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354发布日期:2019-08-20 23:5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的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



背景技术:

转子组件是发电机的核心组件之一,转子组件通常包括转子轴、套设在转子轴上的爪极、与爪极配合的线圈骨架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组,其中,线圈组与线圈骨架以及线圈骨架与爪极之间的连接强度对发电机(特别是大功率发电机以及特大功率发电机)的发电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当线圈组与线圈骨架或者线圈骨架与爪极之间因连接强度不足而产生窜动时,因转子线圈断线而导致发电机不发电。

公告号为CN293280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的交流发电机激磁线圈的骨架,通过在激磁线圈的骨架两个端面上均布有较软的塑料片来避免线圈组与爪极发生相对松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发电机不发电的问题,然而,该骨架需要增设塑料片,增加了转子组件的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相对分较低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爪极和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包括圆筒状的架体以及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架体两端的端面板,各所述端面板上都开设有多个第一浸胶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架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浸胶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爪极在与所述线圈骨架的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板上的各所述第一浸胶槽对应的位置处分别有第三浸胶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每个所述第三浸胶槽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浸胶槽相对应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爪极具有多个以所述爪极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爪体,所述第三浸胶槽的数量与所述爪体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三浸胶槽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爪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多个所述第二浸胶槽被分为多组以所述架体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槽组,每组所述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二浸胶槽,所述爪极在与所述架体配合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以所述爪极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浸胶面,每个所述浸胶面分别与一个所述槽组相对应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槽组的数量大于所述浸胶面的数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开设第一浸胶槽,生产过程中,在对转子进行涂胶处理时,胶水会通过第一浸胶槽渗透到位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组上,使得两者的连接较为牢固,有效避免线圈骨架与线圈组之间的相对窜动,可避免因转子线圈断线而导致发电机不发电,故障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无需增加额外的零部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通过设置第二浸胶槽,进一步避免线圈骨架与线圈组之间的相对窜动。

3、通过设置第三浸胶槽,有效提高了爪极和线圈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两者相对窜动,发电机的发电量不易被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爪极与线圈骨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爪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爪极; 11-本体;

12-爪体; 13-第三浸胶槽;

14-浸胶面; 20-线圈骨架;

21-架体; 22-端面板;

23-第一浸胶槽; 24-第二浸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电机的转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爪极10和线圈骨架20,其中,线圈骨架20包括圆筒状的架体2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架体21两端的端面板22,爪极10包括与抵顶在其中一个端面板22上的本体11和以本体11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爪体12,即爪极10具有多个以爪极10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爪体12,在本实施例中以爪体12有九个为例进行说明。线圈骨架20被各爪体12包覆,当然,线圈骨架20上还设置有线圈组,线圈组与线圈骨架20以及线圈骨架20和爪极10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与常规的发电机转子组件相同,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

各端面板22上都开设有多个第一浸胶槽23,且两个端面板22上的第一浸胶槽23最好错位布置,架体2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浸胶槽24,具体的,第二浸胶槽24开设在线圈骨架20的磁轭面上第一浸胶槽23和第二浸胶槽24的存在使得转子组件在进行涂胶处理时,胶水可以通过对应的浸胶槽23渗透到线圈组上,有效提高了线圈组和线圈骨架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进而避免两者相对窜动。此外,爪极10的本体11在与线圈骨架20的其中一个端面板22(该端面板22即为与本体11相互抵顶的的端面板22)上的述第一浸胶槽23对应的位置处分别有第三浸胶槽13,每个第三浸胶槽13分别与三个第一浸胶槽23相对应布置,这样在涂胶处理之后,凝固的胶水会充满第三浸胶槽13和对应的第一浸胶槽23并形成固定连接件,有效避免爪极10和线圈骨架20之间相对窜动。

优选的,第三浸胶槽13的数量与爪体12的数量相同,即第三浸胶槽13有九个,且每个第三浸胶13槽都位于相邻的两个爪体12之间。此外,多个第二浸胶槽24被分为多组以架体21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槽组,每组槽组都包括三个第二浸胶槽24,爪极10的本体10在与架体21配合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以爪极10的轴线为中心匀布的浸胶面14,每个浸胶面14分别与一个槽组相对应布置,且槽组的数量大于浸胶面14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浸胶面14有三个,槽组有六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盖板各浸胶槽的具体数量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