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适用于对电力系统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对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等电网各环节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运行时,对电网进行调度指挥和运行监控、管理,需要接收、存储、处理、展示大量的电网运行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电力管控系统在灵活性、系统可扩展性、可靠性、便捷性、全面性等多个方面已不能满足用户及电力系统运维人员需求。
目前,为有效提升现场安全管控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管理质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移动可视化安全管控系统,并将电网、设备、视频等信息实时接入,与调度、生产、营销、基建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起人机监控相结合、由上至下、从内到外、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维度安全管控平台,在实现少量人员监控大量现场的同时,不断完善拓展平台功能,逐渐形成“可视化+安全理念建设”、“可视化+安全承载力分析”、“可视化+工程项目管理”及“可视化+应急抢修指挥”等智能互动安全管理系统,助力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本发明中基于移动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针对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场工作状态真实还原难、分散作业位置确定难、各类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难、施工队伍实际能力评价难等问题,提出了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能够有效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包括:
主管控中心,所述主管控中心布置于主中心区域;
若干个管控分中心,所述管控分中心分别布置于各分区域;
各所述管控分中心与所述主管控中心通信连接;
所述管控分中心包含安全管控模块、桌面管理应用模块和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分别与所述安全管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获取现场实时信息,自动记录管控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长,并将所述实时信息及所述自动记录的信息实时回传至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与所述安全管控模块和/或所述主管控中心之间配置有双向通话连接;所述安全管控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回传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配置为用于查阅经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分析处理的信息;
所述主管控中心配置为多画面显示,实时同步监控所述若干个管控分中心,将所述若干个管控分中心实时回传至所述主管控中心的信息予以显示;
所述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配置有集成视频平台,所述集成视频平台包括变电站固定视频、基建工程视频、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移动高清视频和移动单兵视频。
进一步地,所述现场实时信息包括人员定位、工作轨迹、拍摄、导航、人员到岗信息,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还配置有身份识别功能,对作业人员信息、资质进行核查;所述身份识别功能包括生物识别方式或二维码识别方式,所述生物识别方法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所述二维码识别方式包括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身份标识;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配置为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显示近期照片、身份证号、单位、作业资格。
进一步地,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还配置为用于实时调阅各类台账信息,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分析处理的信息包括可视化移动终端回传的所述现场实时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站固定视频包括对视频覆盖的变电站内作业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所述基建工程视频包括用于全面掌握重要基建工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所述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包括输电通道所经过的危险源点实时影像视频;所述移动高清视频包括利用移动视频终端定点对关键作于区域、关键监控点的全过程全要素的监控画面;所述移动单兵视频包括根据配电抢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单兵获取的现场抢修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控中心还配置为以列表和地图形式在后台同步、动态实时展示每日每项工作的作业单位、现场类型、作业方式、作业地点、作业内容、计划时间、作业风险等级、第一责任人、到岗到位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控中心记录所述工作轨迹,将该工作轨迹加载电网gis巡视线路区域地图信息,将工作人员所经过的路线实时显示在地图上,通过比对线路走径、巡视轨迹和巡视时长,对线路巡视质量实行督察核查,及根据记录的巡视日期判断巡视周期是否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控中心根据所述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获取通道危险源点信息,将所述通道危险源点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在所述主管控中心电网gis系统地图上分级显示所有的通道危险源点,并在相应的通道危险源点配置可点击的相应条目,可查看危险源点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履职人员信息和现场具体的情况;利用所述的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拍照上传功能,动态把握危险源点当前状态;所述主管控中心通知相应所述管控分中心和/或持有可视化移动终端的运维在高危管控点设置值守人员和移动单兵。
