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6521发布日期:2019-05-03 18:5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属于水泵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水泵电机为了通用性好,其电源出线方式通常采用引出线方式,电源引出线与机壳之间采用防水塞进行密封,电源引出线穿到防水塞中孔,将防水塞安装到电机壳出线孔上。其缺点在于:电源引出线与防水塞中孔之间的过盈量有限,过盈量太大,电源引出线不好安装,过盈量小了则影响防水性。而且,仅靠防水塞与电源引出线之间的过盈量无法保证两者之间的抱紧力,当电源引出线受外界拉力后会与防水塞中孔产生位移,从而造成电源引出线与控制器间的焊点断裂。现有方案为解决这个问题需采用灌胶方式将控制器灌封起来,从而保证防水性跟焊点强度。但是灌胶会增加成本,灌胶后整机的重量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以提高引出线与防水塞的防水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电机壳、防水塞、压板和引出线,所述防水塞包括用于与电机壳连接的下密封部;

压板用于从防水塞的上方将防水塞压紧到电机壳上的第一出线孔上;

电机壳上设置有第一出线孔,第一出线孔用于安装防水塞,第一出线孔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α,并且,第一出线孔设置为:沿电机壳外表面到电机壳内表面的方向,第一出线孔逐渐缩小;

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侧壁具有拔模斜度β,下密封部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下密封部的横截面逐渐缩小,并且α≥β,防水塞通过下密封部安装于第一出线孔上,防水塞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引出线的第二出线孔;

引出线贯穿于第二出线孔中。

进一步,所述防水塞还包括用于与压板连接的上密封部,上密封部与下密封部一体设置;防水塞的上密封部的侧壁具有拔模斜度η,上密封部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密封部的横截面逐渐增大;

所述压板上开有第三出线孔,第三出线孔用于与上密封部配合,第三出线孔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γ,第三出线孔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第三出线孔逐渐增大,并且,η≥γ,压板通过第三出线孔与上密封部的配合将防水塞压紧在电机壳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线孔的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所述第三出线孔的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线孔的孔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α,

当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β时,则α≥β;

当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时,则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所有拔模斜度均小于或等于拔模斜度α。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线孔的孔壁的不同侧面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

当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β时,第一出线孔的孔壁的所有拔模斜度均大于或等于拔模斜度β;

当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时,下密封部上不同侧面的拔模斜度均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合的第一出线孔上的拔模斜度。

进一步,所述第三出线孔的孔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γ,

当所述防水塞的上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η时,则η≥γ;

当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时,则上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所有拔模斜度均大于或等于拔模斜度γ。

进一步,所述第三出线孔的孔壁的不同侧面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

当所述防水塞的上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η时,第三出线孔的孔壁的所有拔模斜度均小于或等于拔模斜度η;

当所述防水塞的上密封部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时,上密封部上不同侧面的拔模斜度均大于或等于与之配合的第三出线孔上的拔模斜度。

进一步,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多道侧壁密封筋。

进一步,所述防水塞的下密封部与上密封部之间还设置有端面密封法兰,端面密封法兰用于覆盖在第一出线孔上。

进一步,所述引出线穿过防水塞上的第二出线孔后,引出线上与控制板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弯曲段,并且,在弯曲段上封有树脂胶层。

进一步,所述压板压紧在防水塞上,并且,压板通过螺纹紧固件锁紧在电机壳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出线孔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α,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壁具有拔模斜度β,并且,α≥β,当防水塞安装于电机壳的第一出线孔后,防水塞受到电机壳施加的垂直于两者配合面的压力F2,该压力F2使下密封部向引出线方向抱紧,保证防水塞的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之间形成很强的抱紧力,使得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之间的过盈量不需要太大,即可实现引出线在第二出线孔中的紧固安装,操作方便,同时,大大加强了防水塞与引出线之间的防水性能。

2)防水塞的上密封部的侧壁具有拔模斜度η,第三出线孔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γ,并且,η≥γ,压板被固定到电机壳上后,第一出线孔、防水塞、压板三者之间通过拔模斜度差,使防水塞与第一出线孔配合处受到F2方向的压力,防水塞与压板配合处受到F1方向的力,使防水塞从上、下两个方向抱紧贯穿于其中的引出线,引出线被防水塞牢牢抱紧。防水塞受到周向往里的压力与引出线所形成的抱紧力远大于常规仅靠防水塞与引出线之间过盈配合产生的抱紧力。当引出线受外部拉扯力时,不会影响内部与控制板间的连接,能有效保障电源接通。

