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1264发布日期:2018-12-28 20:1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无线方式非接触地将电能供应给无线电力接收器的方法已被用于替代以有线方式供应电能的传统方法;为了方便给设备传输电力,通常需要电力接收、传送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电力接收、传送装置,体积庞大、功能单一,不具有储物的功能,在使用时,移动不方便,而且电力传输的过程中,散热效果差,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设备与电力接收、传送装置硬接触,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电力接收、传送装置控制方法,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不能将传输的信息提示给使用人员,很不方便,因此,设计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包括机箱、挡灰板、设备箱、缓冲座、通孔、腔体、压板、螺旋弹簧、电力传输箱、导电板、感应线圈、线圈基板、连接架、压杆、支撑板、显示屏、安装隔板、蓄电池、电源开关、运行指示灯、连接端子、储物槽、储物箱、轴承、连接轴、箱盖、握柄、合页、固定板、电力处理模块、电力传输模块、电力需求模块、电力接收模块、电力测量模块、电力显示模块、散热槽、驱动马达、传动轴、盖板、防尘网、扇叶和移动轮,所述机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内侧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设置有压板,所述缓冲座的顶部设置有压杆,所述设备箱的顶部设置有电力传输箱,且压杆穿过设备箱与电力传输箱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箱的内侧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线圈基板,所述线圈基板的顶部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机箱的内侧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安装隔板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安装隔板的底部开设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的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套接有轴承,所述储物槽的内部设置有储物箱,且轴承与储物箱连接,所述机箱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且电源开关的外侧设置有运行指示灯,所述运行指示灯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底部设置有箱盖,且箱盖与储物槽连接,所述箱盖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握柄,所述储物槽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电力处理模块、电力传输模块、电力需求模块、电力接收模块、电力测量模块和电力显示模块,所述电力测量模块通过信号与电力需求模块连接,所述电力需求模块通过信号与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均通过信号与电力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力处理模块通过信号与电力显示模块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部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一侧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通过连接键安装有扇叶,所述机箱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盖板,所述机箱的底部四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移动轮。

电力接收、传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电力信息采集;步骤二,电力信息处理;步骤三,电力传输;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将需要进行电力传输的设备放置在电力传输箱的顶部,电力测量模块对设备进行电力测量,测量后的信息传递到电力需求模块;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电力需求模块通过测量信息判断设备是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并将信息匹配到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将匹配到的信息传输到电力处理模块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根据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通过蓄电池和感应线圈进行充电和放电,并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传递到电力显示模块,通过显示屏和运行指示灯显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弹簧的一侧通过卡勾与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侧通过卡勾与压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压杆穿过通孔通过螺栓与压板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传输箱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导电板,且导电板与感应线圈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箱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挡灰板,且挡灰板与显示屏的顶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储物箱的两侧通开设有滑槽,且轴承与滑槽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箱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合页,且箱盖通过合页与机箱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力处理模块分别通过信号与蓄电池和感应线圈连接,所述电力显示模块分别通过信号与显示屏和运行指示灯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箱的一侧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安装在扇叶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电力测量模块对设备进行电力测量,测量后的信息传递到电力需求模块,电力需求模块通过测量信息判断设备是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并将信息匹配到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电力传输模块和电力接收模块将匹配到的信息传输到电力处理模块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根据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通过蓄电池和感应线圈进行充电和放电,并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传递到电力显示模块,通过显示屏和运行指示灯显现,能够及时将传输的信息提示给使用人员;

2.长时间使用后,散热槽内部的驱动马达工作,带动传动轴和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将机箱内部的热量通过防尘网散发到外界,起到了降温散热的作用;

3.当发生冲击时,电力传输箱底部的压杆对设备箱内部的缓冲座造成冲击,压杆挤压腔体内部的压板,在支撑板的作用下,使得压板挤压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产生形变,从而将冲击吸收缓解,能够有效的保护设备,避免损坏设备;

