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3837发布日期:2019-06-26 00:3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充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



背景技术:

智慧停车场是指停车场通过安装地磁感应,连接进入停车场的智能手机,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停车场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停车自动导航,在线支付停车费的智能服务,全面铺设自动化泊车管理系统,合理疏导车流;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为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为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以及共享一体化,智能停车的广泛应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成本,但是也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工作人员实现最快解决且疏通车流,在停车场出口处设置有一体桌岗亭,一体桌岗亭内设置有自动识别指纹的自动门、可升降的办公桌以及用于对手机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板等自动化设备。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5725492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安装于桌面上下贯通式安装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在桌面上选取适用于安装无线充电器的位置,然后在所选位置上由表面开凿安装槽,使桌面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然后在安装槽下侧在开槽底部支架槽,将无线充电器发射端安装在安装槽内,安装支架安装在底座支架槽内,通过移动滑块将无线充电器发射端和安装支架连接并将无线充电器发射端固定在安装槽内,安装完毕后将手机放在发射端的范围内,手机自动进行充电,避免了插拔数据线的繁琐槽左,避免了充电口的损坏,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槽上侧还安装有覆盖板,避免了杂质落入安装槽内,保证了无线充电发射端的清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位于安装槽内的充电器发射端,杂物更容易进入到安装槽内,对发射端造成损害,影响无线充电器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其具有自动伸缩的无线充电板,避免杂物对无线充电板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本体的空腔,所述空腔朝向所述工作台的一端设置为开口,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空腔上方滑动连接有用于遮挡杂物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防护板沿着水平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本体沿着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充电板放置在空腔内,工作台上端开设有用于本体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出工作台的开口,工作台的开口处设置有往复滑动的防护板,驱动组件驱动防护板沿着水平方向上实现开启与关闭,与此同时,往复组件驱动本体沿着竖直向上运动,实现避免杂物进入到空腔内对充电板造成损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电机、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的双向螺纹杆以及与所述双向螺纹杆插接滑动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滑动杆开始运动,滑动杆带动本体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设置有旋转方向相反的顺向螺纹槽以及反向螺纹槽,所述滑动杆插接于所述顺向螺纹槽或所述反向螺纹槽,所述顺向螺纹槽与所述反向螺纹槽交错相连,所述顺向螺纹槽与所述反向螺纹槽设置为顺滑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纹杆上设置有顺向螺纹槽以及反向螺纹槽,滑动杆插接于双向螺纹杆内且在顺向螺纹槽以及反向螺纹槽内运动,当滑动杆运动至双向螺纹杆一端,滑动杆顺利滑入另一组螺纹槽并且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双向螺纹杆上方的滑槽,所述滑动杆插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槽后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穿过滑槽插接于双向螺纹杆内,双向螺纹杆带动滑动杆转动并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滑动杆与滑槽抵接,滑动杆的转动被限制并且驱动滑动杆沿着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往复组件包括与所述双向螺纹杆固定连接的半齿轮以及与所述半齿轮啮合连接的往复框,所述往复框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往复框与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纹杆驱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驱动往复框往复运动,往复框驱动本体沿着竖直方向上发生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往复框竖直设置,所述往复框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齿条以及右齿条,所述左齿条以及右齿条均与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半齿轮与所述左齿条或所述右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左齿条以及所述右齿条均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齿轮与左齿条啮合时,左齿条被驱动朝向上运动,当半齿轮与右齿条啮合时,右齿条被驱动朝向下运动,在半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半齿轮与左齿条以及右齿条其中的一组啮合,实现往复框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齿条与所述右齿条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半齿轮位于所述左齿条以及所述右齿条围设的空间内,所述半齿轮周向设置有不大于半圈轮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齿轮位于左齿条以及右齿条所围设的空间内,半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与左齿条以及右齿条只啮合一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另一端与所述空腔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沿着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在弹性恢复件的恢复件原状的牵引力作用下,更便于本体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半齿轮端面圆周长的一半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带动防护板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实现防护板对本体的开启与关闭的效果,半齿轮驱动本体在防护板完全开启之后运动至空腔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顺向螺纹槽的延伸长度与所述反向螺纹槽的延伸长度相等,所述顺向螺纹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本体沿着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与双向螺纹杆的距离相等,防护板实现开启与关闭时,本体运动至空腔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驱动组件驱动防护板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防护板实现开启后,往复组件驱动本体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本体运动至空腔外。

