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3887发布日期:2018-11-02 22:2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具有箱体和被收纳于该箱体的电子元件的电气接线箱(专利文献1)。例如,电气接线箱被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舱等,将已搭载于车辆的至少2个连接对象物之间电气连接。在该电气接线箱中,与电子元件进行电气连接的电线(供电线、信号线等)被从箱体的内部拉出到外部,经由该电线,电子元件与连接对象物(电源、负载、传感器等)电气连接。电气接线箱与其电线一起构成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6-71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箱体的电线拉出口未必被拉出到外部的电线全部填满,有时与电线之间形成间隙。这种情况下,在电气接线箱中,水等液体从该电线拉出口的间隙浸入,可能导致该液体进入到内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防水性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特征在于,具备:箱体;以及至少1个电子元件,其被收纳在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具有:收纳室,其收纳所述电子元件;电线拉出口,将与所述电子元件电气连接的电线拉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以及电线布线空间,其将从所述收纳室拉出的所述电线引导至所述电线拉出口,具有构成所述电线布线空间的内壁面并且构成所述箱体的外壁的壁体具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是使所述电线布线空间与所述箱体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并且使从所述电线拉出口向所述内壁面浸入的液体排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排液孔形成在:从所述电线拉出口浸入到所述电线布线空间的液体最初前往的所述内壁面的首先接触区域。

此处,优选在所述首先接触区域形成多个所述排液孔。

另外,优选地,构成所述排液孔的内壁面具有抵接壁面,该抵接壁面使所述排液孔中的从所述箱体的外部侧的开口浸入到所述排液孔的液体抵接,所述抵接壁面为使液体的抵接点处的法线朝向所述开口侧那样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优选地,所述电线拉出口和所述电线布线空间由互相组装的主箱体和副箱体所分别具有的第1电线布线部和第2电线布线部形成,所述主箱体具有:所述收纳室,其被配置在自身的内部;所述第1电线布线部,其被配置在自身的外壁面侧;和电线插通孔,其将已从所述收纳室拉出的所述电线向所述第1电线布线部引导,所述副箱体具有:所述第2电线布线部,其将所述第1电线布线部与所述电线插通孔一起覆盖;和所述壁体,其形成有所述排液孔。

另外,优选地,所述主箱体具有作业用开口,所述作业用开口是与所述电线插通孔连接并且使自身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并且在使从所述收纳室拉出的所述电线插通所述电线插通孔时进行引导,所述副箱体具有封闭所述作业用开口的闭塞壁体,在所述主箱体与所述副箱体之间,设置使所述闭塞壁体卡合保持在所述主箱体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第1卡合体,其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和第2卡合体,其设置在所述闭塞壁体,并在所述主箱体和所述副箱体组装后,被卡合保持在所述第1卡合体。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电气接线箱,其具有收纳至少1个电子元件的箱体;以及电线,其与所述电子元件电气连接,所述箱体具有:收纳室,其收纳所述电子元件;电线拉出口,将与所述电子元件电气连接的所述电线拉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以及电线布线空间,其将从所述收纳室拉出的所述电线引导至所述电线拉出口,具有构成所述电线布线空间的内壁面并且构成所述箱体的外壁的壁体具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是使所述电线布线空间与所述箱体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并且使从所述电线拉出口向所述内壁面浸入的液体排出到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排液孔形成在:从所述电线拉出口浸入到所述电线布线空间的液体最初前往的所述内壁面的首先接触区域。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能够将从电线拉出口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的液体从排液孔排出到箱体的外部。因此,该电气接线箱的防水性优异,能够抑制箱体的外部的液体流入收纳室。因此,该电气接线箱由于降低该液体与收纳室的电子元件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该电子元件、与电子元件连接的电线的耐久性。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由于具备该电气接线箱,因此,能够实现该电气接线箱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他角度观察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2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电气接线箱的平面图。

图4是在图2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电气接线箱的平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组装前的下盖和副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其他角度观察的组装前的下盖和副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3的x1-x1线截面图。

图9是图8的ex1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ex2部放大图。

图11是图4的y-y线截面图,是作业用开口和闭塞壁体的周边放大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电线布线路径的平面图。

图13是将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电线布线路径与电线一起示出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电线布线路径的其他方式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的z1-z1线截面图。

图16是将电线布线路径的其他方式与电线一起示出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6的z2-z2线截面图。

