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控组件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现有技术中,普遍通过增加EMC滤波器件、优化EMC滤波器件参数来改善EMC,如根据不同频率段采用磁环、X电容或共差模电感,输出增加磁环抑制等方法减少电磁干扰,存在EMC成本高,磁环数量多,安装复杂、生产效率低等缺点。并且EMC抑制器件的尺寸较大,受到器件外形尺寸、电机内部结构限制,这种改善方式无法应用在小型化的电控方案中。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控组件及电器设备,旨在解决降低EMC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缩小EMC在电器设备中的安装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第一滤波电路和,所述供电线路包括电源输入端、整流电路、IPM模块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整流电路、IPM模块及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线路;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并行设置于所述电控板的一侧,且两者间距设置;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用电负载的外壳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IPM模块之间或所述IPM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接有一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IPM模块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IPM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IPM模块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IPM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IPM模块之间和所述IPM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端包括零线和火线,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整流电路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零线滤波单元及火线滤波单元,所述零线滤波单元的一端和火线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与零线和火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零线滤波单元的另一端和火线滤波单元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和IPM模块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正极滤波单元及负极滤波单元,所述正极滤波单元的一端和负极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正极滤波单元的另一端和负极滤波单元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IPM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三相滤波单元,三相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的三相电源端一一对应连接,三相所述滤波单元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连接。可选地,所述金属板还与交流电源的地线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夹设于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金属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或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或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之间。可选地,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用电负载的外壳之间还串联设置有第二滤波电路。可选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或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或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所述的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电源输入端、整流电路、IPM模块、电源输出端及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整流电路、IPM模块及电源输出端依次连接形成对用电负载供电的供电线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线路;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并行设置于所述电控板的一侧,且两者间距设置;所述金属板与所述用电负载的外壳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通过在电控板的一侧增加一金属板,以及在电控板上设置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电控板上的布线图案与用于对用电负载供电的供电线路形成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电连接,金属板还与用电负载的外壳电连接,使得在第一滤波电路、金属板及用电负载的外壳之间形成一条低阻抗回路。当有EMC干扰信号产生时,EMC干扰信号基本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金属板流向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与电机绕组相连,并且在金属板与电控板之间存在分布电容,EMC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电机外壳、电机绕组又回到EMC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从而能够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电机。同时EMC干扰信号在第一滤波电路、用电负载外壳、分布电容与整流电路、IPM模块构成的回路流动中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能够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阻断流EMC干扰信号从电源线传递出去,实现了从源头对EMC进行有效抑制,EMC抑制效果更好,从而能够电器设备,提高(包括电机的电器)产品整体性能,此外,还能够有利于降低电器整机EMC整改难度,缩短整机开发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中第一滤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中第二滤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控板30第一滤波电路200金属板40第二滤波电路300用电负载C1第一电容10整流电路R1第一电阻20IPM模块L1第一电感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组件,适用于电器设备中,该电器设备可以空调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设备,尤其适用于一拖多型空调器中。