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939发布日期:2019-03-08 17:4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接线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趋于成熟,一方面,多相电机具有启动平稳、系统节能、安全可靠、成本经济等优点,另一方面,体积小,功率大,可实现低压大功率设计;因此,应用于大型矿业、石油化工、冶金钢铁、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多相感应电机越来越多,尤其在船舰、潜艇等航天军工低电压领域,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常规三相异步电动机主引接线为三根,而多相感应电机(九相)主引接线电缆为九根,在同时需要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安装接线工艺性的条件下,常规三相电机接线盒难于满足要求,存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够、不方便引出电缆和拆卸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能够使现有的三相电动机用主接线盒的可作为九相、十二相等多相电动机用主接线盒引出主电缆使用,而且空腔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足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包括由主接线盒座底座和顶盖盖合构成的主接线盒座壳体、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内的多个导电杆和导电杆绝缘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上的出线格兰板、排水孔、接地螺栓、用户引出电缆和绕组引出电缆;其中所述的出线格兰板和排水口分别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底板上;接地螺栓分别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外侧板上;

所述的导电杆绝缘支撑板与主接线盒座壳体的一侧壁垂直固定,所述的导电杆横向穿过导电杆绝缘支撑板设置,且导电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紧固在导电杆绝缘支撑板上;导电杆的一端与绕组引出电缆相连,另一端与用户引出电缆的一端相连接,用户引出电缆的另一端通过出线格兰板穿出设置;

还包括有出线电缆固定支架,所述的出线电缆固定支架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内部,且固定设置在出线格兰板上方,用于对用户引出电缆进行固定。

还包括有绝缘支撑套管,所述的绝缘支撑套管用于套接在导电杆外部,且绝缘支撑套管穿过导电杆绝缘支撑板设置。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螺栓、螺母及垫圈。

所述的导电杆的个数为九个导电杆,所述的九个导电杆分为双层设置,且每个导电杆与与其相邻的导电杆的距离相同。

所述的导电杆的个数为十二个导电杆,所述的十二个导电杆分为双层设置,且每个导电杆与与其相邻的导电杆的距离相同。

所述主接线盒底座为钢板焊接结构,主接线盒底座与顶盖接触的部位为钢板折弯结构,折弯部位厚度为4mm,且折弯部位上设置有密封条。

还包括有压力释放装置,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外侧板上。

所述主接线盒内电气间隙不小于150mm,爬电距离不小于170mm,主接线盒的防护等级为IP55。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缆引出线采用导电杆结构设置九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成功的替换了常规三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一方面具有空腔大,接线方便可靠,截流量大,防护等级高,体积小等优点,另一方面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高于国家标准规定值,安全可靠,可扩展应用到十二相和十五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通用性强。其次,电缆引出线采用导电杆结构,取消了绝缘子结构紧固出线方式,一方面彻底解决了绝缘子长时间使用后易受潮而烧毁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紧固方式采用两端螺栓对旋把紧方式,支撑强度更大,在大截流量条件下,高电流产生的电磁力条件下,支撑强度更大,更可靠,增强了电机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再次,在装配上,导电杆、绝缘套管、支撑板等预先装配成一个整体后,在紧固在接线盒座中,实现了模块化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重量轻,空腔大,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接线盒侧板上设置有加大泄压孔,当接线盒内部聚集有爆炸性气体、产生较大压力时,内部压力能够及时从泄压孔中排出,避免了接线盒产成爆炸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增加了电动机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主接线盒座底座和顶盖盖合构成的主接线盒座壳体1、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内的多个导电杆2和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以及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上的出线格兰板6、排水孔8、接地螺栓9、用户引出电缆10和绕组引出电缆11;其中所述的出线格兰板6和排水口8分别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1底板上;接地螺栓9有多个,接地螺栓9分别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外侧板上;

所述的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与主接线盒座壳体·的一侧壁垂直固定,所述的导电杆1横向穿过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设置,且导电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紧固在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上;导电杆2的一端与绕组引出电缆11相连,另一端与用户引出电缆10的一端相连接,用户引出电缆10的另一端通过出线格兰板6穿出设置;

