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077发布日期:2018-10-12 22: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外转子电机与内转子电机,顾名思义,外转子电机即为转子外置于定子外的电机,内转子电机即为转子置于定子内的电机。

传统的外转子电机由于定子与转子之间存在间隙,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外界的水很容易进入转子的内腔中,导致转子内腔积水,从而影响电机的性能,严重的直接导致电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外转子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外界的水很容易进入转子内腔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水进入转子内腔的电机。

一种电机,包括:

转子组件,包括其内形成有容置腔的外壳及转子,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外界的开口,所述转子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并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定子组件,包括支撑轴与定子,所述支撑轴沿轴向具有相互连接的容置段与伸出段,所述容置段的一端经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定子套设于所述容置段外并间隔位于所述转子内,所述伸出段连接于所述容置段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供所述转子组件自由转动的转动间隙;以及

增压件,凸出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表面;

其中,所述增压件位于所述转动间隙内且随所述转子组件同步转动,所述伸出段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转动间隙与外界的进气口,所述伸出段与所述外壳之间界定形成连通所述转动间隙的出气口。

通过上述设置,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口进入转动间隙,在转子组件相对于定子组件转动时,增压件跟随转子组件一同转动,如此会搅动位于转子组件间隙的气流,产生气压差,即位于增压件内侧的压力大于位于增压件外侧的压力,位于增压件外侧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如此气流从转动间隙流向出气口后流向大气,从而可以阻隔外界的水进入转动间隙,以防止水进入转子组件的容置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开设有所述开口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筒体,所述底板与所述伸出段之间具有所述转动间隙,所述增压件为设置于所述底板面向所述伸出段表面的凸台,或所述增压件为设置于所述底板面向所述伸出段表面的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件为多个,所述多个增压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外壳表面;

所述进气口为与所述增压件的数量相等的多个,所述多个进气口沿所述伸出段的周向间隔开设于所述伸出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个进气口与所述多个增压件一一对应,沿所述支撑轴的轴向每个所述进气口正对每个所述增压件,或者

每个所述进气口较每个所述增压件靠近所述支撑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间隙包括形成于所述支撑轴轴向的第一间隙与形成于所述支撑轴径向的第二间隙,所述出气口形成于所述第二间隙远离所述第一间隙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段包括本体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连接并朝向靠近所述外壳的方向延伸;

所述外壳包括开设有所述开口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的筒体,所述底板与所述伸出段之间具有所述转动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轴轴线所在平面,所述弯折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本体的正投影,并与所述底板的正投影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轴轴线所在平面,所述弯折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本体的正投影,且所述弯折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底板的正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及防水台,所述主体与所述筒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防水台沿所述支撑轴的径向背离所述主体延伸,所述防水台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支撑轴的径向所述增压件覆盖所述防水台的至少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机的端盖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机的外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100,包括转子组件10与定子组件20,转子组件10设置于定子组件20外,且转子组件10在定子组件20外相对于定子组件20转动,以形成外转子电机。

转子组件10包括外壳11及转子12,外壳11具有容置腔111,转子12固定连接于外壳11的容置腔111内,定子组件20的部分设置于外壳11的容置腔111内且部分位于转子12内,外壳11与转子12一起相对于定子组件20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底板112及筒体113,底板112与筒体113之间围合形成上述容置腔111,底板112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111与外界的开口。

定子组件20包括支撑轴21及定子22,支撑轴21沿轴向具有相互连接的容置段211与伸出段212,容置段211的一端经底板112上的开口容置于容置腔111内,定子22套设于容置段211外并间隔位于转子12内,伸出段212位于容置腔111外并连接于容置段211的另一端。

电机100还包括第一轴承30与第二轴承40,外壳11的筒体113内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14与第二支撑部115,第一支撑部114通过第一轴承30转动设置于支撑轴21外,第二支撑部115通过第二轴承40转动设置于支撑轴21外,如此,外壳11通过第一轴承30与第二轴承40相对于定子组件20转动,且在外壳1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子12一起转动。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14为设置于外壳11内的套筒,在安装时,第一轴承30套接于支撑轴21外,第一支撑部114套接于第一轴承30外固定。第二支撑部115也为设置于外壳11内的套筒,在安装时,第二轴承40套接于支撑轴21外,第二支撑部115套接于第二轴承40外固定。更具体地,第一轴承30与第二轴承40分别为滚动轴承。

在一个实施例中,伸出段212与底板11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a,转动间隙a的设置以便于转子组件10相对于定子组件20的自由转动。

