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充电器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智能充电器是通用型智能充电器。能够针对每一种电池的特性给出不同的充电模式以及相应的算法,以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设计通用型智能充电器时.需要充分考虑3种电池的充电特性,针对每一种电池的特性给出不同的充电模式以及相应的算法。可充电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放电电流大、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测量装置中。
现有的智能充电器普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由于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短,用户通常会将智能充电器随车携带,以备电量不足进行及时充电,但是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对智能充电器造成颠簸,使得智能充电器内部元件受损,影响智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而智能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其线路暴露在外,行人在走路过程中,稍不留心就会被线路绊倒,造成智能充电器的接线端受损,安全隐患大,并且智能充电器接线端损坏后,整个智能充电器面临报废,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智能充电器颠簸,使得智能充电器内部元件受损,影响智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智能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其线路暴露在外,行人在走路过程中,稍不留心就会被线路绊倒,造成智能充电器的接线端受损以及充电器接线端损坏后,整个智能充电器面临报废,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保护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充电器保护机构,包括输入电源线、充电器本体和输出电源线,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丝连接而成,所述上壳体的内顶四个拐角处连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柱,所述下壳体的内底对应四个第二连接柱所在位置处连接有四个第一连接柱,所述四个第一连接柱与四个第二连接柱的外壁滑动套接有pcb板,所述pcb板对应四个第一连接柱与四个第二连接柱连接处嵌入安装有橡胶套,所述四个第二连接柱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上顶面连接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四个第一连接柱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下底面连接的第一支撑弹簧,所述下壳体的两侧中心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输入电源线和输出电源线。
其中,所述下壳体的两侧中心位置处对应输入电源线和输出电源线分别嵌入安装有进线连接座和出线连接座,所述进线连接座内底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对第一导电杆,所述进线连接座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第一卡槽,所述出线连接座的内底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对第二导电套管,所述出线连接座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输入电源线由双股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插头和连接母座组成。
其中,所述连接母座包括第一外壳体及其内部通过第一拉伸弹簧连接的内母座,所述第一外壳体侧壁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撑杆,所述内母座的外壁对应第一撑杆所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内母座内部嵌入安装有与双股导线对应连接的第一导电套管。
其中,所述连接母座与进线连接座为配合构件。
其中,所述输出电源线由双股导线两端分别连接连接公头和充电头组成。
其中,所述连接公头包括第二外壳体及其内部通过第二拉伸弹簧连接的内公头,所述第二外壳体侧壁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撑杆,所述内公头的外壁对应第二撑杆所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内公头的端部嵌入安装有与双股导线对应连接并贯穿第二外壳体的第二导电杆。
其中,所述连接公头与出线连接座。
其中,所述连接母座和连接公头为配合构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上壳体的内顶四个拐角处连接有第二连接柱,在下壳体的内底对应第二连接柱所在位置处连接有第一连接柱,其中,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滑动连接有pcb板,而pcb板对应连接处嵌入安装有橡胶套,而第一连接柱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底面连接的第一支撑弹簧,而第二连接柱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顶面连接的第二支撑弹簧,这样智能充电器在受到颠簸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对pcb板进行上下缓震,而pcb板通过橡胶套实现与第一/二连接柱之间减震,减少对内部元件的损坏,延长智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中,在充电器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线连接座和进线连接座,并将出线连接座配套设置有输出电源线,其中输出电源线的一端设置有与出线连接座匹配的连接公头,而进线连接座配套设置有输入电源线,其中,输入电源线的一端设置有与进行连接座匹配的连接母座,这样当线路被踢到后,双股导线会拉动相应的连接公头或者连接母座,使得相应的内公头或者内母座向外移动,带动相应的第二连杆或者第一连杆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撑杆或者第一撑杆与相应的第二卡槽或者第一卡槽不再卡接,从而将输出电源线或者输入电源线与充电器本体分离能够从充电器本体上进行脱离,从而保证行人人身安全以及智能充电器的接线安全。
