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9275发布日期:2020-01-07 12: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



背景技术:

电力配网控制柜的存在有效提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集成度,其内安装有大量的电气元件和控制单元,大量的电气元件及控制单元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在控制柜中都配备有相应的散热结构,通过对控制柜内环境的散热来预防电气元件因高温而发生损坏或因高温引起的电气元件着火。传统的电力配网控制柜是通过电驱动的散热器配合控制柜上开设的通风孔来完成其内部的散热,电驱动的散热器需要消耗电能且其消耗电能后会产生一定热量,不仅达不到节能效果,而且其所产生热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控制柜内部散热效果。同时,传统的电力配网控制柜内电驱动的散热器在控制柜内持续运行,其不能根据控制柜内的实际温度进行自行调节运行与否,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势必耗费更多的电能并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不利于控制柜的有效散热和节能要求。另外,传统的电力配网控制柜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势必造成散热器的快速损坏,大大减小散热器使用寿命,提高散热器更换频率增加维护成本。再者,传统的电力配网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布局局促,空间有限,导致对控制柜内的电气元件的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控制柜内散热效果和电气元件的检修效率的电力配网控制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包括:

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的柱形凸台,所述柱形凸台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绕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旋转,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柱形凸台内壁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进气口的上方;

三个支撑杆绕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地安装在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所述三个支撑杆上端向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方向倾斜相同角度以形成锥形框架,所述锥形框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多个直径逐渐递减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电气元件;第一定位环环绕所述锥形框架并旋转安装于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

一柱形罩罩在所述锥形框架上,所述柱形罩的下端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中;所述柱形罩内顶部绕其中心轴线旋转安装有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弧心位于所述柱形罩中心轴线上的挡板;多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柱形罩顶部绕其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风槽配合;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驱动其摆动的记忆金属板。

其中,所述电机外壳上套装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周向均匀分布于其外柱面上的多个固定板与所述柱形凸台内壁连接。

其中,所述柱形罩下端内嵌入安装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端面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锁止环,与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配合的锁止环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柱形罩的下端面。

其中,绕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内壁上的多个圆柱形限位块,分别嵌入并竖直滑动于所述柱形罩的下端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槽内。

其中,三个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圆形顶板,所述圆形顶板的上表面中心处竖直安装有下粗上细的阶梯螺杆,所述阶梯螺杆穿过所述柱形罩顶部中心处的圆孔。

其中,轴孔内壁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带轮与所述阶梯螺杆的大直径部分螺纹配合,且所述第一带轮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柱形罩配合;阶梯螺杆小直径部分上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被与所述阶梯螺杆螺纹配合的螺母固定于所述阶梯螺杆上;所述顶盖上安装有驱动所述风扇旋转的太阳能板。

其中,所述柱形罩柱面上的开口处通过竖直的摆轴铰接有柜门,所述摆轴固装在柜门上;所述第一带轮被所述摆轴驱动旋转。

其中,所述摆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带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记忆金属板一端与相应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柱形罩的内顶部连接。

其中,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开有第一梯形环槽,且所述第一梯形环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定位环上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第一梯形导环,所述第一梯形导环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滑动于所述第一梯形环槽中。