图18是图14的电线布线路径上的其他方式的电线布线图案的说明图。

图19是图14的电线布线路径上的其他方式的电线布线图案的说明图。

图20是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的平面图。

图21是图20的x2-x2线截面图,是副盖(subcover)周边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2电气接线箱

10、110箱体

10a框

10b下盖

10d、110d副盖

10x主箱体

10y副箱体

10d1壁体

11收纳室

12电线拉出口

13电线布线空间

14a第1电线布线部

14b第2电线布线部

15电线插通孔

16排液孔

18a作业用开口

18b闭塞壁体

19锁定机构

19a第1卡合体

19b第2卡合体

20电子元件

116排液孔

116a内壁面

116b开口

116c抵接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至图5的标号的标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另外,图1的标号wh表示具备了该电气接线箱1的本实施方式的线束。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具备:箱体10;和作为被收纳在该箱体10中的收纳对象物的至少1个电子元件20(图5)(图1至图5)。电气接线箱1例如被配置在车辆(省略图示)的发动机舱等。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搭载于车辆的连接对象物(省略图示)与电子元件20电气连接,经由该电子元件20将至少2个连接对象物之间电气连接。例如,电子元件20是指继电器、保险丝等电路保护元件、连接器、端子金属零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电路基板、电子控制单元(所谓ecu)等电子设备,考虑为收纳在箱体10中的电子元件20的一个方式。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电子元件20被收纳在别的箱体中的所谓电子元件单元,也被考虑为箱体10的收纳对象物。另外,连接对象物是指二次电池等电源、电气设备(致动器等)等负载、传感器等。

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与电子元件20电气连接的电线(供电线、信号线等)we被从箱体10的内部拉出到外部(图1),经由该电线we,电子元件20与连接对象物电气连接。电气接线箱1与该电线we一起构成线束wh。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电线we是示出多根由保护带、波纹管等保护部件捆在一起的状态。

该示例的箱体10具备被分割成多个的构造体,并且通过将各个构造体互相组装从而形成。各个构造体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箱体10被大致分为主箱体10x和副箱体10y,并且通过将它们组装从而形成(图1)。主箱体10x是箱体10的主体部分,并且将收纳电子元件20的收纳室11配置在内部(图5)。副箱体10y通过组装在主箱体10x从而形成预定的开口和空间。该开口是指,被拉出到箱体10的外部的电线we的拉出口,是后述的电线拉出口12。另外,该空间是指将已从收纳室11拉出的电线we引导至电线拉出口12的引导路径,是后述的电线布线空间13。

例如,此处示出的箱体10中,作为各个构造体,具备:框10a,其成为电子元件20的收纳体;下盖10b,其封闭该框10a中的2个主开口10a11、10a12(图5)中的一个(主开口10a11);以及上盖10c,其封闭该2个主开口10a11、10a12中的另一个(主开口10a12)的(图1、图2、图4和图5)。在该箱体10中,通过将下盖10b和上盖10c组装于框10a,从而形成主箱体10x。进一步地,该箱体10具有组装在下盖10b的副盖10d(subcover)(图1、图2和图4至图7)。在该箱体10中,副盖10d成为副箱体10y。

箱体10具有收纳电子元件20的收纳室11(图5)。在该箱体10中,将方筒状的框10a的内部的空间用作收纳室11。在该收纳室11收纳并固定有用于保持电子元件20的保持部件30。该保持部件30是在该技术领域中被称为块等的部件,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保持部件30具有收纳电子元件20的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保持电子元件20。例如,电子元件20在该收纳空间与电线we物理且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在收纳室11中,电子元件20和电线we经由保持部件30而被收纳和保持,并且配置有该电子元件20与电线we之间的电气的连接部。

另外,在箱体10,具有:电线拉出口12,将该电线we从内部拉出到外部(图1至图3);以及空间(以下,称为“电线布线空间”)13,将已从收纳室11拉出的电线we引导至电线拉出口12(图6至图9)。在该箱体10中,电线we被从收纳室11拉出到下盖10b侧,因此,在该下盖10b侧配置电线拉出口12和电线布线空间13。

