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带制动器的电机、风扇罩和用于手动操纵制动器的杆件的驱动器以及制造驱动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88821发布日期:2020-09-01 20:2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包括带制动器的电机、风扇罩和用于手动操纵制动器的杆件的驱动器以及制造驱动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器和其制造方法,该驱动器包括带制动器的电机、风扇罩/风机罩和用于手动操纵制动器的杆件。



背景技术:

由文献ep2493058a1中已知,风扇罩至少部分地包围风扇/风机。

由文献de20218026u1中已知一种用于对制动电机上的弹簧制动器手动通风的装置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由文献de10238336a1中已知一种马达系列。

由文献de102008028604a1中已知一种具有能电磁操纵的制动器的电机。

由文献jph11-127554a中已知一种电磁制动器。

由文献de202004015271u1中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动单元。

由文献de102012205710a1中已知一种电机的定子区段。

由文献de102008025432a1中已知一种接线端子组件。

由文献wo2016/083398a1已知一种用于汽车零件的制造方法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一种驱动器,其中可以实现提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的驱动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特征的方法得以实现。

本发明在驱动器方面的重要特征在于,驱动器包括带制动器的电机、风扇罩和用于手动地操纵制动器、特别是使制动器通风的杆件、特别是操纵杆部件,其中,风扇罩可拆松地与电机的壳体部件连接,特别是与定子壳体部件连接,其中,杆件可动地布置,其中,杆件被引导穿过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穿过布置在风扇罩中的缝槽凸出。

即在本发明中,在驱动器中提出,驱动器具有带制动器的电机和风扇罩,其中,该风扇罩可拆松地与电机的壳体部件、特别是定子壳体部件连接,其中,杆件可被引导穿过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穿过布置在风扇罩中的缺口、特别是设计成缝槽的缺口凸出,特别是其中,杆件可动地、特别是可摆动地布置在制动器上,杆件、特别是被设计成操纵杆部件的杆件,被设置用于手动地操纵制动器,特别是使制动器通风。

此处的优点是,防止手指伸入,这是因为封闭部件封闭了风扇罩的缝槽的敞开区域。尽管如此,但杆件仍是可动的。因为封闭部件可在风扇罩上可动地被引导。为此使用在轴向方向上自由的夹紧连接。即,夹紧连接仅在径向和周向方向上实现。

这些所述的方向以电机转子的转动轴线为基准。

封闭部件可以由比风扇罩更软的材料制成。风扇罩优选地可以由金属板制成,并且封闭部件可以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因此可实现提高的安全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布置成可相对于风扇罩运动,特别地,封闭部件可以在杆件摆动运动时随着杆件一起来回运动。此处的优点是,改进了密封性和提高了防止触摸可动部件的安全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被夹紧在风扇罩中,特别是被夹入风扇罩中的缝槽中。这里的优点是,可以使用简单的连接技术。此外,封闭部件在被夹紧时可以从径向方向实施导入。夹紧连接在轴向方向上不起作用,并且甚至对于插入件相对于风扇罩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实现了较低的摩擦系数。