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控组件包括:电控板100,所述电控板100上设置有第一滤波电路30及对用电负载供电的供电线路(图未标示),所述供电线路包括电源输入端(AC(L)和AC(N))、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及电源输出端(UVW),所述电源输入端、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及电源输出端(UVW)依次连接负载300;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线路110;金属板200,所述金属板200并行设置于所述电控板100的一侧,且两者间距设置;所述金属板200与所述用电负载300的外壳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控板100可以采用单面板来实现,或者采用双面板来实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电器设备的安装空间及安装位置进行设置。电控板100还可以设置由PFC功率开关、二极管、PFC电感等元器件组成的PFC电路,以实现对整流电路10输出的直流电源的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可以采用无源PFC电路来实现,以构成升压型PFC电路,或者降压型PFC电路,或者升降压型PFC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PFC功率开关31与整流电路10位置及连接关系可以根据PFC电路设置类型进行适应性调整。IPM模块20集成了多个功率开关管,多个功率开关管组成驱动逆变电路,例如可以由六个功率开关管组成三相逆变桥电路,或者由四个功率开关管组成两相逆变器桥电路。其中,各功率开关管可以采用MOS管或者IGBT来实现。IPM模块20用于驱动压缩机电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IPM模块20还可以用于驱动其他电机的变频器和各种逆变电源,并应用于变频调速,冶金机械,电力牵引,伺服驱动,及空调等变频家电等领域中。金属板200可以采用铜质金属及其合金,铝质金属及其合金来实现,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的间距可以按照安规距离进行设定,将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的间距设置于安规距离内,可以在保证金属板200能够较好的抑制EMC干扰信号。可以理解的是,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可以形成分布电容,在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的间距在按照安规距离进行设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形成的分布电容的谐振点频率与电机的EMC干扰频率相近或者相等进行设置,也即两者的距离可以让形成的分布电容的谐振点频率与EMC干扰频率相近或者相等。用电负载300可以是压缩机电机、风机电机,或者电器设备中其他用电负载300,为了方便描述,以下以电机为例进行说明,用电负载300的外壳,也即电机外壳一般设置为金属外壳,并与电器设备的地线连接,使得电器设备外壳也是接地保护线,以将所有的电器设备及金属管路连接成一个等电势,形成一个环路金属网,实现漏电保护同时还可以防止静电损坏电器设备。当电器设备通电开始工作时,整流电路10将接入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压后,输出至IPM模块20,IPM模块20将该直流电压通过IPM模块20中设置的功率管开关器件按一定算法对直流电源进行逆变转换,从而为用电负载300供电。在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工作过程中,整流电路10和IPM模块20均会产生EMC干扰信号,并且交流电源也会引入一部分EMC干扰信号,例如IPM模块20中的功率管在快速的导通/关断的过程中,将产生高dV/dt、di/dt,引起电控板100的EMC干扰信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与连接于所述供电线路110,并通过电控板100上的布线图案形成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电连接,也即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柔性电路板等方式实现与设置于电控板100上的第一滤波电路30的电气连接。金属板200与用电负载300的外壳之间通过导线、柔性电路板等方式实现电连接,并通过螺钉、铆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使金属板200与滤波电路及电器设备的外壳之间形成低阻抗导体回路。例如,当EMC干扰信号从整流电路10的直流电源正极流向直流电源的负极路径时,EMC干扰信号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流向用电设备的外壳。由于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形成有分布电容,并且电机外壳与电机绕组的地线连接,流向电机外壳的EMC干扰信号又将通过分布电容、电机绕组的地线,IPM模块20又回到整流电路10,从而能够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整流电路10。当EMC干扰信号从IPM模块20的三相逆变桥电路的电源线路流向电机时,EMC干扰信号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流向用电设备的外壳。由于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的电路布线层之间形成有分布电容,并且电机外壳与电机绕组的地线连接,流向电机外壳的EMC干扰信号又将通过分布电容、电机绕组的地线,又回到IPM模块20,从而能够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IPM模块20,同时EMC干扰信号在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电机外壳、寄生电容、控制器构成的回路流动中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能够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当EMC干扰信号从电源线进入时,EMC干扰信号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形成的低阻抗回路,同样可以阻断流EMC干扰信号从电源线传递出去,即,实现了从源头对EMC进行有效抑制,EMC抑制效果更好,从而能够电器设备,提高(包括电机的电器)产品整体性能,此外,还能够有利于提高电机与(电机对应的电器的)主板的匹配度,从而能够降低电器整机EMC整改难度,缩短整机开发周期。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通过在电控板100的一侧增加一金属板200,并将设置于电控板100上的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供电线路110,并通过电控板100上的布线图案与供电线路形成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电连接,金属板200还与用电负载300的外壳电连接,使得在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及用电负载300的外壳之间形成一条低阻抗回路。