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以及主轴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431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以及主轴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电动机及具有电动机和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主轴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第3806312号公报,一直以来,在主轴保护结构中,在支撑旋转联轴器的旋转联轴器安装壳体的外周侧面中、与一体地安装于电动机的转子轴的护圈对置的部分上设置多个切口。由此,能够向旋转联轴器安装壳体的外部排出由垫圈弹飞的冷却剂。

可是,在日本专利第3806312号公报中,需要在旋转联轴器安装壳体中设置多个切口,旋转联轴器轴安装壳体的结构就会复杂化。因此,具有旋转联轴器以及旋转联轴器安装壳体的旋转连接器支撑结构的制造成本就会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制造成本的电动机以及主轴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是安装有支撑旋转联轴器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并用于使主轴旋转的电动机,具备电动机壳体、在上述主轴的轴向上贯通了上述电动机壳体的中空状的旋转轴、在安装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一侧且在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外侧一体地安装于上述旋转轴的护圈、设置于上述电动机壳体并以包围上述护圈的周围的方式向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周壁部,上述周壁部通过在上述周壁部的侧面以使上述周壁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多个切口部,由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和设置于多个上述突出部的前端的环状的顶板部构成。

在上述护圈的安装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侧的面上,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形成有用于为了调整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平衡而填塞锭子的多个孔。

在上述顶板部上以能装卸的方式安装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上述护圈被收纳于由上述电动机壳体、上述周壁部以及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旋转联轴器壳体形成的空间内。

在上述顶板部形成有与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旋转联轴器壳体嵌合的嵌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是具有使主轴旋转的电动机和支撑旋转联轴器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主轴保护结构,上述电动机具备电动机壳体、在上述主轴的轴向上贯通了上述电动机壳体的中空状的旋转轴、在安装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一侧且在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外侧一体地安装于上述旋转轴的护圈、设置于上述电动机壳体并以包围上述护圈的周围的方式向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周壁部,上述周壁部通过在上述周壁部的侧面以使上述周壁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多个切口部,由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设置于多个上述突出部的前端的环状的顶板部构成,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具备:包括具有贯通孔并安装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侧部件和具有贯通孔并以与上述旋转侧部件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固定侧部件的上述旋转联轴器;以及至少收纳上述旋转联轴器的上述旋转侧部件且至少支撑上述固定侧部件的旋转联轴器壳体,上述旋转联轴器壳体安装于上述顶板部。

在上述护圈的安装上述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侧的面上,沿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形成有用于为了调整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平衡而填塞锭子的多个孔。

在上述顶板部形成有与上述旋转联轴器壳体嵌合的嵌合部。

上述护圈被收纳于由上述电动机壳体、上述周壁部以及上述旋转联轴器壳体形成的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制造成本。

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容易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主轴通过冷却剂中的主轴保护结构的图。

图2是电动机的外观侧视图。

图3是从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一侧观察的情况下的电动机的外观后视图。

图4是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电动机的外观侧视图。

图5是安装于电动机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以及主轴保护结构,列举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以下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表示主轴通过冷却剂中的主轴保护结构10的图。主轴保护结构10具备能旋转的被保持的主轴12、电动机14、将主轴12与电动机14的旋转轴16连接的联轴器18、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主轴12以及旋转轴16分别为形成有贯通孔12a、16a的中空状,贯通孔12a、16a连通。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在与电动机12所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于电动机14。从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向电动机14的旋转轴16的贯通孔16a中供给冷却液。由此,向旋转轴16的贯通孔16a供给的冷却剂通过主轴12的贯通孔12a从安装于主轴12的前端的工具TO喷射。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按照图1所示的箭头说明上下方向。

接着,使用图2、图3说明电动机14的具体结构。图2是电动机14的外观侧视图,图3是从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一侧(上侧)观察的电动机14的外观后视图。电动机14具备电动机壳体22、在主轴12的轴向上贯通电动机壳体22的旋转轴16。

在旋转轴16上一体地安装圆板状的护圈24。护圈24在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侧且电动机壳体22的外侧安装于旋转轴16。即,护圈24在电动机壳体22的上侧安装于旋转轴16。护圈24与旋转轴16一起旋转。

在该护圈的上侧的面上,沿旋转轴16的轴向设置多个孔24a(也参照图5)。多个孔24a沿护圈24的周向配置。多个孔24a优选在与护圈24同心的圆上且以等间隔配置。

通过设置该多个孔24a,能够防止对旋转轴16的旋转平衡产生影响。即,若旋转轴16以及与旋转轴16一起旋转的部件的重心位置、旋转轴16的旋转中心位置偏离,则旋转轴16的旋转不平衡。因此,通过在多个孔24a中的至少一个中装入锭子,能够使旋转轴16以及与旋转轴16一起旋转的部件的重心位置与旋转轴16的旋转中心位置一致。并且,孔24a也可以是作为锭子的螺钉螺纹结合的螺纹孔。