电机100还包括增压件50,增压件50凸出并固定连接于底板112表面,且增压件50间隔于伸出段212设置并跟随转子组件10同步转动,如此增压件50的设置不会妨碍转子组件10相对于定子组件20的转动。且伸出段212上开设有连通于转动间隙a与外界的进气口2121,进气口2121的设置以便于外界气体从进气口2121进入转动间隙a,伸出段212与底板112之间界定形成连通转动间隙a的出气口b。

通过上述设置,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口2121进入转动间隙a,在转子组件10相对于定子组件20转动时,增压件50跟随转子组件10一同转动,如此会搅动位于转子组件10间隙的气流,产生气压差,即位于增压件50内侧的压力大于位于增压件50外侧的压力(增压件50的内侧即为靠近电机100的支撑轴21的一侧,增压件50的外侧即为远离电机100的支撑轴21的一侧),位于增压件50外侧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如此气流从转动间隙a流向出气口b后流向大气,从而可以阻隔外界的水进入转动间隙a,以防止水进入转子组件10的容置腔11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件50为面向伸出段212表面设置的凸台。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压件50不限于凸台,如增压件50还可以为叶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件50为一个,一个增压件50覆盖底板112表面的局部,如此可以保证在转子组件10转动时,在增压件50的两侧形成气压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增压件50为多个,多个增压件50沿周向间隔连接于底板112表面,如此也可以保证在转子组件10转动时,在增压件50的两侧形成气压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2121为一个,一个进气口2121沿支撑轴21的轴向开设于伸出段212上,沿支撑轴21的径向一个进气口2121较增压件50靠近支撑轴21设置,如此便于外界气体进入转动间隙a位于增压件50与支撑轴21之间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支撑轴21的径向一个进气口2121正对增压件50设置或者一个进气口2121较增压件50远离支撑轴21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2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2121沿伸出段212周向相互均匀间隔开设于伸出段212上。具体地,进气口2121的数量与增压件50的数量相等,且每个进气口2121与每个增压件50相对应,每个进气口2121较相对应的每个增压件50靠近支撑轴2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进气口2121较相对应的每个增压件50远离支撑轴21设置,或者每个进气口2121与相对应的每个增压件50正对设置。

更具体地,增压件50的数量为八个,进气口2121的数量也为与增压件50的数量相等的八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压件50的数量不限于八个,且进气口2121的数量也不限于八个。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2121的数量为多个,此时还可以设置进气口2121的数量与增压件50的数量不等,即进气口2121的数量与增压件50的数量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如当进气口2121的数量为八个时,增压件50的数量可以为六个、七个或者九个,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间隙a包括第一间隙a1与第二间隙a2,第一间隙a1形成于支撑轴21的轴向,第二间隙a2形成于支撑轴21的径向,上述出气口b形成于第二间隙a2远离第一间隙a1的一端。

如此,当外界的水进入转子组件10的容置腔111时,首先需要从出气口b进入第二间隙a2后进入第一间隙a1,而后进入转子组件10的容置腔111中,由于第一间隙a1与第二间隙a2的形成方向不同(转动间隙a为弯折状),相较于直线状的转动间隙a,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伸出段212包括本体2122及弯折部2123,弯折部2123与本体2122连接并朝向靠近外壳11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在支撑轴21轴线所在平面,弯折部2123的正投影覆盖本体2122的正投影,并与底板112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距,如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支撑轴21轴线所在平面,弯折部2123的正投影覆盖本体2122的正投影,且覆盖底板112的正投影,如此具有较佳的防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12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1121与防水台1122,主体1121与筒体113围合形成上述容置腔111,沿支撑轴21的径向,防水台1122朝向背离主体1121的方向延伸,且防水台1122与筒体113之间形成防水部60。如此,外界的水需要绕过防水台1122后进入第二间隙a2与第一间隙a1,而后才能进入转动组件10的容置腔111,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件50沿支撑轴21的径向覆盖防水台1122的至少部分,如此沿支撑轴21的径向增压件50与弯折部2123之间的间距较小,则在增压件50内外侧压差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防止外界水从第二间隙a2进入第一间隙a1后进入容置腔11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压件50还可以沿支撑轴21的径向覆盖防水台1122的全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外界气体可以从进气口2121进入转动间隙a,在转子组件10相对于定子组件20转动时,增压件50跟随转子组件10一同转动,如此会搅动位于转子组件10间隙的气流,产生气压差,即位于增压件50内侧的压力大于位于增压件50外侧的压力,位于增压件50外侧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如此气流从转动间隙a流向出气口b后流向大气,从而可以阻隔外界的水进入转动间隙a,以防止水进入转子组件10的容置腔111内,防水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