该示例的电线拉出口12和电线布线空间13由互相组装的主箱体10x和副箱体10y所分别具有的第1电线布线部14a和第2电线布线部14b形成(图6至图9)。

第1电线布线部14a被配置在主箱体10x的外壁面侧,被形成为使下盖10b的外壁面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空间部。此处,形成有具有半圆弧状凹陷的弧状壁面14a1的第1电线布线部14a(图6和图7)。在该弧状壁面14a1,在一端侧形成有贯通孔(以下,称为“电线插通孔”)15,该贯通孔15将从收纳室11拉出的电线we向第1电线布线部14a(也就是说,电线布线空间13)引导(图6至图9)。该电线插通孔15是使下盖10b(也就是说,主箱体10x)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贯通孔,使电线we插通。

第2电线布线部14b设置在作为副箱体10y的副盖10d。副盖10d被成形为半方筒状,并且将其内部的空间部用作第2电线布线部14b。该副盖10d被成形为在组装到下盖10b后,能够用第2电线布线部14b将第1电线布线部14a与电线插通孔15一起覆盖。该副盖10d具有:成为主体的矩形状的壁体10d1以及从该壁体10d1的对置的边部分别竖立设置的2个矩形状的立壁体10d2、10d3(图6和图7)。另外,该副盖10d具有从壁体10d1的一端侧的边部竖立设置的矩形状的立壁体10d4(图8和图10),用该立壁体10d4封闭一端侧的开口。在该副盖10d中,另一端侧的开口被用作电线拉出口12的一部分。

在该箱体10中,在组装了下盖10b和副盖10d后,由第1电线布线部14a和第2电线布线部14b形成电线布线空间13,并且第1电线布线部14a和第2电线布线部14b在另一端侧形成开口。在该箱体10中,将该开口用作电线拉出口12。因此,在电线布线空间13中,从一端侧的电线插通孔15引导进的电线we被引导向另一端侧的电线拉出口12。该电线we被从电线拉出口12拉出到箱体10的外部。

另外,在箱体10中,在具有构成电线布线空间13的内壁面并且构成箱体10的外壁的壁体设置有使电线布线空间13和箱体10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以下,称为“排液孔”)16(图1至图3和图5至图9)。该排液孔16是使从电线拉出口12向构成电线布线空间13的内壁面浸入的液体排出到箱体10外部的贯通孔。该排液孔16在构成电线布线空间13的内壁面中被形成在: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最初前往的内壁面。换言之,在该内壁面中,形成在: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有可能最初接触的区域(以下,称为“首先接触区域”)fc(图1至图3和图6至图9)。如果是例如提高在高压清洗试验中使液体直接冲击到电线拉出口12侧时的防水性,在考虑到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的进入角度之后来确定该首先接触区域fc即可。排液孔16在首先接触区域fc形成至少1个。

在该示例中,副盖10d的壁体10d1的内壁面中,电线拉出口12侧成为首先接触区域fc。在该示例的副盖10d的壁体10d1中,在首先接触区域fc形成有被配置成格子状的多个排液孔16。

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由于具有这样的排液孔16,因此,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经由排液孔16而被排出到箱体10的外部。因此,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能够抑制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向电线插通孔15侧流动。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例如即使高压清洗试验这样有势能的液体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也能够抑制该液体经由电线插通孔15而向收纳室11侧流入。

然而,该电气接线箱1例如具有用于使在主箱体10x的内部结露而成的水等液体排出到箱体10的外部的排液部17(图6至图8和图10)。该示例的排液部17被设置在下盖10b。排液部17例如具有:由多个壁体围成的液体的排液通道17a、该排液通道17a中的朝向箱体10的外部侧的开口(排液口)17b以及使该排液通道17a连通到收纳室11侧的连通孔17c(图10)。该排液部17还具有浸入抑制体17d,该浸入抑制体17d通过抑制液体从排液口17b浸入从而抑制液体向收纳室11侧流入(图10)。该浸入抑制体17d从外侧包围排液通道17a。排液部17被以突出状态设置在副盖10d。

该示例的浸入抑制体17d具有:壁体(以下,称为“浸入抑制壁”)17d1,其相对于排液口17b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以及第2排液口17d2,其将从排液口(第1排液口)17b排出的液体排出到箱体10的外部。在该排液部17中,从第1排液口17b排出的液体经由第2排液口17d2而排出到箱体10的外部。另一方面,在该排液部17中,由于未使第2排液口17d2相对于第1排液口17b对置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箱体10的外部浸入到第2排液口17d2的液体向第1排液口17b侧流动。例如,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在车体cb弹回,从第2排液口17d2向内部浸入(图10的箭头)。在该示例中,该已浸入的液体碰撞到构成排液通道17a的壁体。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中,即使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从第2排液口17d2浸入,也能够阻止该液体从排液部17向收纳室11侧流入。

