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槽盒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中电缆槽盒穿顶板或穿墙体安装仍采用传统的木盒预埋,木盒预埋虽然在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采用木盒预埋时,首先需要用木板钉成长方形木盒,制成预留槽盒孔洞的模具,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木盒固定在模板上,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及木盒,然后进行槽盒安装,槽盒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洞口进行封堵和制作挡水台,且由于洞口封堵会造成结构板面不平整,往往还需要进行根部修补,工序繁琐,体量较大,施工周期长,易污染环境,整体安装人工成本较高。
2、目前的木盒预埋装置未设置跨接通道,故进行槽盒安装时,都是先将相邻两个槽盒之间提前用跨接线跨接好,然后将跨接好的槽盒穿过浇筑后形成的槽盒孔洞,一方面提前跨接好的槽盒长度一般较长,给槽盒的搬运和安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如果跨接线刚好预留在孔洞内,将不利于后期对跨接线进行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该预埋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埋,预埋安装完成后可直接进行槽盒的安装,槽盒在安装时,将两段槽盒分别从套管的两端插入套管内部,再将两段槽盒通过跨接线进行跨接即可,不需要经历预埋装置的后期拆除、洞口封堵和制作挡水台,同时便于对槽盒进行安装,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墙体上且配合槽盒安装的套管、设置在套管内且对槽盒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和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墙体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套管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套管的两个最小面上对称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两个槽盒的跨接线贯穿的跨接通道,所述套管和跨接通道的外侧面套设有止水翼环;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沿套管长度方向对称布设的第一定位板和连接于两个第一定位板之间且沿套管宽度方向布设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宽度不小于槽盒的壁厚。
上述的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套管一端四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厚度为1.2~3mm。
上述的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套管另一端四周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1.2~3mm。
上述的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上述的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翼环外侧面距离套管外侧面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固定机构外侧面距离套管外侧面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预埋安装完成后不需要经历后期拆除和洞口封堵,可直接进行槽盒的安装,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在该预埋装置预埋安装时,能通过固定机构将该预埋装置与顶板或墙体进行固定,保证预埋安装时该预埋装置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同时,该固定机构能进一步地配合止水翼环延长水渗浸的路径、增加渗浸阻力来起到抗渗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制作挡水台而浪费人力物力,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跨接通道,当槽盒从套管的两端插入套管内部时,跨接线可以穿过跨接通道将位于套管内的两段槽盒进行跨接,从而避免了槽盒预先跨接再安装带来的不便,同时,跨接通道还便于使用者对跨接线进行维护和更换。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当该预埋装置安装完成后,槽盒从套管的两端插入时,槽盒的端部和定位机构相接触,定位机构限制了槽盒的移动,从而可对槽盒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槽盒的安装,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简单,该预埋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埋,预埋安装完成后可直接进行槽盒的安装,槽盒在安装时,将两段槽盒分别从套管的两端插入套管内部,再将两段槽盒通过跨接线进行跨接即可,不需要经历预埋装置的后期拆除、洞口封堵和制作挡水台,同时便于对槽盒进行安装,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板; 2—第二固定板; 3—安装孔;
4—第一定位板; 5—第二定位板; 6—跨接通道;
7—止水翼环; 8—上顶板; 9—连接片;
10—跨接线; 11—套管; 12—下顶板;
13—跨接螺母; 14—胶皮堵头; 1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包括预埋在墙体上且配合槽盒安装的套管11、设置在套管11内且对槽盒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和用于将套管11固定在墙体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套管11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套管11的两个最小面上对称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两个槽盒的跨接线10贯穿的跨接通道6,所述套管11和跨接通道6的外侧面套设有止水翼环7;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沿套管11长度方向对称布设的第一定位板4和连接于两个第一定位板4之间且沿套管11宽度方向布设的第二定位板5,所述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5的宽度不小于槽盒的壁厚。
