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7722发布日期:2019-04-03 04: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电机马达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



背景技术:

微型电机,是体积、容量较小,输出功率一般在数百瓦以下的电机和用途、性能及环境条件要求特殊的电机,全称微型特种电机,简称微电机;电刷是电机的一个重要组成元件,负责在旋转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传导电流,因较多用石墨制成,故也称碳刷,实际使用中,一个滑环通常配最少两个电刷,避免因单个电刷接触不良而变成断路。

微型电机有端盖、定子和机毂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端盖又包括端盖、轴承和电刷,现阶段主要通过人工先将端盖定位放置到组装台上,然后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抓取轴承放置到端盖中相应的凹槽内,然后通过人工取下端盖再转移放置到电刷的工作台上,接着人工先将带状电刷分割成单个电刷并进行折弯,在端盖的相应凹槽内依次安装两个电刷从而构成端盖总成,但是由于人工参与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端盖总成的组装质量和效率,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中部为传送轨道,传送轨道上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用于载放端盖的承载座,位于传送轨道下部设有用于驱动多个承载座水平左移的传送动力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传送轨道的侧部沿着端盖的传送方向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端盖上料机构、铁片上料机构、轴承上料机构、点胶机构、第一电刷插装机构、第二电刷插装机构、压刷机构和下料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刷插装机构包括插装竖直板、料盘支架、料盘移位装置、电刷下推装置、导料滑槽、电刷间歇移位装置、电刷分料装置、电刷折弯装置和电刷上料装置,料盘支架和插装竖直板上下排列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料盘支架的前侧可拆卸安装l型防护板,料盘支架与l型防护板之间插入用于承载电刷的方形料盘,料盘支架的左侧设有料盘移位装置,电刷下推装置位于料盘支架的上端,导料滑槽竖向安装在插装竖直板的前壁中部,导料滑槽的右侧设有多个插接孔,插装竖直板的前壁安装有用于驱动电刷向下移动的电刷间歇移位装置,插装竖直板上位于导料滑槽的右侧设有用于将方形料盘中的向下移动电刷带分割成单个电刷的电刷分料装置,插装竖直板上位于导料滑槽的左侧设有用于与电刷分料装置配合作业将单个电刷进行折弯的电刷折弯装置,插装竖直板上位于电刷折弯装置的上部设有电刷上料装置;第二电刷插装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电刷插装机构的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方形料盘的前表面设有多个用于电刷下移的竖直料道,每个竖直料道的宽度与电刷带的宽度匹配;方形料盘的前壁位于竖直料道处还设有用于防止电刷带脱离竖直料道的防脱板,防脱板为直板梯子状,且防托板的后壁通过插接头与方形料盘前壁的插接孔插接。

优选的,所述l型防护板的横板后端与料盘支架的前壁下端插接;l型防护板的横板上部设有凸起状滑轨,方形料盘的下壁设有与凸起状滑轨匹配的滑槽一,l型防护板的横板中间位置设有进料口,导料滑槽的上端承接于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导料滑槽包括导料左滑道和导料右滑道,导料左滑道的右侧和导料右滑道之间设有以便于电刷带下移的间隔通道;导料左滑道的下端出料端口处还设有光电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电刷间歇移位装置包括移位底板、移位升降气缸、移位横连接板、移位升降板、移位水平气缸、移位插接推板、移位平衡杆、移位竖直座和电刷移位叉,移位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移位底板的前壁,移位升降气缸的工作端朝上与移位横连接板的右端连接,移位横连接板的左端与移位升降板的上端连接,移位升降板的后壁通过竖直滑座与移位底板前壁的竖直滑轨滑动连接;两根平行设置的移位平衡杆的左端与移位升降板的右侧壁固定连接,两根移位平衡板的右端通过移位气缸安装板连接移位水平气缸的固定端,移位水平气缸的的工作端朝向左侧与移位插接推板的右端连接,移位升降板的中部设有移位水平通孔,移位插接推板的左端从移位升降板的移位水平通孔穿过后与移位竖直座的右端连接,移位竖直座的左端螺栓固定安装三个电刷移位叉,优选的,所述电刷分料装置包括分料滑条座、分料滑套、分料气缸座、分料水平气缸、分料滑块、分料底座、分料轮、分料刀和弹性复位件,分料滑条座的后壁与插装竖直板的前壁下部固定连接,分料滑条座的右端与分料滑套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连接,且分料滑条座上靠近分料滑套部位处还设有以便于分料滑块滑动通过的条状开口,分料水平气缸的固定端通过分料气缸座固定安装在分料滑套的后端,分料水平气缸的工作端贯穿分料气缸座后与分料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分料滑块的的右侧壁与分料滑套的左侧壁开设分料沉槽滑动连接,且分料滑块的前端为楔形,分料底座的后壁通过滑座一与分料滑条座前壁的滑轨一滑动连接,分料底座的右端设有槽口,分料轮通过分料竖直销轴安装在槽口内,分料底座的上部右侧与分料滑套的上部前端通过弹性复位件连接,分料底座的前端连接分料刀的右端,分料刀的左端朝向导向滑槽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力拉绳或拉伸弹簧。