4.在日常使用时,通过移动轮将机箱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握柄和合页将箱盖打开,轴承在连接轴的一侧转动,从而将储物箱从储物槽内拉出,便于进行储物;当发生故障时,通过将盖板拆卸,能够方便维修,移动方便,具有储物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设备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缓冲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力传输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固定板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中标号:1、机箱;2、挡灰板;3、设备箱;4、缓冲座;5、通孔;6、腔体;7、压板;8、螺旋弹簧;9、电力传输箱;10、导电板;11、感应线圈;12、线圈基板;13、连接架;14、压杆;15、支撑板;16、显示屏;17、安装隔板;18、蓄电池;19、电源开关;20、运行指示灯;21、连接端子;22、储物槽;23、储物箱;24、轴承;25、连接轴;26、箱盖;27、握柄;28、合页;29、固定板;30、电力处理模块;31、电力传输模块;32、电力需求模块;33、电力接收模块;34、电力测量模块;35、电力显示模块;36、散热槽;37、驱动马达;38、传动轴;39、盖板;40、防尘网;41、扇叶;42、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力接收、传送装置,包括机箱1、挡灰板2、设备箱3、缓冲座4、通孔5、腔体6、压板7、螺旋弹簧8、电力传输箱9、导电板10、感应线圈11、线圈基板12、连接架13、压杆14、支撑板15、显示屏16、安装隔板17、蓄电池18、电源开关19、运行指示灯20、连接端子21、储物槽22、储物箱23、轴承24、连接轴25、箱盖26、握柄27、合页28、固定板29、电力处理模块30、电力传输模块31、电力需求模块32、电力接收模块33、电力测量模块34、电力显示模块35、散热槽36、驱动马达37、传动轴38、盖板39、防尘网40、扇叶41和移动轮42,机箱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设备箱3,设备箱3的内侧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顶部两侧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缓冲座4,缓冲座4的内部开设有腔体6,腔体6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螺旋弹簧8,螺旋弹簧8的顶部设置有压板7,缓冲座4的顶部设置有压杆14,设备箱3的顶部设置有电力传输箱9,且压杆14穿过设备箱3与电力传输箱9连接,电力传输箱9的内侧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架13,且连接架1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线圈基板12,线圈基板12的顶部设置有感应线圈11,机箱1的内侧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隔板17,安装隔板17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显示屏16,安装隔板17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蓄电池18,安装隔板17的底部开设有储物槽22,储物槽22的内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轴25,且连接轴25的外侧套接有轴承24,储物槽22的内部设置有储物箱23,且轴承24与储物箱23连接,机箱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19,且电源开关19的外侧设置有运行指示灯20,运行指示灯20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端子21,连接端子21的底部设置有箱盖26,且箱盖26与储物槽22连接,箱盖26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握柄27,储物槽22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板29,固定板29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电力处理模块30、电力传输模块31、电力需求模块32、电力接收模块33、电力测量模块34和电力显示模块35,电力测量模块34通过信号与电力需求模块32连接,电力需求模块32通过信号与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连接,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均通过信号与电力处理模块30连接,电力处理模块30通过信号与电力显示模块35连接,固定板29的底部开设有散热槽36,散热槽36的内部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马达37,驱动马达37的一侧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传动轴38,传动轴38的外侧通过连接键安装有扇叶41,机箱1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盖板39,机箱1的底部四周通过螺栓分别安装有移动轮42。

参见图7-8,电力接收、传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电力信息采集;步骤二,电力信息处理;步骤三,电力传输;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将需要进行电力传输的设备放置在电力传输箱9的顶部,电力测量模块34对设备进行电力测量,测量后的信息传递到电力需求模块32;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电力需求模块32通过测量信息判断设备是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并将信息匹配到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将匹配到的信息传输到电力处理模块30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根据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通过蓄电池18和感应线圈11进行充电和放电,并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传递到电力显示模块35,通过显示屏16和运行指示灯20显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弹簧8的一侧通过卡勾与腔体6的内壁连接,螺旋弹簧8的另一侧通过卡勾与压板7连接,能够便于压板7挤压螺旋弹簧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座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5,且压杆14穿过通孔5通过螺栓与压板7连接,能够便于压杆14推动压板7在腔体6内挤压螺旋弹簧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电力传输箱9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导电板10,且导电板10与感应线圈11连接,能够便于对设备进行电力传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机箱1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挡灰板2,且挡灰板2与显示屏16的顶部连接,能够避免灰尘落在显示屏16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储物箱23的两侧通开设有滑槽,且轴承24与滑槽连接,通过轴承24转动便于将储物箱23从储物槽22内拉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机箱1的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合页28,且箱盖26通过合页28与机箱1连接,能够便于将箱盖26进行开闭。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电力处理模块30分别通过信号与蓄电池18和感应线圈11连接,电力显示模块35分别通过信号与显示屏16和运行指示灯20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机箱1的一侧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尘网40,且防尘网40安装在扇叶41的外侧,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进入机箱1的内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时,通过移动轮42将机箱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需要进行电力传输的设备放置在电力传输箱9的顶部,使得设备与导电板10接触,打开电源开关19,固定板29顶部的电力测量模块34对设备进行电力测量,测量后的信息传递到电力需求模块32;电力需求模块32通过测量信息判断设备是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并将信息匹配到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电力传输模块31和电力接收模块33将匹配到的信息传输到电力处理模块30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根据传送电力或接收电力通过蓄电池18和线圈基板12顶部安装的感应线圈11进行充电和放电,并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传递到电力显示模块35,通过显示屏16和运行指示灯20显现,长时间使用后,散热槽36内部的驱动马达37工作,带动传动轴38和扇叶41进行转动,从而将机箱1内部的热量通过防尘网40散发到外界,起到了降温散热的作用,当发生冲击时,电力传输箱9底部的压杆14对设备箱3内部的缓冲座4造成冲击,压杆14挤压腔体6内部的压板7,在支撑板15的作用下,使得压板7挤压螺旋弹簧8,螺旋弹簧8产生形变,从而将冲击吸收缓解,在日常使用时,通过握柄27和合页28将箱盖26打开,轴承24在连接轴25的一侧转动,从而将储物箱23从储物槽22内拉出,便于进行储物;当发生故障时,通过将盖板39拆卸,能够方便维修,通过连接端子21能够对蓄电池18进行充电;本发明,移动便捷,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以及缓冲效果,能够对电力进行接收和传送,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