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7723发布日期:2020-06-26 22:4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开/关闭排水阀的排水阀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开/关闭洗衣机等的排水阀的排水阀驱动装置,有具备与排水阀连接的排水阀驱动部件和驱动排水阀驱动部件的齿轮电动机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线材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齿轮电动机具备外壳、收容于外壳的内侧的电动机以及传动轮系。电动机部的驱动力通过传动轮系传递给作为输出部件的带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6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卷取线材的带轮配置于齿轮电动机外壳的外侧。带轮与配置于齿轮电动机的外壳的开口处的输出小齿轮啮合。在外壳上,固定有覆盖带轮的被覆外壳。

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作为输出部件的带轮配置于收容电动机及传动轮系的外壳的外侧并收容于被覆外壳中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因为装置的高度成为将外壳的高度和被覆外壳的高度相加的总高度,所以存在大型化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将带轮收容在收容电动机及传动轮系的外壳内的结构。在将带轮收容在收容电动机及传动轮系的外壳内的情况下,需要在外壳上设置引出线材的开口部。

但是,在收容电动机及传动轮系的外壳上设置了引出线材等排水阀驱动部件的开口部的情况下,水和异物可能会从开口部侵入而导致内部的传动轮系、电动机发生故障。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连接排水阀的排水阀驱动部件的排水阀驱动装置,抑制水和异物向收容连接排水阀驱动部件的输出部件及驱动部的外壳的侵入。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排水阀驱动部件,所述排水阀驱动部件连接排水阀;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所述排水阀驱动部件;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输出部件;以及外壳,所述外壳收容所述输出部件及所述驱动部,所述外壳具备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备:第一侧壁部、将所述第一侧壁部切口而成的开口部、沿着所述开口部的边缘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外周面突出的挡水部、从所述第一侧壁部向所述第二外壳侧延伸的第二外壳覆盖部、以及在所述第二外壳覆盖部的内侧沿着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外壳具备与所述第一侧壁部连接的第二侧壁部,在所述第二侧壁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嵌合的第二台阶部,将从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方向设为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外壳覆盖部的前端比所述第一台阶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本发明中,像这样在用于将排水阀驱动部件引出到外壳的外部的开口部的边缘设置有挡水部,所以水和异物不易从开口部侵入。因此,即使在将连接有排水阀驱动部件的输出部件收容于与驱动部相同的外壳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和异物向外壳的侵入。另外,第一外壳和第二壳的连接部位成为使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嵌合的嵌合部,且从第一外壳侧覆盖嵌合部的第二外壳覆盖部的前端延伸至比构成嵌合部的第一台阶部靠第二外壳侧(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水从第一外壳侧溅出,水也不会到达嵌合部,而且即使水从第二外壳侧溅出,水也不易到达嵌合部。因此,水和异物不易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部位侵入。如上所述,能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向外壳的侵入,由此,能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导致的动作不良。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的间隙中涂布有密封剂。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从第一外壳和第二壳的连接部位(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的嵌合部)的侵入。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台阶部具备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内周侧凹陷形成的内侧凹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具备与所述内侧凹部嵌合的内侧凸部。当使嵌合面的凹凸这样配置时,与使凹凸颠倒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嵌合面和第二外壳覆盖部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水从第二外壳侧溅出的情况下,水不易到达嵌合部。因此,能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配置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的板,所述板与所述开口部对置,所述排水阀驱动部件穿过贯通所述板的贯通部。这样一来,即使水和异物从开口部侵入,也能够通过板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因此,水和异物不易到达输出部件和驱动部这一侧。因此,能够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导致的输出部件和驱动部的动作不良。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贯通部涂布有密封剂,所述密封剂密封所述板和所述排水阀驱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这样一来,水和异物不易从板和排水阀驱动部件的间隙侵入到输出部件和驱动部这一侧。因此,能够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导致的输出部件和驱动部的动作不良。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排水阀驱动部件是线材,所述输出部件是卷绕所述线材的带轮。这样,通过使用柔性的线材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能够在不与开口部接触的范围内改变引出线材的方向。因此,排水阀驱动装置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另外,即使固定排水阀驱动装置时的位置精度低,也能够经由线材打开/关闭排水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用于将排水阀驱动部件引出到外壳的外部的开口部的边缘设置有挡水部,所以水和异物不易从开口部侵入。因此,即使在将连接排水阀驱动部件的输出部件收容于与驱动部相同的外壳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和异物向外壳的侵入。另外,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部位成为使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嵌合的嵌合部,且从第一外壳侧覆盖嵌合部的第二外壳覆盖部的前端延伸至比构成嵌合部的第一台阶部靠第二外壳侧(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水从第一外壳侧溅出,水也不会到达嵌合部,而且即使水从第二外壳侧溅出,水也不易到达嵌合部。因此,水和异物不易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部位侵入。由此,能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向外壳的侵入,因此能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导致的动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拆下了第一外壳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从第一方向的一侧观察第一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的a-a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1的b-b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观察第二外壳、带轮、板以及线材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从开口部侧观察的带轮及线材位置限制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水阀驱动装置;2…齿轮单元;10…线材;11…带轮;12…槽;13…板;14…贯通部;15…限制部;16…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7…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8…矩形凹部;19…线材位置限制部;20…外壳;21…第一外壳;22…第二外壳;23…开口部;24…挡水部;40…电动机;41…电动机外壳;42…支承板;43…线圈骨架;44…定子线圈;45…转子;50…传动轮系;51…转子小齿轮;52…行星齿轮机构;53…减速齿轮;54…输出齿轮;60…第一离合机构;70…旋转限制机构;80…第二离合机构;151…第一限制部;152…第二限制部;160…第一槽部;161…第一壁部;162…第二壁部;163…第三壁部;170…第二槽部;171…第一壁部;172…第二壁部;173…第三壁部;181…第一矩形凹部;182…第二矩形凹部;210…上板部;211…第一侧壁部;212…第二外壳覆盖部;213…第一台阶部;214…内侧凸部;215…外侧凹部;216、217…平面部;220…底板部;221…第二侧壁部;222…圆形凹部;223…第二台阶部;224…内侧凹部;225…外侧凸部;241…倾斜面;d…线材直径;s…线材位置限制部和带轮外周面的第三方向的间隙;x…第三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排水阀驱动装置1具备与未图示的排水阀连接的排水阀驱动部件、连接排水阀驱动部件的输出部件以及驱动输出部件的驱动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阀驱动部件是线材10,输出部件为带轮11。带轮11以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排水阀驱动装置1通过使带轮11旋转而经由线材10驱动排水阀。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x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另外,将第一方向z的一侧设为+z方向、另一侧设为-z方向,将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为+y方向、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第三方向x的一侧设为+x方向、另一侧设为-x方向。cw方向、ccw方向是从+z方向侧观察排水阀驱动装置1时的cw方向、ccw方向。

