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单元以及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7654发布日期:2019-04-03 04:3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罩部件覆盖定子单元的马达。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01-178067号公报中,对由凹形的钢板制外壳形成外轮廓的送风机马达进行了教导。在该送风机马达中,在对置的两个外壳的内部具有定子以及转子。在各外壳的对置的接合面上分别配置有向外周方向延长并相互接触的凸缘。

但是,在由配置有凸缘的外壳形成外轮廓的情况下,凸缘的边缘部分有时卡在马达外部的物体上。并且,在日本专利公开2001-178067号公报中,两个外壳的凸缘对置并相互接触,但是在各凸缘的径向宽度不同的情况下,径向宽度大的凸缘的边缘部分有时会卡在马达外部的物体上。或者,有时因各凸缘的径向宽度的尺寸误差而导致一方凸缘的边缘部分卡住。日本专利公开2001-178067号公报对于这样的问题未有任何提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罩部件的缘部卡在处于定子单元外部的物体上的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单元具有定子、树脂壳以及罩部件。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以及线圈部,其隔着绝缘件设置于定子铁芯上。树脂壳包括:覆盖部,其覆盖定子;以及台阶部,其从覆盖部的作为轴向一侧以及径向外侧中的任一方的第一方向上的外表面朝向第一方向突出。罩部件对覆盖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并且该罩部件包括罩缘部,所述罩缘部是罩部件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处的台阶部侧的缘部。罩缘部与所述台阶部接触,或者隔着间隔与台阶部对置。在第一方向上,台阶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与罩缘部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罩缘部的位置靠第一方向。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上述的定子单元,其驱动转子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单元以及马达,能够防止罩部件的缘部卡在处于定子单元外部的物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壳的成型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马达100的定子单元1中,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在轴向中,将从后述的基板14朝向后述的转子2的方向作为轴向一侧,称作“轴向上侧”,将从转子2朝向基板14的方向作为轴向另一侧,称作“轴向下侧”。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轴向上侧的端部称作“上端部”,将轴向下侧的端部称作“下端部”。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面向轴向上侧的面称作“上表面”,将面向轴向下侧的面称作“下表面”。

而且,将与中心轴线ca垂直的方向称作“径向”,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称作“周向”。在径向中,将朝向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作“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作“径向外侧”。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侧的端部称作“内端部”,将径向外侧的端部称作“外端部”。并且,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面向径向内侧的侧面称作“内侧面”,将面向径向外侧的侧面称作“外侧面”。

另外,以上说明的方向、端部以及面等称呼并非表示组装于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等。

<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马达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马达100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100的俯视图。另外,图1示出了利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平面剖切马达100时的截面结构。

<1-1.马达的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马达100具有定子单元1、转子2、轴3以及防止进入部件4。

定子单元1是马达100的静止部,在驱动马达100时,定子单元1驱动转子2旋转。

转子2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转子2具有转子铁芯21、保持部件22以及磁铁23。转子铁芯21由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的层叠钢板构成,并安装于轴3上。保持部件22是保持磁铁23的部件,设置于轴3的径向外侧。磁铁23保持于保持部件22的外侧面,并在径向上与后述的定子11对置。

轴3是转子2的旋转轴,支承转子2,并能够与转子2一同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旋转。另外,不限定于该例示,轴3也可以是安装于定子单元1的固定轴。另外,在轴3是固定轴的情况下,在转子2与轴3之间设置有轴承(未图示)。

防止进入部件4安装于轴3上,并覆盖轴3与定子单元1之间的间隙。更具体地说,防止进入部件4在内部收纳后述的上轴承收纳部件151的上端部,并覆盖轴3与上轴承收纳部件151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异物经由该间隙进入马达100内。

<1-2.定子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对定子单元1的结构进行说明。定子单元1具有定子11、树脂壳12、罩部件13、基板14、上轴承收纳部件151、下轴承收纳部件152、上轴承161以及下轴承162。

在驱动马达100时,定子11驱动转子2旋转。定子11具有定子铁芯111、绝缘件112以及多个线圈部113。定子铁芯111是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部件,例如由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等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111在径向上与转子2的磁铁23对置。绝缘件112是例如使用了树脂材料的绝缘部件,覆盖定子铁芯111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线圈部113分别隔着绝缘件112设置于定子铁芯111上。各个线圈部113由隔着绝缘件112卷绕于定子铁芯111上的导线构成。

