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9187发布日期:2019-12-04 00: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信息交互的主要移动设备,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出现,手机的功能与需要处理的工作增多,人们对手机的续航能力需求更高。在现有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充电的便捷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为接触式无线手机充电,当前苹果、华为等公司推出的产品均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其核心原理为电磁感应。发射装置连接电源后,电流通过其内部的反射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安装有接收线圈的手机接触或靠近发射线圈后,通过电磁感应作用,接收线圈内将产生电流,从而达到充电的效果。但是这种充电方式便利性不足,需要手机放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进行充电,在特殊的场景下很难有这种充电方式的适合环境,比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的颠簸或者行驶速度的变化,手机很难固定或者即使能固定也不方便乘员的使用,因此现有的技术很难满足上述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能够在车内终端在任何位置实现无线充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车内终端的充电,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无线充电指令;

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

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电能给所述终端的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信号接收类型;

判断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类型与车内无线电力信号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接收所述车内无线电力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电能给所述终端的电池充电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电池的充电信息;

判断所述充电信息判断充电是否完成;

若充电完成,控制所述终端断开充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车内终端的充电,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无线充电请求;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生成无线电力信号;

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加密电能信号发射,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终端,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充电指令;

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

充电模块,用于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电能给所述终端的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包括:

信号接收类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信号接收类型;

信号匹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类型与车内无线电力信号是否匹配;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类型与车内无线电力信号匹配时,接收所述车内无线电力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充电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电池的充电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信息判断充电是否完成;

控制模块,用于在充电完成时,控制所述终端断开充电

作为可选地,所述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电源装置,所述车辆包括:

充电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充电请求;

无线电力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装置的电能以无线电力信号形式发射,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电力发射模块包括:

无线电力信号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将所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生成无线电力信号;

无线电力信号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加密电能信号并发射,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作为可选地,所述无线电力信号为电磁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充电时省去了线束的连接,提高充电的便捷性。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和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相比,无需将终端靠近充电模块,可以使终端在车内任意位置随时充电。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和实用性,增加了乘员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终端及车辆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1中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1中的无线充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的接收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1中无线充电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2中无线充电方法的步骤图;

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2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无线电力发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针对手机的充电现在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充电能保证充电效率,但是在有线充电领域中,存在维护困难、灵活性差、易产生火花的问题,而现阶段的无线充电都需要辅助充电模块形成接触式无线充电,因此对充电场景有特定要求而且不便于使用者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手机,在汽车内部一般都是采用有线充电的方式,而且对其位置有要求,不能随时使用手机,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能实现在车内终端任何位置进行充电。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图,其中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步骤图,具体如下:

步骤s101:获取无线充电指令;

其中,车内的终端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充电时,操作者可以打开相应的充电指令,可以是终端中设置的控制模块,以达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开启。

步骤s102: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

当车内终端开启无线充电功能后,会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作为可选地,可以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可以是电磁波,通过在所述终端内设置电磁波的接收装置,就可以对电磁波进行接收,当然了为了提高充电的隐私性,可以将电磁波设置信号编码,来加密电能信号,相应的,所述终端必须对所述加密电能信号进行识别才能接收。

具体地,所述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

s1021: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信号接收类型;

s1022:判断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类型与车内无线电力信号是否匹配;

s1023:若匹配,则接收所述车内无线电力信号。

通过对所述终端无线信号接收类型的识别,进而判断所述类型是否和车内无线信号匹配,提高了无线电力接收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防止电能的无故流失。

步骤s103: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电能给所述终端的电池充电。

此步骤是将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电能,并给所述终端的电池充电,作为可选地,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电磁共振原理来完成,即连接电源的无线电力发射装置中的通电线圈通过自振向周边发射电磁波,从而在线圈周围形成一个的电磁场,然后终端中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中的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谐振接收能量,再将其转化为电能,通过这一过程可完成电能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充电的实用性,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获取所述终端的电池的充电信息;

s105:判断所述充电信息判断充电是否完成;