进一步地,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被配置为定期向持有可视化移动终端用户推送当前安全工作要求、事故通报、安全督察简报、安全知识宣,同时通过不定期推送典型违章图片、视频集锦。
进一步地,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被配置为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全管控中心采集的一线班组作业人员位置、轨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计算各生产单位月、周工作量和人员现场工作时长,为一线班组安全承载力量分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进一步地,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被配置为将采集的视频、图片信息作为项目实施的证据和记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1)设立主安全管控中心,设立现场安全管控分中心,结合各级功能需求和工作实际,逐级部署完善安全管控系统,形成主分中心遥相呼应系统部署形式,各级管控中心为有关专业部门和相关基层单位、班组开放系统使用权限,分层分级管理,消除安全管控死角。极大降低了安全督察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督察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少量人员监控大量现场。
(2)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与后台实现双向通话功能,后台监控可随时了解现场情况,发现违章可随时叫停;对基建、检修、施工、应急抢修等不同类别作业现场全面实时监控;实现对关键作业、输电通道危险源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以及配电抢修工作实况等安全管理重点的全面掌控。安全管控平台还原了现场的真实性,通过全过程视频监督,可有效杜绝现场应付安全检查“完事大吉”的现象。
(3)加强了安全意思的宣传,通过视频监控、定位功能和轨迹记录功能,实时对各类人员作业行为、到位情况、巡视轨迹、工作时长等进行监督。
(4)解决了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场工作状态真实还原难、分散作业位置确定难、各类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难、外协队伍实际能力评价难等问题,在极大提高安全监督工作质效的同时,依托平台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实践,逐渐形成基于移动可视化技术的智能互动安全管理模式,对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智能电力管控系统框架图。
图2是安全管控分中心系统框图。
图3是集成视频平台结构图。
图4是应急抢修进展可视化态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移动可视化的智能电力管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主管控中心,所述主管控中心布置于主中心区域;
若干个管控分中心,所述管控分中心分别布置于各分区域;
各所述管控分中心与所述主管控中心通信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管控分中心包含安全管控模块、桌面管理应用模块和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分别与所述安全管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获取现场实时信息,自动记录管控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长,并将所述实时信息及所述自动记录的信息实时回传至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与所述安全管控模块和/或所述主管控中心之间配置有双向通话连接;所述安全管控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回传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配置为用于查阅经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分析处理的信息;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围绕计划管理、终端定位、轨迹记录、信息交互等四方面基础功能,对关键点、关键人、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管
所述主管控中心配置为多画面显示,实时同步监控所述若干个管控分中心,将所述若干个管控分中心实时回传至所述主管控中心的信息予以显示;
所述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配置有集成视频平台,如图3所示,所述集成视频平台包括变电站固定视频、基建工程视频、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移动高清视频和移动单兵视频。
所述现场实时信息包括人员定位、工作轨迹、拍摄、导航、人员到岗信息,随人员定位、到岗情况等信息一并实时回传,供桌面端或各管控中心查阅、分析;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还配置有身份识别功能,对作业人员信息、资质进行核查;所述身份识别功能包括生物识别方式或二维码识别方式,所述生物识别方法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所述二维码识别方式包括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身份标识;所述可视化移动终端配置为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显示近期照片、身份证号、单位、作业资格。
所述桌面管理应用模块还配置为用于实时调阅各类台账信息,所述安全管控模块所分析处理的信息包括可视化移动终端回传的所述现场实时信息;桌面终端具有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可实时调阅各类台账和终端回传信息,并根据管理需求开展大数据辅助分析。