3、本发明中,输入电源线与充电器本体的进线连接座能够进行拆卸,而输出电源线与充电器本体的出线连接座能够进行安装拆卸,相比于一体式结构,该种结构,使得好的配件能够继续使用,损坏的配件能够进行更换,减少资源的浪费,而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座之间属于配合构件,方便用户对输入电源线和输出电源线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另一视角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充电器本体内部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连接母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进线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出线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输入电源线;2、充电器本体;3、输出电源线;4、插头;5、上壳体;6、下壳体;7、出线连接座;8、充电头;9、连接公头;10、连接母座;11、进线连接座;12、pcb板;13、第一连接柱;14、第一支撑弹簧;15、橡胶套;16、第二支撑弹簧;17、第二连接柱;18、第一拉伸弹簧;19、第一导电套管;20、内母座;21、第一连杆;22、第一撑杆;23、第一外壳体;24、第一卡槽;25、第一导电杆;26、第二导电套管;27、第二卡槽;28、第二拉伸弹簧;29、第二导电杆;30、第二撑杆;31、第二连杆;32、内公头;33、第二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智能充电器保护机构,包括输入电源线1、充电器本体2和输出电源线3,充电器本体2包括上壳体5和下壳体6,且上壳体5和下壳体6之间通过螺丝连接而成,上壳体5的内顶四个拐角处连接有四个第二连接柱17,下壳体6的内底对应四个第二连接柱17所在位置处连接有四个第一连接柱13,四个第一连接柱13与四个第二连接柱17的外壁滑动套接有pcb板12,pcb板12对应四个第一连接柱13与四个第二连接柱17连接处嵌入安装有橡胶套15,四个第二连接柱17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15上顶面连接的第二支撑弹簧16,四个第一连接柱13的外壁套接有与橡胶套15下底面连接的第一支撑弹簧14,下壳体6的两侧中心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输入电源线1和输出电源线3,当智能充电器受到震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弹簧14和第二支撑弹簧16降低上下振动,通过橡胶套15降低pcb板12与第一连接柱13和第二连接柱17之间的振动。
实施例二,参照图1-3和图5-6,下壳体6的两侧中心位置处对应输入电源线1和输出电源线3分别嵌入安装有进线连接座11和出线连接座7,进线连接座11内底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对第一导电杆25,进线连接座11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第一卡槽24,出线连接座7的内底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对第二导电套管26,出线连接座7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第二卡槽27,使得智能充电保护器成为组装体,方便对零件进行更换,减少资源浪费。
实施例三,参照图1-2和图4-5,输入电源线1由双股导线两端分别连接插头4和连接母座10组成,连接母座10包括第一外壳体23及其内部通过第一拉伸弹簧18连接的内母座20,第一外壳体23侧壁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撑杆22,内母座20的外壁对应第一撑杆22所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撑杆2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1,内母座20内部嵌入安装有与双股导线对应连接的第一导电套管19,连接母座10与进线连接座11为配合构件,这样当输入电源线1受到侧向力时,双股导线会拉动相应的连接母座10,使得相应的内母座20向外移动,带动相应的第一连杆2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一撑杆22与相应的第一卡槽24不再卡接,从而将输入电源线1与充电器本体2分离,避免接线处受损。
实施例四,参照图1-2和图6-7,输出电源线3由双股导线两端分别连接连接公头9和充电头8组成,连接公头9包括第二外壳体33及其内部通过第二拉伸弹簧28连接的内公头32,第二外壳体33侧壁开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撑杆30,内公头32的外壁对应第二撑杆30所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与第二撑杆3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31,内公头32的端部嵌入安装有与双股导线对应连接并贯穿第二外壳体33的第二导电杆29,连接公头9与出线连接座7,这样当输出电源线3受到侧向力时,双股导线会拉动相应的连接公头9,使得相应的内母座20向外移动,带动相应的第二连杆3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撑杆30与相应的第二卡槽27不再卡接,从而将输出电源线3与充电器本体2分离避免接线处受损。
实施例五,参照图1-2,图4和图7,连接母座10和连接公头9为配合构件,这样输出电源线3与输入电源线1拼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对其他无需变压供电的设备进行供电。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输入电源线1的连接母座10与进线连接座11进行连接,使得连接母座10的第一导电套管19能够与连接母座10内部的第一导电杆25导电,在连接母座10与进线连接座11连接的过程中,第一撑杆22在第一拉伸弹簧1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内母座20向下移动,使得第一连杆21支撑第一撑杆22始终与进线连接座11的内壁贴靠,直至第一撑杆22的端部与第一卡槽24卡接,之后将输出电源线3的连接公头9与出线连接座7进行连接,使得连接公头9的第二导电杆29与第二导电套管26进行导电,在连接公头9与出线连接座7连接的过程中,第二撑杆30在第二拉伸弹簧28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内公头32向下移动,使得第二连杆31支撑第二撑杆30始终与出线连接座7的内壁贴靠,直至第二撑杆30的端部与第二卡槽27进行卡接,之后将插头4与接线板进行连接,将充电头8与充电插座进行连接,从而对车辆进行充电,当输出电源线3或者输入电源线1受到侧向力时,双股导线会拉动相应的连接公头9或者连接母座10,使得相应的内公头32或者内母座20向外移动,带动相应的第二连杆31或者第一连杆2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撑杆30或者第一撑杆22与相应的第二卡槽27或者第一卡槽24不再卡接,从而将输出电源线3或者输入电源线1与充电器本体2分离,避免接线端受损,而输入电源线1和输出电源线3可通过连接公头9与连接母座10进行卡接,构成一个整体对其他无需变压供电的设备进行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