优选的,所述插装竖直板的后壁下部还设有用于驱动分料滑条座上下移动的分料升降装置。

优选的,所述分料刀包括分料承载框架、折弯模板以及分料加强板且从三者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相邻两者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调位螺栓可拆卸连接;分料承载框架的上端设有以便于电刷进入的进料端口,折弯模板位于分料加强板的左壁中部,分料加强板内位于折弯模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容置定位电磁铁的方形腔室,且方形腔室的左侧设有方形开口,定位电磁铁中的推杆朝向左侧且与定位推板连接;折弯模板的左侧壁可拆卸安装多个模具。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工作台上的多个机构配合作业实现将端盖总成的零部件如端盖、铁片、轴承以及电刷分别依次安装在端盖内相应的凹槽内,减少人工上下料以及插刷过程,提高端盖总成的组装质量和效率;第一电刷插装机构中的各装置配合作业,实现对电刷带的进料、输送、分料、折弯和插刷过程,代替人工分料和折弯作业,提高了端盖总成的插装效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电刷插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形料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刷间歇移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刷分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分料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压刷机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例所示:1、工作台2、支撑架3、端盖上料机构4、铁片上料机构5、轴承上料机构6、点胶机构7、第一电刷插装机构71、插装竖直板72、料盘支架73、料盘移位装置74、电刷下推装置75、导料滑槽76、电刷间歇移位装置761、移位底板762、移位升降气缸763、移位横连接板764、移位升降板765、移位水平气缸766、移位插接推板767、移位平衡杆768、移位竖直座769、电刷移位叉77、电刷分料装置771、分料滑条座772、分料滑套773、分料气缸座774、分料水平气缸775、分料滑块776、分料底座777、分料轮778、分料刀7781、分料承载框架7782、折弯模板7783、分料加强板7784、进料端口7785、模具7786、定位电磁铁7787、定位推板779、弹性复位件78、电刷折弯装置79、电刷上料装置8、下料槽9、压刷机构91、压实支架92、压实升降气缸93、压实安装板94、压实块10、第二电刷插装机构11、方形料盘111、竖直料道112、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微电机马达端盖总成自动插刷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部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中部为传送轨道,传送轨道上部等间距设有多个用于载放端盖的承载座,位于传送轨道下部设有用于驱动多个承载座水平左移的传送动力部;所述工作台1上位于传送轨道的侧部沿着端盖的传送方向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端盖上料机构3、铁片上料机构4、轴承上料机构5、点胶机构6、第一电刷插装机构7、第二电刷插装机构10、压刷机构9和下料槽8。

优选的,传送动力部驱动多个承载座沿着传送轨道左移;传送动力部包括传送升降气缸、传送伺服电机、传送滚珠丝杆、传送移料总板和传送拨料叉,传送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工作台1上部,传送升降气缸的工作端朝上与传送加强板的下壁固定连接,传送伺服电机的固定端通过传送电机安装座安装在传送加强板的一端上部,传送伺服电机的工作端与传送滚珠丝杆的一端通过传送联轴器连接,传送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传送加强板的另一端上部,传送滚珠丝杆的螺母座上部安装传送移料总板,多个传送拨料叉竖向固定安装在传送移料总板的上部;传送拨料叉的上端设有用于插拖承载座的叉爪。

优选的,端盖上料机构3用于提供端盖并将其放置到传送轨道上的承载座内;端盖上料机构3包括端盖给料盘、轨道盖板和端盖推动装置,端盖给料盘的输出端经过端盖直振组件与端盖进料轨道的右端连接,端盖进料轨道的左端倾斜朝下与端盖推动装置连接,端盖推动装置的左端紧贴传送轨道,轨道盖板安装在传送轨道的右端端部;端盖推动装置包括端盖推动水平气缸和推动滑块、端盖推动水平气缸的固定端位于支撑架2的上壁前部,端盖推动水平气缸的工作端朝向后侧与推动滑块的前端连接,推动滑块的中部设有倾斜滑槽,倾斜滑槽的右端承接于与端盖进料轨道的左端,倾斜滑槽的左端与传送轨道接触,即倾斜滑槽的右端高于左端;在端盖上料时,端盖给料盘输出端盖依次经过端盖直振组件、端盖进料轨道、推动滑块进而进入传送轨道中的承载座内。