其中,所述柱形凸台的上下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电缆孔,所述电缆孔与所述柱形罩内部相通,电缆经所述电缆孔进入所述柱形罩内并与安装于其内的电气元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环上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第二梯形导环,所述第二梯形导环绕所述柱形罩的中心轴线旋转滑动于所述柱形罩内顶部的第二梯形环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安装架上周向安装多个电气元件,且安装架的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大,保证下方的电气元件所散发的热量不经上方电气元件的阻挡就直接快速地上升并经上方的通风槽散溢出去,从而实现对电气元件的快速有效地散热。当柱形罩内的空气温度有所上升时,多个记忆金属板发生收缩形变,使得通风槽的通风口面积增大,增强通风槽的通风速度,加快柱形罩内热空气的散溢,对柱形罩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散热;同时,位于柱形罩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达到最高极限设定后,使得风扇旋转;风扇自柱形凸台侧面上的进气口从外界抽取冷空气,并把抽取的冷空气向上鼓送至柱形罩内,进入柱形罩内的冷空气在风扇的鼓动下持续上升,在圆形顶板的阻挡下,冷空气向四周散溢并对位于不同高度的电气元件形成冷却;同时,继续上升的冷冷空气对柱形罩内的热空气向上推送并将之推出柱形罩,从而对柱形罩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散热。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小功率的电机所耗能量极少,相对于传统的电驱动散热器,本发明耗能较少,并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内部温度和自动控制电机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散热效率较高。当柱形罩内的温度降低时,记忆金属板恢复原状,并通过相应连接板带动挡板对通风槽进行部分遮挡,减小通风槽的槽口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的灰尘进入柱形罩内,保证柱形罩内电气元件的清洁,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随着柱形罩内部温度降低到规定值后,风扇停止旋转,风扇停止耗能,进一步产生节能效果。本发明内的电气元件实现圆周层叠安装,有效增加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安装数量,充分发挥控制柜的利用率,减小控制柜数量及控制柜内的空间浪费,提高单个控制柜的利用率,减小控制柜数量增大所带来的成本增高。本发明中的柜门关闭状态下,柱形罩不会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当打开柜门对柱形罩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维护时,柱形罩可以发生相对于柱形凸台的旋转,使得柱形罩上的柜门开口处可以旋转至任意检修位置,完成对任意位置的电气元件的检修,有效提高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检修效率;使得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其其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摆轴、第二带轮、同步带、第一带轮及阶梯螺杆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柱形罩、柜门、摆轴及第二带轮配合透视示意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柱形罩、柜门、摆轴及第二带轮配合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阶梯螺杆、柱形罩、挡板、连接板及第二定位环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梯形导环、第二定位环、连接板、挡板及记忆金属板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杆、安装架、圆形顶板、阶梯螺杆及螺母配合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梯形导环、第一定位环及限位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9b是其剖面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柱形凸台及风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10b是其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缆及柱形凸台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柱形罩内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柱形凸台;2、第一梯形环槽;3、进气口;4、固定孔;5、电缆孔;6、电机;7、风扇;8、第一固定环;9、固定板;10、第一定位环;11、第一梯形导环;12、限位块;13、支撑杆;14、安装架;15、圆形顶板;16、阶梯螺杆;17、螺母;18、柱形罩;19、通风槽;20、限位槽;21、第二梯形环槽;22、柜门;24、摆轴;25、第二带轮;26、同步带;27、第一带轮;28、第二定位环;29、第二梯形导环;30、连接板;31、挡板;32、记忆金属板;33、顶盖;34、太阳能板;35、第二固定环;36、锁止环;37、电缆;38、冷空气;39、热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配网控制柜,包括:

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的柱形凸台,所述柱形凸台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绕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旋转,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柱形凸台内壁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进气口的上方;

三个支撑杆绕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地安装在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所述三个支撑杆上端向所述柱形凸台的中心轴线方向倾斜相同角度以形成锥形框架,所述锥形框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多个直径逐渐递减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电气元件;第一定位环环绕所述锥形框架并旋转安装于所述柱形凸台的上端面;

一柱形罩罩在所述锥形框架上,所述柱形罩的下端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中;所述柱形罩内顶部绕其中心轴线旋转安装有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弧心位于所述柱形罩中心轴线上的挡板;多个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柱形罩顶部绕其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风槽配合;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驱动其摆动的记忆金属板。

具体地,如图1a、1b、2所示,它包括柱形凸台1、电机6、风扇7、第一定位环10、限位块12、支撑杆13、安装架14、圆形顶板15、阶梯螺杆16、螺母17、柱形罩18、柜门22、摆轴24、第一带轮27、第二定位环28、连接板30、挡板31、记忆金属板32、顶盖33、太阳能板34、第二固定环35、锁止环36,其中如图2、10a、10b所示,中空的柱形凸台1固定在地面上,柱形凸台1内安装有电机6,电机6输出轴上安装有风扇7;风扇7绕柱形凸台1的中心轴线旋转,且风扇7位于柱形凸台1内壁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进气口3的上方。如图1a、1b、8所示,三个支撑杆13绕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地安装在柱形凸台1上端面,且三个支撑杆13上端向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方向倾斜相同角度;三个支撑杆13所形成的锥形框架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多个直径逐渐递减的环形安装架14,安装架14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电气元件;三个支撑杆13的顶端安装有圆形顶板15,圆形顶板15的上表面中心处竖直安装有下粗上细的阶梯螺杆16。

