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226发布日期:2019-03-30 08:2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线性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优,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基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将所述振动系统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线圈,通过线圈与振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做往复直线运动而产生振动。

然而,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电机在沿Z轴方向振动结构中,所述线圈所在平面为垂直于振动方向设置,且线圈环绕所述振动系统的磁钢设置。因所述线圈为一个,一般利用磁钢底部串出的磁场切割线圈产生洛仑兹力进行驱动,而磁钢的顶部的磁场则没有被利用,使得所述驱动系统产生的驱动力受限,即力因子BL小,影响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振动电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振动性能更好的线性振动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基座、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系统、将所述振动系统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沿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方向振动的驱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弹性件的呈环状的磁钢单元;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且相互叠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磁钢单元同时环绕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磁钢单元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

优选的,所述磁钢单元包括第一磁钢,所述第一磁钢沿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一磁钢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磁钢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磁钢、第一极芯以及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均沿振动方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二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磁钢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磁钢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铁芯,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套设固定于所述铁芯且位于所述铁芯与所述磁钢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铁芯的隔盘,所述隔盘夹设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磁钢单元的靠近所述弹性件一侧的第二极芯,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极芯。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磁钢单元远离所述弹性件一侧的第三极芯。

优选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还包括至少贴设于所述弹性件一侧的挡片。

优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件设有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突出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由一根线圈线绕制而成。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的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弹性件的呈环状的磁钢单元;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且相互叠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磁钢单元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该结构使得所述磁钢单元的上下两侧产生的磁场分别穿过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充分利用磁场以提高力因子BL,磁场利用率高,从而提高洛仑兹力,有效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100,包括基座1、驱动系统2、振动系统3以及弹性件4。

所述基座1包括底座11和盖设于所述底座11的盖板12,所述底座11和所述盖板1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所述基座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上设有卡槽13,比如,所述卡槽13设于所述底座11的内侧。

所述驱动系统2固定于所述基座1,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沿垂直于水平方向振动,即垂直于图1中所示的XY轴所形成的平面,从而形成Z轴方向振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1且相互叠设的第一线圈21和第二线圈22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底1的铁芯23。

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分别套设固定于所述铁芯23且位于所述铁芯23与所述振动系统3之间。

所述铁芯23固定于所述基座1,比如固定于所述底座11。所述铁芯23的设置可提高磁场导磁效果以提高所述驱动系统2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所述振动系统3的振动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振动系统3的振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可间隔设置或绝缘抵接设置。而且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可以为两个独立的线圈或者同一线圈线绕设的两个线圈结构,这都是可行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21与所述第二音22圈由一根线圈线绕制而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相互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设置夹设于二者之间的隔盘24,所述隔盘24套设固定于所述铁芯23。具体的,所述第一线圈21与所述第二线圈22的电流方向相反。

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弹性件4的呈环状的磁钢单元31和沿其振动方向分别固定于所述磁钢单元3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极32芯和第三极芯33。即,所述第二极芯32固定于所述磁钢单元31的靠近所述弹性件4的一侧,所述第三极芯33固定于所述磁钢单元31的远离所述弹性件4的一侧。

所述磁钢单元31同时环绕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磁钢单元31向所述驱动系统2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磁钢单元31的上下两侧的水平分磁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以提供洛仑兹力,磁场利用率高,进而使得力因子BL极大化,有效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振动性能。

磁场通过所述第一线圈21后,通过所述铁芯23,在穿出所述铁芯23后再次穿过所述第二线圈22,因所述第一线圈21与所述第二线圈22的电流方向相反,其产生的洛仑兹力同向,从而极大程度提高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振动性能。

所述第二极芯32和所述第三极芯33沿所述振动系统3的振动方向分别叠设于所述磁钢单元31的相对两侧,用于导磁,以减少所述磁钢单元31的磁场流失。

具体的,所述磁钢单元31包括第一磁钢311,所述第一磁钢311沿振动方向充磁。所述第一磁钢311向所述驱动系统2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则所述第二极芯32和所述第三极芯33沿所述振动系统3的振动方向分别叠设于所述第一磁钢311的相对两侧。

所述弹性件4将所述振动系统3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为所述振动系统3振动提供条件。具体的,所述弹性件4固定于所述第二极芯32,从而实现将所述振动系统3形悬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为环状结构,其固定于所述底座11的靠近所述盖板12的一侧。更优的,所述弹性件4设有与所述卡槽13配合的突出部41,所述突出部41卡设接于所述卡槽13内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还包括至少贴设于所述弹性件4一侧的挡片6。通过所述挡片6与所述弹性件4固定,以提高弹性件4焊接时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还包括实施例二。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磁钢单元31的结构不同以及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第二线圈22的电流方向同向。具体如下:

所述线性振动电机200所述磁钢单元531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磁钢5311、第一极芯5312以及第二磁钢5313,所述第一磁钢5311、所述第二磁钢5313均沿振动方向充磁,且所述第一磁钢5311与所述第二磁钢5313的充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磁钢5311向所述驱动系统52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线圈521,所述第二磁钢5313向所述驱动系统方52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线圈522;所述第一线圈521与所述第二线圈522的电流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磁钢5311和所述第二磁钢5313上下对称,经过所述之第一极芯5312导磁,并由所述隔盘524导磁后引入所述铁芯523,以所述第一极芯5312为中线,形成上下两个磁路循环。从而充分利用磁场。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的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弹性件的呈环状的磁钢单元;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且相互叠设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磁钢单元向所述驱动系统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分别落入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该结构使得所述磁钢单元的上下两侧产生的磁场分别穿过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充分利用磁场以提高力因子BL,磁场利用率高,从而提高洛仑兹力,有效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