该示例的浸入抑制体17d还具有从外侧包围排液通道17a的立壁体17d3。该立壁体17d3形成为所谓的双层壁,并使构成排液通道17a的壁体嵌合在壁部间的间隙。也就是说,排液部17在下盖10b与副盖10d之间构成所谓迷宫构造,立壁体17d3中的箱体10的外部与排液通道17a之间的路径长度变长。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在排液部17中的下盖10b与副盖10d之间的嵌合部位能够抑制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向排液通道17a侧浸入。因此,也由于这一点,该电气接线箱1在排液部17能够阻止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向收纳室11侧流入。

另外,该电气接线箱1中,主箱体10x具有在使从收纳室11拉出的电线we插通电线插通孔15时进行引导的开口(以下,称为“作业用开口”)18a(图5至图7和图11)。该作业用开口18a是与电线插通孔15连接并且使主箱体10x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该作业用开口18a被设置在具有电线插通孔15的下盖10b。此处,在与电线插通孔15交叉的下盖10b的交叉壁体以矩形状的缺口这样的方式形成作业用开口18a。在该示例中,由于下盖10b中的框10a侧的方筒状的端部被收纳在框10a的内部,因此,对于该收纳部位的作业用开口18a,也被框10a从外部覆盖。

进一步地,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作为副箱体10y的副盖10d具有封闭该作业用开口18a的矩形状的壁体(以下,称为“闭塞壁体”)18b(图2至图5、图7和图11)。该闭塞壁体18b从壁体10d1与立壁体10d3相同朝向竖立设置,在副盖10d向下盖10b的组装同时,被嵌入到作业用开口18a。因此,在下盖10b中,作业用开口18a的周边成为所谓的双层壁,将该壁部间的间隙用作闭塞壁体18b被嵌入时的引导部。

此处,在主箱体10x与副箱体10y之间,设置有使闭塞壁体18b卡合保持在主箱体10x的锁定机构19(图11)。该锁定机构19具有:第1卡合体19a,其设置在主箱体10x;以及第2卡合体19b,其设置在闭塞壁体18b,并在组装主箱体10x和副箱体10y后,被卡合保持在第1卡合体19a。在该示例中,将第1卡合体19a设置在框10a,将第2卡合体19b以突出状态设置在闭塞壁体18b的壁面。第1卡合体19a和第2卡合体19b分别具有爪部19a1、19b1,例如,在副盖10d与下盖10b一起被组装到框10a之后,各个爪部19a1、19b1互相卡住。

为了提高向作业用开口18a的组装作业性、轻量化等,闭塞壁体18b的板厚变薄,因此,有可能在设计公差范围内弯曲,或者因外力等而弯曲。因此,在闭塞壁体18b发生弯曲时,有可能导致在与作业用开口18a的周边之间产生间隙。然而,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利用锁定机构19,能够将闭塞壁体18b牢固地固定在框10a,并且能够降低闭塞壁体18b的弯曲量。因此,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能够抑制在作业用开口18a的周边与闭塞壁体18b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阻止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从该间隙向收纳室11侧浸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能够将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从排液孔16排出到箱体10的外部。另外,该电气接线箱1在排液部17设置有浸入抑制体17d,该浸入抑制体17d确保第1排液口17b的排液功能,并且从箱体10的外部侧覆盖第1排液口17b,因此,能够阻止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从第1排液口17b向收纳室11侧浸入。另外,该电气接线箱1由于具有能够减少闭塞壁体18b的弯曲量的锁定机构19,因此,能够阻止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从作业用开口18a的周边与闭塞壁体18b之间的间隙向收纳室11侧浸入。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的防水性优异,能够抑制箱体10的外部的液体向收纳室11流入。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由于降低该液体与收纳室11的电子元件20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与该电子元件20、连接到电子元件20的电线we的耐久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由于具备了该电气接线箱1,所以能够实现该电气接线箱1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布线空间13中,布线有直径不同的2种电线we。此处,有时将直径大的一方的电线we称为大径电线we1,将直径小的一方的电线we称为小径电线we2。因此,在该电线布线空间13中,用各自电线we的捆扎带41、42将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保持在保持部13a、13b(图12和图13)。该保持部13a、13b形成在下盖10b,分别能够使捆扎前的捆扎带41、42插通。然而,在该方式中,需要在2处进行带系紧作业。因此,在电线布线空间13也可以设置有用1根捆扎带43将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捆在一起并保持的保持机构50(图14至图17)。

