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0551发布日期:2020-02-08 05:4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插头。



背景技术:

有相关实验者收集了五种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手机充电器,并来到某大学物理学院一探究竟。通过检测,五款充电器在不连接手机的情况下,其中有三款显示出来了有电流读数,那充电器在正常充电的时候工作电流有多大呢?随后连接手机继续测试。

实验过后发现,插座上的充电器在不连接手机的时候,相比较正常充电时的电流来说小了很多,有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期放在插座上不拔的话,会不会严重到有火灾隐患呢?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解释说:“从实验中发现,充电器只要接到线路板上,即使没有负载,它也会产生一定的电流,有的电流小,有的电流比较大。这是因为充电器是一个变压和整流的器件,它插在线路板上以后,就通上了电,那么它要消耗一定的电流,并且一直处在工作状态。”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充电器是把高压电变为低压直流电的一个器件,如果充电器放在插线板上长期不拔,它会持续发热,从而加速器件和材料的老化,这样的话容易产生短路或者高压击穿,从而引发火灾隐患。

因此,现阶段需要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插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插头,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比如:充电器是把高压电变为低压直流电的一个器件,如果充电器放在插线板上长期不拔,它会持续发热,从而加速器件和材料的老化,这样的话容易产生短路或者高压击穿,从而引发火灾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充电插头,包括智能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按键设置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异常报警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是否正常,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连接的充电设备的电量是否充满,还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是否连接有充电设备,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继电器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导通或者关断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的连接;

所述按键设置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按键对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温度信息,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存储保证所述智能充电插头正常工作的温度阈值信息,并接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温度阈值信息的调用;

所述异常报警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异常报警;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异常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还用于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信息达到所述温度阈值信息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按键设置模块的输入信号时,根据该输入信号对所述继电器模块进行相应的控制;

还包括过流过压检测模块,所述过流过压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过流过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是否存在过流过压,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存在过流过压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

还包括自用微电源,所述自用微电源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当与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连接的充电设备还剩余部分电量时,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由所述充电设备供电,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当与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连接的充电设备电量用尽时,所述自用微电源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供电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或手动操作所述按键设置模块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指令,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一端固定设置有金属插片,所述插头外壳另一端通过导线孔与充电导线连接,且所述插头外壳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外壳上端固定设置有多功能箱,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和自用微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多功能箱中,所述按键设置模块设置在所述多功能箱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多功能箱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是否起火,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烟雾传感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过流过压检测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置于所述多功能箱上端,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通过灭火继电器与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当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产生烟雾时直接驱动所述灭火继电器导通,从而启动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对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进行灭火。

进一步的,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外侧底部设置有干粉喷射管,所述干粉喷射管的关口对准所述导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顶部设置有干粉观察窗。

进一步的,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语音提示装置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语音提示;且所述数据存储装置还存储有第一语音信息、第二语音信息、第三语音信息和第四语音信息;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异常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二语音信息;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信息达到所述温度阈值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三语音信息;当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产生烟雾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四语音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即使充电器放在插线板上长期不拔的情况,当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会自动将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从外部看上去插头还是和插板或电源端连接的,但是其内部电路已经断开,即使充电器长时间插在插板或电源端上也不会造成危险;等插头输出端连接有充电设备后,又重新导通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进行充电,非常安全可靠。

(2)即使智能充电插头内部不慎发生起火燃烧的情况,由于防火材料的插头外壳,也不会对充电的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可最小化起火事故。

(3)直接由烟雾传感器驱动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并且干粉喷射口正对导线孔和充电导线,直接有效的进行灭火,增大了灭火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喷射干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充电插头,包括智能控制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按键设置模块7、温度检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异常报警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是否正常,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即智能控制模块可实时接收智能充电插头输入正常与否的信息;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连接的充电设备的电量是否充满,还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是否连接有充电设备,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即智能控制模块可实时接收: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连接的充电设备的电量是否充满的信息、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是否连接有充电设备的信息;

所述继电器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导通或者关断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的连接;即继电器模块受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且继电器模块是导通或者关断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连接的执行元件;

所述按键设置模块7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按键对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如:继电器模块的导通和关断可由按键设置模块来手动控制等;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温度信息,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即智能控制模块可实时掌握智能充电插头的温度信息,能够及时进行相关反应;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存储保证所述智能充电插头正常工作的温度阈值信息,并接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对所述温度阈值信息的调用;

所述异常报警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异常报警;如:扬声器声音报警、led闪光灯报警等方式;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异常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还用于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信息达到所述温度阈值信息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按键设置模块的输入信号时,根据该输入信号对所述继电器模块进行相应的控制;

还包括过流过压检测模块,所述过流过压检测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过流过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是否存在过流过压,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出端存在过流过压时,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并控制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动作;

还包括自用微电源,所述自用微电源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当与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连接的充电设备还剩余部分电量时,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由所述充电设备供电,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当与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连接的充电设备电量用尽时,所述自用微电源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供电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或手动操作所述按键设置模块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指令,从而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将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导通。

通过上述方案,即使充电器放在插线板上长期不拔的情况,当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会自动将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切断,从外部看上去插头还是和插板或电源端连接的,但是其内部电路已经断开,即使充电器长时间插在插板或电源端上也不会造成危险;等插头输出端连接有充电设备后,又重新导通智能充电插头与电源端进行充电,非常安全可靠。

为了防止智能充电插座因为过热而起火,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插头外壳1,所述插头外壳一端固定设置有金属插片2,所述插头外壳另一端通过导线孔3与充电导线4连接,且所述插头外壳采用防火材料制成。即使智能充电插头内部不慎发生起火燃烧的情况,由于防火材料的插头外壳,也不会对充电的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可最小化起火事故。

为了将插头本身的电路部分和用于控制插头的智能控制部分分隔开,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外壳上端固定设置有多功能箱6,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和自用微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多功能箱中,所述按键设置模块设置在所述多功能箱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多功能箱采用防火材料制成。将两部分分隔开可避免插头外壳内集成大量线路而发生电路短路现象。

为了防止智能控制模块或其他检测模块发生故障,导致检测不精确不及时,从而发生火灾等情况,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智能充电插头是否起火,并向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反馈;

所述烟雾传感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过流过压检测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插头外壳内部。烟雾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插头是否着火,并发送相应的检测信息。

由于插头外壳内部可能会发生起火事故,虽然插头外壳是防火的,但是火势有可能沿着导线孔3与充电导线4蔓延出来,甚至烧毁充电设备5,进而引发大型火灾,所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干粉自动灭火装置8,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置于所述多功能箱上端,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通过灭火继电器与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当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产生烟雾时直接驱动所述灭火继电器导通,从而启动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对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进行灭火;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外侧底部设置有干粉喷射管10,所述干粉喷射管的关口对准所述导线孔。因为智能控制模块可能已经被烧毁,所以直接由烟雾传感器驱动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并且干粉喷射口正对导线孔和充电导线,直接有效的进行灭火,增大了灭火的效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顶部设置有干粉观察窗9。用于用户观测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内部的干粉剩余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语音提示装置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语音提示;且所述数据存储装置还存储有第一语音信息、第二语音信息、第三语音信息和第四语音信息;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的输入异常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设备的电量充满或所述智能充电插头输出端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二语音信息;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信息达到所述温度阈值信息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三语音信息;当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智能充电插头产生烟雾时,控制所述语音提示装置播放所述第四语音信息。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语音提示来快速知晓智能充电插头的实时情况,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