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2222发布日期:2018-08-21 19:42阅读:15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为承载各种电缆的载体。各种不同的电缆在设计布线时需要分开布线,非密闭设置的电缆桥架在露天、多粉尘等作业环境中,易受到损伤,而密闭式的电缆桥架通风散热性能较差,当盖板焊接后,无法移动,不便于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桥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缆桥架,包括侧板、底板、盖板、紧固件、锁紧件、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桥架由两侧的侧板、底板与盖板构成,两侧的侧板、底板与盖板形成一定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用于放置电缆;两侧的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条形槽,盖板的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条形槽相适配的凸条,盖板与侧板的连接通过凸条卡接在条形槽内;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电缆的凹槽,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紧固件,凹槽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件,紧固件与锁紧件可拆卸连接;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散热装置,盖板上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铰接座、紧固杆、紧固片和通孔,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设置在凹槽的一侧,铰接座与紧固杆的一端铰接,紧固杆的形状为拱形状,紧固杆的另一端与紧固片固定连接,紧固片上贯穿有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基座、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第三连动杆、固定块、螺纹杆、螺母,侧板的内壁上与基座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基座具有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与第一连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动杆铰接,第三连动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第三连动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块连接,固定块上贯穿有螺纹孔,螺纹杆上设置在螺纹孔内与固定块螺纹连接,螺纹杆与紧固片上的通孔相适配,螺纹杆穿过紧固片上的通孔,通过螺母紧固固定块与紧固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导板、第一散热翅片、导热部、沟槽,侧板的外端面设置有散热导板,散热导板的圆弧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散热导板的外部,相邻的第一散热翅片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散热翅片的端部固定有导热部,导热部的端部向远离侧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上设置有沟槽,沟槽为连续起伏状,沟槽的一端靠近第一散热翅片的底部,沟槽的另一端靠近导热部,沟槽具有波谷与波峰,沟槽的波谷靠近第一散热翅片的第一侧面,沟槽的波峰靠近第一散热翅片的第二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与盖板的上端面呈一倾斜角度设置,第二散热翅片沿侧板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第二散热翅片之间的通道为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顶端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槽的下方设置有与侧板的内端面垂直的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面固定在侧板的内壁上,限位板的另一端面朝向对侧的侧板延伸;侧板的顶端面设置有与侧板的内端面垂直的翻边部,翻边部的外端面朝向对侧的侧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第一侧面与翻边部的下端面相贴合,盖板的第二侧面与翻边部的外端面相贴合,盖板的第三侧面与限位板的上端面相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桥架由侧板、底板与盖板构成,盖板可拆卸连接在侧板上,同时通过紧固件与锁紧件连接,将放置在凹槽中的电缆固定,当需要维修电缆时,可将紧固件与锁紧件拆卸,灵活性高,工作人员便于对电缆进行维护。同时,在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散热装置,在盖板上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使得热量快速导出,减缓了电缆线芯因为热量带来的老化,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发明既能实现散热效果,又能防止雨水或者灰尘进入桥架内腔沉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散热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第二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电缆桥架,包括侧板1、底板2、盖板3、紧固件4、锁紧件5、第一散热装置6与第二散热装置7。

如图1所示,桥架由两侧的侧板1、底板2与盖板3构成,两侧的侧板1、底板2与盖板3形成一定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用于放置电缆。两侧的侧板1的内壁上设置有条形槽101,条形槽10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102,限位板102与侧板1的内端面垂直设置,限位板102的一端面固定在侧板1的内壁上,限位板102的另一端面朝向对侧的侧板1延伸设置。侧板1的顶端面设置有翻边部103,翻边部103与侧板1的内端面垂直设置,翻边部103的外端面朝向对侧的侧板1延伸。

如图2所示,盖板3的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条形槽101相适配的凸条301,盖板3通过凸条301卡接在条形槽101内从而与侧板1连接。盖板3的第一侧面302与翻边部103的下端面相贴合,盖板3的第二侧面303与翻边部103的外端面相贴合,盖板3的第三侧面304与限位板102的上端面相贴合,翻边部103与限位板102用于夹紧支撑盖板3,使得盖板3易于安装在侧板1上,增加了桥架的稳固性和密封性,防止电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底板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缆的凹槽201,凹槽201的一侧设置有紧固件4,凹槽201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件5,紧固件4与锁紧件5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紧固件4包括铰接座401、紧固杆402、紧固片403和通孔404,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铰接座401,铰接座401设置在凹槽201的一侧,铰接座401与紧固杆402的一端铰接连接,紧固杆402的形状为拱形状,紧固杆402的内端面贴合放置在凹槽201中的电缆。紧固杆402的另一端与紧固片403固定连接,紧固片403上贯穿有通孔404,通孔404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如图4所示,锁紧件5包括基座501、第一铰接部502、第二铰接部503、第一连动杆504、第二连动杆505、第三连动杆506、固定块507、螺纹杆508、螺母509。侧板1的内壁上与基座50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基座501具有第一铰接部502与第二铰接部503,第一铰接部502与第一连动杆504的一端铰接,第一连动杆504与第二连动杆50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动杆505的另一端与第三连动杆506铰接,第三连动杆506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503铰接,实现了各杆件之间的相互联动。第三连动杆506的另一端与固定块507连接,固定块507上贯穿有螺纹孔,螺纹杆508设置在螺纹孔中与固定块507螺纹连接,螺纹杆508与紧固片403上的通孔404相适配,螺纹杆508穿过紧固片403上的通孔404,将螺母509套设在螺纹杆508上固定连接固定块507与紧固片403。

桥架上设置有第一散热装置6与第二散热装置7,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装置6设置在侧板1上,第一散热装置6包括散热导板601、第一散热翅片602、导热部603、沟槽604。

侧板1的外端面设置有散热导板601,散热导板601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的圆筒状,散热导板601的圆弧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2,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2与散热导板601一体成型。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散热导板601的外部,相邻的第一散热翅片602之间具有间隔,用于散热。其中,靠近侧板3的外端面的第一散热翅片602与侧板1的外端面固定连接。

第一散热翅片602的端部固定有导热部603,导热部603与第一散热翅片602垂直设置,第一散热翅片602与导热部603一体成型,导热部603的端部向远离侧板1的方向延伸。

如图6所示,第一散热翅片602上设置有沟槽604,沟槽604为连续起伏状,沟槽604的一端靠近第一散热翅片602的底部,沟槽604的另一端靠近导热部603,沟槽604具有波谷605与波峰606,沟槽604的波谷605靠近第一散热翅片602的第一侧面607,沟槽604的波峰606靠近第一散热翅片602的第二侧面608。第一散热翅片602上的沟槽沟槽604将热量向四周外部散发的同时,将热量引导至导热部603。热量通过散热导板601传递给第一散热翅片602,由第一散热翅片602传递出去,同时通过第一散热翅片602端部的导热部603可以使热量气流更好的传递出。

如图7、8所示,第二散热装置7设置在盖板3上,盖板3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二散热翅片701,第二散热翅片701与盖板3的上端面之间呈一倾斜角度设置,第二散热翅片701与侧板1垂直设置,第二散热翅片701沿侧板1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依次排列形成方阵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第二散热翅片701之间的通道为散热通道。

第二散热翅片701的顶端为圆弧形,圆弧端增大了第二散热翅片701的顶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