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穿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7959发布日期:2018-12-25 20: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工穿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工穿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修施工上,为了安全美观,电线一般都从安装于墙体内的线管内穿过,由于线管埋设于墙体内且线管具有拐角处,然而电线相对较软,使得电线遇到拐角时不易通过,故施工者一般采用的方式是:用铁丝或钢丝绑住电线的一端做为牵引线,铁丝或钢丝的自由端先穿过线管,然后再将电线拉入线管内,采用此种人工方式后电线能够很容易的穿过线管的拐角处,但是耗费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在复杂的线管情况下铁丝或钢丝仍不容易穿过整段线管。

目前市场上的电线穿线机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预设管道进行穿线时,电线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外表面容易破损,从而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工穿线机,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的电线穿线机在使用过程中,在对预设管道进行穿线时,电线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外表面容易破损,从而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工穿线机,包括支撑组件、包线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包线转筒、电线转筒和电线,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包线转筒,所述包线转筒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电线转筒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电线转筒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底座的上方开设有导线孔,所述电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线孔,所述导线孔缠绕于所述电线转筒的外表面,所述包线组件包括滚轮、成品、导线套、包线外套、支座、包线内套和包线,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包线转筒的上方,所述包线外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包线内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包线内套位于所述包线外套的内部,所述包线滑动连接于所述包线外套,所述导线孔滑动连接于所述包线内套,所述导线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包线外套,所述导线套位于所述包线外套的左侧,所述成品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线套,所述滚轮滑动连接于所述成品,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成品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驱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于所述滚轮,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包线的下端缠绕于所述包线转筒的外表面,所述包线为管状且上端开口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包线外套的设置为管状,所述包线外套的左端内径小于所述包线外套的右端内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滚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对称分布于所述成品的上下两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电线转筒、导线孔和电线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电线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包线内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工穿线机,通过设置所述包线来防止在穿线时所述电线破损的,当在穿线时,所述电线在所述包线内套中向左侧滑动,所述包线在所述包线外套向左侧滑动,此时所述包线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所述电线形成包裹,然后将所述成品的自由端对准所述预设管道,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成品向左侧滑动,从而进行穿线,相比现有的穿线机,新型的电工穿线机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所述电线的外表面包裹上所述包线,从而避免电线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外表面不容易破损,从而避免巨大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包线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11-底座、12-包线转筒、13-电线转筒、14-导线孔、15-电线、2-包线组件、21-滚轮、22-成品、23-导线套、24-包线外套、25-支座、26-包线内套、27-包线、3-驱动组件、31-电机、32-驱动皮带轮、33-皮带、34-从动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工穿线机,包括支撑组件1、包线组件2和驱动组件3,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1、包线转筒12、电线转筒13和电线15,底座11转动连接于包线转筒12,包线转筒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电线转筒13转动连接于底座11,电线转筒13位于底座11的右侧,底座11的上方开设有导线孔14,电线15滑动连接于导线孔14,导线孔14缠绕于电线转筒13的外表面,包线组件2包括滚轮21、成品22、导线套23、包线外套24、支座25、包线内套26和包线27,支座25固定连接于底座11,支座25位于包线转筒12的上方,包线外套24固定连接于支座25,包线内套26固定连接于支座25,包线内套26位于包线外套24的内部,包线27滑动连接于包线外套24,导线孔14滑动连接于包线内套26,导线套23固定连接于包线外套24,导线套23位于包线外套24的左侧,成品22滑动连接于导线套23,滚轮21滑动连接于成品22,滚轮21位于成品22的下方,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驱动皮带轮32、皮带33和从动皮带轮34,电机31固定连接于底座11,电机3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于驱动皮带轮32,驱动皮带轮32通过皮带33传动连接于从动皮带轮34,从动皮带轮34传动连接于滚轮21,电机3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线外套24进行包线的,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线27来防止在穿线时电线15破损的,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当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后,两个滚轮21分别挤压成品22的上下两面,从而对成品22进行压实,在压实的过程中,滚轮21带动成品22向左侧滑动,从而进行穿线,相比现有的穿线机,新型的电工穿线机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从而避免巨大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包线27的下端缠绕于包线转筒12的外表面,包线27为管状且上端开口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线27来防止电线15破裂的,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

进一步的,包线外套24的设置为管状,包线外套24的左端内径小于包线外套24的右端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线外套24进行包线的,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

进一步的,滚轮2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滚轮21对称分布于成品22的上下两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滚轮21进行对成品22进行压实的,当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后,两个滚轮21分别挤压成品22的上下两面,从而对成品22进行压实。

进一步的,滚轮21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滚轮21来进行驱动的,当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后,两个滚轮21的凹槽分别挤压成品22的上下两面,从而对成品22进行压实,在压实的过程中,滚轮21带动成品22向左侧滑动,从而进行穿线。

进一步的,电线转筒13、导线孔14和电线15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两个电线15均滑动连接于包线内套2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电线转筒13、导线孔14和电线15同时进行多个电线15的导线的,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设备接入外部电源,当在穿线时,电线15在包线内套26中向左侧滑动,包线27在包线外套24向左侧滑动,此时包线27的上端逐渐收紧,从而对电线15形成包裹,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当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后,两个滚轮21分别挤压成品22的上下两面,从而对成品22进行压实,在压实的过程中,滚轮21带动成品22向左侧滑动,从而进行穿线,相比现有的穿线机,新型的电工穿线机在使用时能够在穿线时在电线15的外表面包裹上包线27,从而避免电线15直接摩擦预设管道,使得电线15外表面不容易破损,从而避免巨大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