树脂壳12是通过从在内部配置有定子11的树脂成型模具的浇口向模具内浇注树脂材料并使该树脂材料固化而设置的。另外,在后面对树脂壳12的成型工序进行说明。

树脂壳12包括覆盖部121、台阶部122以及凸缘部123。另外,凸缘部123以及台阶部122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部件,但是优选为同一部件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使用相同的模具成型出凸缘部123和台阶部122。换句话说,无需为了将凸缘部123设成与台阶部122分体的部件而分别设置模具和/或成型工序。因而,能够简化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形状。而且,覆盖部121也可以是与凸缘部123以及台阶部122分体的部件,但是更优选与凸缘部123以及台阶部122为同一部件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使用相同的模具成型出覆盖部121、凸缘部123以及台阶部122。

覆盖部121覆盖定子11,更具体地说,覆盖定子11的上端部、外端部以及下端部。

台阶部122从覆盖部121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外侧”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对应。并且,台阶部122的后述的“外端部1220”是“台阶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一例。

罩部件13位于台阶部122的轴向两侧。换句话说,台阶部122在轴向上被罩部件13夹持。台阶部122具有槽部122a和凹部122b。

槽部122a向径向内侧凹陷,在台阶部12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沿轴向延伸。槽部122a的底面与覆盖部121的外侧面为同一面。换句话说,在径向上,槽部122a的底面与中心轴线ca之间的间隔和覆盖部121的外侧面与中心轴线ca之间的间隔相同。

凹部122b设置于与罩部件13对置的位置处。凹部122b设置于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的轴向上的罩部件13侧的缘部。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22b分别设置于外端部1220处的轴向上侧的缘部和轴向下侧的缘部。但是,在罩部件13只存在于台阶部122的轴向一侧的情况下,凹部122b也可以只设置于外端部1220的轴向一侧的缘部。

凹部122b从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从台阶部122的轴向上的罩部件13侧的端部向轴向中的从罩部件13朝向台阶部122的方向凹陷。凹部122b在台阶部122的轴向上的罩部件13侧的端部处开口并面对罩部件13,并且还在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处开口。

由此,例如在废弃等时需要分解马达100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用插入凹部122b内的工具撬开罩部件13与台阶部122之间,能够容易地从树脂壳12拆卸罩部件13。

凹部122b的数量也可以是单个,但是优选为多个。并且,多个凹部122b也可以在周向上非等分配置,但是优选为等分配置。即,优选多个凹部122b在周向上等间隔设置。由此,与非等分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撬开罩部件13与台阶部122之间,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从树脂壳12拆卸罩部件13。

凸缘部123从覆盖部121向径向外侧延伸,更具体地说,从覆盖部121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凸缘部123的轴向位置与台阶部122的轴向位置相同。换句话说,台阶部122以及凸缘部123在周向上排列。凸缘部123的径向宽度比台阶部122的径向宽度大。并且,在凸缘部123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1231。在设置马达100等时,固定用的螺栓等被贯插在贯通孔1231内。

并且,在树脂壳12的外侧面上形成有浇口痕迹12a。更具体地说,浇口痕迹12a形成于覆盖部121的外表面。浇口痕迹12a的位置比槽部122b靠轴向下侧,并且在周向上与槽部122b的位置相同。由此,在将树脂材料浇注到向轴向一侧远离与台阶部122对应的位置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能够使向轴向上下拆卸树脂成型模具时的脱模性良好。

罩部件13覆盖树脂壳12,更具体地说,对覆盖部121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3是金属制品,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材料等而形成。在后面对罩部件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基板14位于比定子11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基板14例如是树脂制品,搭载有霍尔ic等电子元件。基板14与各个线圈部113的导线以及向马达100的外部引出的引线14a电连接。

上轴承收纳部件151位于比转子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在上轴承收纳部件151的内部保持上轴承161,而且贯插有轴3。上轴承收纳部件151借助上轴承161将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上轴承收纳部件151的外端部被固定于树脂壳12。