在电动机壳体22上以包围护圈24周围的方式设置有在主轴12(旋转轴16)的轴向上向上方突出的周壁部26。周壁部26具有包围护圈24的全周的环状形状。因此,在从上方观察电动机14的情况下,护圈24不会被周壁部26遮蔽而露出。由此,简单地实现向护圈24的孔24a中的锭子的插入。

在周壁部26的侧面上以使周壁部26的内部(内周面、内侧)与外部(外周面、外侧)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6a。通过该多个切口部26a,周壁部26由在旋转轴16的轴向上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7a、设置于多个突出部27a的前端(上端)的环状顶板部27b构成。并且,在图2、及后述的图4、图5中,为了突出部27a与顶板部27b的区别容易,用双点划线表示突出部27a与顶板部27b的边界线。

图4是安装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电动机的外观侧视图,图5是安装于电动机14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从图3的V-V线向视剖面观察的图。

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可装卸地安装于周壁部26的顶板部27b。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通过螺栓B1安装于顶板部27b的上面。通过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安装于电动机14的周壁部26的顶板部27,护圈24被收纳于由电动机壳体22、周壁部26以及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形成的空间28内。

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32具备:具有贯通孔34a并安装于旋转轴16的旋转侧部件34;以沿旋转轴16的轴向与旋转侧部件34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固定侧部件36。旋转侧部件34螺纹结合于在旋转轴16的贯通孔16a的上端部篆刻设置的螺纹孔中,以与旋转轴16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旋转轴16。该旋转轴16的贯通孔16a与旋转侧部件34的贯通孔34a连通。固定侧部件36具有与旋转侧部件34滑动接触的管套部37。在固定侧部件36的侧面连接冷却剂供给用的配管38。从配管38供给的冷却剂通过固定侧部件36的贯通孔36a到达管套部37,通过与管套部37滑动接触的旋转侧部件34的贯通孔34a而流入旋转轴16的贯通孔16a中。

旋转联轴器壳体30至少收纳旋转侧部件34、且至少支撑固定侧部件36。旋转联轴器壳体30具有外观为大致圆柱状的形状,底壁30a通过螺栓B1被安装于周壁部26的顶板部27b。旋转联轴器壳体30被隔壁40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两个气室42a、42b。

在周壁部26的顶板部27b上形成与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底壁30a内嵌的嵌合部44a,在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底壁30a上形成与嵌合部44a嵌合的凹部44b。由此,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向电动机14(周壁部26)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安装于电动机14(周壁部26)。如此,由于设置环状的顶板部27b且在顶板部27b上形成嵌合部44a,因此嵌合部44的形成变得容易。

在底壁30a上,以在周壁部26(顶板部27b)的内周面内侧面向护圈24的方式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圆形形状的鼓出部30a1。通过使该鼓出部30a1的外周与周壁部26的内周大致一致,即使通过周壁部26与鼓出部30a1,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向电动机14(周壁部26)的定位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安装于电动机14(周壁部26)。

底壁30a在中央部具备允许旋转轴16贯通的贯通孔31a。旋转轴16的前端(上端)通过贯通孔31a延伸至旋转联轴器壳体30内的气室42b。隔壁40具有允许旋转侧部件34贯通的贯通孔40a。安装于旋转轴16的旋转侧部件34通过贯通孔40a延伸至旋转联轴器壳体30内的气室42a。即,旋转侧部件34从气室42b设计至气室42a。

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上壁30b在中央部具备允许管套部37贯通的贯通孔31b。固定侧部件36以管套部37通过贯通孔31b插入气室42a的方式被固定于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上壁30b上面侧。由此,在气室42a内设置旋转侧部件34的前端部分和固定侧部件36的管套部37。

由于存在冷却剂从旋转侧部件34与管套部37之间漏出的情况,因此在气室42a的侧面连接排水配管46。由此,能够向旋转联轴器壳体30外排出从旋转侧部件34与管套部37之间漏出的冷却剂。另外,通过使隔壁40的设置贯通孔40a的周边部分缓缓地向上方突出,向气室42a的外周引导漏出的冷却剂,使从排出配管46的排出变得容易。