使用橡胶作为封闭部件的材料可确保在封闭部件与风扇罩之间的接触区域中具有高度密封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具有板状区域和与板状区域连接的引导区域,在该引导区域上形成有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槽部段,风扇罩、特别是风扇罩的缝槽的相应边缘区域伸入到该第一槽部段中。此处的优点是,引导区域在风扇罩的缝槽的边缘区域处引导封闭部件,特别是在沿着缝槽运动时、即在轴向方向上进行引导。板状区域用于遮盖缝槽,从而在风扇罩和封闭部件之间进行密封。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方向上被缺口覆盖的区域大于被引导区域覆盖的区域,其中,在轴向方向上被板状区域覆盖的区域大于被缺口覆盖的区域。此处的优点是,对外遮盖缺口。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引导区域上形成有第二槽部段,该第二槽部段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槽部段间隔开。这里的优点是,可以实施稳定的引导。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槽部段具有在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凹陷部。此处的优点是,封闭部件可以用于不同壁厚的风扇罩。因为由此可以将壁厚比第二风扇罩薄的第一风扇罩夹入凹陷部中的第一凹陷部中并且然后贴靠在板状区域上,或者另选地可以将第二风扇罩夹入,然后第二风扇罩填充两个凹陷部并因此稳定地接纳在槽部段中。然后,风扇罩特别是在两侧径向地贴靠在封闭部件上。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槽区域的面对板状区域的凹陷部具有导入斜面,特别是指向板状区域的导入斜面。此处的优点在于,第一风扇罩、特别是即较薄壁的风扇罩被向板状区域引导,并且因此仅需要很小的力进行压紧。另外,封闭部件相对于风扇罩2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风扇罩布置在相应的槽区域的面对板状区域的凹陷部中,和/或风扇罩贴靠在板状区域的径向内表面区域上,其中,相应槽区域的另一个凹陷部与风扇罩间隔开。此处的优点是,风扇罩相对于封闭部件对中,并且因此可以实现板状区域在风扇罩上的规定的贴靠,以便产生密封的连接。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的引导区域穿过布置在风扇罩中的缝槽凸出,和/或板状区域放置在封闭部件的径向外表面区域上。此处的优点是,实现了封闭部件在风扇罩上的形状配合的固定。另外,可以通过板状区域实现朝向风扇罩的密封。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封闭部件中布置有凹部,在凹部中特别是居中地布置有在径向上贯穿封闭部件的开口。此处的优点是,杆件可以被引导穿过凹部,但是杆件的直径大于贯通开口的净直径。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凹部内布置有接片区域/凸舌区域,这些接片区域与封闭部件、特别是与封闭部件的引导区域一体地、特别是一件式地形成。此处的优点是,由于开口过窄而防止了人的手指伸过该贯通开口,并且由于超过了力的阈值并由此该力无法由人的手指施加,而防止了人的手指伸过接片区域。

由于在进行手动地对制动器通风时杆件不是简单地仅在轴向上移动,而是还围绕设置在制动器上的转动中心摆动,所以在摆动运动期间,接片区域越来越多地偏转,并且在反向转动时,接片区域相应越来越少地偏转。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接片区域以弹性地偏转和/或压挤的方式被弹性地压靠在杆件上。在此的优点是,封闭部件与杆件力锁合地连接。特别地,该连接使得当杆件在轴向方向上推移时,封闭部件被携带运动,其中,封闭部件在引导区域的槽部段中被引导。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接片区域彼此均匀地间隔开,特别是借助于狭缝彼此间隔开。此处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简单的制造,并且杆件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凹部。特别地,三个或更多个接片区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由此可以避免封闭部件的弯曲或封闭部件的张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凹部是圆柱形的,其中,接片区域在围绕凹部的圆柱轴线的周向方向上分别覆盖相同的圆周角并且均匀地彼此间隔开,其中,接片区域分别覆盖相同的以圆柱轴线为基准的径向距离区域,其中,接片区域分别覆盖相同的轴向区域,特别是其中,在以圆柱轴线为基准的周向方向上,在各接片区域之间形成有各一个狭缝,该狭缝从引导区域起沿以圆柱轴线为基准的径向一直延伸到贯通开口。此处的优点是,因此可以在凹部的底部形成十字槽,并因此可以毫不费力地使杆件穿过。另外,在接片区域数量少、特别是四个接片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接片区域对杆件的足够大的压紧力。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接片区域的弹性偏转所需的、特别是由杆件在穿透凹部时施加的力,大于根据标准的测试指形件可以施加的最大的力。此处的优点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贯通开口在以圆柱轴线为基准的径向上布置在由接片区域覆盖的径向距离区域内。此处的优点是,杆件在穿过凹部、特别是穿过该贯通开口之后居中布置在凹部中。

在用于制造驱动器的方法方面的重要特征在于,驱动器具有带制动器的电机、风扇罩和用于手动地操纵制动器、特别是使制动器通风的杆件、特别是操纵杆部件,其中,风扇罩可拆松地与电机的壳体部件、特别是定子壳体部件连接,杆件可动地布置,杆件被引导穿过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穿过布置在风扇罩中的缝槽凸出,其中,作为风扇罩,选择性地使用第一风扇罩或第二风扇罩,第一风扇罩的壁厚小于第二风扇罩的壁厚,其中,封闭部件具有槽部段,该槽部段的槽宽度等于第二风扇罩的壁厚,特别是其中,该槽部段具有在径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凹陷部,其中,第一风扇罩仅布置在两个凹陷部中的一个中,也就是说与两个凹陷部中的另一个凹陷部间隔开,其中,第二风扇罩填充和/或覆盖两个凹陷部。