3)防水塞的下密封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多道侧壁密封筋,用于增强下密封部与第一出线孔的孔壁之间的密封性。下密封部与上密封部之间还设置有端面密封法兰,端面密封法兰用于覆盖在第一出线孔上,增强防水塞与第一出线孔之间的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及其上的防水塞、引出线、压板、控制板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及其上的防水塞、引出线、压板、控制板的左视剖视图;

图5为图4的H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电机壳的主视剖视图(沿电机壳轴向剖切);

图7为实施例1的电机壳的左视剖视图(沿电机壳径向剖切);

图8为实施例1、3的防水塞的剖面图(仅剖切到一个第二出线孔);

图9为实施例1、3的防水塞的剖面图(沿两个第二出线孔的中心剖切);

图10为实施例1、3的压板的剖面图(沿压板的对称线纵向剖切);

图11为实施例1、3的压板的剖面图(剖切方向与图10的剖切方向旋转90度);

图12为实施例2的电机壳的主视剖视图(沿电机壳轴向剖切);

图13为实施例2的电机壳的左视剖视图(沿电机壳径向剖切);

图14为实施例2的防水塞的剖面图(仅剖切到一个第二出线孔);

图15为实施例2的防水塞的剖面图(沿两个第二出线孔的中心剖切)

图16为实施例4的防水塞的立体图;

图17为实施例4的防水塞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水泵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电机壳4、防水塞3、压板1和引出线2,所述防水塞3包括用于与电机壳4连接的下密封部31。

压板1用于从防水塞3的上方将防水塞3压紧到电机壳4上的第一出线孔41上。

电机壳4上设置有第一出线孔41,第一出线孔41用于安装防水塞3。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α,并且,第一出线孔41设置为:沿电机壳外表面到电机壳内表面的方向,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逐渐缩小。图3示出了电机壳的剖视结构。按照该图3中的方位,第一出线孔41从上至下逐渐缩小,体现在横截面上,就是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逐渐缩小。

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具有拔模斜度β,下密封部31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下密封部31的横截面逐渐缩小,并且α≥β,防水塞3通过下密封部31安装于第一出线孔41上,防水塞3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引出线2的第二出线孔34,引出线2贯穿于第二出线孔34中。下密封部31的拔模斜度β与第一出线孔41的拔模斜度α相配合,需确保第一出线孔41的拔模斜度α≥下密封部31的拔模斜度β。

图4、5示出了防水塞安装到电机壳4后,防水塞受到电机壳施加的垂直于两者配合面的压力F2,该压力F2使下密封部向引出线方向抱紧,保证防水塞3的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2之间形成很强的抱紧力,使得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2之间的过盈量不需要太大,即可实现引出线2在第二出线孔中的紧固安装,操作方便,同时,大大加强了防水塞与引出线之间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α,比如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线孔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情况,凡是能够使第一出线孔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的形状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图6、图7示出了第一出线孔41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α的情况。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其四个侧面的拔模斜度均为α。

本实施例1中,所述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β,图8、图9示出了下密封部31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β的情况。本实施例1为最简单的下密封部31上的拔模斜度相同、以及第一出线孔41上的拔模斜度也相同的情况,并且,α≥β,以保证防水塞受到电机壳施加的垂直于两者配合面的压力F2,该压力F2使下密封部向引出线方向抱紧,保证防水塞3的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2之间形成很强的抱紧力。

当然,针对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α的情况,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也可以具有不同的拔模斜度。比如,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上的不同侧面具有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β1、β2时(此种情况图中未示出),只需要保证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上的所有拔模斜度,即β1、β2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的拔模斜度α,即可保证防水塞3的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2之间形成很强的抱紧力。也就是说,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具有相同或几个不同的拔模斜度并不影响防水塞与引出线2之间的作用力,只要保证下密封部31上不同侧面的拔模斜度均小于或等于与之配合的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上的对应的拔模斜度即可确保防水塞与引出线2之间具有足够的抱紧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出线孔41具有不同的拔模斜度。

本实施例2中,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拔模斜度,比如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或跑道形或梯形或椭圆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线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情况,凡是能够使第一出线孔具有不同的拔模斜度的形状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图12、图13示出了第一出线孔41的两个侧壁具有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α1、α2,其中侧面A的拔模斜度为α1,侧面B的拔模斜度为α2。