在隔壁40的贯通孔40a中形成周槽48,在隔壁40上形成从周槽48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贯通孔50。该贯通孔50与设置于气室42a的侧面的空气清洗配管52连接。通过经由该空气清洗配管52从外部向贯通孔50以及周槽48送入压缩空气,能够使漏出的冷却剂从排出管46的排出变得容易。

为了在气室42a中的冷却剂的排出不及时,冷却剂进入到气室42b时进行处理,在气室42b的侧面连接预备排水配管54。

护圈24防止气室42b中的排出不及时、浸入至空间28内的冷却剂进入电动机14的内部。护圈24通过与电动机14的旋转轴16一起旋转,通过离心力使冷却机向径向外侧飞散。由于在周壁部26上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6a,因此通过护圈24向径向外侧飞溅的冷却剂通过切口部26a向外部排出。

如此,由于在电动机14的旋转轴16上安装护圈24,且在电动机壳体22上设置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6a的周壁部26,因此不需要在旋转联轴器壳体30上设置切口部26a。因此,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结构变得简单,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而且,由于护圈24被收纳于由电动机壳体22、周壁部26以及旋转联轴器壳体30形成的空间28内,因此旋转联轴器壳体30不会从护圈24向下方延伸。因此,在旋转联轴器壳体30上也能不设置切口部26a。

〔从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技术性思想〕

关于从上述实施方式中掌握的技术性思想,在以下中记载。

<第一实施方式>

电动机14安装有支撑旋转联轴器32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使主轴12旋转。电动机14具备电动机壳体22、在主轴12的轴向上贯通了电动机壳体22的中空状的旋转轴16、在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一侧且电动机壳体22的外侧一体地安装于旋转轴16的护圈24、设置于电动机壳体22且以包围护圈24的周围的方式向旋转轴16的轴向突出的周壁部26。周壁部26通过在周壁部26的侧面以使周壁部26的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的方式形成多个切口部26a,由沿旋转轴16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7a和设置于多个突出部27a的前端的环状的顶板部27b构成。

如此,由于在电动机壳体22上设置具有切口部26a的周壁部26,因此不需要在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上设置切口部26a,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在护圈24的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侧的面上,沿旋转轴16的轴向形成有为了调整旋转轴16的旋转平衡而用于填塞锭子的多个孔24a。由此,能够调整旋转轴16的旋转平衡。另外,由于周壁部26不会遮挡护圈24,因此向孔24a中插入锭子变得简单。

可以在顶板部27b中可装卸地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护圈24可以被收纳于由电动机壳体22、周壁部26以及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形成的空间28内。由此,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在顶板部27b上可以形成与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嵌合的嵌合部44a。由此,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向电动机14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安装于电动机14。另外,由于在顶板部27b上形成嵌合部44a,因此嵌合部44a的形成变得容易。

<第二技术思想>

主轴保护结构10具有使主轴12旋转的电动机14、支撑旋转联轴器32的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电动机14具备电动机壳体22、在主轴12的轴向上贯通了电动机壳体22的中空状的旋转轴16、在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一侧且电动机壳体22的外侧一体地安装于旋转轴16的护圈24、设置于电动机壳体22上且以包围护圈24的周围的方式向旋转轴16的轴向突出的周壁部26。周壁部26通过在周壁部26的侧面以使周壁部26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6a,由沿旋转轴16的轴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7a和设置于多个突出部27a的前端的环状的顶板部27b构成。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具备:旋转联轴器32,其具有旋转侧部件34和固定侧部件36,该旋转侧部件34具有贯通孔34a并安装于旋转轴16,该固定侧部件36具有贯通孔36a并以与旋转侧部件34对置的方式;至少收纳旋转联轴器32的旋转侧部件34并至少支撑固定侧部件36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旋转联轴器壳体30安装于顶板部27b。

如此,由于在电动机壳体22上设置具有切口部26a的周壁部26,因此不需要在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旋转联轴器壳体30上设置切口部26a,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在护圈24的安装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侧的面上可以沿旋转轴16的轴向形成为了调整旋转轴16的旋转平衡而用于填塞锭子的多个孔24a。由此,能够调整旋转轴16的旋转平衡。另外,由于护圈24不会被周壁部26遮挡,因此向孔24a中插入锭子变得简单。

在顶板部27b上可以形成与旋转联轴器壳体30嵌合的嵌合部44a。由此,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向电动机14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简单地将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安装于电动机14。另外,由于在顶板部27b上形成嵌合部44a,因此嵌合部44a的形成变得容易。

护圈24可以被收纳于由电动机壳体22、周壁部26以及旋转联轴器壳体30形成的空间28内。由此,能够抑制旋转联轴器壳体30的制造成本,其结果,旋转联轴器支撑结构20的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