所述变电站固定视频包括对视频覆盖的变电站内作业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所述基建工程视频包括用于全面掌握重要基建工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所述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包括输电通道所经过的危险源点实时影像视频;所述移动高清视频包括利用移动视频终端定点对关键作于区域、关键监控点的全过程全要素的监控画面;所述移动单兵视频包括根据配电抢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单兵获取的现场抢修影像。
通过变电站内固定式视频监控,对视频覆盖的变电站内作业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接入基建工程视频,全面掌握重要基建工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借助移动类视频终端,定点对关键作业区域、关键监控点开展全过程全时段全要素的监控。移动装置具有便携、易安装、自带电源续航时间长以及高清、防尘、防雨、360°无死角旋转等功能特质。
所述主管控中心还配置为以列表和地图形式在后台同步、动态实时展示每日每项工作的作业单位、现场类型、作业方式、作业地点、作业内容、计划时间、作业风险等级、第一责任人、到岗到位人员;
所述主管控中心记录所述工作轨迹,将该工作轨迹加载电网gis巡视线路区域地图信息,将工作人员所经过的路线实时显示在地图上,通过比对线路走径、巡视轨迹和巡视时长,对线路巡视质量实行督察核查,及根据记录的巡视日期判断巡视周期是否满足要求。安全管控系统融合电网设备gis数据信息,将系统管理架构划分为输电、变电、配电、电力设施保护、电网风险预警、配电抢修六大功能模块,实现对关键作业、输电通道危险源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以及配电抢修工作实况等安全管理重点的全面掌控。
所述主管控中心根据所述输电通道危险源视频获取通道危险源点信息,将所述通道危险源点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在所述主管控中心电网gis系统地图上分级显示所有的通道危险源点,并在相应的通道危险源点配置可点击的相应条目,可查看危险源点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履职人员信息和现场具体的情况;利用所述的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拍照上传功能,动态把握危险源点当前状态;所述主管控中心通知相应所述管控分中心和/或持有可视化移动终端的运维在高危管控点设置值守人员和移动单兵。
将调度发布的电网风险预警通知书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在管控中心电网gis系统地图上点击具体的信息条目,可直接查看主题、风险等级、事由、时段、运行安全风险分析、风险管控措施要求等内容。系统自动记录预警所涉及变电站及线路的相关人员巡视到位情况,判断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利用配电抢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移动单兵,管控中心可实时监控现场情况,并自动记录现场抢修影像资料。实现配电抢修人员实时轨迹查询、历史轨迹回放、历史录像回放;实现移动单兵在各抢修点分布情况和现场情况的展示。
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被配置为定期向持有可视化移动终端用户推送当前安全工作要求、事故通报、安全督察简报、安全知识宣,同时通过不定期推送典型违章图片、视频集锦,加强安全文化宣传与建设。
主管控中心和/或管控分中心还被配置为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全管控中心采集的一线班组作业人员位置、轨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计算各生产单位月、周工作量和人员现场工作时长,为一线班组安全承载力量分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将现场安全管控与工程项目结算与审计相结合,以安全管控中心采集的视频、图片等信息作为项目实施的证据和记录,强化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控,提升项目预算执行的真实性、规范性与安全性
如图4所示,该主管控中心系统还配置集约融合车载应急指挥系统(配置有可实时音视频传送和存储功能的三辆应急指挥车辆)、安全管控中心系统和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电网gis地图,实时实际将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大屏展示。建立抢修作业进度表,将抢修进度数据以每一个时间段形成断面数据,同步在大屏展示,方便应急决策层、管理层人员及时了解抢修及恢复的进展情况。同时,采用图表监控方式,对停运的线路单线地理图进行查看,根据巡视和抢修情况在图上标注各抢修点故障情况、抢修力量、抢修资源及进度信,确保指挥人员快速掌握现场一线的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1)设立主安全管控中心,设立现场安全管控分中心,结合各级功能需求和工作实际,逐级部署完善安全管控系统,形成主分中心遥相呼应系统部署形式,各级管控中心为有关专业部门和相关基层单位、班组开放系统使用权限,分层分级管理,消除安全管控死角。极大降低了安全督察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督察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少量人员监控大量现场。
(2)可视化移动终端应用模块与后台实现双向通话功能,后台监控可随时了解现场情况,发现违章可随时叫停;对基建、检修、施工、应急抢修等不同类别作业现场全面实时监控;实现对关键作业、输电通道危险源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以及配电抢修工作实况等安全管理重点的全面掌控。安全管控平台还原了现场的真实性,通过全过程视频监督,可有效杜绝现场应付安全检查“完事大吉”的现象。
(3)加强了安全意思的宣传,通过视频监控、定位功能和轨迹记录功能,实时对各类人员作业行为、到位情况、巡视轨迹、工作时长等进行监督。
(4)解决了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场工作状态真实还原难、分散作业位置确定难、各类作业现场安全管控难、外协队伍实际能力评价难等问题,在极大提高安全监督工作质效的同时,依托平台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实践,逐渐形成基于移动可视化技术的智能互动安全管理模式,对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