此处的优点是,封闭部件可以用于两个不同厚度的风扇罩。有利地,薄壁的风扇罩也可以无间隙地保持在槽部段中,这是因为该槽部段具有多个凹陷部,其中,这些凹陷部中的第一凹陷部与该风扇罩相匹配。

其他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不限于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特别是从任务提出和/或通过与现有技术比较而提出的任务中,可得到权利要求和/或单个权利要求特征和/或说明书特征和/或附图特征的其他有意义的组合可能性。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于示意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图1以斜视图在第一观察方向上示出了具有封闭部件1的风扇罩2,其中,杆件3穿过封闭部件1。

在图2中以不同于图1的另一观察方向示出了风扇罩2。

图3同样示出了斜视图,其中杆件3不存在。

图4示出了封闭部件1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封闭部件1的横截面。

图6示出了封闭部件1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封闭部件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风扇罩2具有缺口,该缺口被封闭部件1遮盖。

风扇罩2包围图中未示出的风扇,该风扇布置在电机的轴向端部区域处。电机具有定子壳体,风扇罩以可拆松的方式与该定子壳体连接。

风扇罩2将由风扇输送的空气流引向出风口,然后空气流从出风口流出来并沿着定子壳体的外侧流动。由此可以实现电机的有效冷却。

风扇罩2在其背向电机的轴向端部区域上具有带有格栅孔的格栅,由风扇吸入的空气流穿过这些格栅孔。

轴向方向平行于电机转子的转动轴线,其中,转子相对于定子壳体可转动地被支承。

另外,在电机的轴向端部区域上布置有可电磁操纵的制动器,该制动器被风扇罩2径向地围绕。

为了例如在公共供电网络故障的情况下手动地对制动器通风,设有杆件3,该杆件可以从周围环境、即从风扇罩2的外部操纵。

为了将杆件3与制动器连接,杆件3被引导穿过封闭部件1。为此,封闭部件1具有贯通的开口。

在与制动器连接之后,杆件3被可转动地支承,其中对应的转动铰链布置在制动器上。该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子轴的转动轴线,特别是其中,这两个转动轴线彼此间隔开。杆件3在转动运动期间可在包含或平行于转子轴的转动轴线的平面内摆动。即,杆件3、特别是杆件3的重心也沿轴向方向运动来和沿轴向方向运动回以手动地对制动器通风和释放制动器。

在释放的状态下,不进行手动通风,因此制动器的操纵电磁地进行。当给制动器的制动线圈通电时,制动器被通风,当制动线圈的通电停止时,制动器工作。

封闭部件1被布置为相对于风扇罩2可动。

为此,将缺口设计为轴向缝槽,从而封闭部件1可以在杆件摆动运动时与杆件3一起来回运动。

风扇罩2的壁厚在与封闭部件1的接触区域中是恒定的。

封闭部件1优选地由橡胶或由塑料制成。

封闭部件1具有板状的区域,该区域贴靠在风扇罩2的外侧上并且此时覆盖被设计为风扇罩2中的轴向缝槽的缺口。

在该板状区域上成形有穿过缺口凸出的引导区域,该引导区域在侧面具有槽部段50,风扇罩2被夹紧在该槽部段50中。

槽部段50中的第一槽部段布置在引导区域的在周向方向上位于前方的端部区域上。

槽部段50中的第二槽部段布置在引导区域的在周向方向上位于后方的端部区域上。

第三槽部段50被设计成与槽部段50中的第一槽部段相同,并且与第一槽部段在轴向上间隔开,但是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和圆周角位置处。

第四槽部段50被设计成与槽部段50中的第二槽部段相同,并且与第二槽部段在轴向上间隔开,但是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和圆周角位置处。

因此,这些槽部段50在沿周向方向位于前方的端部区域上彼此在轴向上间隔开。

同样,这些槽部段50在沿周向方向位于后方的端部区域上彼此在轴向上间隔开。

被引导区域轴向覆盖的区域也包括被槽部段50轴向覆盖的区域。

由第一槽部段50覆盖的圆周角区域与由第二槽部段50覆盖的圆周角度区域在周向方向上间隔开。

槽部段50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并列布置的两个凹陷部,这些凹陷部各自在轴向方向上延伸。

