设有止退卡圈10,止退卡圈10的顶部左侧与锁紧套2的底部右侧之间设有止退卡簧9和波纹簧8,头壳体1的右侧套有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与头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o型圈11密封连接,第一套筒12的右侧外壁套有第二套筒14,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4之间通过第二o型圈13密封连接,第二套筒14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半扣环15和粘接套16,第二套筒14的内腔右侧设有密封圈17,第二套筒14的右端设有电缆罩18,电缆罩18的左侧外壁通过防水圈19与第二套筒14的右端螺纹连接,电缆罩18的左端贯穿延伸至第二套筒14的内腔,且电缆罩18的左端与密封圈17的右端紧贴,电缆罩18的顶部间隔螺接有两组螺钉21,电缆罩18的内壁周向设有电缆夹片20,螺钉21的底部贯穿于电缆罩18的顶部并与电缆夹片20的顶部相接触;金属头保护帽23的右壁中央设有绝缘体3,绝缘体3的内腔贯穿设有绝缘体盖板4,绝缘体盖板4的底部外壁设有插孔组件5,插孔组件5的底部与定位爪6的一端相连,定位爪6的另一端与波纹簧8相连,波纹簧8的右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止退卡簧9;绝缘体3用聚苯硫醚pps注塑成型,头壳体1为316l超低奥氏体不锈钢,且表面进行钝化,电缆罩18与电缆夹片20之间均匀注入一圈dg-3s环氧树脂胶,第二套筒14和绝缘体3均采用了镀镍镀金的表面处理工艺,在镀金前增加一道预镀镍工序,镍层厚度控制在1.5~1.8μm范围,其次再镀1.27~1.30μm的金层,绝缘体3与研磨出来的光纤组件之间的插入损耗≤0.2db。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头壳体1内部安装有绝缘体3、定位爪6、卡簧23、插孔组件5和护套7,将波纹簧8、止退卡簧9和止退卡圈10装入锁紧套2与头壳体1之间;将第一o型圈11装入套筒12中,第二o型圈13装入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4之间,将半扣环15、粘接套16放入第二套筒14内部,在第二套筒14的内腔右端处放入密封圈17,将防水圈19放入电缆罩18沟槽内,与第二套筒14螺纹连接;光纤组件进行装配时严格按照《j599a8光纤制作工艺》制作,要求研磨出来的光纤组件插合面光洁平滑无划痕,并用端面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后使用插回损检测仪测量光纤组件的插入损耗,要求≤0.2db;测试无问题后将光纤组件穿过第二套筒14放入绝缘体3内部,头壳体1与套筒12之间存在第一o型圈11,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套筒12与套筒14之间装入第二o型圈13,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防水密封性,套筒14台阶处与电缆罩18之间装入密封圈17,加大密封圈17与电缆之间的密封性;电缆罩18沟槽内放入防水圈19,拧紧电缆罩18时,防水圈19与第二套筒14端面紧密贴合,保证不会渗水进入电缆中,提高了电缆的防水密封性;装好后用电缆夹片20四处均布的放入电缆与电缆罩18之间,用螺钉21拧紧电缆夹片20,拧紧后在内部灌封树脂胶,树脂胶固化后在树脂胶上涂抹一层硅橡胶;金属头保护帽22与头壳体1采用螺纹连接拧紧。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电缆组件采用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种新型光电缆组件,摒弃了目前光电缆组件使用过程中容易渗水,耐盐雾性能差,且产品头座插合后光纤之间的插入损耗值过大的情况,本发明尾部附件电缆罩与套筒之间添加密封圈,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防水密封性能,尾部附件电缆夹更改为4片360°夹紧的电缆夹片能有效消除电缆应力使电缆牢靠的固定在尾罩中不易造成压接点的受力、焊点脱焊及内部线缆拉伤,电缆屏蔽层反压在电缆夹片下实现360°屏蔽,光电缆组件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均为无毒无害材料,满足安全性设计的要求,光电缆组件采用的非金属材料满足耐霉菌要求,金属材料表面进行了相应的防护处理,可满足耐盐雾要求,接触件采用镀镍镀金处理,可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光纤接触件的轴向弹性保持力设计能够承受(振动、冲击等)环境下的工作要求;绝缘体采用模具塑压成型等设计和工艺,其强度可以达到接触件固定性、绝缘安装板固定性等指标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