排水阀驱动装置1具备外壳20,带轮11及驱动部配置于外壳20的内侧。外壳20具备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第一外壳21及第二外壳22。使带轮11旋转的驱动部是具备电动机40及齿轮单元2的齿轮电动机。电动机40配置在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第二外壳22的底部。齿轮单元2及带轮11配置于电动机40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第一外壳21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覆盖齿轮单元2及带轮11。

如后述,齿轮单元2具备与带轮11一体形成的输出齿轮54。线材10的端部固定于带轮11上,且线材10卷绕在形成于带轮11的外周面的槽12中。线材10从形成于外壳20的侧面的开口部23引出到外壳20的外部,且与未图示的排水阀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0为树脂制,线材10为sus等金属制。如果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的线材10是比外壳20硬的材质,则能够减少线材10由于与外壳20的接触而断线的风险。

如图2所示,带轮11配置于输出齿轮54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带轮11及输出齿轮54可移动到第一旋转位置(关闭位置)和相对于第一旋转位置位于ccw方向上的第二旋转位置(打开位置)。当带轮11向cw方向旋转时,线材10被送出。当带轮11旋转至第一旋转位置(关闭位置)时,排水口被与线材10连接的排水阀关闭。当带轮11向ccw方向旋转时,线材10被卷取。当使带轮11旋转至第二旋转位置(打开位置)时,排水阀从排水口离开,开始排水。