优选的,铁片上料机构4用于提供铁片并将其吸取放置到传送轨道上的端盖内;铁片上料机构4包括铁片给料盘、铁片直振组件、错位装置和贴片上料机械手,铁片给料盘位于传送轨道的侧部,铁片给料盘的输出端经过铁片直振组件与错位装置连接,贴片上料机械手位于分料装置的上方,用于将错位装置上端的贴片吸取并移动放置到传送轨道上的端盖内;错位装置包括错位水平气缸、错位底板、错位定板和错位推板,贴片直振组件的输出端与错位定板连接,错位定板固定在错位底板上部,错位水平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支撑架2上部,错位水平气缸的工作端朝向前端与错位推板的后端连接,错位推板的下壁与错位错位底板上壁滑动连接,错位定板的中部设有以便于铁片通过的通道,错位推板的上壁右部设有与贴片直振组件输出端匹配连接的产品定位槽;当需要将贴片直振组件输出端成线状排列的铁片分离成单个铁片时,铁片给料盘输出的铁片经过铁片直振组件、错位定板的通道进入错位推板,然后错位水平气缸工作驱动错位推板向前移动,然后贴片上料机械手下端设置的吸盘吸附铁片并将其移动放置到端盖内。

优选的,轴承上料机构5用于提供轴承并将其夹持放置到端盖内;轴承上料机构5包括轴承震动盘、轴承直振组件、轴承错位承载板以及轴承上料机械手,轴承震动盘的输出端与轴承直振组件的输入端连接,轴承直振组件的输出端与轴承错位承载板的一端连接,轴承错位承载板的另一端与传送轨道的侧壁接触,轴承错位承载板中部设有以便于轴承通过的间隔通道,轴承上料机械手位于轴承错位承载板的另一端一侧,轴承上料机械手的下端设有手指气缸用于从轴承错位承载板的另一端夹持轴承并放置到传送轨道上部的端盖内。

优选的,点胶机构6用于在端盖内点胶以将铁片固定在端盖内;点胶机构6包括点胶支架、点胶顶板、点胶升降气缸和点胶头,点胶顶板安装在点胶支架上部,点胶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点胶顶板上部,点胶升降气缸的工作端朝下与点胶头的上端连接,点胶头与位于点胶顶板边缘处安装的点胶筒管连接,且在点胶头处还设有控制电磁阀。

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电刷插装机构7用于将电刷带分割成单个电刷并插装到端盖内;所述第一电刷插装机构7包括插装竖直板71、料盘支架72、料盘移位装置73、电刷下推装置74、导料滑槽75、电刷间歇移位装置76、电刷分料装置77、电刷折弯装置78和电刷上料装置79,料盘支架72和插装竖直板71上下排列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料盘支架72的前侧可拆卸安装l型防护板,料盘支架72与l型防护板之间插入用于承载电刷的方形料盘11,料盘支架72的左侧设有料盘移位装置73,电刷下推装置74位于料盘支架72的上端,导料滑槽75竖向安装在插装竖直板71的前壁中部,导料滑槽75的右侧设有多个插接孔,插装竖直板71的前壁安装有用于驱动电刷向下移动的电刷间歇移位装置76,插装竖直板71上位于导料滑槽75的右侧设有用于将方形料盘11中的向下移动电刷带分割成单个电刷的电刷分料装置77,插装竖直板71上位于导料滑槽75的左侧设有用于与电刷分料装置77配合作业将单个电刷进行折弯的电刷折弯装置78,插装竖直板71上位于电刷折弯装置78的上部设有电刷上料装置79;第二电刷插装机构10的结构与第一电刷插装机构7的结构一致;第二电刷插装机构10用于在端盖内插装第二个电刷。

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方形料盘11的前表面设有多个用于电刷下移的竖直料道111,每个竖直料道111的宽度与电刷带的宽度匹配;方形料盘11的前壁位于竖直料道111处还设有用于防止电刷带脱离竖直料道111的防脱板112,防脱板112为直板梯子状,且防托板的后壁通过插接头与方形料盘11前壁的插接孔插接。

优选的,所述l型防护板的横板后端与料盘支架72的前壁下端插接;l型防护板的横板上部设有凸起状滑轨,方形料盘11的下壁设有与凸起状滑轨匹配的滑槽一,l型防护板的横板中间位置设有进料口,导料滑槽75的上端承接于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导料滑槽75包括导料左滑道和导料右滑道,导料左滑道的右侧和导料右滑道之间设有以便于电刷带下移的间隔通道;导料左滑道的下端出料端口处还设有光电传感器。

