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058发布日期:2019-04-30 18:4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是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是连接在太阳能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电池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目前常用的光伏接线盒存在以下问题:结构设计不合理,一般组装的时候需要打螺丝,组装非常麻烦,使工序复杂;还有就是散热效果不好,使接线盒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接线盒故障或者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正极盒组件、中间盒组件、负极盒组件;所述正极盒组件中引出一根连接线,连接线连接正极连接器;所述负极盒组件中引出一根连接线,连接线连接负极连接器;所述正极盒组件、中间盒组件、负极盒组件均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光伏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盒体、设于盒体上端的上盖、设于盒体下端的底板;所述盒体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上盖的四条支撑柱,所述盒体两条短边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卡扣,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底板底壁两条长边边沿向内设有凹进,所述盒体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凹进相适配的裙边,所述底板外侧短边处向外延伸有第一卡舌,所述盒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盒体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二卡扣,用于卡住底板内侧短边;所述上盖边沿凹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方形槽,从而当上盖与盒体配合后形成穿孔。

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的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上均设有第二卡舌,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第二卡舌相适配的第三卡槽;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卡接固定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第三卡扣;所述第一导电片上、第二导电片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柱。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凸柱。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片尾部向上弯折有一大面积的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中部向上弯折有一大面积的第二焊接片;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汇流条的通孔,所述通孔两侧边沿设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焊接片抵靠于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焊接片抵靠于第二凸台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片呈“凹”形,所述第二导电片呈“凸”形,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由一整片长方形铜片冲压加工而成。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为贴片式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片头部设有用于放置焊接二极管基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片上设有用于放置焊接二极管引脚的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接线盒壳体采用上盖、盒体、底板的分体式设计,且上盖和底板采用卡合的方式固定于盒体,不需要打螺丝,工序少,组装生产加工简便;上盖上的通孔设计,有利于散热,减少发热故障,延长接线盒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7所示,一种改进结构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正极盒组件1、中间盒组件2、负极盒组件3;所述正极盒组件1中引出一根连接线,连接线连接正极连接器;所述负极盒组件3中引出一根连接线,连接线连接负极连接器;所述正极盒组件1、中间盒组件2、负极盒组件3均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光伏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盒体41、设于盒体上端的上盖42、设于盒体下端的底板43;所述盒体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上盖的四条支撑柱411,所述盒体两条短边上均设有一个第一卡扣412,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第一卡槽421;所述底板底壁两条长边边沿向内设有凹进436,所述盒体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凹进相适配的裙边413,所述底板外侧短边处向外延伸有第一卡舌437,所述盒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舌相适配的第二卡槽414,所述盒体底部还设有两个第二卡扣415,用于卡住底板内侧短边;所述上盖边沿凹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方形槽422,从而当上盖与盒体配合后形成穿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片51与第二导电片52之间二极管53;所述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上均设有第二卡舌511,所述底板43上设有与卡舌511相适配的第三卡槽432;所述底板43上还设有用于卡接固定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的第三卡扣433;所述第一导电片51上、第二导电片52上均设有定位孔521,所述底板43上设有与定位孔521相适配的定位柱434。导电片采用卡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接线盒内,同时底板上设置定位柱用于固定导电片,这样结构简单稳定牢固,组装生产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43上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的凸柱431。凸柱支撑导电片使其架空,有利于导电片和二极管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51尾部向上弯折有一大面积的第一焊接片512,所述第二导电片52中部向上弯折有一大面积的第二焊接片522;所述底板43上设有用于安装汇流条的通孔435,所述通孔435两侧边沿设有第一凸台4351、第二凸台4352,所述第一焊接片512抵靠于第一凸台上4351,所述第二焊接片522抵靠于第二凸台4352上。焊接片面积大,且向上弯折后抵靠于通孔两侧的凸台上,这样导电片的安装比较稳定牢固,同时有利于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51呈“凹”形,所述第二导电片52呈“凸”形,所述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由一整片长方形铜片冲压加工而成。这样方便生产,且材料利用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53为贴片式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片51头部设有用于放置焊接二极管基体的第一凹槽513,所述第二导电片52上设有用于放置焊接二极管引脚的第二凹槽523。贴片式二极管散热好,相对应的功率就较大;凹槽的设置可以使二极管的焊接更加稳定牢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