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670发布日期:2020-04-21 2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架(1)为倒置u形框架;电缆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4组腰型孔;依次为第一腰型孔组(11)、第二腰型孔组(12)、第三腰型孔组(13)和第四腰型孔组(14);电缆支架(1)每个侧壁分别设置有1组第五腰型孔组(15);2组第五腰型孔组(15)对称分布;且电缆支架(1)每个侧壁设置有1个大减轻孔组(16);2组大减轻孔组(16)对称分布;电缆支架(1)每个侧壁的2端面分别设置有1个小减轻孔组(17);共4个小减轻孔组(17);每个侧壁2端面的2组小减轻孔组(17)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电缆支架(1)高为230mm;宽为125mm;厚度为45mm;电缆支架(1)采用铝合金材料,牌号为2a12t4;电缆支架(1)质量小于17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型孔组(11)包括3个腰型孔(2);3个腰型孔(2)沿电缆支架(1)的顶部轴向均匀分布;第二腰型孔组(12)包括2个腰型孔(2);2个腰型孔(2)沿电缆支架(1)的顶部轴向均匀分布;第三腰型孔组(13)包括2个腰型孔(2);2个腰型孔(2)沿电缆支架(1)的顶部轴向均匀分布;第四腰型孔组(14)包括3个腰型孔(2);3个腰型孔(2)沿电缆支架(1)的顶部轴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孔(2)为矩形通孔结构;长为22mm;宽为5mm;第一腰型孔组(11)、第二腰型孔组(12)、第三腰型孔组(13)和第四腰型孔组(14)中各组腰型孔内相邻2个腰型孔(2)的间距l1为5-7mm;第一腰型孔组(11)、第二腰型孔组(12)、第三腰型孔组(13)和第四腰型孔组(14)相邻2组腰型孔的间距l2为10-1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腰型孔组(15)包括3个腰型孔(2);3个腰型孔(2)沿电缆支架(1)侧壁竖直方向分布;从上至下,第一个腰型孔(2)与第二个腰型孔(2)的间距为l1;第二个腰型孔(2)与第三个腰型孔(2)的间距为l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减轻孔组(16)包括3个大减轻孔(3);3个大减轻孔(3)沿电缆支架(1)侧壁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大减轻孔(3)为矩形通孔结构;大减轻孔(3)长l3为40mm;宽l4为25mm;相邻2个大减轻孔(3)的间距l5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减轻孔组(17)包括12个小减轻孔(4);12个小减轻孔(4)沿电缆支架(1)侧壁端面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小减轻孔(4)为矩形通孔结构;小减轻孔(4)常委6mm;宽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架(1)的使用过程为:

将外部电缆通过锦纶胶带进行外壁缠绕;将环状特氟龙扎带穿过相邻2个腰型孔(2);将外部电缆穿过环状特氟龙扎带;使外部电缆缠绕锦纶胶带的部分与特氟龙扎带的内壁接触;拉紧特氟龙扎带实现对外部电缆的绑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氟龙扎带的带宽分为4.8mm和7.6mm两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当相邻2个腰型孔(2)间距为l1时,使用带宽为4.8mm的特氟龙扎带;且带宽为4.8mm的特氟龙扎带用绑缚的外部电缆直径不大于25mm;当相邻2个腰型孔(2)间距为l2时,使用带宽为7.6mm的特氟龙扎带;且带宽为7.6mm的特氟龙扎带绑缚的外部电缆直径为25-3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网络化电缆支架,属于高轨卫星设计领域;电缆支架为倒置U形框架;电缆支架的顶部设置有4组腰型孔;依次为第一腰型孔组、第二腰型孔组、第三腰型孔组和第四腰型孔组;电缆支架每个侧壁分别设置有1组第五腰型孔组;2组第五腰型孔组对称分布;且电缆支架每个侧壁设置有1个大减轻孔组;2组大减轻孔组对称分布;电缆支架每个侧壁的2端面分别设置有1个小减轻孔组;共4个小减轻孔组;每个侧壁2端面的2组小减轻孔组对称分布;本发明利用改良的支架开拓上层空间、形成网格交织的电缆布局技术,进而提高卫星总装设计及实施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薛碧洁;印璞;范丹;杨闻;邹爽;高新宇;钟红仙;邹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