如图1a、1b、2、11所示,第一定位环10环绕三个支撑杆13形成的锥形框架旋转于柱形凸台1的上端面。如图1、3、12所示,柱形罩18罩于三个支撑杆13所形成的锥形框架上,阶梯螺杆16穿过柱形罩18顶部中心处的圆孔。如图2、4、9a、9b所示,柱形罩18的下端嵌入第一定位环10中,且绕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于第一定位环10内壁上的多个圆柱形限位块12分别嵌入并竖直滑动于柱形罩18下端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限位槽20内。如图2、11所示,柱形罩18下端内嵌入安装有第二固定环35,第二固定环35下端面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上端面配合的锁止环36的下端面低于柱形罩18下端面,锁止环36具有弹性。如图3、6、7所示,柱形罩18内顶部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有第二定位环28。如图6、7所示,第二定位环28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连接板30,每个连接板30上安装有弧心位于柱形罩18中心轴线上的挡板31。如图3、5、6所示,多个挡板31分别与柱形罩18顶部绕其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通风槽19配合;每个连接板30上安装有驱动其摆动的记忆金属板32。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配合,挡板31、通风槽19和记忆金属板32均为弧形。

如图3所示,轴孔内壁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带轮27与阶梯螺杆16的大直径部分螺纹配合,且第一带轮27与下方的柱形罩18配合。如图1a、1b、4所示,柱形罩18柱面上的开口处通过竖直的摆轴24铰接有柜门22,摆轴24固装在柜门22上。如图3所示,第一带轮27被摆轴24驱动旋转;阶梯螺杆16小直径部分上安装有顶盖33,顶盖33被与阶梯螺杆16螺纹配合的螺母17固定于阶梯螺杆16上。如图1a、1b所示,顶盖33上安装有驱动风扇7旋转的太阳能板34。

如图1a、1b、10a、10b所示,上述柱形凸台1通过其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孔4与地脚螺栓的配合被固定安装于地面上。如图11所示,电机6外壳上套装有第一固定环8,第一固定环8通过周向均匀分布于其外柱面上的多个固定板9与柱形凸台1内壁连接。

如图6所示,上述记忆金属板32一端与相应连接板30连接,另一端与柱形罩18内顶部连接。

如图10a、10b所示,上述柱形凸台1的上端面开有第一梯形环槽2,且第一梯形环槽2的中心轴线与柱形凸台1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2、9a、9b、11所示,第一定位环10上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第一梯形导环11,第一梯形导环11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滑动于第一梯形环槽2中。第一梯形环槽2与第一梯形导环11的配合对第一定位环10在柱形凸台1上端面的旋转滑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如图10a、10b、11所示,上述柱形凸台1的上下端面之间开有贯通的电缆孔5,电缆孔5与柱形罩18内部相通;外界被地埋的电缆37经电缆孔5进入柱形罩18内并与安装于其内的电气元件电连接。

如图3、5a、5b、7所示,上述第二定位环28上安装有同中心轴线的第二梯形导环29,第二梯形导环29绕柱形罩18中心轴线旋转滑动于柱形罩18内顶部的第二梯形环槽21中。

如图3所示,上述摆轴24上安装有第二带轮25,第二带轮25通过同步带26与第一带轮27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锁止环36由橡胶制成。

如图11、12所示,因为控制柜内部热空气上升形成负压,外侧的冷空气在没有风扇驱动下,也会从周围进入到热空气通道中进行散热;另外一部分冷空直线上升到最高处,因为圆形顶板15的存在,使得被风扇7送入柱形罩18内的冷空气38在遇到圆形顶板15时其运动路线发生改变,冷空气38向四周进行扩散运动,向四周扩散运动的冷空气38对位于不动高度位置安装架14上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冷却和空气交换,进而对柱形罩18内的所有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散热。

风扇7的设计,在温度超过最高限定后绕柱形凸台1的中心轴线旋转,且风扇7位于柱形凸台1内壁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进气口3的上方,保证旋转的风扇7在经多个进气口3对外进行吸气的同时向上方的柱形罩18内送气,增加冷气进入量,增加了散热效果。