本实施例中,该预埋装置预埋安装完成后不需要经历后期拆除和洞口封堵,可直接进行槽盒的安装,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在该预埋装置预埋安装时,能通过固定机构将该预埋装置与上顶板8或下顶板12进行固定,保证预埋安装时该预埋装置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同时,该固定机构能进一步地配合止水翼环7延长水渗浸的路径、增加渗浸阻力来起到抗渗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制作挡水台而浪费人力物力,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设置跨接通道6,可直接将槽盒从套管11的两端插入套管11内部,当槽盒插入完成之后,跨接线10可以穿过跨接通道6将位于套管11内的两段槽盒进行跨接,从而避免了提前将槽盒跨接好之后再进行安装带来的不便,同时,跨接通道6还便于使用者对跨接线10进行维护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设置定位机构,当该预埋装置安装完成后,槽盒从套管11的两端插入时,槽盒的端部和定位机构相接触,定位机构限制了槽盒的移动,从而可对槽盒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槽盒的安装,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期。
实际生产中,虽然套管11的周围填满混凝土,但由于套管11与混凝土不能很好的粘合,导致套管11与混凝土之间留有缝隙,室内的水会顺着缝隙渗漏至下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止水翼环7是由钢板制成的焊接于套管11上的长方形套环,止水翼环7能通过延长水渗浸的路径、增加渗浸阻力来达到抗渗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套管11一端四周的第一固定板1,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厚度为1.2~3mm。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3。
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孔3均匀分布在第一固定板1上,安装孔3可在混凝土浇筑前与自攻丝配合将该预埋装置固定于现浇结构模板上,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保证预埋安装的过程中该预埋装置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第一固定板1的厚度为1.2~3mm,可以避免预埋安装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造成第一固定板1发生破裂而使得第一固定板1失去固定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自攻丝安装时,由于第一固定板1厚度较薄使安装孔3发生破裂而影响第一固定板1的紧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翼环7外侧面距离套管11外侧面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固定机构外侧面距离套管11外侧面的间距。
实际使用时,该预埋装置预埋安装完成后,套管11高出顶板水平面50mm,止水翼环7位于顶板内,第一固定板1位于顶板的下端,套管11、止水翼环7和第一固定板1依次起止水抗渗的作用,可以阻止水从上往下渗漏,由此,可以保证该预埋装置的止水效果,止水翼环7外侧面距离套管11外侧面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固定机构外侧面距离套管11外侧面的间距,可以进一步保证止水翼环7的抗渗效果。
本实施例中,实际安装过程中,当安装竖向槽盒的时候,需要分别在上顶板8和下顶板12上安装预埋装置,并将安装在上顶板8上的预埋装置称为上预埋装置,安装在下顶板12上的预埋装置称为下预埋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在建筑物的上顶板8和下顶板12上分别进行上预埋装置和下预埋装置的安装,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根据施工要求在上顶板8和下顶板12上分别确定上预埋装置和下预埋装置的安装位置,并通过红外线或线锤控制上预埋装置和下预埋装置之间的垂直度,以保证上预埋装置和下预埋装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垂直度校核无误后,通过自攻丝分别将上预埋装置和下预埋装置固定于现浇结构模板上,之后通过建筑引下线对套管11本体进行接地安装,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将该预埋装置预埋在墙内,预埋安装完成后,进行槽盒的安装,槽盒从套管11的上端或下端插入套管11内,相邻槽盒之间通过连接片9进行固定并通过跨接线10进行跨接,且连接片9和跨接线10均通过跨接螺母13与槽盒固定连接,由于套管11和设置在套管11内的定位机构可对穿套管11的槽盒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故穿套管11的两个相邻槽盒间不需要连接片9进行固定,只需跨接线10进行跨接即可,最后,用防火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实际使用时,跨接通道6的两端均设置有胶皮堵头14,胶皮堵头14可在该预埋装置预埋时起保护跨接通道6的作用,防止跨接通道6被堵塞或污染。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套管11另一端四周的第二固定板2,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厚度为1.2~3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3。
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孔3均匀分布在第二固定板2上,安装孔3可在混凝土浇筑前与自攻丝配合将该预埋装置固定于现浇结构模板上,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保证预埋安装的过程中该预埋装置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第二固定板2的厚度为1.2~3mm,可以避免预埋安装过程中混凝土的冲击造成第二固定板2发生破裂而使得第二固定板2失去固定的作用,同时避免了自攻丝安装时,由于第二固定板2厚度较薄使安装孔3发生破裂而影响第二固定板2的紧固效果,该预埋装置预埋安装完成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分别位于墙体15的两侧,止水翼环7位于墙体15内部,当出现渗漏时,第一固定板1、止水翼环7和第二固定板2依次起止水抗渗的作用(或第二固定板2、止水翼环7和第一固定板1依次起止水抗渗的作用),可以阻止水从墙体15一侧向另一侧渗漏,由此,可以保证该预埋装置的止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当安装水平方向槽盒的时候,需要在建筑物的墙体15上先进行该预埋装置的预埋安装,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根据施工要求确定该预埋装置在墙体15上的安装位置,并通过水平仪来控制分别安装在两墙体15上的两预埋装置之间的水平度,确保两预埋装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水平度校核无误后用钢筋与墙体15的边筋对该预埋装置进行固定安装,并通过自攻丝将预埋装置固定于现浇结构模板上,之后通过建筑引下线对套管11本体进行接地安装,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将该预埋装置预埋在墙内,预埋安装完成后,进行槽盒的安装,槽盒从套管11的左端或右端插入套管11内,相邻槽盒之间通过连接片9进行固定并通过跨接线10进行跨接,且连接片9和跨接线10均通过跨接螺母13与槽盒固定连接,由于套管11和设置在套管11内的定位机构可对穿套管11的槽盒进行定位和支撑,故穿套管11的两个相邻槽盒间不需要连接片9进行固定,只需跨接线10进行跨接即可,最后,用防火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