(2)电机驱动双向螺纹杆运动,滑动杆在滑槽的作用下在双向螺纹杆的螺纹槽内运动,滑动杆带动防护板朝向远离空腔的方向运动,双向螺纹杆驱动半齿轮运动,半齿轮与往复框中的一组齿条啮合,本体被驱动沿着竖直向上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本体;2、工作台;3、空腔;4、防护板;5、驱动组件;6、往复组件;7、电机;8、双向螺纹杆;9、滑动杆;10、顺向螺纹槽;11、反向螺纹槽;12、滑槽;13、半齿轮;14、往复框;15、左齿条;16、右齿条;17、传动杆;18、弹性恢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慧停车场的无线充电板,包括本体1,本体1滑动连接有工作台2,智慧停车场内设置用于工作人员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的岗亭,工作台2位于岗亭内,为了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并且壁面工作台2上的杂物损坏本体1,工作台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本体1的空腔3,空腔3远离本体1的一端设置为开口,本体1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本体1沿着竖直方向在空腔3内往复运动的往复组件6,往复组件6与工作台2滑动连接。

如图4所述,往复组件6包括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的半齿轮13以及与半齿轮13啮合连接的往复框14,往复框14与本体1固定连接,半齿轮13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往复框14竖直设置且与工作台2滑动连接,往复框14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齿条15以及右齿条16,左齿条15与右齿条16均与工作台2滑动连接,左齿条15与右齿条16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7,传动杆17与本体1固定连接,半齿轮13位于左齿条15以及右齿条16之间围设的空间内,左齿条15与右齿条16相对于半齿轮13竖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半齿轮13分别与左齿条15以及右齿条16中的一组啮合,半齿轮13周向上设置有半圈轮齿。

如图1和图4所示,半齿轮13在转动过程中,半齿轮13与左齿条15啮合,左齿条15被驱动沿着竖直方向上运动,半齿轮13继续转动且与右齿条16啮合,右齿条16与半齿轮13啮合连接,右齿条16被驱动朝着反向运动,实现往复框14沿着竖直方向上运动;传动杆17驱动本体1沿着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了便于本体1发挥充电效果,本体1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恢复件18,弹性恢复件18的另一端与空腔3内壁固定连接,弹性恢复件18在本体1位于空腔3内时,弹性恢复件1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本体1被驱动运动至空腔3外,弹性恢复件18恢复原形的状态,弹性恢复件18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弹性形变的构件,如弹簧。

为了避免杂物进入到空腔3内,如图1和图3所示,空腔3开口处设置有防护板4,防护板4与工作台2滑动连接,防护板4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防护板4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驱动组件5包括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的电机7、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的双向螺纹杆8以及与双向螺纹杆8插接滑动的滑动杆9,双向螺纹杆8与半齿轮13设置为同轴设置,滑动杆9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双向螺纹杆8沿着防护板4的运动方向延伸,双向螺纹杆8上设置有旋转方向相反的顺向螺纹槽10以及反向螺纹槽11,顺向螺纹槽10与反向螺纹槽11交错相连且连接处设置为顺滑连接,顺向螺纹槽10与反向螺纹槽11的延伸长度一致,工作台2内位于双向螺纹杆8上方设置有滑槽12,滑槽12沿着滑动杆9滑动的方向延伸,双向螺纹杆8带动滑动杆9发生转动并且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滑动杆9发生转动时与滑槽12内壁抵接,滑动杆9的转动被限制,滑动杆9在滑槽12内沿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电机7驱动双向螺纹杆8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滑动杆9被驱动朝向远离本体1的方向滑动,防护板4朝向远离空腔3方向运动,防护板4实现开启状态,滑动杆9沿着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大于半齿轮13端面周长的一半尺寸,当滑动杆9带动防护板4运动至完全开启时,半齿轮13与左齿条15啮合,左齿条15被驱动向上运动,弹性恢复件18对传动杆17有向上的作用力,本体1被驱动运动至空腔3外,弹性恢复件18处于原形状态,本体1位于工作台2外,工作人员使用本体1进行充电操作。

当充电完成后,继续驱动电机7,半齿轮13与右齿条16啮合,右齿条16朝下运动,右齿条16带动传动杆17运动,本体1朝向空腔3内运动,顺向螺纹槽10以及反向螺纹槽11的延伸长度大于本体1沿着竖直放上运动的距离,与此同时,双向螺纹杆8驱动滑动杆9朝向本体1的方向运动,防护板4朝向本体1方向运动,本体1先运动至空腔3,防护板4实现关闭效果,实现避免杂物进入空腔3内对本体1造成的损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