在带轮11及输出齿轮54移动到第二旋转位置(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排水阀驱动装置1继续向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40通电,保持带轮11及线材10。另外,当停止向电动机40通电而解除带轮11及线材10的保持状态时,排水阀驱动装置1能够通过外力使带轮11返回到第一旋转位置(关闭位置)。例如,通过与排水阀的阀芯连接的弹簧力等作用力,使带轮11经由线材10返回到第一旋转位置,排水口被排水阀关闭。

图3是拆下了第一外壳21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齿轮单元2具备:传动轮系50,其将电动机40的旋转传递到带轮11;第一离合机构60(参照图2),其使从电动机40向传动轮系50的旋转扭矩的传递通断;旋转限制机构70,当外部负荷经由线材10施加到带轮11上时,其限制传动轮系50的旋转并保持输出齿轮54及带轮11;以及第二离合机构80,其切换传动轮系50传递旋转扭矩的状态和不传递旋转扭矩的状态。传动轮系50具备转子小齿轮51、行星齿轮机构52、减速齿轮53及输出齿轮54。传动轮系50将电动机40的驱动力依次传递给带轮11。

(外壳)

如图1、图2所示,外壳20的开口部23面对第二方向y。从开口部23观察,第二方向y的一侧(+y方向)是外壳20的内侧,从开口部23观察,第二方向y的一侧(-y方向)是外壳20的外侧。如图2所示,带轮11的旋转中心是从开口部23的正面向第三方向x的另一侧(-x方向)偏移的位置,带轮11的外周面的槽12位于开口部23的正面。因此,线材10从开口部23的正面向开口部23延伸。

图4是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观察第一外壳21的立体图。图5是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图1的a-a位置的剖视图),是在开口部23的位置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连接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1的b-b位置的剖视图),是在与开口部23不同的位置剖切的剖视图。如图4-图6所示,第一外壳21具备:上板部210,其覆盖带轮11及齿轮单元2;第一侧壁部211,其从上板部210的外周缘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外壳覆盖部212,其从第一侧壁部211的外周面突出,且在第一侧壁部211的整周外周侧弯曲并向第二外壳22侧(+z方向)延伸。如图4、图6所示,在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内侧设置有沿着第一侧壁部211的+z方向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台阶部213。第一台阶部213具备向+z方向突出的内侧凸部214和在内侧凸部214的外周侧向z方向凹陷的外侧凹部215。

如图2、图3、图6所示,第二外壳22具备底板部220和从底板部220的外周缘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部221。如图3、图5所示,底板部220具备收容电动机40的圆形凹部222。如图2、图6所示,在第二侧壁部221的-z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一外壳21的第一台阶部213嵌合的第二台阶部223。第二台阶部223具备向+z方向凹陷的内侧凹部224和使内侧凹部224的外周侧向-z方向突出而成的外侧凸部225。

电动机40是ac(交流)同步电动机。如图5所示,电动机40具有杯状电动机外壳41、安装于电动机外壳41的-z方向侧的端部的支承板42、配置于电动机外壳41的内侧的线圈骨架43、卷绕于线圈骨架43上的定子线圈44、以及配置于线圈骨架43的内周侧的转子45。

如图2、图4所示,第一外壳21具备将第一侧壁部211及第二外壳覆盖部212切口而形成的矩形的开口部23。第一侧壁部211具备构成第一外壳21的-y方向的侧面的平面部216,第二外壳覆盖部212具备从平面部216向+z方向延伸的平面部217。平面部216、217沿第三方向x延伸。开口部23是将平面部216及平面部217切口而形成的缺口部。第一外壳21具备沿着开口部23的边缘从第一侧壁部211及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外周面向-y方向突出的挡水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水部24形成于开口部23的整个边缘。在挡水部24的前端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倾斜面241。在水溅到挡水部24的前端部分的情况下,水沿着倾斜面241流向挡水部24的基端侧(+y方向),因此,水不易侵入开口部23。

