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2061发布日期:2019-03-02 02:4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气设备应用中,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气和辅助设备等多是按照电气接线要求组装在电气控制柜中,以起到防护的作用,现有的电器控制柜多为封闭式的,安装在其中的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排不出去,将会烧坏电气控制柜中的电器元件,造成危险或损失。现在常用的电气控制柜都是通过外侧板的散热孔自然散热,散热效果不好,尤其在无风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气自动控制柜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1,控制柜本体1包括两侧的侧板、顶板、后板和前门板2,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风机3,风机3上设置有进风管35,进风管35连接有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吹风球34,吹风球34上均布有通孔;所述侧板内壁中部固装有自上而下的L型限位槽7,L型限位槽7的末端卡接有限位板8,出风管Ⅰ31和出风管Ⅲ33分别贴装在两侧板上的L型限位槽7内,出风管Ⅲ33竖直设置在控制柜本体1内中部;所述前门板2下段设置有散热孔Ⅰ5,后板上设有散热孔Ⅱ10。

所述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上的吹风球34均布在控制柜本体1内的上、中、下部。

所述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均为伸缩管,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与吹风球34均为一体结构。

所述L型限位槽7的末端的一侧固接有限位立柱72,另一侧设置有销轴73;所述限位板8为拱形,限位板8的一侧通过销轴73固定在L型限位槽7的末端上,另一侧插入限位立柱72。

所述进风管35为异形管,其末端为三爪形,进风管35与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为一体结构。

所述控制柜本体1底板上安装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6。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不占据控制柜本体内部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在控制柜本体内部设置有吹风球,吹风球能够对四面吹风,来加快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管Ⅱ可根据内部接线板的分布放置在间隙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限位板与限位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控制柜本体;2是前门板;3是风机,31是出风管Ⅰ,32是出风管Ⅱ,33是出风管Ⅲ,34是吹风球,35是进风管;4是门锁钩;5是散热孔Ⅰ;6是万向轮;7是L型限位槽,71是限位槽本体,72是限位立柱,73是销轴;8是限位板;9是门锁槽;10是散热孔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易散热的电气自动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1,控制柜本体1包括两侧的侧板、顶板、后板和前门板2,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风机3,风机3上设置有进风管35,进风管35连接有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吹风球34,吹风球34上均布有通孔;所述侧板内壁中部固装有自上而下的L型限位槽7,L型限位槽7为U型,L型限位槽7的末端卡接有限位板8,出风管Ⅰ31和出风管Ⅲ33分别贴装在两侧板上的L型限位槽7内,出风管Ⅲ33竖直设置在控制柜本体1内中部;所述前门板2下段设置有散热孔Ⅰ5,后板上设有散热孔Ⅱ10。上述前门板2内侧设有门锁钩4,外侧设有与门锁钩4相连的把手,侧板上设有门锁槽9,门锁钩4与门锁槽9相互配合,以便于合上前门板2时将其固定。如图1所示,出风管Ⅰ31和出风管Ⅲ33上的吹风球34位于限位板8外侧,便于固定吹风球34。

为了实现对控制柜本体1内部不同部位进行吹风、散热,所述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上的吹风球34均布在控制柜本体1内的上、中、下部。

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控制柜,所述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均为伸缩管,操作工可手动拉动伸缩管至控制柜本体1内的适宜位置,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与吹风球34均为一体结构。伸缩管可以是塑料的,此时,出风管与吹风球34是经浇铸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为了将吹风球34固定在控制柜本体1内的固定位置,如图3所示,所述L型限位槽7的末端的一侧固接有限位立柱72,另一侧设置有销轴73;所述限位板8为拱形,限位板8的一侧通过销轴73固定在L型限位槽7的末端上,另一侧插入限位立柱72。限位板8与限位立柱72的卡槽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燕尾形,或其他形状。限位板8与限位立柱72上可以横向穿设销子来固定。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进风管35为异形管,其末端为三爪形,进风管35与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为一体结构。

为了便于控制柜的移动和固定,所述控制柜本体1底板上安装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6。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风机3启动,气流进入进风管35,接着分别进入出风管Ⅰ31、出风管Ⅱ32、出风管Ⅲ33,通过吹风球34来对控制柜本体1内部的不同位置进行吹风,加快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率,热风从控制柜本体1内流向前门板2和后板,分别通过其上的散热孔Ⅰ5和散热孔Ⅱ10流出,实现了散热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