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散热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电机控制器一般采用水冷进行散热,采用水冷对电机散热,需要在水冷装置内接入内置水冷或外置水冷,对于内置水冷而言,主要由散热器、水管、水泵、足够的水源组成,这就注定了大部分水冷散热系统“体积”较大,而且要求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宽余;对于外置水冷散热器方面,同样需要大面积的散热水箱和水泵等工作元件全部安排在电机之外,故都不利于电机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对电机进行散热的电机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其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多个挡条组和多个挡墙,多个挡条组包括多个挡条,相邻挡条之间和相邻挡条和挡墙之间形成贯穿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挡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组挡条、与第一组挡条对称设置的第二组挡条以及连接第一组挡条和第二组挡条的第三组挡条;多个挡墙包括位于第一组挡条内部的第一较长挡墙以及位于第二组挡条内部且呈长条状的第二较长挡墙,所述第一较长挡墙和第二较长挡墙对称设置;机油经进油口进入电机散热装置,再经所述多个流道至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多个挡墙还包括与第一较长挡墙相邻设置且位于第一组挡条内部的第三较短挡墙和第四较短挡墙以及与第二较长挡墙相邻设置且位于第二组挡条内部的第五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第三较短挡墙和第五较短挡墙对称设置,第四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也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底座、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且与垂直在底座上的第一挡边、垂直在底座上且与第一挡边垂直连接的第二挡边和第三挡边以及垂直在底座上且与第一挡边相对设置的第四挡边,其中,第二挡边靠近出油口设置,第三挡边靠近进油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挡墙还包括靠近第四挡边的第七挡墙以及与第七挡墙对称设置的第八挡墙。
优选地,多个挡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组挡条、与第一组挡条对称设置的第二组挡条以及连接第一组挡条和第二组挡条的第三组挡条。
优选地,第一组挡条包括:靠近第二挡边设置、平行第二挡边且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挡条、与对应第一挡条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边平行的多个第二挡条以及与对应第二挡条垂直连接且与第一挡条平行的多个第三挡条;第二组挡条包括:靠近第三挡边设置、平行第三挡边且平行设置多个第四挡条、与对应第四挡条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边平行的多个第五挡条以及与对应第五挡条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条平行的多个第六挡条。
优选地,第一较长挡墙位于多个第一挡条和多个第三挡条之间,多个第二挡条位于第一较长挡墙的一端,第一较长挡墙的另一端为第一挡边;第五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位于部分多个第六挡条之间;第二较长挡墙位于多个第四挡条和多个第六挡条之间,多个第五挡条位于第二较长挡墙的一端,第二较长挡墙的另一端为第一挡边。
优选地,第三较短挡墙和第四较短挡墙位于部分多个第三挡条之间,第三较短挡墙和第四较短挡墙将部分多个第三挡条分成三段挡条,即:第一段挡条为与部分多个第二挡条连接,第二段挡条位于第三较短挡墙和第四较短挡墙之间,第三端挡条与部分第三组挡条连接;第五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位于部分多个第六挡条之间,第五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将部分多个第六挡条分成三段挡条,即:第一段挡条部分多个第五挡条连接,第二段挡条位于第五较短挡墙和第六较短挡墙之间,第三段挡条与部分第三组挡条连接。
优选地,多个第一挡条靠近第一挡边的端部排列呈等腰三角形,多个第一挡条的中间挡条对应出油口;多个第四挡条靠近第一挡边的端部排列呈等腰三角形,多个第四挡条的中间挡条对应进油口。
优选地,第七挡墙位于部分第二挡条之间并将部分第二挡条断开;第八挡墙位于部分第五挡条之间并将部分第五挡条断开。