如图8、12所示,三个支撑杆13绕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地安装在柱形凸台1上端面,且三个支撑杆13上端向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方向倾斜相同角度,三个支撑杆13所形成的的锥形框架上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多个直径逐渐递减的安装架14,安装架14呈环形,其上沿周向安装有多个电气元件,这种结构保证位于下方的安装架14上的电气元件所散发的热量39在上升过程中不会被上方的电气元件所阻挡,避免下方电气元件散发的热量39在上升过程中对上方的电气元件的间接加热,影响上方电气元件的散热效果;同时,下方的电气元件所散发的热量39在不受到上方电气元件的阻挡下快速上升并从通气槽中排出,加快散热速度。随着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下侧的孔进入,形成了散热循环,散热效果较好。

本发明中太阳能板34与驱动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蓄电池和电机6电连接;温度传感器位于柱形罩18内,对柱形罩18内的空气温度进行监测;一旦柱形罩18内的温度升高到限定值,温度传感器就会反馈信号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控制电机6运行,电机6带动风扇7旋转,风扇7促进外界冷空气38经柱形凸台1侧面上的进气口3进入柱形凸台1内部并被风扇7鼓送至上方柱形罩18内,同时冷空气38对柱形罩18内的热空气形成向上的推送,使得热空气经上方的通气槽快速流出柱形罩18,从而对柱形罩18形成有效的散热降温;蓄电池保证驱动电路和电机6的运行。

本发明中的电机6功率较小,价格便宜;电机6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本发明中记忆金属板32当其周围温度升高到规定值时将发生收缩,记忆金属板32对相应连接板30形成相对于柱形罩18的摆动,绕柱形罩18中心轴线摆动的连接板30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挡板31同步摆动并逐渐解除对相应通风槽19的遮挡,使得通风槽19的实际通风面积增大,从而加快柱形罩18内的热空气的外放,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散热。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柜门22上锁关闭,电机6不运行,风扇不旋转;多个挡板31分别对相应通风槽19形成部分遮挡,记忆金属板32处于伸展状态;第一带轮27对柱形罩18顶端接触并对其进行向下挤压;锁止环36发生形变且与柱形凸台1的上端面接触并对其形成挤压,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具有很大摩擦力;此时,在外力作用下,柱形罩18不会发生相对于柱形凸台1的旋转。

本发明保持初始状态时的散热流程如下:

本发明中安装架14上周向安装多个电气元件,且安装架14的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大;位于不同高度的电气元件在散热过程中,下方的电气元件所散发的热量39不会受到上方电气元件的阻挡而直接快速上升并经通风槽19排出柱形罩18;同时,外界冷空气38经柱形凸台1侧面的多个进气口3进入柱形罩18内,实现柱形罩18内的冷热空气的交替,对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散热效果。

当柱形罩18内电气元件所产生的热量39达到一定程度时,柱形罩18内的温度上升,多个记忆金属板32发生收缩形变,使得多个连接板30同时带动相应挡板31解除对相应通风槽19的遮挡,使得通风槽19的通风口面积增大,增强通风槽19的通风速度,加快柱形罩18内热空气的散溢,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散热;同时,当热量产生过多,温度超过所设定的温度极限后,位于柱形罩18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温度,并通过驱动电路带动电机6运行,电机6带动风扇7旋转;风扇7自柱形凸台1侧面上的进气口3从外界抽取冷空气38,并把抽取的冷空气38向上鼓送至柱形罩18内,进入柱形罩18内的冷空气38在风扇7的鼓动下持续上升,在圆形顶板15的阻挡下,冷空气38向四周散溢并对位于不同高度的电气元件形成冷却;同时,继续上升的冷空气38对柱形罩18内的热空气向上推送并将之推出柱形罩18,从而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散热。本发明通过设计合理的控制柜结构使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电辅助风扇散热,仅依靠自身的冷热气流循环即可,当温度过高后才需要太阳能储存的电来辅助风扇散热。

当柱形罩18内的温度降低时,记忆金属板32恢复原状,并通过相应连接板30带动挡板31对通风槽19进行部分遮挡并恢复初始状态;同时,随着柱形罩18内部温度的降低,温度传感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电机6停止运行,风扇7停止旋转。此时,本发明内部的电气元件的散热恢复至其初始状态时的散热状态。

