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324发布日期:2019-05-31 21:3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振动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线性电机多作为马达使用,满足用户的震感体验,此振动激励器与传动线性电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应用领域,此振动激励器替代手机传统的RCV置于手机屏幕上,通过推动屏幕,使屏幕与空气共振而发声,因此该产品不仅涉及振动力学领域还涉及到声学领域。

1、目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振子部分多由密度较大的钨钢构成,不仅提高了物料成本而且在有限的振动空间内,占用了较大空间,大大降低了磁路的利用率,使产品性能无法得到较大的提升。

2、现有线性激励器的弹性元件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振,产生噪音,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性能良率。

3、现有线性激励器的振子部分,多为弹片与钨钢块的直接焊接,其焊接工艺较为复杂且难度大,容易造成焊接不良,降低生产良率和产品的可靠性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振动平稳,提升产品可靠性强度及磁路利用率,其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减少物料成本,简化制造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和振子,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第一配合部的一端与第二倾斜部远离第二配合部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接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连接部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连接部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位机构的数量为两件,其中一件复位机构位于振子上方,另一件复位机构位于振子下方。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振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连接部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线圈一侧,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线圈另一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上侧连接有一件盆架,所述振子下侧连接有另一件盆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盆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与第二固定部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此线性振动激励器的复位机构为“Z”形弹片结构,弹片脚连接为一体,弹片固定于产品振子上下两侧,减少了弹片在振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区域,提高弹片的使用寿命且易于装配简化生产工艺,减小了一维和二维方向的偏振,使产品振动更加平稳。

2、此结构的振子部分,完全由磁铁及固定磁铁的导磁材料构成,有效减轻了振子质量,提高了产品的高频声学性能,有效提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产品的电磁驱动力,提高产品的震感及整体的声学性能;

3、此结构与正常的线性电机相比,缺少钨钢块,减少了物料成本并简化制作工艺,且产品的焊接部位复位机构与盆架直接焊接,提高焊接强度,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可靠性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中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中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2-下壳;3-复位机构;4-盆架;5-线圈;6-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8-FPCB;9-第一配合部;10-第一倾斜部;11-连接部;12-第二倾斜部;13-第二配合部;14-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6-第一弯折部;17-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使用钢片由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如附图2、3所示,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5和振子。所述线圈5电连接有FPCB8,所述FPCB8远离线圈5的一端由上壳1与下壳2之间伸出外壳。

所述振子包括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所述第一磁铁6设置于线圈5一侧,所述第二磁铁7设置于线圈5另一侧。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极性相反,所述线圈5与第一磁铁6或第二磁铁7极性垂直。

所述振子上侧连接有一件盆架4,所述振子下侧连接有另一件盆架4,所述盆架4由导磁材料制成。

如附图4所示,所述盆架4包括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部14与第二固定部15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部14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5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16,所述第一弯折部16与第一固定部14或第二固定部15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4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5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17,所述第二弯折部17与第一固定部14或第二固定部15垂直设置。

具体的,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与第二磁铁7上侧连接,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与第一磁铁6上侧连接。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与第一磁铁6下侧连接,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与第二磁铁7下侧连接。

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的数量为两件,其中一件复位机构3位于振子上方,另一件复位机构3位于振子下方。

如附图5所示,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所述第一倾斜部1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部1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10与第二倾斜部12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倾斜部10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9,所述第二倾斜部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13,所述第一倾斜部10远离第一配合部9的一端与第二倾斜部远离第二配合部13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接部11,所述第一配合部9、第二配合部13和连接部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9、第二配合部13和连接部11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倾斜部10、第二倾斜部12、第一配合部9、第二配合部13与连接部11使用钢片由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具体的,位于振子上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第一配合部9与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上侧固定连接,位于振子上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第二配合部13与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上侧固定连接,位于振子上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连接部11与上壳1固定连接。

位于振子下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第一配合部9与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下侧固定连接,位于振子下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第二配合部13与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下侧固定连接,位于振子下方的复位机构3中的连接部11与下壳2固定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