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永磁电机和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机定位精度。电机旋转时,由于电机齿和槽相对应的气隙磁导的变化,引起其气隙磁场能量的变化而产生转矩变化。
现有永磁电机多采用对称、单元化设计,转子内嵌磁钢或表贴磁环结构。这种结构简单易做,总体性能上,每对磁极与定子之间形成单元电机,电机主体性能呈现叠加关系,但电机齿槽转矩也同步造成了叠加,增加了电机转矩的波动。尤其是当电机运行在低转矩运行模式下,齿槽转矩造成的波动更为明显,电机控制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永磁电机和智能设备,能够减少电机齿槽转矩造成的波动,提高电机控制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包括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形成气隙,外转子套设在内转子外,且内转子和外转子同轴设置,外转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优选地,外转子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沿外转子的外周面周向均匀排布。
优选地,外转子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第二凹槽。
优选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外转子的周向交错排布。
优选地,第二凹槽的数量z2与第一凹槽的数量z1之间的关系满足z2=z1±p,其中,p=0,1,2……。
优选地,第一凹槽的槽口总面积占外转子的外周面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2。
优选地,外转子的内周面为平滑弧面。
优选地,外转子的两端具有端板,外转子能够通过端板与主轴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地,端板与主轴之间通过轴承或减速器转动连接。
优选地,外转子的转速n2与内转子的转速n1之间的关系满足n1=k*n2,其中k=1,2,3……。
优选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梨形或燕尾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电机转子,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转子,包括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形成气隙,外转子套设在内转子外,且内转子和外转子同轴设置,外转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该电机转子在外转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因此能够通过外转子上的第一凹槽改善电机气隙磁密分布,降低磁场交界处的突变点值,使转子磁场外部磁通分布趋向马鞍形,进而降低定转子之间齿槽转矩,提高鲁棒性,减少电机齿槽转矩造成的波动,提高电机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外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外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外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外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转子与主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的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波形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波形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内转子;2、外转子;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端板;6、轴承;7、转子铁芯;8、永磁体;9、主轴;10、定子铁芯;11、定子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电机转子包括内转子1和外转子2,内转子1和外转子2之间形成气隙,外转子2套设在内转子1外,且内转子1和外转子2同轴设置,外转子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3。
该电机转子在外转子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3,因此能够通过外转子2上的第一凹槽3改善电机气隙磁密分布,降低磁场交界处的突变点值,使转子磁场外部磁通分布趋向马鞍形,进而降低定转子之间齿槽转矩,提高鲁棒性,减少电机齿槽转矩造成的波动,提高电机控制精度。上述结构还可以改善定子齿部磁密分布,减少漏磁,降低磁场峰值点值,降低铁芯损耗,提高电机效率,同时能够改善较大齿槽转矩占比产生的单边磁拉力,及由此产生的振动、噪声、温升等问题,降低电机损耗。
优选地,外转子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凹槽3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3沿外转子2的外周面周向均匀排布。多个第一凹槽3沿着外转子2的外周面周向均匀排布,能够在定子齿部的多个周向位置改善定子齿部的磁密分布,改善电机气隙磁密分布,降低定转子之间的齿槽转矩,更加有效地提高鲁棒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转子2的两端具有端板5,外转子2能够通过端板5与主轴9之间转动连接。外转子2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导磁材料可使用硅钢、电工纯铁等;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转子2上的凹槽,将原本电机的外转子2与电机定子之间的单一气隙分为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在外转子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外转子上的导磁部件位置转动变化,第一气隙和第二气隙的数值均在跟随变化,进而实现电机磁密及齿槽转矩的变化。
端板5与主轴9之间可以通过轴承6或减速器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从而方便实现外转子2的安装,简化安装结构,降低安装难度,同时能够实现外转子2与主轴9之间的非同步转动。外转子2与端板5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加工之后固定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外转子2的转速n2与内转子1的转速n1之间的关系满足n1=k*n2,其中k=1,2,3……,从而能够利用安装在主轴9上的轴承6或减速器实现外转子2与主轴9之间的同速转动,或者使得主轴9的转速相对于外转子2成倍速转动。
第一凹槽3的截面形状优选地为半圆形、梨形或燕尾形。
优选地,第一凹槽3的槽口总面积占外转子2的外周面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2。通过限制第一凹槽3的槽口总面积占外转子2的外周面面积的比例,能够避免第一凹槽3的槽口面积过大而导致外转子2的整体机械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外转子2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电机的结构可靠性。
内转子1包括转子铁芯7和永磁体8,其中转子铁芯7上设置有永磁体槽,永磁体8固定设置在永磁体槽内。优选地,永磁体8采用磁钢,且磁钢材料为钕铁硼。转子铁芯7采用低牌号硅钢片冲压而成。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外转子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排布的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与第一凹槽3作用相同,均是在改变电机磁密分布;增加第二凹槽4,可以增加磁密的调节频率,使得齿槽转矩进一步降低。
优选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沿外转子2的周向交错排布,从而沿周向上错开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设置位置,避免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处于同一径向位置时该部位的厚度偏小,导致外转子2的机械强度偏差的问题。
第二凹槽4的数量z2与第一凹槽3的数量z1之间的关系满足z2=z1±p,其中,p=0,1,2……。当z2不为0时,外转子2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当z2为0时,外转子2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
z1根据电机不同的极槽配合数,根据实际负载波动大小进行设计,在z1的取值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p取值的变化来调节z2的变化,随着z2取值的不同,外转子2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
结合参见图5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外转子2的内周面并未设置第二凹槽4,外转子2的内周面为平滑弧面。
结合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可以看出,在未采用本申请的结构之前,齿槽转矩所造成的电机转矩波动较大,整体呈现不平滑结构,因此对电机性能影响较大;在采用本申请的结构之后,齿槽转矩所造成的电机转矩波动明显减小,且转矩波形明显更加平滑,齿槽转矩对于电机转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棉线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永磁电机还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套设在电机定子内侧,且电机转子的外转子2对应于电机定子的定子齿设置。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0和定子绕组11,定子绕组11设置在定子铁芯10的定子齿槽内。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智能设备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该智能设备例如为机器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