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双转子电机包括两个转子,两个转子可以分别连接于对应的输出轴,从而输出两个彼此独立的扭矩。这种电机显著的减小了整体的重量和体积,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较好的满足节能和调速的要求。
双转子电机的两个转子可以为两个同轴设置的环状转子,并且双转子电机包括与两个转子同轴的定子,定子包括环状的轭部和设置在轭部上的齿部,齿部上设置线圈,通过对线圈通电以产生交变磁场。轭部上的齿部间隔相对较小,在齿部上缠绕线圈时,相邻的齿部之间彼此影响,使得线圈的缠绕难度较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以解决定子部中齿部上的线圈不容易缠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包括内转子部、间隔套设在所述内转子部外周的外转子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转子部和所述外转子部之间环形间隙中的定子部,所述定子部包括环形的定子轭部和径向延伸的定子齿部,所述定子齿部沿轴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定子轭部可拆卸地卡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定子齿部包括第一定子齿部和第二定子齿部,所述第一定子齿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径向内侧的内侧齿部,所述第二定子齿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径向外侧的外侧齿部。
优选地,所述定子轭部包括沿周向交替设置的宽段和窄段,所述窄段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宽段的径向宽度,所述窄段卡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每个所述窄段两侧的所述宽段夹持所述定子齿部。
优选地,所述定子齿部包括沿周向层叠的多个齿部冲片。
优选地,所述定子轭部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轭部冲片。
优选地,所述内转子部包括环状的内转子铁芯和设置在所述内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上的内转子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内转子铁芯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内转子冲片。
优选地,所述外转子部包括环状的外转子铁芯和设置在所述外转子铁芯的内周面上的外转子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外转子铁芯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外转子冲片。
优选地,所述内侧齿部和所述外侧齿部上分别套设有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子齿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齿部沿周向交替地均匀间隔排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定子部的齿部和轭部设计为可拆卸的两部分,从而可以将线圈缠绕到齿部后再将齿部与轭部装配到一起,减少相邻的齿部以及内转子部和外转子部对缠绕操作的影响,简化缠绕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定子轭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转子部 2 外转子部
3 定子部
11 内转子铁芯 12 内转子永磁体
21 外转子铁芯 22 外转子永磁体
31 定子轭部 32 定子齿部
33 安装槽 34 窄段
35 宽段 36 内侧齿部
37 外侧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包括内转子部1、间隔套设在所述内转子部1外周的外转子部2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转子部1和所述外转子部2之间环形间隙中的定子部3,所述定子部3包括环形的定子轭部31和径向延伸的定子齿部32,所述定子齿部32沿轴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3,所述定子轭部31可拆卸地卡装在所述安装槽33中,所述定子齿部32包括第一定子齿部和第二定子齿部,所述第一定子齿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33径向内侧的内侧齿部36,所述第二定子齿部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槽33径向外侧的外侧齿部37。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机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内转子部1、定子部3以及外转子部2,定子部3为电机中的静止部件,内转子部1和外转子部2可以分别相对于定子部3转动,并且二者彼此独立,基本不存在运动干涉,从而可以输出两种扭矩。
本方案的定子部3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的定子轭部31和定子齿部32,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定子齿部32沿轴向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3,从而在安装槽33朝向定子轭部31的状态下,定子齿部32和定子轭部31相对彼此轴向移动靠近,使得定子轭部31卡装在安装槽33中,并且沿轴向使得定子齿部32和定子轭部31彼此远离可以实现拆卸。这样的定子部3可以允许先在定子齿部32上缠绕线圈,然后再将定子齿部32组装到定子轭部31上,因此,可以使得线圈缠绕更方便、更容易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定子齿部32包括两种形式,即第一定子齿部和第二定子齿部,第一定子齿部包括位于安装槽33(也就是定子轭部31)的径向内侧的内侧齿部36,所述第二定子齿部包括位于安装槽33(也就是定子轭部31)的径向外侧的外侧齿部37,即定子齿部32包括从定子轭部31向定子轭部31的径向内侧延伸和径向外侧延伸的两种形式,内侧齿部36更多地对应于内转子部1,外侧齿部37更多地对应于外转子部2。