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6152发布日期:2018-11-20 20:0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的改进,特别是指一种能避免接触灰尘产生噪声,防止异物撞击产生回路影响,并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零件成本,且有效定位缩短拆装时间及不会引发电线短路走火、感电的风险的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从家用的电器到大型的工业中,经常会利用电容马达来作为动力来源,可以轻易的将电能转换成转动动能,所以在一般的机械结构中,常常可以看到电容马达应用的踪迹,因此,电容马达的效率与稳定性往往成为业界主要的改良方向。常见的电容马达会内置电路板或外接连接器作电性连接,进而产生电流连接至电容马达线架的线圈上,达到电容马达运转的功能,请参阅中国申请第201410528653.7号发明专利案,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在定子铁芯一端的绝缘骨架,绝缘骨架包括骨架内壁、骨架外壁以及位于骨架内壁和骨架外壁之间的骨架绕线部,骨架绕线部上设置有定子绕组,骨架外壁处设置有固定槽,引出线组件包括固定壳套和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固定壳套并与所述固定壳套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壳套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中。

上述专利中,固定槽用以连接引出线组件,出线组件的电源线通过插接端子与压缩机的接线端相连,意味着引出线组件分别连接外部电源以及压缩机,固定槽仅是用来固定引出线组件,这样的结构,在马达实际使用时,随着马达的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导致引出线组件与固定槽之间产生松脱,因为引出线组件仅以两侧的卡臂卡入固定槽的卡槽内,并无法有效的固定引出线组件。

再者,固定壳套与固定槽之间并未设置防呆结构,在安装时容易产生安装错误的状况,长时间使用后,更容易因为卡臂弹性疲劳导致无法紧密结合易,产生滑脱等问题,再者,由此案的图示中可以明显看出,固定槽设置于绝缘骨架的骨架外壁,意味着相当接近内部的线圈,则出线组件连接再固定槽后,会因为距离先圈过近,产生讯号干扰等问题,而且,出线组件在此案图中,出线孔并未做任何防尘与防碰撞的保护,容易因灰尘产生噪声,且无盖体保护受异物撞击产生回路影响,并降低使用寿命且更换零件成本提高。

有鉴于常用技术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碰触灰尘产生噪声,防止异物撞击产生回路影响的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

本发明在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时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能有效定位、并缩短拆装时间的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呆结构、且可以紧密结合的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具有复数极柱的铁心架;一连接在铁心架顶部的第一绝缘架;一连接在铁心架底部的第二绝缘架;一缠绕在铁心架极柱上的线圈;一由第二绝缘架延伸连接成一体的底座;一设置在底座的连接器;以及一组合在底座底部的盖体;其中,该第一绝缘架内壁延伸有复数轴向环型排列的第一凹抵部;该第二绝缘架内壁延伸有复数轴向环型排列的第二凹抵部,而第二绝缘架底部设有复数的定位凸部;线圈具有复数的主绕线组与复数的副绕线组,并以一引线相连,主绕线组与副绕线组依序交错设置在铁心架的极柱;该底座由前述第二绝缘架一侧一体成型延伸而成,其底部具有一插接部,又底座内壁具有一滑槽,且两侧在外壁分别延伸一弹性臂;该连接器设置在前述底座内,其一侧表面具有一导引部,其顶部分别连接有复数的分向线及复数的电源线,且连接器两侧壁分别延伸一扣抵部;该盖体连接在前述底座底部,并覆盖底座的插接部,盖体两侧具有复数定位槽,供前述定位凸部连接形成定位,且盖体内部具有复数的收纳槽。

利用第一绝缘架与第二绝缘架分别连接在铁心架顶部与底部,使前述极柱顶部与底部分别以第一绝缘架的第一凹抵部、及第二绝缘架的第二凹抵部相互贴靠对应卡接,并将线圈的复数主绕线组、复数副绕线组间隔排列绕设在铁心架的极柱,底座底座连接器组入底座,连接器的导引部套入底座的滑槽,形成防呆结构,且插接部分别对应前述分向线及电源线连结,连接器的扣抵部分别扣合底座的弹性臂,再将第二绝缘架的复数定位凸部卡入盖体的定位槽内,使前述收纳槽收容底座的插接部,达到连接器可以快速组装置接座,且盖体可保护插接部,避免灰尘产生噪声,并防止异物撞击产生回路影响,且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零件成本的结构。

依上述结构,其中前述定位凸部开口凹陷形成夹槽。

依上述结构,其中前述底座更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外部以一绝缘护套内包覆。

依上述结构,其中前述底座表面邻近底部设有一凸块,盖体表面一侧具有一扣部,且盖体连接前述底座时,扣部扣合在前述凸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依各附图说明如下。

图面对照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视觉方向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一)。

图5是本发明另一视觉方向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二)。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结构至少包括:一铁心架1、一第一绝缘架2、一第二绝缘架3、一线圈4、一底座5、一连接器6、与一盖体7,其中。