当有EMC干扰信号产生时,EMC干扰信号基本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流向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与电机绕组相连,并且在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存在分布电容,EMC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电机外壳、电机绕组又回到EMC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从而能够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电机。同时EMC干扰信号在第一滤波电路30、用电负载300外壳、分布电容与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构成的回路流动中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能够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阻断流EMC干扰信号从电源线传递出去,实现了从源头对EMC进行有效抑制,EMC抑制效果更好,从而能够提高电器设备产品整体性能,此外,还能够有利于降低电器整机EMC整改难度,缩短整机开发周期。此外,本实用新型电控组件仅需要在电控板100的一侧中增加一金属板200,通过滤波电路和用电负载300外壳与其实现电气连接,从而形成低阻抗回路,可以减少磁环的使用,降低EMC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金属板200所占用用电设备内部的空间很小,因此,还能够应用在因内置空间较小的电器设备中,可以进一步缩小电器设备的安装空间,从而缩小电器设备的体积。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3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或者为三个,也即在所述电源输入端(AC(L)和AC(N))与所述整流电路10之间、所述整流电路10与所述IPM模块20及所述IPM模块20与所述电源输出端之间至少连接有一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滤波电路3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在EMC干扰信号产生的源头进行设置。当第一滤波电路3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AC(L)和AC(N))和整流电路1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10和所述IPM模块2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IPM模块20和所述用电负载300之间。当设置为两个时,所述电源输入端(AC(L)和AC(N))和整流电路10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整流电路10和所述IPM模块20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所述电源输入端(AC(L)和AC(N))和整流电路10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IPM模块20与所述电源输出端(UVW)之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所述整流电路10和所述IPM模块20之间的供电线路、所述IPM模块20与所述电源输出端(UVW)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当第一滤波电路3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时,所述电源输入端(AC(L)和AC(N))、所述整流电路10和所述IPM模块20之间的供电线路及所述IPM模块20与所述电源输出端(UVW)之间的供电线路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滤波电路3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滤波电路30将交流电源、整流电路10或者IPM模块20产生的EMC干扰信号耦合到金属板200上,并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及用电负载300的外壳形成多个低阻抗回路,以及多个低阻抗回路可以将整流电路10与所述IPM模块20或者交流电源产生的EMC干扰信号传回至EMC干扰信号的产生源头。并且,设置多个第一滤波电路30可以使EMC干扰信号在多个低阻抗回路中流转,从而提高在第一滤波电路30、用电负载300外壳、分布电容与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构成的回路流动中以发热的形式消耗的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端AC-in包括零线AC(N)和火线AC(L),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AC-in和整流电路10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包括零线滤波单元311及火线滤波单元312,所述零线滤波单元311的一端和火线滤波单元312的一端分别与零线AC(N)和火线AC(L)一一对应连接,零线滤波单元311的另一端及火线滤波单元31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200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10和IPM模块20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包括正极滤波单元321及负极滤波单元322,所述正极滤波单元321的一端和负极滤波单元3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10的正极输出端D+和负极输出端D-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正极滤波单元321的另一端和负极滤波单元3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200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IPM模块20与用电负载300之间时,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包括三相滤波单元(331~333),三相所述滤波单元(331~333)的一端分别与用电负载300的三相电源端(UVW)一一对应连接,三相所述滤波单元(331~33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板200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滤波单元分别对应各电源线路连接,通过设置多个滤波单元,可以与金属板200和电机外壳之间形成多个低阻抗回路,进而可以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电机。多个滤波单元与金属板200、电机外壳、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形成的分布电容、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之间形成多个回路,使得EMC干扰信号在多个回路中流动的过程中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提高EMC干扰信号的抑制速度。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200还与交流电源的地线E连接。本实施例中,金属板200还与交流电源的地线E连接,从而在第一滤波电路30、交流电源的地线E及用电负载300的外壳电形成多个低阻抗回路。