本实施例2中,防水塞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拔模斜度。图14、图15示出了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具有两个不同的拔模斜度β1、β2,其中,侧面C的拔模斜度为β1,侧面D的拔模斜度为β2,并且,侧面A与侧面C相配合,侧面B与侧面D相配合,只需要保证α1≥β1,且α2≥β2,即可保证防水塞3的第二出线孔与引出线2之间形成很强的抱紧力。

总的来说,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的拔模斜度α可以是一个相同的角度,也可以在不同的面设置不同的拔模斜度。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壁的拔模斜度可以是一个相同的角度,也可以在不同的侧面设置不同的拔模斜度。只需保证第一出线孔41与下密封部31在同一配合位置,第一出线孔的拔模斜度大于下密封部31的拔模斜度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

防水塞3还包括用于与压板1连接的上密封部32,上密封部32与下密封部31一体设置;防水塞3的上密封部32的侧壁具有拔模斜度η,上密封部32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密封部32的横截面逐渐增大。

所述压板1上开有第三出线孔11,第三出线孔11用于与上密封部32配合,第三出线孔11的孔壁具有拔模斜度γ,第三出线孔11设置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第三出线孔11逐渐增大,并且,η≥γ,压板1通过第三出线孔11与上密封部32的配合将防水塞3压紧在电机壳4上。所述第三出线孔11的横截面优选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图8、图9示出了防水塞的上密封部32和下密封部31的拔模斜度的设置结构,图10、图11示出了压板1的拔模斜度的设置结构。

防水塞3的上密封部32的外周壁的拔模斜度η可以是一个相同的角度,也可以在不同的面设置不同的拔模斜度。压板1的第三出线孔11的孔壁的拔模斜度可以是一个相同的角度,也可以在不同的侧面设置不同的拔模斜度。只需保证第三出线孔11与上密封部32在同一配合位置,上密封部32的拔模斜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出线孔11的拔模斜度即可。

本实施例3以第三出线孔11的孔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γ,防水塞3的上密封部32的侧壁具有相同的拔模斜度η为例。

图5示出了防水塞3的受力情况。第一出线孔41的拔模斜度为α,防水塞的下密封部31的拔模斜度为β,防水塞的上密封部32的拔模斜度为η,压板1的第三出线孔11的拔模斜度为γ,当α≥β,η≥γ,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安装在电机壳4的第一出线孔上,压板1通过其上的第三出线孔装配在上密封部32上,在压板1的挤压下,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受到来自电机壳4的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的压缩力F1,防水塞3的上密封部32受到压板的第三出线孔的孔壁的压缩力F2,使防水塞3从上、下两个方向抱紧贯穿于其中的引出线2,引出线2被防水塞3牢牢抱紧。防水塞3受到周向往里的压力与引出线2所形成的抱紧力远大于常规仅靠防水塞3与引出线2之间过盈配合产生的抱紧力。防水塞3上的第二出线孔34与引出线2之间过盈量不需要太大,即可实现引出线的2紧固安装,操作方便,而且大大加强了防水塞3与引出线2之间的防水性能。当引出线2受外部拉扯力时,不会影响内部与控制板5间的连接,能有效保障电源接通。

实施例4: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6、图17所示,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的外周面上设有多道侧壁密封筋35,有效增强了防水塞的下密封部31与电机壳4的第一出线孔41的孔壁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水塞3的下密封部31与上密封部32之间还设置有端面密封法兰33,端面密封法兰33用于覆盖在第一出线孔41上。当压板1安装到电机壳4上时,防水塞3的端面密封法兰33受压形成第二道端面密封,进一步增强防水塞3与第一出线孔41之间的密封可靠性。

为了增加引出线2的抗拉扯性能,所述引出线2穿过防水塞3上的第二出线孔34后,引出线2上与控制板5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弯曲段21,并且,在弯曲段21上封有树脂胶层。图3示出了引出线2上的弯曲段21。该树脂胶层能与引出线2的表层形成很好的粘附力,从而增加引出线2向外部的抗拉扯能力。

所述压板1压紧在防水塞3上,并且,压板1通过螺纹紧固件比如螺栓锁紧在电机壳4上,压板1通过第三出线孔压紧上密封部32上,防水塞3整体则被压紧限制在压板1与电机壳4之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