下轴承收纳部件152位于比转子2、树脂壳12以及基板14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并覆盖它们的下端部。在下轴承收纳部件152的内部保持下轴承162。下轴承收纳部件152借助下轴承162将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轴承161以及下轴承162是球轴承,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也可以是套筒轴承等。

<1-3.罩部件的结构>

接下来,对罩部件13的结构进行说明。罩部件13具有罩沿部131和罩凸缘部132。罩沿部131以及罩凸缘部132在罩部件13的轴向上的台阶部122侧的端部处向径向外侧延伸。罩凸缘部132的径向宽度比罩沿部131的径向宽度宽。

罩凸缘部132包括罩凸缘周缘部1320。罩凸缘周缘部1320是罩凸缘部132的轴向上的台阶部122侧的周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罩凸缘周缘部1320与凸缘部123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隔着间隔与凸缘部123对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向观察时,凸缘部123与整个罩凸缘部1320重叠(参照图4)。由此,罩凸缘周缘部1320被凸缘部123保护。因而,能够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凸缘周缘部1320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3由两个部件13a、13b构成。具体地说,罩部件13具有第一罩部件13a和第二罩部件13b。第一罩部件13a呈具有圆环形状的盖部的有盖筒状,位于比台阶部122以及凸缘部123靠轴向上侧的位置。第一罩部件13a对覆盖部121的外侧面中的比台阶部122靠轴向上侧的部位和覆盖部121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第二罩部件13b呈筒状,位于比台阶部122以及凸缘部123靠轴向下侧的位置。第二罩部件13b对覆盖部121的外侧面中的比台阶部122靠轴向下侧的部位进行覆盖。第一罩部件13a的下端部在轴向上隔着台阶部122与第二罩部件13b的上端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上侧”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对应。“轴向下侧”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对应。

另外,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罩部件13也可以是由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部件构成的结构。例如,罩部件13也可以是只具有第一罩部件13a以及第二罩部件13b中的一方的结构。或者,罩部件13也可以是除了具有第一罩部件13a以及第二罩部件13b之外还具有对覆盖部121的外表面进行覆盖的部件的结构。

第一罩部件13a具有第一罩沿部131a和第一罩凸缘部132a。第二罩部件13b具有第二罩沿部131b和第二罩凸缘部132b。另外,罩沿部131包括第一罩沿部131a和第二罩沿部131b。并且,罩凸缘部132包括第一罩凸缘部132a和第二罩凸缘部132b。另外,在第一罩凸缘部132a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孔1321a,在第二罩凸缘部132b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1321b。从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1321a以及第二贯通孔1321b分别与凸缘部123的贯通孔1231重叠,即处于与贯通孔1231相同的位置处。在设置马达100等时,固定用的螺栓等被贯插到第一贯通孔1321a以及第二贯通孔1321b内。

并且,罩部件13包括罩缘部130。

<1-3-1.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台阶部122以及罩缘部130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另外,图5例如与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f1处的截面结构对应。

罩缘部130是罩部件1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缘部130与台阶部122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隔着间隔与台阶部122对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罩缘部130的位置与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的位置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罩缘部130的位置也可以比外端部1220的位置靠径向内侧。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外端部1220的位置在径向外侧与罩缘部130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罩缘部130的位置靠径向外侧即可。

由此,树脂壳12能够利用台阶部122保护罩缘部130。因而,例如在组装作业等时,能够防止罩部件13的缘部130卡在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上。

更具体地说,罩缘部130包括第一罩部件13a侧的第一罩缘部130a和第二罩部件13b侧的第二罩缘部130b。即,第一罩部件13a包括第一罩缘部130a,第一罩缘部130a是第一罩部件13a的径向外侧且轴向下侧的缘部。并且,第二罩部件13b包括第二罩缘部130b,第二罩缘部130b是第二罩部件13b的径向外侧且轴向上侧的缘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缘部130a以及第二罩缘部130b分别与台阶部122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隔着间隔与台阶部122对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以及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分别与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的位置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比外端部1220的位置靠径向内侧。换句话说,只要外端部1220的位置在径向外侧与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靠径向外侧即可。而且,只要外端部1220的位置在径向外侧与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靠径向外侧即可。