当需要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维护时,先打开柜门22;在柜门22打开过程中,柜门22带动摆轴24旋转,摆轴24带动第二带轮25同步旋转,第二带轮25通过同步带26带动第一带轮27旋转;由于第一带轮27与阶梯螺杆16螺纹配合,所以旋转的第一带轮27沿阶梯螺杆16轴向向上运动;第一带轮27逐渐解除对柱形罩18的压迫和挤压,锁止环36的形变逐渐消失,锁止环36对柱形凸台1的压迫逐渐减小;在锁止环36恢复力的作用下,锁止环36通过第二固定环35带动柱形罩18沿柱形凸台1中心轴线竖直向上运动,柱形罩18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所有部件同步运动,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当柜门22打开至极限时,第一带轮27沿阶梯螺杆16轴向向上运动至极限,锁止环36形变完全消失,柱形罩18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所用部件向上运动至极限位置,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小;在较小外力作用下,柱形罩18就可以发生相对于柱形凸台1的旋转;此时,双手作用于柱形罩18,使其相对于柱形凸台1旋转;使得柱形罩18上的柜门22开口处旋转至需要检修的电气元件所在的位置,并对其进行检修。

待结束后,关闭柜门22,柜门22带动摆轴24反向旋转,摆轴24带动第二带轮25同步反向旋转,第二带轮25通过同步带26带动第一带轮27反向旋转;由于第一带轮27与阶梯螺杆16螺纹配合,所以反向旋转的第一带轮27沿阶梯螺杆16轴向向下运动;第一带轮27逐渐恢复对柱形罩18的压迫和挤压,锁止环36逐渐发生形变且形变量逐渐增大,锁止环36对柱形凸台1的压迫逐渐增大,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当柜门22完全关闭时,第一带轮27沿阶梯螺杆16轴向向下运动至初始位置,锁止环36形变量达到初始状态,柱形罩18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所用部件向下运动至初始位置,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此时,在锁止环36与柱形凸台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柱形罩18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柱形凸台1的旋转;整个设备被固定,然后锁上柜门22即可。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安装架14上周向安装多个电气元件,且安装架14的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增大,保证下方的电气元件所散发的热量39不经上方电气元件的阻挡就直接快速地上升并经上方的通风槽19散溢出去,从而实现对电气元件的快速有效地散热。当柱形罩18内的空气温度有所上升时,多个记忆金属板32发生收缩形变,使得通风槽19的通风口面积增大,增强通风槽19的通风速度,加快柱形罩18内热空气的散溢,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散热;同时,位于柱形罩18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变化,当温度增加到限定值后,控制风扇7旋转;风扇7自柱形凸台1侧面上的进气口3从外界抽取冷空气38,并把抽取的冷空气38向上鼓送至柱形罩18内,进入柱形罩18内的冷空气38在风扇7的鼓动下持续上升,在圆形顶板15的阻挡下,冷空气38向四周散溢并对位于不同高度的电气元件形成冷却;同时,继续上升的冷空气38对柱形罩18内的热空气向上推送并将之推出柱形罩18,从而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形成有效的散热。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小功率的电机6所耗能量极少,相对于传统的电驱动散热器,本发明耗能较少,并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内部温度和自动控制电机6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散热效率较高。当柱形罩18内的温度降低时,记忆金属板32恢复原状,并通过相应连接板30带动挡板31对通风槽19进行部分遮挡,减小通风槽19的槽口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的灰尘进入柱形罩18内,保证柱形罩18内电气元件的清洁,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随着柱形罩18内部温度的降低,风扇7停止旋转,风扇7停止耗能,进一步产生节能效果。本发明内的电气元件实现圆周层叠安装,有效增加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安装数量,充分发挥控制柜的利用率,减小控制柜数量及控制柜内的空间浪费,提高单个控制柜的利用率,减小控制柜数量增大所带来的成本增高。本发明中的柜门22关闭状态下,柱形罩18不会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当打开柜门22对柱形罩18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维护时,柱形罩18可以发生相对于柱形凸台1的旋转,使得柱形罩18上的柜门22开口处可以旋转至任意检修位置,完成对任意位置的电气元件的检修,有效提高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检修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