在将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组装形成外壳20时,如图6所示,使第一外壳21的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外壳22的第二台阶部223嵌合,将第一侧壁部211和第二侧壁部221连接。此时,第一台阶部213的内侧凸部214和第二台阶部223的内侧凹部224嵌合,且第一台阶部213的外侧凹部215和第二台阶部223的外侧凸部225嵌合。由此,形成所谓的镶嵌结构的连接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镶嵌结构的台阶部中设置于收容电动机40及齿轮单元2的第二外壳22的第二台阶部223的内周侧的部分凹陷,外周侧呈凸形状。因此,在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内侧露出的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嵌合面的第一方向z的位置是外侧凸部225的前端面的位置。因此,从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z方向的前端到嵌合面的距离较大,所以即使在水从+z方向溅到外壳20上的情况下,水也不易到达嵌合面。另外,在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的间隙中涂布有润滑脂等密封剂。因此,第一侧壁部211和第二侧壁部221的间隙被密封剂密封,所以即使水溅到嵌合面上,水也不易侵入外壳20内。

当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第二外壳22的第二侧壁部221的外周侧被第二外壳覆盖部212覆盖。如图6所示,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前端比第一台阶部213靠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前端延伸到第二外壳22的底板部220的位置,因此,第二侧壁部221整体被第二外壳覆盖部212从外周侧覆盖。如图5、图6所示,在第二侧壁部221和第二外壳覆盖部212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例如1mm左右)。因此,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的可组装性良好。

如图1、图5所示,当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在开口部23中,将第二外壳覆盖部212切口而形成的部分被第二侧壁部221堵塞,但将第一侧壁部211切口而形成的部分成为贯通外壳20的贯通部。因此,能够将线材10通过开口部23引出到外壳20的外部。

(板)

如图2、图5所示,排水阀驱动装置1具备配置于开口部23和带轮11之间的平板状的板13。板13例如由聚酯薄膜构成。在板13上形成有贯通部14,线材10穿过贯通部14。线材10可以在贯通部14内向第二方向y方向移动。因此,在将线材10穿过贯通部14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线材10的送出及卷取。

板13配置于开口部23的附近,在第二方向y上与开口部23对置。另外,板13大于开口部23,且以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姿势配置。因此,板13作为遮蔽试图从开口部23侵入外壳20内的水和异物的遮蔽部件发挥作用。另外,在贯通部14涂布有密封线材10和板13之间的间隙的润滑酯等密封剂。

(板的保持结构)

板13在开口部23和带轮之间保持于外壳20。在外壳20上设置有限制部15(参照图3、图4),该限制部15在与第二方向y正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板13,并且限制板13向与第二方向y正交的方向的移动范围。因为线材10穿过板13的贯通部14,所以板13作为对线材10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发挥作用。限制部15经由板13将线材10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不与外壳20的各部分接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15经由板13将线材10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不与开口部23的内周缘及第二侧壁部221的-z方向的端部接触的范围内。

如图3、图4所示,限制部15具备形成于第一外壳21的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和形成于第二外壳22的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是从第一外壳21的上板部210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具备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一槽部160。另外,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是从第二外壳22的底板部220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具备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二槽部170。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及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均设置于开口部23的附近。

如图5所示,当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第一槽部160和第二槽部170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板13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端部配置于第二槽部170,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的端部配置于第一槽部160。如图5所示,第一槽部160的底部和第二槽部170的底部的间隔大于板13的第一方向z的高度。因此,板13由第一槽部160和第二槽部170支承,在第一方向z上可移动,且在第一方向z上的移动范围被第一槽部160的底部及第二槽部170的底部限制。即,第一槽部160和第二槽部170作为限制板13的第一方向z的移动范围的第一限制部151发挥作用。

第一限制部151(第一槽部160及第二槽部170)通过限制板13的第一方向z的移动范围,经由板13限制线材10的第一方向z的移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线材10与第二侧壁部221的-z方向的端部接触之前使板13与第二槽部170的底部接触,来限制线材10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移动范围。另外,通过在线材10与开口部23的-z方向的边缘接触之前使板13与第一槽部160的底部接触,来限制线材10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的移动范围。

如图4所示,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具备在第一槽部160的-y方向侧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一壁部161、在第一槽部160的+y方向侧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二壁部162、以及从第一壁部161的第三方向x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向-y方向弯曲延伸的两处的第三壁部163。第三壁部163在第三方向x上从第一槽部160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离开规定尺寸的位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与第一侧壁部211相连。

