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支架以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4506发布日期:2019-03-02 01:5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支架以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绝缘支架以及具有该绝缘支架的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机得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电机是指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电器或各种器械的动力源。

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定子包含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之间需要进行绝缘保护。对于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而言,定子铁芯端面与定子绕组端部之间的绝缘保护通常采用绝缘支架。绝缘支架机械强度高,其对于定子绕组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且使定子绕组端部不与外界接触,避免质量问题。

然而,目前采用绝缘支架的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中,存在电机的线束组件难以定位和固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绝缘支架需要配合端盖来进行使用,进而,导致增加了额外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支架以及具有该绝缘支架的电机,该绝缘支架能够在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解决电机的线束组件难以定位和固定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包括:外壁;多个绕线部,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且由所述外壁的内表面向所述外壁的内部空间延伸;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设置于同一个所述绕线部所对应的所述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外壁的第一端,由所述第一端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绕线部之间的外壁上。

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绕线部之间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于所述外壁的第一端,由所述第一端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外壁的截面呈圆形,多个所述绕线部环绕设置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并且均由所述外壁的第二端的内表面向所述外壁的中心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铁芯;上述的绝缘支架,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线束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壁内侧,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所述线束组件包括多条线束,每条所述线束包括一引出段以及一线圈连接段,所述引出段的一端向所述绝缘支架的外壁的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支架;所述线圈连接段连接所述引出段的另一端,并沿所述外壁内表面经过多个所述绕线部;其中,位于所述线束组件最外侧的两条线束的引出段与线圈连接段的交接处分别靠近两个所述定位孔设置;两个第一固定件,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定位孔、绕过所述线圈连接段以及所述外壁后将所述线束组件的各条所述线圈连接段紧固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多组线圈,每组线圈分别绕设于一个所述绕线部上,且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线束的线圈连接段。

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设置于所述外壁上的所述固定孔将所述线圈连接段固定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线束组件包括U、V、W三相线束,其中,所述U、V、W三相线束中位于最外侧的两条线束的引出段与线圈连接段的交接处分别靠近两个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电机包括U、V、W三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三组所述线圈,每相所述绕组的三组所述线圈分别绕设于三个所述绕线部上,并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所述U、V、W三相线束中一条线束的线圈连接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支架以及电机中,由于绝缘支架的同一个绕线部所对应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因此,当绝缘支架与电机的定子铁芯装配后,电机的线束组件可以定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线束组件中各条线束的线圈连接段也可以利用该定位孔、通过第一固定件穿过定位孔将线圈连接段固定于绝缘支架的内表面,实现在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线束组件的便捷定位及固定。此外,该绝缘支架还在两个相邻的绕线部之间的外壁上设置固定孔,进而,当绝缘支架与电机的定子铁芯装配后,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穿过固定孔对线圈连接段进行进一步固定,使走线的固定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外壁

21 绕线部

22 绕线槽

31 定位孔

32 定位槽

41 固定孔

42 固定槽

5 线束组件

6 定子铁芯

7、9 绑线

8 线圈

U、V、W 线束

U1、V1、W1 引出段

U2、V2、W2 线圈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请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主要包括外壁1、绕线部21以及定位孔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壁1的截面呈圆形。外壁1沿轴向(图1中的X轴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图1中的上端)以及第二端(图1中的下端),其中,第二端为连接电机的定子铁芯的一端。

多个绕线部21环绕设置于外壁1的内表面,且由外壁1的内表面向外壁1的内部空间延伸。具体来说,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绝缘支架包括九个绕线部21。九个绕线部21设置于外壁1的内表面,且环绕外壁1的内表面均匀地分布,并且均由外壁1的第二端(图1中的下端)的内表面向外壁1的中心延伸。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安装该绝缘支架的电机的线束组件可以实现良好的定位及固定,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两个定位孔31。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两个定位孔31设置于同一个绕线部21所对应的外壁1上,即两个定位孔31均位于外壁1上一个绕线部21所在位置沿轴向至外壁1的第一端端面的区域内。两个定位孔31的设置可以便于对电机的线束组件进行定位和固定(可参见下文线束组件的固定方式)。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两个定位槽32。两个定位槽32设置于外壁1的第一端(图1中的上端),由第一端端面向第二端延伸。每个定位槽32与一个定位孔31位于同一轴线上。其中,定位槽32的设置可以配合定位孔31更便于后续对线束组件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多个固定孔41。固定孔41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绕线部21之间的外壁上,用于对电机的线束进行进一步固定(可参见下文图2的说明)。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两个相邻的绕线部21之间形成一绕线槽22(即两个相邻绕线部21之间的区域)。固定孔41设置于绕线槽22所对应的外壁1上。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绕线部1之间的一个绕线槽22对应的外壁1上均设置有一个固定孔41,即图1所示实施例中包括了九个固定孔。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孔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例如绝缘支架的尺寸、线束的线圈连接段的长度等)进行设置,并不以此为限。优选地,沿所述绝缘支架的轴向方向(图1中X轴方向)上,定位孔31的高度位于固定孔41的高度至外壁1的第一端端面的高度之间,以区别于固定孔41,避免电机的线束组件定位出现错误。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定位孔31和定位槽32类似的,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多个固定槽42。固定槽42设置于外壁1的第一端,其由第一端端面向第二端延伸。每个固定槽42均与一个固定孔41位于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为了清楚地显示绝缘支架,因此,省略了电机转子等部件。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采用集中绕线式线圈,其主要包括定子铁芯6、上述图1所示的绝缘支架、线束组件5以及第一固定件。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机包括定子铁芯6以及分别设置于定子铁芯6两端的两个绝缘支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绝缘支架主要是为了便于对电机的线束组件5进行定位和固定,因此,上述图1中的绝缘支架主要应用于设置于图2所示的定子铁芯6上端,定子铁芯6下端的绝缘支架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绝缘支架,也可以使用现有的任一种具有绕线部的绝缘支架,在此不予赘述。