s106:若充电完成,控制所述终端断开充电。

在所述终端充电过程中,实时获取电池的充电信息,所述充电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电量,然后判断该充电过程是否完成,在这里充电的完成可以是电量充满为准,当然也可以设置一定阈值,当电池充满或者达到了充电阈值,就显示充电完成,终端会自动断开充电。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终端,所述终端在车内任意位置就能进行无线充电,摆脱了线束的影响,同时摆脱了在传统的无线充电中对终端位置限制的影响。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本说明书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终端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车内的所述终端,可以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所述终端包括指令接收模块、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指令接收模块可以与终端处理器相连,通过操作者发出充电指令,所述指令可以终端系统预装的软件模块,在所述终端接收到充电指令后,就会通过所述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接收车内的无线电力信号,比如是电磁波,将所述电磁波接收之后,所述终端内部会通过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电能,从而给所述终端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无线电力信号接收模块还可以包括如下单元组合:信号接收类型获取单元、信号匹配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通过上述单元组合能够保证保证电能的准备输入,避免浪费资源,具体地,所述通过所述信号接收类型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终端的无线信号接收类型,比如电磁波类型,或者电磁波的加密类型,在通过所述信号匹配单元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开始接收所述电磁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充电信息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充电信息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电池的充电信息,判断模块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电信息判断充电是否完成,控制模块可以用于在充电完成时,控制所述终端断开充电。

示例性地,当乘员坐在汽车内,当发现手机电量不足,则就会开启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具体地,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中预设的无线充电软件或者是手机系统设置的无线充电开关,手机内部通过配置无线充电功能进行充电,首先会查询手机接收到的电磁波类型,通过配置了解到车内电磁波的类型,然后当两者匹配时,手机会进行电磁波的接收,当然了为了提高充电的隐私,避免他人蹭电,可以对车内的电磁波进行加密设置,相应的手机端也会设置输入电磁波加密的端口,通过手机端的解密进行电磁波的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电磁共振原理进行充电,由于电磁波的存在,车内形成电磁场,手机端内设置的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谐振接收能量,进而转化成电能,然后电流输入到手机电池中完成充电。当手机电池充满时,手机处理器会自动切断无线充电功能。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内空间有限,在充电过程中手机的位置不受限制,也就是说,乘员可与边充手机边玩手机,便于工作娱乐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在车内的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一个实施例,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车内的终端充电,如图6所示,为所述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无线充电请求;

当车内乘员有充电需求时,车内乘员或驾驶员会启动车辆无线充电功能,具体地,可以是通过控制按钮启动,也可以是声音等形式,但不限于此。

步骤202: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汽车接收到无线充电功能时,会通过配置的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向车内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能够被手机接收并转化成电能充电。

作为可选地,步骤20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1: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生成无线电力信号;

步骤2022: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加密电能信号发射,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为了提高无线充电的私密性以及避免电能的浪费,需要对无线电力信号进行加密,当手机配置到加密电能信号的密码时才能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同时进行工作,汽车和车内终端一起工作才能完成放电和充电过程。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源,作为可以选地,所述车辆可以传统的燃油车辆,也可以是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车辆还包括无线请求接收模块和无线电力发射模块,所述无线请求接收模块与车辆控制器连接,当车内的终端比如手机需要充电时,通过驾驶员进行无线充电的请求,所述无线请求接收模块将无线充电请求发送到车辆控制器,在接收到无线充电请求时,车辆控制器进而控制所述无线电力发射模块工作,所述无线电力发射模块与车联电源连接,作为可选地,所述电源可以是蓄电池,也可以是车辆发动机启动后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所述无线电力发射模块将电能以电磁波的方式在车内辐射。

作为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无线电力发射模块包括无线电力信号生成单元和无线电力信号发射单元,所述无线电力信号生成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无线充电请求将所述电源装置的电能生成无线电力信号,无线电力信号发射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无线电力信号转换成加密电能信号并发射,以便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电力信号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充电的隐私,避免他人蹭电,可以对车内的电磁波进行加密设置,相应的手机端也会设置输入电磁波加密的端口,通过手机端的解密进行电磁波的接收。

通过上述实施例,无需手机放在固定位置,或者接触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此种充电方式,无需线束、无需手机接触充电模块,可以在车内任意位置进行即时充电,提高充电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并且无辐射危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