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556发布日期:2019-04-29 12:2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碳刷的结构大部份是长方体形状,特别是前端位置碳刷端面与换向器的接触磨合面积大,对于一些质量要求高的电机难于解决火花大、噪音大、性能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机工程师特定对碳刷进行了相应的结构形状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小与换向器接触面积,降低磨擦阻力,有利于提高电机初始阶段性能的稳定性、降低火花、改善噪音的新型碳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碳刷本体;所述碳刷本体的后端设有导线;所述碳刷本体的后端面上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台阶位;所述导线种入台阶位内;所述碳刷本体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以及碳刷本体前端位置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凹台与碳刷本体的在凹入结合处设有第二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1,所述碳刷后端的台阶位高度D尺寸为0.1至5.0mm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2,所述碳刷本体前端左右两侧凹台的深度B1和B2的尺寸分别是碳刷本体总宽度A的5%至40%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描述3,所述碳刷前端左右两侧凹台长度C尺寸为0.5至15.0mm范围。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倒角为斜角、圆弧、齿形或直角。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倒角为斜角、圆角或直角。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碳刷本体设置两个且与换向器垂直对中安装,使得两个碳刷本体前端面分别对中接触在换向器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碳刷本体安装于碳筒内,碳刷后端导线穿有压缩弹簧,导线焊接于碳筒尾部舌头中间位置。碳筒尾部舌头及两侧挡片闭合后形成碳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碳刷本体的前端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从而可以减少碳刷本体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的磨擦阻力也相对减小,有利于电机初始阶段的性能稳定性、降低火花、改善噪音,对一些质量要求高的电机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第一倒角与第二倒角的设计使得碳刷本体的结构更加优化,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碳刷本体与碳筒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对应说明书附图1,图1中的左侧为后端,右侧为前端,上侧为右,下侧为左为标准,其余方位词以该方位作为参照进行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电机用新型碳刷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碳刷本体1;所述碳刷本体1的后端设置有导线2;所述碳刷本体1的后端面上设有圆形或方形的台阶位11;所述导线2种入台阶位11内,本次样品显示为圆形台阶;导线2的另一端焊接在碳筒100内的舌头上,碳筒100内具有压缩弹簧101,碳刷本体1的后端安装进碳筒100内,通过碳刷后端台阶位11与压缩弹簧101配合,碳刷本体1、碳筒100及压缩弹簧101三者组合后形成碳刷组件10;所述碳刷本体1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结构对称的凹台12,以及碳刷本体1前端位置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倒角13;所述凹台12与碳刷本体1的在凹入结合处设有第二倒角122;凹台12为“L”形,包括第二倒角122的平面和一个底平面121。

利用碳刷本体1的前端面向碳刷组件10后端按压压缩弹簧101,碳刷的前端面接触在转子换向器200上,本设计中碳刷筒100设置两个与换向器200垂直对中安装,两个碳刷本体1前端面分别对中接触在换向器200表面。

所述碳刷后端的台阶位11的高度D尺寸为0.1至5.0mm范围,本次样品设计为1.0mm。

所述碳刷前端左右两侧凹台12的深度B1和B2的尺寸分别为碳刷本体总宽度A的5%至40%范围,本次样品设计为10%至15%。

所述碳刷前端左右两侧凹台12的长度C尺寸为0.5至15.0mm范围,本次样品设计为2.5mm。

所述第一倒角13为斜角、圆弧、齿形或是直角结构,本次样品设计为倒斜角。

所述第二倒角122为斜角、圆角或是直角,本次样品设计为倒斜角。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