由此,能够夹着台阶部122在轴向两侧设置第一罩部件13a以及第二罩部件13b。而且,能够利用台阶部122保护第一罩部件13a侧的第一罩缘部130a和第二罩部件13b侧的第二罩缘部13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缘部130是罩沿部131的外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即,第一罩缘部130a是第一罩沿部131a的外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第二罩缘部130b是第二罩沿部131b的外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由此,罩沿部131的外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被台阶部122保护。因而,能够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沿部131的该缘部上。

<1-3-2.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第一变形例>

图6是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122以及罩缘部130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另外,图6例如与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f1处的截面结构对应。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中,台阶部122在轴向上保护罩缘部130,而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6所示,还在径向外侧保护罩缘部130。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径向外侧”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对应。“轴向”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应。台阶部122的“外端部1220”是本发明的“台阶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一例。

在第一变形例中,树脂壳12还具有突出部124。突出部124从台阶部122向轴向中的从台阶部122朝向罩缘部130的方向突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突出部124与罩缘部130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隔着间隔与罩缘部130对置。

例如,在通过金属板的冲裁冲压加工而形成罩部件13的情况下,容易在罩缘部130残留毛刺等从该罩缘部130探出的多余部分。并且,还有时罩缘部130变得锋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树脂壳12的台阶部122和突出部124保护罩缘部130。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缘部130上。

<1-3-3.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第二变形例>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122以及罩缘部130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另外,图7例如与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f2处的截面结构对应。

在第二变形例中,台阶部122从覆盖部121的轴向上侧的外表面朝向轴向上侧突出。并且,台阶部122在径向上与罩缘部130对置。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轴向上侧”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对应。并且,“径向”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应。并且,台阶部122的后述的“上端部1221”是本发明的“台阶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一例。

树脂壳12的台阶部122从覆盖部121的轴向上侧的外表面朝向轴向上侧突出,并在覆盖部121的上表面沿周向延伸。在台阶部122的径向两侧存在罩部件13。换句话说,台阶部122在径向上被罩部件13夹持。

罩缘部130是罩部件13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在图7中,罩缘部130与台阶部122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在径向上隔着间隔与台阶部122对置。并且,在图7中,台阶部122的上端部1221的位置在轴向上侧与罩缘部130的位置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台阶部122的上端部1221的位置也可以比罩缘部130的位置靠轴向上侧。由此,树脂壳12能够利用台阶部122保护罩缘部130。因而,例如在组装作业等时,能够防止罩部件13的缘部130卡在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上。

并且,在第二变形例中,罩沿部131在罩部件13的径向的台阶部122侧的端部处向轴向上侧延伸。罩缘部130是罩沿部131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由此,罩沿部131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被台阶部122保护。因而,能够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沿部131的该缘部上。

更具体地说,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一罩部件13a对覆盖部121的上表面中的比台阶部122靠径向内侧的部位进行覆盖。第一罩部件13a具有第一罩沿部131a,并包括第一罩缘部130a。第一罩沿部131a在第一罩部件13a的外端部处向轴向上侧延伸。第一罩缘部130a是第一罩部件13a的轴向上侧且径向外侧的缘部,在图7中是第一罩沿部131a的轴向上侧且径向外侧处的缘部。

并且,第二罩部件13b对覆盖部121的上表面中的比台阶部122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进行覆盖。第二罩部件13b具有第二罩沿部131b,并包括第二罩缘部130b。第二罩沿部131b在第二罩部件13b的内端部向轴向上侧延伸。第二罩缘部130b是第二罩部件13b的轴向上侧且径向内侧处的缘部,在图7中是第二罩沿部131b的轴向上侧且径向内侧处的缘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缘部130a以及第二罩缘部130b分别与台阶部122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分别隔着间隔与台阶部122对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上,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以及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分别与台阶部122的上端部1221的位置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比上端部1221的位置靠轴向下侧。换句话说,只要上端部1221的位置在轴向上侧与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第一罩缘部130a的位置靠轴向上侧即可。而且,只要上端部1221的位置在轴向上侧与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相同,或者比第二罩缘部130b的位置靠轴向上侧即可。