还包括有出线电缆固定支架5,所述的出线电缆固定支架5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1内部,且固定设置在出线格兰板6上方,用于对用户引出电缆进行固定。

还包括有绝缘支撑套管3,所述的绝缘支撑套3管用于套接在导电杆2外部,且绝缘支撑套管3穿过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设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螺栓、螺母及垫圈。

所述的导电杆2的个数为九个导电杆,所述的九个导电杆分为双层设置,且每个导电杆与与其相邻的导电杆的距离相同。九个导电杆2穿过绝缘支撑套管3后,两端通过螺栓、螺母及垫圈紧固在支撑板4上,紧固方式采用两端螺栓对旋把紧方式,取消了绝缘子结构紧固出线方式,导电杆支撑强度高,截留量大;主接线盒座1中设置有一个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和九个导电杆2;九个导电杆2穿过绝缘支撑套管3后,两端通过螺栓、螺母及垫圈紧固在支撑板4上;导电杆一端与绕组引出电缆10相连,一端与用户电缆11相连,用户电缆在接线盒内部通过固定支架5固定后,在从出线格兰板6引出到接线盒外部。

导电杆2在支撑板4上采用W型布置方式,如下图2所示,实现了导电杆之间的合理布局,接线盒座1内部空间利用率高,节省了空间;相对“加大”的导电杆之间的距离,操作空间大,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余量大,方便有绕组引出电缆和用户电缆引出。

同理当所述的导电杆2的个数为十二个导电杆时,也是上述W型设置,即所述的十二个导电杆分为双层设置,且每个导电杆与与其相邻的导电杆的距离相同。主接线盒侧壁上还设置有接地螺栓9,主接线盒1内电气间隙大于等于150mm,爬电距离大于等于170mm,主接线盒1的防护等级为IP55。本实用新型的主接线盒防护等级高,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均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可靠;极大的方便电缆引出、特别适合大电流(600A以上)出线,电压适用范围广(电压660V~10kV等电压等级电缆均可引出)。

所述主接线盒底座为钢板焊接结构,主接线盒底座与顶盖接触的部位为钢板折弯结构,折弯部位厚度为4mm,且折弯部位上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采用丁晴橡胶制成。

还包括有压力释放装置7,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7设置在主接线盒座壳体外侧板上,用于防止电路故障时自动释放压力,避免进一步的造成损害,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7为现有的产品,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领域内人员都知晓,再次不在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接线盒座1和导电杆2,绝缘支撑套管3、导电杆绝缘支撑板4、出线电缆固定支架5、出线格兰板6、压力释放装置7、排水孔8、接地螺栓9,绕组引出电缆10,用户引出电缆11等。主接线盒座1包括主接线盒底出线板、侧壁和主接线盒盒盖;绝缘支撑板4固定在接线盒座1上部,出线格兰板固定在主接线盒座1底板上,压力释放装置7固定在接线盒座侧板上,电缆固定支架5位于接线盒座1内部,接线盒座1内外部设置有接地螺栓9。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缆引出线采用导电杆结构设置九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成功的替换了常规三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一方面具有空腔大,接线方便可靠,截流量大,防护等级高,体积小等优点,另一方面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高于国家标准规定值,安全可靠,可扩展应用到十二相和十五相感应电机用主接线盒,通用性强。其次,电缆引出线采用导电杆结构,取消了绝缘子结构紧固出线方式,一方面彻底解决了绝缘子长时间使用后易受潮而烧毁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紧固方式采用两端螺栓对旋把紧方式,支撑强度更大,在大截流量条件下,高电流产生的电磁力条件下,支撑强度更大,更可靠,增强了电机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再次,在装配上,导电杆、绝缘套管、支撑板等预先装配成一个整体后,在紧固在接线盒座中,实现了模块化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最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相电机用主接线盒重量轻,空腔大,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接线盒侧板上设置有加大泄压孔,当接线盒内部聚集有爆炸性气体、产生较大压力时,内部压力能够及时从泄压孔中排出,避免了接线盒产成爆炸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增加了电动机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