如图4所示,安装槽33的一侧为长度较大的部分,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可以形成为内侧齿部36或外侧齿部37,另一侧长度很小,仅用于形成安装槽33,并不用于承载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轭部31包括沿周向交替设置有宽段34的窄段35,所述窄段35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宽段34的径向宽度,所述窄段35卡装在所述安装槽33中,每个所述窄段35两侧的所述宽段34夹持所述定子齿部32。如图5所示,定子轭部31包括宽段34和窄段35,宽段34和窄段35沿周向交替地设置,其中,窄段35卡装在安装槽33中,窄段35的周向宽度即为相邻两个宽段34的周向间隔,其与定子齿部32的厚度大致相同,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宽段34夹持定子齿部32。也就是说,定子轭部31和定子齿部32为互相夹紧的结构,定子齿部32通过安装槽33夹紧定子轭部31的窄段35,定子轭部31通过两个宽段35夹紧定子齿部32。
具体地,所述定子齿部32包括沿周向层叠的多个齿部冲片。所述齿部冲片可以为硅钢片,多个硅钢片之间彼此绝缘地层叠,层叠方向为周向方向,从而可以允许定子齿部32在轴向一侧形成安装槽33,避免安装槽33影响硅钢片的叠加。通过多个硅钢片层叠形成定子齿部32,可以减小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发热,因为(本身或附近的)绕组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在定子齿部32中形成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多层硅钢片间彼此绝缘,减小过流面积,从而减小发热量。
用于形成第一定子齿部和第二定子齿部的齿部冲片可以为同样的形状,在安装到定子轭部31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使得定子齿部32形成为具有内侧齿部36的第一定子齿部或具有外侧齿部37的第二定子齿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齿部和第二定子齿部也可以通过不同形状的齿部冲片制成。
类似的,所述定子轭部31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轭部冲片。所述轭部冲片可以为硅钢片,多个硅钢片之间彼此绝缘地层叠,层叠方向为轴向方向,从而可以形成宽段34和窄段35交替(相当于在外周和/或内周上形成缺口)的形式,避免窄段35处的外周和/或内周的缺口影响硅钢片的层叠。通过多个硅钢片层叠形成定子齿部32,可以减小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发热,因为(本身或附近的)绕组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在定子轭部31中形成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多层硅钢片间彼此绝缘,减小过流面积,从而减小发热量。
另外,所述内转子部1包括环状的内转子铁芯11和设置在所述内转子铁芯11的外周面上的内转子永磁体12。内转子永磁体12与内转子铁芯11的连接方式为表贴式,并且内转子永磁体12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内转子铁芯11上,内转子永磁体12可以均匀地间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内转子永磁体12设置在内转子铁芯11的内部,或者将内转子永磁体12设置在内转子铁芯11的外周上。
具体地,所述内转子铁芯11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内转子冲片。所述内转子冲片可以为硅钢片,多个硅钢片之间彼此绝缘地层叠,层叠方向为轴向方向,对于环状的内转子铁芯11来说,通过多个同样的环形冲片沿轴向层叠而形成是相对更简单的加工方法。通过多个硅钢片层叠形成内转子铁芯11,可以减小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发热,因为(本身或附近的)绕组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在内转子铁芯11中形成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多层硅钢片间彼此绝缘,减小过流面积,从而减小发热量。
另外,所述外转子部2包括环状的外转子铁芯21和设置在所述外转子铁芯21的内周面上的外转子永磁体22。外转子永磁体22与外转子铁芯21的连接方式为表贴式,并且外转子永磁体22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外转子铁芯21上,外转子永磁体22可以均匀地间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外转子永磁体22设置在外转子铁芯21的内部,或者将外转子永磁体22设置在外转子铁芯21的外周上。
具体地,所述外转子铁芯21包括沿轴向层叠的多个外转子冲片。所述外转子冲片可以为硅钢片,多个硅钢片彼此绝缘地层叠,层叠方向为轴向方向,对于环状的外转子铁芯21来说,通过多个同样的环形冲片沿轴向层叠而形成是相对更简单的加工方法。通过多个硅钢片层叠形成外转子铁芯21,可以减小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降低发热,因为(本身或附近的)绕组线圈通过电流后会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在外转子铁芯21中形成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多层硅钢片间彼此绝缘,减小过流面积,从而减小发热量。
此外,所述内侧齿部36和所述外侧齿部37上分别套设有线圈。内侧齿部36上的线圈和外侧齿部37上的线圈可以彼此独立。对所述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后,定子部3可以产生可变磁场,内转子部1的内转子永磁体12在磁场作用下驱动内转子部1转动,外转子永磁体22在磁场作用下驱动外转子部2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子齿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齿部沿周向交替地均匀间隔排列。如图1和图2所示,两种形式的定子齿部32沿周向交替地设置,并且间隔距离大致相同,从而定子齿部32上的线圈通电后,第一定子齿部可以在定子轭部31的内部形成较为均匀的磁场,第二定子齿部可以在定子轭部31的外部形成较为均匀的磁场,可以使得内转子部1和外转子部2各自的转动速率更为均匀。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