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82019发布日期:2021-06-22 16:1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常用于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作为供电的电源变换配件,一般由外壳、设于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以及设于控制电路板上的电感、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组成,通过电源输入端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由电源输出端输出至需供电的电子产品。

早期电源适配器壳体采用螺丝锁付,外形不美观,且组装效率低。中国专利文献cn108173055a公开一种适配器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件、第二壳件,第一壳件设有固定座,第二客件于相对固定座处设有一开孔,固定座包含由第一壳件突伸而出的二弹壁,二弹壁间隔相对以供电源插座设置于彼此之间,且于二弹壁间的一侧处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另一侧处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二限位结构限制电源插座位于固定座内而对应第二壳件的开孔,适配器的电源插座稳固地设于其内,能方便组装,然其公开的适配器的电源插座设于其内,对于插头伸出在外的结构不适用,且第一壳件和第二壳件之间的配合仅靠两者之间的凹凸部配合,结构不紧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结构紧固,组装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的电源适配器外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插头,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一侧壁设于第一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凸棱,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侧壁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于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棱与凹槽配合,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底面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底面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插头包括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ac插脚,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一端壁、第二端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一卡槽卡接连接,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二卡槽卡接连接,所述第一端壁与第一缺口端面配合,所述第二端壁与第二缺口端面配合,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第一侧壁上第一缺口处的一侧、第二侧壁上第二缺口处的一侧配合,第四侧壁分别与第一侧壁上第一缺口处的另一侧、第二侧壁上第二缺口处的另一侧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向第一壳体内突出,所述第二卡槽向第二壳体内突出,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于第一凸台一侧,所述第二凸块设于第二凸台一侧,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凸台之间设于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凸台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一卡槽一侧的侧壁配合,所述第二间隙与第二卡槽一侧的侧壁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壁于第一缺口处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侧壁于第二缺口处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面抵接于第二弧形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长方体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缺口设于第一侧壁的相邻壁处,所述第二缺口设于第二侧壁的相邻壁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伸出于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凸台的侧面分别顶持于第一侧壁上第一缺口处的一侧、第二侧壁上第二缺口处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设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抵接臂和第二抵接臂,所述第一抵接臂端面顶住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抵接臂端面顶住第二挡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板一面的相邻处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挡板一面的相邻处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抵接臂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棱,所述第一卡棱的一侧面顶住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抵接臂的端部设有第二卡棱,所述第二卡棱的一侧面顶住第二挡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接臂和第二抵接臂为悬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头连接部内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缺口的端面设于第一阶梯槽,所述第二缺口的端面设有第二阶梯槽,所述第一端壁设有第一阶梯凸部,所述第一阶梯凸部与第一阶梯槽配合,所述第二端壁设有第二阶梯凸部,所述第二阶梯凸部与第二阶梯槽配合。

本发明公开的电源适配器外壳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上的凸棱与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凹槽卡接连接,插头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缺口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缺口中,插头连接部上的第一凸台与第一壳体第一底面上的第一卡槽卡接连接,插头连接部上的第二凸台与第二壳体第二底面上的第二卡槽卡接连接,通过插头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卡接连接,以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卡接连接,使得电源适配器外壳结构紧固,卡接连接不需借助工具,组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源适配器外壳组立的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源适配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适配器外壳、电路板40和输出接口50,所述电路板40设于电源适配器外壳中,所述输出接口50设于电源适配器外壳上。电源适配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插头30。

请参考3,所述第一壳体10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侧壁11和第一底面12,所述第一侧壁11设于第一底面12上,所述第一侧壁11上设有第一缺口111和第一输出口114,所述第一缺口111设于第一侧壁11的相邻壁处,所述第一缺口111的端面设有第一阶梯槽112,所述第一侧壁11于第一缺口111处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弧形槽115,所述第一侧壁11的端面设有凸棱113。第一底面12上设有第一挡板14和第一卡槽13,所述第一挡板14的一侧设于第一侧壁1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卡槽13向第一壳体10内突出,所述第一挡板14一面的相邻处设有第三卡槽15。

所述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的结构相似,也为长方体状,与第一壳体10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壳体20设有第二侧壁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二侧壁设于第二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二缺口设于第二侧壁的相邻壁处,所述第二缺口的端面设有第二阶梯槽,所述第二侧壁于第二缺口处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凸棱与第二壳体20上的凹槽配合,以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合而组装。第二底面上设有第二挡板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设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卡槽向第二壳体20内突出,所述第二挡板一面的相邻处设有第四卡槽。

请参考图4,所述插头30包括连接部31和插接部32,所述插接部32上设有ac插脚33,所述连接部31内设有加强筋310,所述连接部31上设有第三侧壁311、第四侧壁312、第一端壁319、第二端壁(图中未示出)、第一凸台313和第二凸台314,所述第一凸台313与第一卡槽13卡接连接,所述第二凸台314与第二卡槽卡接连接,所述第一端壁319设有第一阶梯凸部3191,参见图2,所述第一阶梯凸部3191与第一阶梯槽112配合,所述第二端壁设有第二阶梯凸部,所述第二阶梯凸部与第二阶梯槽配合,所述连接部31上还设有第一凸块315、第二凸块316、第一抵接臂317和第二抵接臂318,所述第一凸块315、第一凸台313和第一抵接臂317伸出于第一端壁319,所述第二凸块316、第二凸台314和第二抵接臂318伸出于第二端壁,当插头30设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缺口111和第二壳体20的第二缺口中时,第一凸块315、第二凸块316、第一凸台313、第一抵接臂317、第二凸台314和第二抵接臂318包裹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端壁319以及第二端壁中,所述第一凸块315设于第一凸台313一侧,所述第二凸块316设于第二凸台314一侧,所述第一凸块315与第一凸台31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凸块316与第二凸台314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第一卡槽13一侧的侧壁配合,所述第二间隙与第二卡槽一侧的侧壁配合,所述第一抵接臂317和第二抵接臂318为悬臂,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第一抵接臂317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棱3171,所述第二抵接臂318的端部设有第二卡棱3181,当插头30与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卡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凸块315的侧面抵住第一卡槽13一侧的侧壁,第一凸块315的端面顶住第一侧壁11内表面的第一弧形槽115,第二凸块316的侧面顶住第二卡槽一侧的侧壁,第二凸块316的端面抵住第二侧壁内表面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卡棱3171卡接于第三卡槽15中,所述第二卡棱3181卡接于第四卡槽中,所述第一卡棱3171的一侧面顶住第一挡板14,所述第二卡棱3181的一侧面顶住第二挡板,所述第一端壁319与第一缺口端面配合,所述第二端壁与第二缺口端面配合,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与第一侧壁上第一缺口处的一侧、第二侧壁上第二缺口处的一侧配合,第四侧壁分别与第一侧壁上第一缺口处的另一侧、第二侧壁上第二缺口处的另一侧抵接。所述输出接口50设于第一输出口114和第二输出口中。

本发明公开的电源适配器外壳,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上的凸棱与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凹槽卡接连接,插头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一缺口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缺口中,插头连接部上的第一凸台与第一壳体第一底面上的第一卡槽卡接连接,插头连接部上的第二凸台与第二壳体第二底面上的第二卡槽卡接连接,通过插头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卡接连接,以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卡接连接,通过多重配合,相互支撑、连接,使得电源适配器外壳结构紧固,相比传统的螺丝锁付,减少锁付环节,组装效率高。为使电源适配器外壳组装后牢靠,可将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上的凸棱与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凹槽涂抹胶水进行粘接或者通过超声波使两者融合,达到组立牢靠的效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