图7是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观察第二外壳22、带轮11、板13以及线材10的局部立体图。如图3、图7所示,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具备:在第二槽部170的-y方向侧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一壁部171、在第二槽部170的+y方向侧沿第三方向x延伸的第二壁部172、以及从第一壁部171的第三方向x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向-y方向弯曲延伸的两处的第三壁部173。如图5所示,第一壁部171和第二壁部172在第二槽部170的+z方向侧相连。第三壁部173在第三方向x上从第二槽部170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离开规定尺寸的位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与第二侧壁部221相连。

如图4、图5所示,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从上板部210突出的尺寸(第一方向z的高度)小于第一侧壁部211。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从底板部220突出的尺寸(第一方向z的高度)大于第二侧壁部221。在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的第三方向x的中央设置有向+z方向凹陷的矩形凹部18。矩形凹部18凹陷到与第二侧壁部221的-z方向的前端相同的高度处。因此,当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处于矩形凹部18的第三方向x的两侧的部分突出到第一外壳21的内侧的状态。

矩形凹部18具备形成于第一壁部171的第一矩形凹部181和形成于第二壁部172的第二矩形凹部182。如图7所示,当在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的第二槽部170安装板13时,穿过线材10的贯通部14配置于矩形凹陷部18的内侧。第一壁部171的第一矩形凹部181的第三方向x的一侧及另一侧的两个部位向-y方向延伸,与第二侧壁部221相连。

当组装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时,第一外壳侧限制部16的第三壁部163和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的第三壁部173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两处第三壁部163的第三方向x的间隔和两处第三壁部173的第三方向x的间隔相同,且大于板13的第三方向x的宽度。因此,当将板13的第一方向z的两端配置于第一槽部160和第二槽部170时,由第三壁部163和第三壁部173限制板13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即,第三壁部163和第三壁部173作为限制板13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的第二限制部152发挥作用。

第二限制部152(第三壁部163及第三壁部173)限制板13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从而经由板13限制线材10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线材10与开口部23的+x方向的边缘接触之前使板13与第三壁部163以及第三壁部173接触,来限制线材10向第三方向x的一侧(+x方向)的移动范围。另外,通过在线材10与开口部23的-x方向的边缘接触之前使板13与第三壁部163以及第三壁部173接触,来限制线材10向第三方向x的另一侧(-x方向)的移动范围。

此外,作为第二限制部152,也可以设置第三壁部163和第三壁部173中的任一个。即使利用第三壁部163和第三壁部173中的某一个,也可以限制板13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因此,能够经由板13限制线材10的第三方向x的移动范围。

(线材位置限制部)

如图7所示,第二外壳22具备在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和带轮11之间从底板部220向-z方向突出的线材位置限制部19。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位置限制部19是沿第二方向y以直线状延伸的壁,在矩形凹部18的+x方向侧与第二外壳侧限制部17的第二壁部172相连。因此,线材位置限制部19配置于线材10的+x方向侧。

图8是示意性表示从开口部23侧(即,-y方向)观察到的带轮11和线材位置限制部19的配置的说明图。如上所述,线材10被配置在设置于带轮11上的槽12内。槽12是在带轮11的外周面开口且第一方向z的开口宽度随着朝向外周侧而增大的大致v字截面的槽。

如图8所示,在线材位置限制部19和带轮11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第三方向x的间隙s,但间隙s小于线材直径d。即,线材位置限制部19配置于满足s<d的条件的位置。

因为线材位置限制部19配置于从带轮11的槽12朝向开口部23的线材10的+x方向侧,所以线材10向+x方向的移动由线材位置限制部19限制。因此,即使在开口部23的外侧朝向+x方向拉线材10而使线材10的引出方向朝向+x方向倾斜,线材10也不会从线材位置限制部19向+x方向侧移动。因此,如果将线材位置限制部19和带轮11的外周面的第三方向x的间隙s设为小于线材直径d,则即使线材10的引出方向朝向+x方向倾斜,线材10也不会完全从槽12脱落。因此,通过设置线材位置限制部19,可以抑制线材10从带轮11脱落。