线束组件5设置于绝缘支架一侧的外壁1的内侧,位于两个定位孔31之间,即两个定位孔31的位置决定了线束组件5的定位位置。具体来说,线束组件5包括多条线束。每条线束包括一引出段以及一线圈连接段。所述引出段的一端向绝缘支架的外壁1的第一端延伸出绝缘支架。所述线圈连接段连接所述引出段的另一端,并沿外壁1内表面经过多个绕线部21。更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线束组件5包括U、V、W三相线束,即线束U、线束V和线束W。其中,线束U、线束V以及线束W分别包括引出段U1、引出段V1、引出段W1以及线圈连接段U2、线圈连接段V2、线圈连接段W2。引出段U1的一端向外壁1的第一端延伸出绝缘支架,线圈连接段U2连接引出段U1的另一端,并沿外壁1内表面经过多个绕线部21;类似地,引出段V1的一端向外壁1的第一端延伸出绝缘支架,线圈连接段V2连接引出段V1的另一端,并沿外壁1内表面经过多个绕线部21;引出段W1的一端向外壁1的第一端延伸出绝缘支架,线圈连接段W2连接引出段W1的另一端,并沿外壁1内表面经过多个绕线部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位于线束组件5最外侧的两条线束的引出段与线圈连接段的交接处分别靠近两个定位孔设置,即在图2中,引出段U1与线圈连接段U2的交接处靠近左侧的定位孔31设置;引出段W1与线圈连接段W2的交接处靠近右侧的定位孔31设置,以此将线束U和线束W紧固于外壁1的内表面。由上可见,两个定位孔31的位置决定了线束组件5的位置,进而,可以避免线束组件5的定位出现错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以U相线束和W相线束分别位于V相线束的两侧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三条线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予赘述。

两个第一固定件分别穿过两个定位孔31、绕过各条线圈连接段(U2、V2和W2)以及外壁1后,将线束组件5的各条线圈连接段固定于绝缘支架的外壁1的内表面。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线束U的线圈连接段U2由图2中两个定位孔31之间向两个定位孔31的左侧延伸,线束V和线束W的线圈连接段V2和线圈连接段W2由图2中两个定位孔31之间向两个定位孔31的右侧延伸。图2中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为绑线7。如图2所示,左侧的一根绑线7穿过左侧的定位孔31、且环绕左侧的定位孔31以及左侧的定位槽32所在的外壁对线束U的线圈连接段U2进行捆绑;类似地,右侧的一根绑线7穿过右侧的定位孔31、且环绕右侧的定位孔31以及右侧的定位槽32所在的外壁对线圈连接段V2和线圈连接段W2进行捆绑。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多组线圈。每组线圈分别绕设于绝缘支架的一个绕线部上,且分别连接一条线圈连接段。具体来说,每组线圈通过图2中的定子铁芯6上方的绝缘支架(即图1中的绝缘支架)、定子铁芯6以及定子铁芯下方的绝缘支架绕制在定子铁芯6上方的绝缘支架的绕线部21上。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包括U、V、W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三组线圈8,每相绕组的三组线圈8分别绕设于三个绕线部21上,并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U、V、W三相线束中一条线束的线圈连接段(即U相绕组的三个线圈8对应连接线束U的线圈连接段U2、V相绕组的三个线圈8对应连接线束V的线圈连接段V2、W相绕组的三个线圈8对应连接线束W的线圈连接段W2)。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每个第二固定件穿过设置于外壁1上的一个固定孔41将线圈连接段(线圈连接段U2、线圈连接段V2或者线圈连接段W2)固定于外壁1的内表面。具体来说,与上述第一固定件类似的,第二固定件为绑线9。如图2所示,绑线9穿过一个固定孔41、且环绕固定孔41以及对应的固定槽42所在的外壁对线圈连接段U2、线圈连接段V2或者线圈连接段W2进行捆绑。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支架以及电机中,由于绝缘支架的同一个绕线部所对应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因此,当绝缘支架与电机的定子铁芯装配后,电机的线束组件可以定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线束组件中各条线束的线圈连接段也可以利用该定位孔、通过第一固定件穿过定位孔将线圈连接段固定于绝缘支架的内表面,实现在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线束组件的便捷定位及固定。此外,该绝缘支架还在两个相邻的绕线部之间的外壁上设置固定孔,进而,当绝缘支架与电机的定子铁芯装配后,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穿过固定孔对线圈连接段进行进一步固定,使走线的固定更为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