铁心架1内部为中空状,其内壁延伸复数轴向环型排列的极柱11,该极柱11为镂空状。

第一绝缘架2为连接在前述铁心架1顶部,其内部为中空状,内壁延伸有复数轴向环型排列的第一凹抵部21,该第一凹抵部21分别对应套设在前述极柱11上,且前述第一凹抵部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第二绝缘架3为连接在前述铁心架1底部,其内部为中空状,内壁延伸有复数轴向环型排列的第二凹抵部31,该第二凹抵部31分别对应套设在前述极柱11下,且前述第二凹抵部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而第二绝缘架3底部参图3所示,在一侧轴向延设复数定位凸部32,该定位凸部32两两相对应开口间的凹陷形成夹槽321。

线圈4具有复数的主绕线组42、与复数的副绕线组43,并以一引线41相连(同参图6、图7至图9所示),主绕线组42与副绕线组43依序交错设置在铁心架1的极柱11(请再参图9所示)。

底座5由前述第二绝缘架3一侧一体连接延伸成型,前述第二绝缘架3的复数定位凸部32为邻近底座5底部,而底座5更包括一电性连接的连接部51,该连接部51外部以一绝缘护套511包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前述插接部52,且底座5表面邻近底部设有一凸块53,前述底座5内壁具有一滑槽54,而两侧外壁分别延伸一弹性臂55。

连接器6为设置在前述底座5内,其一侧表面设有一导引部61,在顶部分别设有复数的分向线62及复数的电源线63,且连接器6两侧壁分别延伸一扣抵部64;以及,盖体7为连接在前述底座5底部、并覆盖插接部52,该盖体7两侧具有一定位槽71,供前述定位凸部32连接形成定位,且盖体7内部具有复数的收纳槽72,其表面一侧设有一扣部73。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马达依照磁极的数量,具有不同的极数,本发明所有的实施例中,以4P-8极的马达来做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的结构为4P-8极的马达,在对应实施例4P-8极的马达,本发明提到前述复数的电源线63、复数的分向线62、插接部52,其对应的为两条电源线63、四条分向线62、六个插接部521~526的表示方式,也就是说,当马达为2P-4极,其仍为两条电源线63、两条分向线62、四个插接部521~524,因此,分向线62与插接部52的数量是对应马达的极数按比例设置。

本发明组合时请再参图3、图6、及图7~图9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架2、与第二绝缘架3分别连接在铁心架1的顶部与底部,且其极柱11顶部与底部分别与第一绝缘架2的第一凹抵部21、及第二绝缘架3的第二凹抵部31相互贴靠对应卡接而成,并将线圈4的复数主绕线组42、复数副绕线组43间隔排列,绕设在第一凹抵部21与第二凹抵部31包覆的极柱11,亦即,前述极柱11的上下与前述第一凹抵部21、第二凹抵部31包覆后再绕设线圈4,使二侧的定位凸部32内夹设绝缘护套511两端,且绝缘护套511内包覆的连接部51一端焊接在插接部52的第一插接部上521上,另一端则焊设在第六插接部526上而形成电性连接,当连接器6连结组设前述底座5时,连接器6的导引部61套入底座5的滑槽54内形成防呆结构,而且,第一插接部521、第二插接部522、第三插接部523、第四插接部524与前述分向线62对接,则第五插接部525、第六插接部526分别对应连结复数电源线63,以及,连接器6的二侧的扣抵部64分别对应扣抵在底座5的弹性臂55,使连接器6能够稳固的置设在底座5内部,又,第二绝缘架3的邻近前述联接座5的其中二定位凸部32,分别对应插入盖体7的定位槽71内,且盖体7的复数收纳槽72内可收容底座5对应的复数插接部52,再以盖体7的扣部73扣合底座5的凸块53,使整体稳固结合。

利用所述第二绝缘架3与底座5延伸一体成型的结构,当连接器6在拆卸时,可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而底座5的插接部52可用盖体7覆盖,以降低插接部52与线圈4间的噪声干扰,且底座5的滑槽54内对应滑插导引部61形成防呆结构,进而再增加组装上的稳定度,有效定位缩短拆装时间、及不会引发电线短路走火或触电的风险,而连接器6侧壁上可设至少一个以上的扣抵部64以对应扣抵前述弹性臂55,使连接器6能够收容在底座5内部,产生有效抵抗外力碰撞、或逆向推顶所产生的破坏,并具有较佳结构强度,同时可避免因结构强度不足所衍生的弹性疲乏、裂痕或断裂等问题,并随着底座5拆装次数增多,也不会导致无法紧密结合,而易发生滑脱,再者,盖体7收容插接部52能避免灰尘堆积产生噪声,并防止异物撞击产生回路影响,以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零件成本的结构。

综合以上所述,本案此一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确实为一具新颖性及创造性的发明,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皆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