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1140发布日期:2019-12-11 00:2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线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



背景技术:

在舞台、临时办公区域等场景中,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需要进行使用,电线的分布工作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够进行整齐有序的排列,容易将工作人员绊倒,甚至造成接口损坏、脱落等情况,在安装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会通过胶带将其平铺并粘在底板上,避免电线散乱不堪,人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慢,且无法保障电线整齐有序,固定后的电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容易绷开胶带后脱落,目前市面上的胶带涂抹器能够代替人工手动分布电线以及粘粘胶带的工作。但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目前的涂抹器在铺胶过程中,对于电线与地面形成的拐角处不能很好的压实,胶带在短时间内容易局部并形成镂空,再加上电线本身带有一定的弯曲韧性,最终造成了胶带整体脱落的情况,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以解决目前的涂抹器在铺胶过程中,对于电线与地面形成的拐角处不能很好的压实,胶带在短时间内容易局部并形成镂空,再加上电线本身带有一定的弯曲韧性,最终造成了胶带整体脱落的情况,有待优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其结构包括把手、控制推杆、胶带卷、进线口、分送主体、滑动底座,滑动底座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底部,并为一体化结构,分送主体顶部右端设有进线口,控制推杆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顶部左端,胶带卷为圆筒形结构,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左端,把手通过套合方式与控制推杆顶部相连接,滑动底座左端与胶带卷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分送主体包括覆面组件、胶带、推进轮、卷线轮、电线、抬升机构,覆面组件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滑动底座左侧,滑动底座中部设有推进轮,卷线轮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右端,电线通过进线口与卷线轮相绕合,卷线轮与滑动底座内部相连接,分送主体两侧与卷线轮、胶带卷啮合连接,抬升机构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中部上端,电线一端与抬升机构上端相扣合,抬升机构底部与推进轮相连接,胶带首端与胶带卷绕合连接,覆面组件分别与胶带、电线末端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覆面组件包括弧形横截面、预贴组件、输出口、地板、压胶机构,预贴组件前端设有输出口,并为一体化结构,输出口顶部设有弧形横截面,弧形横截面底部与电线、胶带相贴合,压胶机构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与输出口左右两端相连接,地板位于预贴组件底部,压胶机构通过胶带与地板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压胶机构包括压胶轮、侧压轴、锥型销、复位插孔,复位插孔设于侧压轴右端,并为一体化结构,锥型销首端与复位插孔内部套合连接,锥型销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锥型销末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抬升机构包括移动扣轮、定位轮、侧向划臂、抬升板、内置扣球,抬升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轮,侧向划臂下端两侧与抬升板两侧相扣合,移动扣轮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侧向划臂顶部,侧向划臂表面通过内置扣球与抬升板背面相扣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预贴组件内部分别由定位轴、碾送轮、进线导轨组成,碾送轮设有两个,且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定位轴左右两端,定位轴与进线导轨顶部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进线导轨内部与电线相连接,碾送轮表面与胶带底面相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复位插孔内部设有复位弹簧,通过弹性力度的支撑使侧压轴向外推动,从而确保锥型销移动过程中能够对胶带与电线贴合的拐角处形成压力。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抬升板底部设有半圆形凹口,用于与内置扣球进行扣合固定,形成定位节点,方便对电线进行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碾送轮表面设有柱形硅胶粒,避免与胶带接触后被全面贴合,防止对粘性造成影响。