由此,能够夹着台阶部122在径向两侧设置第一罩部件13a和第二罩部件13b。而且,第一罩部件13a侧的第一罩缘部130a和第二罩部件13b侧的第二罩缘部130b被台阶部122保护。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罩缘部130是罩沿部131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即,第一罩缘部130a是第一罩沿部131a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第二罩缘部130b是第二罩沿部131b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由此,罩沿部131的上端部处的台阶部122侧的缘部被台阶部122保护。因而,能够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沿部131的该缘部上。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台阶部122在树脂壳12的覆盖部121的上端部向轴向上侧突出,并且保护罩缘部13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台阶部122例如也可以在树脂壳12的覆盖部121的下端部从覆盖部121的轴向下侧的外表面朝向轴向下侧突出,并且保护罩缘部130。在后者的结构中,“轴向下侧”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对应,“径向”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应。并且,由于后者的结构与将上述的第二变形例的“轴向上侧”替换为“轴向下侧”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并且,后者的结构还能够适用于以下说明的第三变形例。

<1-3-4.台阶部以及罩缘部的截面结构的第三变形例>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台阶部122以及罩缘部130的截面结构的放大图。另外,图8例如与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f2处的截面结构对应。

在上述的第二变形例中,台阶部122在径向上保护罩缘部130,而在第三变形例中,如图8所示,在轴向上侧也保护罩缘部130。另外,在第三变形例中,“轴向上侧”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对应。并且,“径向”与本发明的“与第一方向以及周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对应。并且,台阶部122的“上端部1221”是本发明的“台阶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另一例。

在第三变形例中,树脂壳12还具有突出部124。突出部124从台阶部122向径向中的从台阶部122朝向罩缘部130的方向突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24在轴向上侧与罩缘部130接触,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隔着间隔与罩缘部130对置。

由此,罩缘部130被树脂壳12的台阶部122和突出部124保护。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处于定子单元1的外部的物体等卡在罩缘部130上。

<1-4.树脂壳的成型工序>

接下来,对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中的树脂壳12的成型工序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对树脂壳12的成型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另外,图9的定子11的轴向上下与图1等相反。例如,图9的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与图1的轴向上侧对应,图9的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与图1的轴向下侧对应。

在树脂壳12的成型工序中,使用树脂成型模具500形成树脂壳12。如图9所示,树脂成型模具500由在轴向上组装的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以及第二树脂成型模具520构成。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具有模具凸部510a和模具阶梯部510b。模具凸部510a在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的外端部沿轴向突出。模具阶梯部510b被设置于形成放置定子11的内部空间的内侧面的轴向上的端部,并向径向外侧凹陷。第二树脂成型模具520具有模具凹部520a。模具凹部520a在第二树脂成型模具520的外端部沿轴向凹陷。

树脂壳12的成型工序具有设置工序、模具组装工序、浇注工序以及固化工序。在设置工序中,在使定子11的下端部朝向轴向下侧的状态下,将定子11放置在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内。在模具组装工序中,在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上安装第二树脂成型模具520。此时,模具凸部510a嵌入模具凹部520a内,由此在轴向上形成用于向模具凸部510a与模具凹部520a之间浇注树脂材料600的浇口500a。在浇注工序中,树脂材料600通过浇口500a流入树脂成型模具500内。在固化工序中,流入树脂成型模具500内的树脂材料600被固化。由此,形成树脂壳12。另外,树脂壳12的外表面中的面向浇口500a的部分通过切削处理、研磨处理等而与同模具凸部510a对置的其他部分共面。因此,在树脂壳12的外表面中的面向浇口500a的部分残留有浇口痕迹12a。

根据以上的成型工序,在使用在轴向上组装的第一树脂成型模具510以及第二树脂成型模具520设置树脂壳12时,能够在沿轴向远离模具阶梯部510b的位置处设置浇注树脂材料600的浇口500a。即,能够在沿轴向远离模具阶梯部510b的位置处浇注树脂材料600。由此,能够在不损坏向轴向上下拆卸树脂成型模具500时的脱模性的情况下,防止树脂材料600在树脂成型模具500内的填充不良。

<2.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任意组合。

例如,本发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应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10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还能够应用于外转子型的马达。

本发明对于包括具有外表面被罩部件覆盖的树脂壳的定子单元的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