(本发明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具有:连接排水阀的排水阀驱动部件即线材10;连接于线材10的输出部件即带轮11;驱动带轮11的驱动部(电动机40以及齿轮单元2);以及收容带轮11、电动机40及齿轮单元2的外壳20。外壳20具备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第一外壳21及第二外壳22。第一外壳21具备:第一侧壁部211;将第一侧壁部211切口而形成的开口部23;沿着开口部23的边缘从第一侧壁部211的外周面突出的挡水部24;从第一侧壁部211向第二外壳22侧延伸的第二外壳覆盖部212;以及在上述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内侧沿着第一侧壁部211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台阶部213。第二外壳22具备与第一侧壁部211连接的第二侧壁部221,在第二侧壁部221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部213嵌合的第二台阶部223。另外,在将从第一外壳21朝向第二外壳22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的情况下,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前端比第一台阶部213靠第一方向z的一侧(+z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这样在用于将线材10引出到外壳20外部的开口部23的边缘设置有挡水部24,所以水和异物不易从开口部23侵入。因此,即使在将连接线材10的带轮收容于与电动机40及齿轮单元2相同的外壳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和异物侵入到外壳20内。在此,异物除了尘埃以外,还包括蚂蚁等虫子。因此,与将带轮11配置于外壳20外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第一方向z的高度,有利于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连接部位成为使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嵌合的嵌合部,且从第一外壳21侧覆盖嵌合部的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前端延伸至比构成嵌合部的第一台阶部213靠第二外壳22侧(+z方向)的位置。因此,即使水从第一外壳21侧溅出,水也不会到达嵌合部,而且,即使水从第二外壳22侧溅出,水也不易到达嵌合部。因此,水和异物不易从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连接部位侵入。如上所述,因为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侵入到外壳20内,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水和异物的侵入导致的动作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的间隙中涂布有密封剂,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从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连接部位(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的嵌合部)侵入。此外,也可以采用不在第一台阶部213和第二台阶部223之间的间隙中涂布密封剂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水部24设置于开口部23的整个边缘上。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水侵入到开口部23。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开口部23的边缘的一部分设置挡水部24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至少在开口部23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的边缘设置挡水部24,当将排水阀驱动装置1设置在水从第一外壳21侧溅出的环境内时,可以通过挡水部24有效地抑制水侵入到开口部2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22的第二台阶部223具备第二侧壁部221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方向)的端面的内周侧凹陷而形成的内侧凹部224。而且,第一外壳21的第一台阶部213具备与内侧凹部224嵌合的内侧凸部214。在被第二外壳覆盖部212从第一外壳21侧覆盖的部位设置有所谓的镶嵌结构的嵌合部的情况下,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嵌合面的凹凸,与将凹凸颠倒的情况比较,能够增大嵌合面和第二外壳覆盖部21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水从第二外壳22侧溅出时,水不易到达连接部位(嵌合部位)。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和异物的侵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23和带轮11之间配置有板13。板13与开口部23对置,线材10穿过贯通板13的贯通部14。因此,即使水和异物从开口部23侵入,也能够通过板13抑制其侵入到带轮11、电动机40以及齿轮单元2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水和异物侵入导致的电动机40及齿轮单元2的动作不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部14是贯通板13的中央的贯通孔,但贯通部14也可以是从板13的外周缘延伸至板13的中央的缺口状的槽。在贯通部14为槽的情况下,使线材10穿过的操作容易。因此,能够提高易组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13的贯通部14涂布有用于密封板3和线材10之间的间隙的密封剂。由此,水和异物不易从板13和线材10的间隙侵入到带轮11、电动机40以及齿轮单元2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水和异物侵入导致的动作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阀驱动部件是线材,输出部件为卷取线材10的带轮11。这样,通过使用柔性的线材10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能够在不与开口部23接触的范围内改变引出线材10的方向。因此,排水阀驱动装置1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另外,即使固定排水阀驱动装置1时的位置精度低,也能够连接线材10和排水阀。

此外,也可以使用线材10以外的部件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使用形成有齿条的杆作为排水阀驱动部件,通过输出齿轮54的旋转而使与输出齿轮54啮合的杆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板13及限制部15。另外,能够省略线材位置限制部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