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9104发布日期:2020-03-24 20:5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缆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风电向陆地输电或陆地电网向海上钻井石油平台输电时,必然要穿越海岸防波堤。我国海岸防波堤的基础多为抛石结构,即防波堤的基础由杂乱无序的抛石挤压淤泥、自然沉降而成,抛石的结构、形状大小不均匀,抛石的最终沉降至稳定的年限无法确定,即可能一直在沉降。目前高压电缆穿越海岸防洪多采用水平定向钻工艺,该工艺虽然不需要对海岸防波堤进行开挖,但因抛石沉降的最终深度不确定,水平定向钻的钻头极易碰到沉降中的抛石而造成钻进失败或回拖管道时破坏管道,风险极大;且采用水平定向钻工艺的造价和工期过长,不利于缩短工程周期,因此,提出本发明技术方案以解决穿越防波堤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电缆通道,该高压电缆通道结构简单,组建工序简单且结构牢固,便于快速铺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包括提升管道、第一工作井、第二工作井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井相连,所述提升管道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与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提升管道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

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包括提升管道底板和两块提升管道侧板,所述提升管道底板与所述两块提升管道侧板围合形成供电缆穿行的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以及所述提升管道的下方均设有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或所述提升管道相连,所述桩基础的第二端预埋在地下。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00-3000mm,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500-2500mm。

优选的,所述工作井底板、工作井侧板、工作井盖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

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的长度为8000-12000mm,所述容纳槽的槽宽取值范围为500-2500mm,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取值范围为500-2500mm。

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侧板和所述提升管道底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为金属管或塑胶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径范围为200-520mm,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厚为10-30mm。

优选的,所述桩基础的直径范围为1000-2000mm,所述桩基础的长度范围为10000-35000mm。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高压电缆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电缆通道,电缆通过提升管道由海上提升到高位至第一二工作井处,并通过连接管道通过堤坝,在第一工作井内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横跨在堤坝两侧,所述连接管道位于堤坝上方,由此避免了在堤坝进行钻孔,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避免了堤坝沉降造成电缆受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确保了电缆的工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高压电缆通道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高压电缆通道的轴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工作井,11、工作井侧板,12、连接通孔,13、工作井盖板,2、第二工作井,3、连接管道,4、提升管道,5、第一桩基础,6、第二桩基础,7、第三桩基础,8、第四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包括提升管道4、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3,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通过连接管道3相连,可根据需要连接的电缆数量对连接管道3的数量进行调整,当所需的电缆组数为一组时,可设置一条连接管道3,当需连接的电缆组数为多组时,设置对应条数的连接管道3,提升管道4的一端与第一工作井1相连,提升管道4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

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13,由此确保工作井内的电缆不受外界破坏,与连接管道3和提升管道4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12。连接通孔12的直径与连接管道3的外径相等。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电缆通过提升管道4由海上提升到高位至第一二工作井处,并通过连接管道3通过堤坝,在第一工作井1内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横跨在堤坝两侧,连接管道3位于堤坝上方,由此避免了在堤坝进行钻孔,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避免了堤坝沉降造成电缆受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确保了电缆的工作安全。

进一步地,提升管道4包括提升管道底板和两块提升管道侧板,提升管道底板与两块提升管道侧板围合形成供电缆穿行的容纳槽,提升管道底板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由此便于电缆由海上提升到高处,倾斜设置避免了直接转角设置对电缆造成损坏,提高了电缆的寿命。

优选的,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的下方均设有桩基础,桩基础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或提升管道4相连,桩基础的第二端预埋在地下,由此防止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沉降,可根据实际铺设时提升管道4的长度对提升管道4下方的桩基础的数量进行调整,由此可以确保提升管道4不发生沉降。在本实施例中,在提升管道4下设置第一桩基础5和第二桩基础6,在第二工作井2下设置第三桩基础7,在第一工作井1下设置第四桩基础8,由此避免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的沉降。

其中,容纳腔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00-3000mm,容纳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500-2500mm,由此便于转换线路的连接,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操作人员对工作井内的电缆进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井底板、工作井侧板11、工作井盖板13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由此确保工作井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工作井受损,进一步地提高工作井的寿命。

此外,提升管道4的长度为8000-12000mm,由此便于电缆在容纳槽内爬坡,容纳槽的槽宽取值范围为500-2500mm,容纳槽的槽深取值范围为500-2500mm,由此确保电缆完全容纳在容纳槽内,避免电缆受损。

优选的,提升管道侧板和提升管道底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由此确保提升管道4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提升管道4受损,进一步地提高提升管道4的寿命。

可选的,连接管道3为金属管或塑胶管。具体的,连接管的外径范围为200-520mm,连接管的管壁厚为10-30mm。由此确保连接管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连接管受损,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管的寿命。

优选的,桩基础的直径范围为1000-2000mm,桩基础的长度范围为10000-35000mm。由此确保桩基础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桩基础受损,进一步地提高桩基础的寿命。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电缆顺利从海陆交界处开始爬坡上岸至第二工作井2,并在第二工作井2中完成由提升管道4的斜爬坡段到连接管道3水平管道段的转换;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之间通过堤顶路面水平连接管道3连接,行成堤顶水平海缆段;在第一工作井1中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转换接头转换,即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和转换,行成一种高压海缆穿越防波堤快速组合通道,为海上风电向陆地输电或陆地电网向海上钻井石油平台输电提供保障。工作井底部分别设置桩基础,桩基础与防波堤独立受力,不会因防波堤的沉降而导致桩基础沉降,最终防止了工作井、工作井的沉降;同理,桩基础与防波堤独立受力,最终防止了爬坡通道的沉降;堤顶路面水平管道连接工作井和工作井,行成堤顶水平海缆段;提升管道4所需的桩基础的数量根据爬坡的坡高确定。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通道因防波堤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管道的不均匀沉降,影响海缆运行安全,相比常规水平定向钻穿越工艺节约了工期、安全可靠、降低了工程造价。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其高压电缆通道电缆通过提升管道4由海上提升到高位至第一二工作井处,并通过连接管道3通过堤坝,在第一工作井1内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横跨在堤坝两侧,连接管道3位于堤坝上方,由此避免了在堤坝底部进行钻孔,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避免了堤坝沉降造成电缆受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确保了电缆的工作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