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将胶带卷放入分送主体后端,此时手握把手并推动控制推杆使分送主体与滑动底座在地面上进行移动,进而将电线以及胶带进行铺设,覆面组件用于确保胶带、电线与地面的接触按压工作,移动过程中滑动底座分别带动胶带卷与卷线轮转动,此时电线与胶带同时进入覆面组件内部,抬升机构用于带动电线进行抬升移动,确保电线能够顺畅的进入进线口内,进入覆面组件后,胶带处于电线上表面,且两侧贴合地面,经过输出口时通过弧形横截面压合胶带顶部,使其能够很好的固定在电线上,此时压胶机构对胶带两端进行压合,确保其与地面粘粘固定,两个压胶轮对向一端通过侧压轴带动锥型销与胶带折角处形成压合控制,有效避免了胶带处于紧绷状态,防止绷开脱落,侧向划臂通过内置扣球在抬升板上调整好固定位置,移动扣轮与定位轮形成的间距用于对电线进行滑动扣合,推进轮通过胶带卷、卷线轮的带动进行旋转,并间断性带动抬升机构整体与电线一端上下移动,对电线起到了抬高以及拖曳的效果,避免电线位置过低与进线口卡位,胶带进入预贴组件后通过碾送轮带动,且进线导轨将电线捋顺后与胶带汇合进行了预贴固定,避免了电线由于韧性导致持续弯曲。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

电线与胶带通过覆面组件内的预贴组件进行汇合粘接,使电线在捋顺后进行了固定,再由两个压胶机构与弧形横截面的配合下进行了地面铺胶规定,且能够确保胶带折角处的牢固性,避免折角不到位导致脱胶的情况,此外,电线进入进线口时通过抬升机构进行了上下移动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进线卡位的情况,且能够对电线形成预先拖曳的流程,有效确保了整体电线铺胶的顺畅,解决了胶带脱落的问题,铺胶后的电线牢固性更加的持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分送主体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覆面组件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压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抬升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的预贴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把手-a、控制推杆-b、胶带卷-c、进线口-d、分送主体-e、滑动底座-f、覆面组件-e1、胶带-e2、推进轮-e3、卷线轮-e4、电线-e5、抬升机构-e6、弧形横截面-e11、预贴组件-e12、输出口-e13、地板-e14、压胶机构-e15、压胶轮-e151、侧压轴-e152、锥型销-e153、复位插孔-e154、移动扣轮-e61、定位轮-e62、侧向划臂-e63、抬升板-e64、内置扣球-e65、定位轴-e121、碾送轮-e122、进线导轨-e1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中所提到的上下、里外、前后以及左右均以图1中的方位为基准。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侧稳直输原理的电线铺胶带涂抹器,其结构包括把手a、控制推杆b、胶带卷c、进线口d、分送主体e、滑动底座f,所述滑动底座f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e底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分送主体e顶部右端设有进线口d,所述控制推杆b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e顶部左端,所述胶带卷c为圆筒形结构,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e左端,所述把手a通过套合方式与控制推杆b顶部相连接,所述滑动底座f左端与胶带卷c相连接,将胶带卷c放入分送主体e后端,此时手握把手a并推动控制推杆b使分送主体e与滑动底座f在地面上进行移动,进而将电线以及胶带进行铺设。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送主体e包括覆面组件e1、胶带e2、推进轮e3、卷线轮e4、电线e5、抬升机构e6,所述覆面组件e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滑动底座f左侧,所述滑动底座f中部设有推进轮e3,所述卷线轮e4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e右端,所述电线e5通过进线口d与卷线轮e4相绕合,所述卷线轮e4与滑动底座f内部相连接,所述分送主体e两侧与卷线轮e4、胶带卷c啮合连接,所述抬升机构e6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分送主体e中部上端,所述电线e5一端与抬升机构e6上端相扣合,所述抬升机构e6底部与推进轮e3相连接,所述胶带e2首端与胶带卷c绕合连接,所述覆面组件e1分别与胶带e2、电线e5末端相连接,覆面组件e1用于确保胶带、电线与地面的接触按压工作,移动过程中滑动底座f分别带动胶带卷c与卷线轮e4转动,此时电线e5与胶带e2同时进入覆面组件e1内部,抬升机构e6用于带动电线e5进行抬升移动,确保电线e5能够顺畅的进入进线口d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覆面组件e1包括弧形横截面e11、预贴组件e12、输出口e13、地板e14、压胶机构e15,所述预贴组件e12前端设有输出口e13,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输出口e13顶部设有弧形横截面e11,所述弧形横截面e11底部与电线e5、胶带e2相贴合,所述压胶机构e15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与输出口e13