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614发布日期:2019-03-22 20:33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绿色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和高效利用,具有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和运行方式灵活等特点的多端直流输电技术,成为了目前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与消纳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直流电网技术现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有诸多问题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去解决,其中,随着直流电网中节点数的增加和网络结构的复杂化,使得直流网络中的潮流控制成为一大难题,为此,研究学者提出以直流潮流控制器来达到直流网络中的潮流有效控制。由于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输电系统的不同,故在直流系统中控制直流潮流只能依靠改变直流系统中输电线路电阻和直流电压。

在改变输电线路电阻方面,文献[1-2]提出了在输电线路中串入可变电阻来控制直流潮流,这种方案虽有结构和控制简单的优点,但是其损耗大、只能单向控制潮流的缺点也不得不重视。在改变直流电压方面,通常采用dc-dc变换器或串入可调电压源来改变直流电压,采用dc-dc变换器通过微调变比来调节直流系统潮流,但在这种方案中,所有功率必须通过变换器,增加了系统损耗;通过直流线路中串入可调电压源进而改变直流电压的方案虽易实现,但是在系统中增加可调电压源会使工程成本投入增加。文献[3]提出了隔离型和非隔离型两种idcpfc电路拓扑结构,并采用单环控制策略。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的新型线间直流潮流控制器(mmc-interlinedcpowerflowcontroller,mmc-idcpfc),给出了其拓扑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通过调节直流线路电流来实现控制系统潮流的控制策略,但是这种控制策略需要换流站之间的通信以实现潮流控制。文献[5-6]提出了基于mmc的三端直流线间潮流控制器,并给出来了其拓扑结构,但并未给出其详细的控制策略。

直流线间潮流控制器需要实现直流线路的电压稳定和功率合理分布,目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直流电压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主从控制、电压裕度控制和下垂控制,其中主从控制策略需要换流站间通信,电压裕度控制策略容易因裕度设置不当而引起系统功率振荡,下垂控制策略可以依据换流站给定的功率、电流、频率和电压之间的斜率关系来实现直流线路电压稳定。文献[7]提出了一种利用反步法设计非线性控制器而使系统在发生暂态故障后平滑切换控制模式。文献[8]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功率共享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根据自身功率分配以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文献[9-10]提出了一种考虑线路损耗和换流站功率裕度的优化下垂控制策略。文献[11]提出了一种以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损耗最小为目标而造成的各个换流器功率裕度不同而调节下垂系数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文献[12]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功率影响因子而自适应改变下垂系数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是利用电气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差值经过pi调节器后作为电气量的叠加值,很难实现直流电压或功率的无静差调节。而且,传统下垂控制的换流站需要预选设定下垂系数,固定的下垂系数应用于复杂的大规模mtdc系统中,会降低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中,换流站下垂系数的选择一般与换流站的容量成反比关系。

[1]jovcicd,hajianm,zhangh,etal.powerflowcontrolindctransmissiongridsusingmechanicalandsemiconductorbaseddc/dcdevices[c]ie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canddcpowertransmission.iet,2013:1-6.

[2]李国庆,龙超,孙银锋,等.直流潮流控制器对直流电网的影响及其选址[j].电网技术,2015,39(7):1786-1792.

[3]陈武,朱旭,姚良忠,等.适用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潮流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1):76-82.

[4]李国庆,边竞,王鹤,等.一种基于mmc的新型直流潮流控制器[j].电网技术,2017,41(7):2107-2114.

[5]ranjramm,lehnpw.amultiportpower-flowcontrollerfordctransmissiongrids[j].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2016,31(1):389-396.

[6]王鹤,边竞,李国庆,等.适用于柔性直流电网的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22):102-108.

[7]吴杰,王志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7,32(20):241-250.

[8]刘瑜超,武健,刘怀远,等.基于自适应下垂调节的vsc-mtdc功率协调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40-48.

[9]曾琦,李兴源,张立奎.考虑运行损耗和功率裕度的vsc-mtdc系统改进优化下垂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6,42(10):3117-3125.

[10]chaudhurinr,chaudhurib.adaptivedroopcontrolforeffectivepowersharinginmulti-terminaldc(mtdc)grids[j].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13,28(1):21-29.

[11]李鹏,李鑫明,陈安伟,等.交直流混合微网交直潮流断面协调最优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3):3755-3763.