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电刷间歇移位装置76包括移位底板761、移位升降气缸762、移位横连接板763、移位升降板764、移位水平气缸765、移位插接推板766、移位平衡杆767、移位竖直座768和电刷移位叉769,移位升降气缸762的固定端安装在移位底板761的前壁,移位升降气缸762的工作端朝上与移位横连接板763的右端连接,移位横连接板763的左端与移位升降板764的上端连接,移位升降板764的后壁通过竖直滑座与移位底板761前壁的竖直滑轨滑动连接;两根平行设置的移位平衡杆767的左端与移位升降板76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两根移位平衡板的右端通过移位气缸安装板连接移位水平气缸765的固定端,移位水平气缸765的的工作端朝向左侧与移位插接推板766的右端连接,移位升降板764的中部设有移位水平通孔,移位插接推板766的左端从移位升降板764的移位水平通孔穿过后与移位竖直座768的右端连接,移位竖直座768的左端螺栓固定安装三个电刷移位叉769,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电刷分料装置77包括分料滑条座771、分料滑套772、分料气缸座773、分料水平气缸774、分料滑块775、分料底座776、分料轮777、分料刀778和弹性复位件779,分料滑条座771的后壁与插装竖直板71的前壁下部固定连接,分料滑条座771的右端与分料滑套772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连接,且分料滑条座771上靠近分料滑套772部位处还设有以便于分料滑块775滑动通过的条状开口,分料水平气缸774的固定端通过分料气缸座773固定安装在分料滑套772的后端,分料水平气缸774的工作端贯穿分料气缸座773后与分料滑块775的后端固定连接,分料滑块775的的右侧壁与分料滑套772的左侧壁开设分料沉槽滑动连接,且分料滑块775的前端为楔形,分料底座776的后壁通过滑座一与分料滑条座771前壁的滑轨一滑动连接,分料底座776的右端设有槽口,分料轮777通过分料竖直销轴安装在槽口内,分料底座776的上部右侧与分料滑套772的上部前端通过弹性复位件779连接,分料底座776的前端连接分料刀778的右端,分料刀778的左端朝向导向滑槽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779为弹力拉绳或拉伸弹簧。

优选的,所述插装竖直板71的后壁下部还设有用于驱动分料滑条座771上下移动的分料升降装置。

如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分料刀778包括分料承载框架7781、折弯模板7782以及分料加强板7783且从三者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相邻两者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调位螺栓可拆卸连接;分料承载框架7781的上端设有以便于电刷进入的进料端口7784,折弯模板7782位于分料加强板7783的左壁中部,分料加强板7783内位于折弯模板778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容置定位电磁铁7786的方形腔室,且方形腔室的左侧设有方形开口,定位电磁铁7786中的推杆朝向左侧且与定位推板7787连接;折弯模板7782的左侧壁可拆卸安装多个模具7785。

如图7所示,优选的,压刷机构9用于将两个电刷压实在端盖内;压刷机构9包括压实支架91、压实升降气缸92、压实安装板93和压实块94,压实升降气缸92的固定端安装在压实支架91上部,压实升降气缸92的工作端朝下与压实安装板93的上壁连接,压实安装板93的下部安装两个压实块94,且每个压实块94的下壁与电刷接触位置处还设有圆形沉槽,以避免压实电刷时电刷偏移。

优选的,下料槽为倾斜安装的导料槽,导料槽的右端与传动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端盖总成插刷过程:

a.端盖上料机构提供端盖并将其推动至传送轨道上部的承载座内;

b.铁片上料机构提供铁片作为底座并将其吸取转移放置到传送轨道上的端盖内;

c.轴承上料机构主要提供轴承并将其夹持并放置到传送轨道上的端盖内;

d.点胶机构在端盖内点胶以将铁片固定在端盖内;

e.第一电刷插装机构先将电刷带分割成单个电刷,然后在将单个电插装在传送轨道上端盖的相应凹槽处;

f.第二电刷插装机构在传送轨道上端盖内插装第二个电刷;

g.压刷机构主要将两个电刷分别压实在端盖内以形成端盖总成;

h.传送动力部将传送轨道中承载座上端盖总成向左移动至下料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工作台上的多个机构配合作业实现将端盖总成的零部件如端盖、铁片、轴承以及电刷分别依次安装在端盖内相应的凹槽内,减少人工上下料以及插刷过程,提高端盖总成的组装质量和效率;第一电刷插装机构中的各装置配合作业,实现对电刷带的进料、输送、分料、折弯和插刷过程,代替人工分料和折弯作业,提高了端盖总成的插装效率,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