在此,封闭部件1被径向地如此深地压入风扇罩的轴向缝槽中,使得风扇罩被夹紧在沿径向方向布置在更加靠外的凹陷部上。因此,风扇罩2于是贴靠在相应的槽部段50的径向外部的槽壁上。因此,通过将风扇罩布置在两个凹陷部中的径向外部的凹陷部中,将风扇罩保持在两个凹陷部中的径向外部的凹陷部中。

风扇罩2优选地由钢板制成。

有利地,封闭部件1也可以用于具有较大壁厚的风扇罩。允许的壁厚相当于两个凹陷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代替由金属板制成,风扇罩2可以特别是由铸件制成,其中,铸件优选是铝铸件,所述铸件然后可以支撑角度传感器。然后,在由铸件制成的设计方案中,风扇罩即可以完全充满相应的槽部段并因此被夹紧,也就是说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被保持。风扇罩在两侧、特别是即在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贴靠在槽的槽壁上。

图5示出了封闭部件1的横截面,其中未示出风扇罩2。当封闭部件1插装到由金属板制成的风扇罩2上时,该风扇罩贴靠在板状区域的底侧并且被夹入槽部段50的两个凹陷部中的较深的凹陷部中。

在风扇罩2的薄壁设计方案中,特别是即当使用非常薄的金属板时,在两个凹陷部中的较深的凹陷部内的斜面如此起作用,使得风扇罩在被夹入时朝着板状区域滑动,即然后贴靠在板状区域的底侧。因此,槽部段50的两个凹陷部中的在周向方向上较深的凹陷部具有所谓的导入斜面。在将风扇罩导入该凹陷部中之后,风扇罩位于如下的径向距离处:在该径向距离处,封闭部件1的引导区域在被槽部段50覆盖的轴向区域中在周向方向上具有最小尺寸。

在风扇罩2设计得较厚时,特别是即当使用铸件作为风扇罩2的材料时,风扇罩2的径向外表面贴靠在封闭部件1的板状区域的底侧上,而风扇罩的径向内表面贴靠在槽部段50的背离板状区域的槽壁上。

根据图5的横截面仅涉及四个槽部段50中的两个。

在将封闭部件1夹入风扇罩的轴向缝槽中之后,槽部段50整个用作对于封闭部件1的轴向引导件。在此,轴向缝槽优选地具有恒定的缝槽宽度,特别是至少在对封闭部件1进行引导的区域中具有恒定的缝槽宽度。

如在图4和图7中清楚地示出的,封闭部件的板状区域具有凹部41,在该凹部内布置有贯穿封闭部件1的开口,并且该开口居中地布置在设置在凹部中的接片区域42之间。接片区域42一体式地、即一件式地形成在、特别是成形在封闭部件1上、特别是封闭部件1的板状区域上。

接片区域42借助于狭缝在围绕该贯通开口的周向方向上分别与在该周向方向上最靠近自己的接片区域间隔开。

接片区域42优选地具有相同的设计。

从贯通开口的中心观察,接片区域42中的每个都覆盖相同的径向距离区域和相同的轴向区域。

狭缝40优选地布置成十字槽的形状。

杆件3被设计成比贯通开口粗。特别地,杆件3在穿透区域中被设计为圆形部件、特别是圆柱形,并且杆件的直径大于贯通开口的净直径。

因此,当杆件3穿过凹部41时,接片区域42弹性地偏转并且贴靠在杆件3上。因此,封闭部件1通过弹性偏转且贴靠在杆件3上的、弹性预紧地施压的接片区域41与杆件3力锁合地连接,从而在杆件摆动运动时封闭部件1被携带运动。

通过将杆件3引导穿过封闭部件1的贯通开口,在力锁合的连接过载时,杆件3仍还存在形状配合的结合。

接片区域的弹性被设计成,使得借助于杆件3穿透凹部41所需的力大于标准中所规定的应以测试指形件按压符合标准的设备的力。由此确保了人员的高度安全性。这是因为按照标准的测试指形件因此不能穿过凹部41。

杆件3优选与制动器的转动铰链的铰接部件螺纹连接,该铰接部件能够实现摆动运动。

附图标记列表:

1封闭部件

2风扇罩

3杆件、特别是操纵杆

40狭缝、特别是十字槽的部分区域

41凹部、特别是开口

42接片区域

50槽部段

51连接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