当有EMC干扰信号产生时,EMC干扰信号基本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流向电机外壳,或者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流向交流电源的地线E,EMC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电机外壳、电机绕组,以及交流电源的地线E又回到EMC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从而提高EMC干扰信号的流转速度。可以进一步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电机,同时EMC干扰信号在第一滤波电路30、用电负载300外壳、分布电容与整流电路10、IPM模块20构成的回路流动中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能够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并且金属板200与交流电源的地线E电连接,电位是接地电位,可以通过金属板200保持接地线,也能够抑制EMC干扰信号等传送给接地线。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绝缘件(图未示出),所述绝缘件夹设于所述电控板100与所述金属板200之间。本实施例中,绝缘件可以是用于安装电控板100的塑封件,或者绝缘件还可以设置为板状,绝缘件夹设于电控板100与所述金属板200,以使电控板100与金属板200之间实现绝缘。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电控板100及所述金属板2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绝缘件与金属板200还可以过盈设计(连接)或铆压,压力铸造连接,也可以通过某种加工形式与绝缘件组成一体,如点胶固定。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还包括第一电阻R1或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电感L1或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电感L1和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之间。参照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200与所述用电负载300的外壳之间还串联设置有第二滤波电路40。本实施例中,第二滤波电路40用于与金属板200、电机外壳、金属板200及第一滤波电路30形成低阻抗回路,以在有EMC干扰信号产生时,EMC干扰信号基本会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0、金属板200。第二滤波电路40流向电机外壳,电机外壳与电机绕组相连,并且在金属板200与电控板100之间存在分布电容,EMC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电机外壳、电机绕组又回到EMC干扰信号的产生源,从而能够避免EMC干扰信号流出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40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4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40还包括第一电阻R1或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电感L1或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40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电感L1和所述第一电阻分R1别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金属板200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30和第二滤波电路40两者均可以采用第一电容C1来实现,也可以采用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组成的RC滤波电路来实现,或者采用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组成的LC滤波电路来实现,还可以采用RLC滤波电路来实现。当采用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组成的RC滤波电路来实现时,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依次串联设置于供电线路110与金属板200之间。当采用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组成的LC滤波电路来实现时,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依次串联设置于供电线路110与金属板200之间。而在采用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组成的LC滤波电路来实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阻R1并联后与第一电容C1串联设置,也即第一电容C1与并联后的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阻R1依次串联设置于供电线路110与金属板20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滤波电路30和第二滤波电路40的电路结构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此处不做限制。并且,在第一滤波电路30和第二滤波电路40中,可以是设置一个多个滤波支路,例如,在第一滤波电路40中,可以为设置为RC滤波支路、LC滤波支路及RLC滤波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可以是规格参数与EMC干扰频率相对应的Y电容,从而使EMC干扰信号更容易通过第一电容C1。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C1的规格参数与电机的EMC干扰频率相对应,是指所述第一电容C1的谐振点频率与电机的EMC干扰频率相近或者相等。其中,第一电容C1的容量决定其谐振点频率,具体可以根据EMC干扰频率来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1000pF、2200pF、4700pF或10000pF等常用规格的电容。通过第一电阻R1,可以将流经第一电阻R1的EMC干扰信号以发热的形式被逐渐消耗,从而能够避免电机EMC干扰超标。组成带阻滤波电路,通过将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串联,可以减小谐振信号阻抗,从而容易让谐振频率以外的信号通过,而可以有效的抑制EMC干扰频率谐振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或第一电感L1组成的滤波电路,无需设置磁环、X电容或共差模电感,可以有利于降低EMC成本高,并且,电控组件无需设置磁环,便于安装。并且还可以解决磁环、X电容或共差模电感等EMC抑制器件的尺寸较大,导致受到上述器件外形尺寸、电机内部结构限制,无法应用于电器设备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控组件。该电控组件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中使用了上述电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电控组件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