[12]罗永捷,李耀华,王平,等.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0):2588-2599.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以实现mmc-idcpfc对直流系统潮流的有效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在下垂控制器中引入积分环节,对下垂系数进行自适应调整。

其中,对下垂控制系数利用积分环节的慢变特性,得到下垂系数的平滑变化曲线,进而实现下垂控制的自适应无差调节。

其中,下垂控制器根据有功功率和直流侧电压瞬时值,实时调节下垂系数,其关系式可如下式所示:

式中:为换流站的直流电压实际测量值和参考值;为换流站的功率实际测量值和参考值。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下垂控制中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了mmc-idcpfc对直流系统潮流的有效控制。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安装有mmc-idcpfc的三端mmc-mtdc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mc的拓扑结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mc-idcpfc的拓扑结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侧电压仿真波形。

图5为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有功功率仿真波形。

图6为采用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有功功率仿真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拓扑结构

如图1所示为换流器mmc的拓扑结构,每个桥臂由n个子模块(sub-module,sm)、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抗器组成,上、下两个结构对称的桥臂构成一个相单元,每个sm由两个igbt()、两个单相并联的二极管()和一个电容组成。图中,为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分别为单个子模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j=a,b,c)分别为mmc交流侧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每相上、下桥臂流过的电流(下标p表示上桥臂,下标n表示下桥臂),分别为mmc直流侧电压和电流。

由图1可知,j相上、下桥臂电流为:

(1)

直流侧电压为:(2)

对其上、下桥臂分别采用kvl定律,可得:

(3)

mmc-idcpfc拓扑结构

如图2所示,给出了mmc-idcpfc的拓扑结构,其安装在三端直流输电系统mmc1处,包括两个换流站(a、b)和一个交流变压器,mmca和mmcb的直流侧分别与相连,交流侧通过一个变压器连接。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中,采用双极接线方式连接而成环网,mmc1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方式,mmc2和mmc3均采用定功率控制方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均由半桥型子模块级联而成。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均采用同样的直流电缆,交流侧电压为230kv,直流侧电压为340kv。

工作原理

根据图2中实验环境的系统结构可得,该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分布情况如下式所示:

(4)

(5)

(6)

式中:为线路为3条直流线路上的电流;为直流系统3个换流站的节点电压;为mmc-idcpfc在线路上的电压;为3条直流线路上的电阻;为3条直流线路上流通的功率;为3个换流站输出或输入的功率。

公式(5)表示可以通过控制mmc-idcpfc的调整2、3号换流站节点的电压值,而改变直流线路上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实现系统潮流的控制。

控制策略

由于电压源型换流器可以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功率,因此mmc-idcpfc中的两个换流站既可以整流,也可以逆变。本实施例中mmc-idcpfc采用改进型下垂控制策略,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中,下垂系数预先给定,如:

(7)

式中:为mmc的功率偏差和直流电压偏差,均为预先根据系统要求的条件给定。直流电压的波动范围一般为直流输电系统额定电压参考值的5%,即:

(8)

传统下垂控制的下垂系数为预先给定,不灵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为了防止下垂参数设定不当而影响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下垂控制端根据有功功率和直流侧电压瞬时值,实时调节下垂系数,其关系式可如式(9)所示。

(9)

式中:为换流站的直流电压实际测量值和参考值;为换流站的功率实际测量值和参考值。

如图3为本文所提出的mmc-idcpfc改进型直流电压下垂控制结构图。对下垂控制系数利用积分环节的慢变特性,得到下垂系数的平滑变化曲线,进而实现下垂控制的自适应无差调节。

由图3可知,引入本文所提的改进型直流电压下垂控制策略后,输入pi控制器的偏差值变为

(10)

式中:本文所引入的积分参数。则

(11)

式中:轴的电流分量;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

仿真验证

为验证本文所提控制方法有效性,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如图2所示的加装mmc-idcpfc的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各节点距离为。其中mmca和mmcb分别为本实施例中线间直流潮流控制器的a、b站,采用本文所提的改进型下垂控制策略;mmc1为主站,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mmc2和mmc3均采用定功率控制。mmc-idcpfc的两个换流站参数相同,部分如表1所示。

表1mmc部分参数

系统运行共12秒,在2.5秒时,将mmc-idcpfc加装到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中,5秒时,换流器mmc2直流线路侧加500mw负荷。

“本具体实施分别对mmc-idcpfc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和改进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对比两种控制策略下的仿真波形。图4为加装的mmc-idcpfc分别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和改进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的直流电压仿真波形。比较两波形明显得出,采用本具体实施中所提改进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相比于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直流电压波动更小,稳定速度更快。

图5为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直流侧有功功率,功率波形在加装负荷后稍有上翘,未达稳定,图6为采用本具体实施所提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直流侧有功功率,功率波形在加装负荷后保持平稳,功率达到稳定。

比较两次仿真验证结果可知,采用本具体实施中所提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对比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系统稳定性更好,对系统潮流能够更平稳和快速的控制。

本具体实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下垂系数的平滑变化,使得mmc-idcpfc更加平稳和快速的控制潮流,并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安装有mmc-idcpfc的三端mmc-hvdc系统,在mmc-idcpfc中分别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和改进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两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具体实施中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具体实施研究成果为mmc-mtdc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网络间的潮流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