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呈U状的两组挡条、并在每组挡条内设置多个挡墙,这样有利于机油在挡条之间、挡条和挡墙之间流动,有利于快速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电机散热装置包括基座10、固定在基座10上的多个挡条组和多个挡墙,多个挡条组包括多个挡条,相邻挡条之间和相邻挡条和挡墙之间形成贯通的多个流道,其中,基座10 上设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均位于基座10的同一侧,机油经进油口11进入基座10,经过多个流道后从出油口12流出电机散热装置。
基座10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基座10包括底座13、设置进油口11和出油口 12且与垂直在底座13上的第一挡边14、垂直在底座13上且与第一挡边14垂直连接的第二挡边15和第三挡边16以及垂直在底座13上且与第一挡边14相对设置的第四挡边17,其中,第二挡边15和第三挡边16相对设置且均与第四挡边17垂直连接,第二挡边15靠近出油口12设置,第三挡边16靠近进油口 11设置。
多个挡条组和多个挡墙均垂直固定在底座13上。
多个挡条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组挡条21、与第一组挡条21对称设置的第二组挡条22以及连接第一组挡条21和第二组挡条22的第三组挡条23。
多个挡墙包括位于第一组挡条21内部的第一较长挡墙31、位于第二组挡条 22内部且呈长条状的第二较长挡墙32、与第一较长挡墙31相邻设置且位于第一组挡条21内部的第三较短挡墙33和第四较短挡墙34、与第二较长挡墙32相邻设置且位于第二组挡条22内部的第五较短挡墙35和第六较短挡墙36、靠近第四挡边17的第七挡墙37以及与第七挡墙37对称设置的第八挡墙38。其中,第一较长挡墙31和第二较长挡墙32对称设置,第三较短挡墙33和第五较短挡墙 35对称设置,第四较短挡墙34和第六较短挡墙36也对称设置。
第一较长挡墙31和第二较长挡墙32均沿第二挡边15或第三挡边16方向延伸,第一较长挡墙31在第二挡边15或第三挡边16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三较短挡墙33或第四较短挡墙34在第二挡边15或第三挡边16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一较长挡墙31或第二较长挡墙32在第二挡边15或第三挡边16延伸方向的长度为L1,第三较短挡墙33或第四较短挡墙34在第二挡边15或第三挡边16 延伸方向的长度为L2,L1≥4*L2。
第一组挡条21呈U型,其包括靠近第二挡边15设置、平行第二挡边15且平行设置多个第一挡条211;与对应第一挡条211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边17平行的多个第二挡条212、与对应第二挡条212垂直连接且与第一挡条211平行的多个第三挡条213,第一挡条211和对应的第二挡条212连接处呈圆弧形,第二挡条212和对应的第三挡条213连接处也呈圆弧形。
第一较长挡墙31位于多个第一挡条211和多个第三挡条212之间,多个第二挡条212位于第一较长挡墙31的一端,第一较长挡墙31的另一端为第一挡边 14。第三较短挡墙33和第四较短挡墙34位于部分多个第三挡条213之间,第三较短挡墙33和第四较短挡墙34将部分多个第三挡条213分成三段挡条,即:第一段挡条2131为与部分多个第二挡条212连接,第二段挡条2132位于第三较短挡墙33和第四较短挡墙34之间,第三端挡条2133与部分第三组挡条23连接。
多个第一挡条211靠近第一挡边15的端部排列呈等腰三角形,多个第一挡条211的中间挡条对应出油口12;第七挡墙37位于部分第二挡条212之间并将部分第二挡条212断开。
第二组挡条22与第一组挡条21呈对称设置,
第二组挡条22呈U型,其包括靠近第三挡边16设置、平行第三挡边16且平行设置多个第四挡条221;与对应第四挡条221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边17平行的多个第五挡条222、与对应第五挡条222垂直连接且与第四挡条221平行的多个第六挡条223,第四挡条221和对应的第五挡条222连接处呈圆弧形,第四挡条222和对应的第六挡条223连接处也呈圆弧形。
第二较长挡墙32位于多个第四挡条221和多个第六挡条222之间,多个第五挡条212位于第二较长挡墙32的一端,第二较长挡墙32的另一端为第一挡边 14。第五较短挡墙35和第六较短挡墙36位于部分多个第六挡条223之间,第五较短挡墙35和第六较短挡墙36将部分多个第六挡条223分成三段挡条,即:第一段挡条2231部分多个第五挡条222连接,第二段挡条2232位于第五较短挡墙 35和第六较短挡墙36之间,第三段挡条2233与部分第三组挡条23连接。
多个第四挡条221靠近第一挡边15的端部排列呈等腰三角形,多个第四挡条221的中间挡条对应进油口11;第八挡墙38位于部分第五挡条222之间并将部分第五挡条222断开。
电机散热装置还设有位于第一组挡条21的相邻挡条之间、第二组挡条22的相邻挡条之间、第一组挡条21和第三组挡条23之间以及第二组挡条22和第三组挡条之间、第一组挡条21与相邻挡墙之间以及第二组挡条22与相邻挡墙之间形成贯通的多个流道,机油经进油口11进入电机散热装置,再经所述多个流道至出油口12。
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呈U状的两组挡条、并在每组挡条内设置多个挡墙,这样有利于机油在挡条之间、挡条和挡墙之间流动,有利于快速散热。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改进、润饰和等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