该保持机构50设置在下盖10b。该保持机构50具有被形成为u形状的u形体51,在该u形体51内部的开口侧设置大径电线we1的第1保持部51a,并且在其内部的比开口更深侧设置小径电线we2的第2保持部51b(图15)。在该u形体51中,以大径电线we1不能进入的方式形成第2保持部51b,从而规制了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的各个保持位置。

进一步地,该保持机构50在被插入到u形体51的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的径向的外侧具有使捆扎前的捆扎带43的带体43a插通的插通部52(图15)。通过进行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分别插入第1保持部51a和第2保持部51b,并且使带体43a插通在插通部52的捆扎带43的带系紧作业,从而保持在u形体51。

该保持机构50能够用1根捆扎带43将大径电线we1和小径电线we2双方捆在一起并保持(图16和图17)。因此,该电气接线箱1通过设置保持机构50从而能够提高电线布线空间13中的带系紧作业的作业性。进一步地,该保持机构50可以用捆扎带43仅保持大径电线we1(图18)。另外,该保持机构50可以用捆扎带43仅保持小径电线we2(图19)。该电气接线箱1由于能够以改变了收纳的电子元件20的种类、数量的各种样式构成,因此,能够与该电子元件20的种类、数量对应地,改变电线we的种类、根数。例如,在该电气接线箱1中,除了上述示例之外,也可以是仅将大径电线we1布线在电线布线空间13的情况,也可以是仅将小径电线we2布线在电线布线空间13的情况。该电气接线箱1由于设置保持机构50,因此,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够不改变构成地应对。

[变形例]

图20的标号2表示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2是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将箱体10替换为下述箱体110。因此,本变形例的箱体110是在该箱体10中将作为副箱体10y的副盖10d替换为下述的副盖110d的箱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等同的构成(元件、部位等),标注与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

本变形例的副盖110d是在实施方式的副盖10d中,将排液孔16替换为下述的排液孔116。本变形例的排液孔116与实施方式的排液孔16同样,使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排出。另外,本变形例的排液孔116在具有该液体排出功能的同时,阻止液体从自身的箱体110的外部侧浸入。

为了得到该阻止液体浸入的功能,在构成排液孔116的内壁面116a设置抵接壁面116c(图21),该抵接壁面116c使排液孔116中的从箱体110的外部侧的开口116b浸入到排液孔116的液体抵接。该抵接壁面116c是使该液体的抵接点处的法线朝向开口116b侧那样倾斜的倾斜面。此处,将内壁面116a整体地倾斜,并且将该内壁面116a本身用作抵接壁面116c。例如,箱体110的外部的液体在车体cb弹回,从排液孔116的开口116b向内部浸入(图21的箭头)。根据该排液孔116,从该开口116b浸入的液体在到达电线布线空间13侧的开口116d之前,碰撞到内壁面116a(抵接壁面116c),因此,能够抑制从该开口116d向电线布线空间13浸入。进一步地,该排液孔116能够将接触到内壁面116a(抵接壁面116c)的液体从开口116b排出到箱体110的外部。

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2能够将从电线拉出口12浸入到电线布线空间13的液体从排液孔116排出到箱体110的外部,并且,能够抑制从开口116b浸入到排液孔116的液体向电线布线空间13浸入。也就是说,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2不仅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等同的作用效果,还能够抑制液体从排液孔116浸入。因此,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2的防水性更优异,抑制箱体110的外部的液体向收纳室11流入的效果更好。因此,该电气接线箱2能够更加降低该液体与收纳室11的电子元件20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该电子元件20、与电子元件20连接的电线we的耐久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另外,本变形例的线束wh由于具有该电气接线箱2,因此,能够实现该电气接线箱2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电气接线箱2中,也可以将比较而言液体相对容易浸入的电线拉出口12侧作为本变形例的排液孔116,将比其更深侧(也就是说,电线插通孔15侧)作为实施方式的排液孔16等,使排液孔16、116混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