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地板e14位于预贴组件e12底部,所述压胶机构e15通过胶带e2与地板e14贴合,进入覆面组件e1后,胶带e2处于电线e5上表面,且两侧贴合地面,经过输出口e13时通过弧形横截面e11压合胶带e2顶部,使其能够很好的固定在电线e5上,此时压胶机构e15对胶带e2两端进行压合,确保其与地面粘粘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胶机构e15包括压胶轮e151、侧压轴e152、锥型销e153、复位插孔e154,所述复位插孔e154设于侧压轴e152右端,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锥型销e153首端与复位插孔e154内部套合连接,所述锥型销e153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锥型销e153末端,两个压胶轮e151对向一端通过侧压轴e152带动锥型销e153与胶带e2折角处形成压合控制,有效避免了胶带e2处于紧绷状态,防止绷开脱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抬升机构e6包括移动扣轮e61、定位轮e62、侧向划臂e63、抬升板e64、内置扣球e65,所述抬升板e64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轮e62,所述侧向划臂e63下端两侧与抬升板e64两侧相扣合,所述移动扣轮e6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侧向划臂e63顶部,所述侧向划臂e63表面通过内置扣球e65与抬升板e64背面相扣合,侧向划臂e63通过内置扣球e65在抬升板e64上调整好固定位置,移动扣轮e61与定位轮e62形成的间距用于对电线e5进行滑动扣合,推进轮e3通过胶带卷c、卷线轮e4的带动进行旋转,并间断性带动抬升机构e6整体与电线e5一端上下移动,对电线e5起到了抬高以及拖曳的效果,避免电线e5位置过低与进线口d卡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预贴组件e12内部分别由定位轴e121、碾送轮e122、进线导轨e123组成,所述碾送轮e122设有两个,且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定位轴e121左右两端,所述定位轴e121与进线导轨e123顶部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进线导轨e123内部与电线e5相连接,所述碾送轮e122表面与胶带e2底面相贴合,胶带e2进入预贴组件e12后通过碾送轮e122带动,且进线导轨e123将电线e5捋顺后与胶带e2汇合进行了预贴固定,避免了电线由于韧性导致持续弯曲。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复位插孔e154内部设有复位弹簧,通过弹性力度的支撑使侧压轴e152向外推动,从而确保锥型销e153移动过程中能够对胶带e2与电线e5贴合的拐角处形成压力。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抬升板e64底部设有半圆形凹口,用于与内置扣球e65进行扣合固定,形成定位节点,方便对电线e5进行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碾送轮e122表面设有柱形硅胶粒,避免与胶带e2接触后被全面贴合,防止对粘性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原理:将胶带卷c放入分送主体e后端,此时手握把手a并推动控制推杆b使分送主体e与滑动底座f在地面上进行移动,进而将电线以及胶带进行铺设,覆面组件e1用于确保胶带、电线与地面的接触按压工作,移动过程中滑动底座f分别带动胶带卷c与卷线轮e4转动,此时电线e5与胶带e2同时进入覆面组件e1内部,抬升机构e6用于带动电线e5进行抬升移动,确保电线e5能够顺畅的进入进线口d内,进入覆面组件e1后,胶带e2处于电线e5上表面,且两侧贴合地面,经过输出口e13时通过弧形横截面e11压合胶带e2顶部,使其能够很好的固定在电线e5上,此时压胶机构e15对胶带e2两端进行压合,确保其与地面粘粘固定,两个压胶轮e151对向一端通过侧压轴e152带动锥型销e153与胶带e2折角处形成压合控制,有效避免了胶带e2处于紧绷状态,防止绷开脱落,侧向划臂e63通过内置扣球e65在抬升板e64上调整好固定位置,移动扣轮e61与定位轮e62形成的间距用于对电线e5进行滑动扣合,推进轮e3通过胶带卷c、卷线轮e4的带动进行旋转,并间断性带动抬升机构e6整体与电线e5一端上下移动,对电线e5起到了抬高以及拖曳的效果,避免电线e5位置过低与进线口d卡位,胶带e2进入预贴组件e12后通过碾送轮e122带动,且进线导轨e123将电线e5捋顺后与胶带e2汇合进行了预贴固定,避免了电线由于韧性导致持续弯曲。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涂抹器在铺胶过程中,对于电线与地面形成的拐角处不能很好的压实,胶带在短时间内容易局部并形成镂空,再加上电线本身带有一定的弯曲韧性,最终造成了胶带整体脱落的情况,有待优化,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电线e5与胶带e2通过覆面组件e1内的预贴组件e12进行汇合粘接,使电线e5在捋顺后进行了固定,再由两个压胶机构e15与弧形横截面e11的配合下进行了地面铺胶规定,且能够确保胶带e2折角处的牢固性,避免折角不到位导致脱胶的情况,此外,电线e5进入进线口d时通过抬升机构e6进行了上下移动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进线卡位的情况,且能够对电线e5形成预先拖曳的流程,有效确保了整体电线铺胶的顺畅,解决了胶带脱落的问题,铺胶后的电线牢固性更加的持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