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接触网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绞式线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这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以及供电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根据供电需要,经常出现两根等电位附加导线双线供电的情况。附加导线是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避免两根附加导线相互吸引可能造成的吸附现象,需要将两根导线间隔开。
为了将两根导线间隔开,工程上一般采用铸铝间隔棒。铸铝间隔棒由于结构复杂、价格较高,而逐渐被预绞式间隔棒取代。授权公告号为CN20141347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预绞式间隔棒,该预绞式间隔棒通过将两组预绞丝片制成U型形状,并将其安装到两根导线上,实现间隔两根导线的目的。
然而,上述预绞式间隔棒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导线要求的间隔距离不同,上述预绞式间隔棒不能根据现场情况作出调整,即不能适应不同间距要求导线的安装,导致其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绞式线夹,为解决现有预绞式间隔棒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绞式线夹,所述线夹由弯曲形成细长框架的预绞丝片构建。
所述预绞丝片具有至少三个螺旋段和连接在三个螺旋段之间的连接段,其中三个螺旋段和与其相连的连接段连接形成四个折弯结构,且两个螺旋段相对与其相连的连接段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结构的弯折角度范围为90~17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段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投影圆内径与导线外径的比值为0.8~0.8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各所述螺旋段的单个螺距为P,各所述螺旋段的长度不小于5P。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预绞丝片包括第一螺旋段、第二螺旋段和第三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和所述第二螺旋段之间连接左直线段,所述第二螺旋段与所述第三螺旋段之间连接右直线段。
所述第一螺旋段、所述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三螺旋段、所述左直线段和所述右直线段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预绞丝片包括多根长丝,多根所述长丝沿其径向依次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根所述长丝均采用铝合金丝。
或者,多根所述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镀锌钢丝或铝包钢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根所述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镀锌钢丝,所述铝合金丝和所述镀锌钢丝依次交错排列。
或者,多根所述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铝包钢丝,所述铝合金丝和所述铝包钢丝依次交错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段的内侧铺设有导电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砂由金刚砂和铝砂混合制成,所述金刚砂和所述铝砂的重量比例为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绞式线夹的有益效果:
该预绞式线夹在安装时,将其中一个螺旋段缠绕在一导线上,另一螺旋段缠绕在另一导线上,根据预绞丝片所具有的弹性特性,可通过人工扳折折弯结构的转角角度,以改变两个螺旋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使该预绞式线夹适用于不同现场工况下两导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实现两导线的固定,使该预绞式线夹的适应性较强。
再者,该预绞式线夹根据预绞丝片所具有的弹性特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导线振动的影响,对导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使导线保持在安全距离内;预绞式线夹夹持部位的导线刚度较高,减少了此处的应力应变,增强了导线的抗疲劳能力,减少甚至避免了导线的疲劳损坏。
此外,该预绞式线夹在安装时,无需使用操作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安装,整个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状预绞丝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套预绞式线夹(即两组预绞式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绞式线夹的制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绞式线夹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折弯结构;20-第一螺旋段;30-第二螺旋段;40-第三螺旋段;50-左直线段;60-右直线段。
在图3中,各字母标记分别为:
D为预绞丝片在初始状态时,其第一螺旋段(或第三螺旋段)与第二螺旋段之间的垂直距离;
a1为预绞丝片在初始状态时,其左直线段(或右直线段)与第二螺旋段或第三螺旋段之间的角度值,即折弯结构的角度值;
d为预绞丝片在调节制弯角度a0后,其第一螺旋段(或第三螺旋段)与第二螺旋段之间的垂直距离;
a2为预绞丝片在调节制弯角度a0后,其左直线段(或右直线段)与第二螺旋段或第三螺旋段之间的角度值,即折弯结构的角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绞式线夹,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线夹由弯曲形成细长框架的预绞丝片构建;预绞丝片具有至少三个螺旋段和连接在三个螺旋段之间的连接段,其中三个螺旋段和与其相连的连接段连接形成四个折弯结构10,且两个螺旋段相对与其相连的连接段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该预绞式线夹在安装时,将其中一个螺旋段缠绕在一导线上,另一螺旋段缠绕在另一导线上,根据预绞丝片所具有的弹性特性,可以通过人工扳折折弯结构10的转角角度(或弯折角度),以改变两个螺旋段(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两个螺旋段是指,连接同一连接段的两个螺旋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使该预绞式线夹适用于不同现场工况下两导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实现两导线的安装固定,使该预绞式线夹的适应性较强。
再者,该预绞式线夹根据预绞丝片所具有的弹性特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导线振动的影响,对导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使导线保持在安全距离内;预绞式线夹夹持部位的导线刚度较高,减少了此处的应力应变,增强了导线的抗疲劳能力,减少甚至避免了导线的疲劳损坏。
此外,该预绞式线夹在安装时,无需使用操作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安装,整个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预绞式线夹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适用两导线不同间隔距离安装的结构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绞丝片包括第一螺旋段20、第二螺旋段30和第三螺旋段40,第一螺旋段20和第二螺旋段30之间连接左直线段50,第二螺旋段30与第三螺旋段40之间连接右直线段60;第一螺旋段20、第二螺旋段30、第三螺旋段40、左直线段50和右直线段60位于同一平面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绞丝片不限于具有三段螺旋段和两段直线段,例如:该预绞丝片还可具有四段螺旋段和三段直线段,以此类推还可以有很多种结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折弯结构10的弯折角度范围为90~170°。
如图3所示,预绞丝片在初始状态时,其第一螺旋段20(或第三螺旋段40)与第二螺旋段3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折弯结构10的弯折角度为a1,当两根相平行的导线之间的间距为D时,此时,无需调整折弯结构10的弯折角度,即可直接使用预绞式线夹进行安装。
当两根相平行的导线之间的间距小于D,且为d时,此时,需要调整折弯结构10的弯折角度,使其折弯结构10的弯折角度达到a2,具体地,通过人工扳折折弯结构10的转角角度,在调节制弯角度a0后,使第一螺旋段20(或第三螺旋段40)与第二螺旋段30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d,此时,可使用预绞式线夹进行安装。
由前述可知,该预绞式线夹既能适应两导线间距为D的安装,也能适应两导线间距d的安装,因此其能适用不同现场工况下两导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实现两导线的固定。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如a1为120°时,该预绞式线夹能够安装在间距为D的两导线上;预绞丝片在调节制弯角度a0,例如调节制弯角度30°后,即a2变化为150°时,该预绞式线夹能够安装在间距为d的两导线上。
该实施例中,各螺旋段在其延伸方向上的投影圆内径与导线外径的比值为0.8~0.85,以保证预绞式线夹对导线施加相应力度的握紧力,确保两导线安装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各螺旋段在其延伸方向(或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为空心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的内圆直径为该投影圆的内径。该实施例中,各螺旋段(即第一螺旋段20、第二螺旋段30或第三螺旋段40)的单个螺距为P,各螺旋段的长度不小于5P。当单个螺旋段的螺距的数量较多时,一方面,能够提高预绞式线夹对导线的握紧力;另一方面,使得预绞式线夹的安装更加牢靠。
例如:各螺旋段的长度为5P、6P或7P等等。
该实施例中,预绞丝片包括多根长丝,多根长丝沿其径向依次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绞丝片中长丝的数量可不做限制,例如:该长丝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三根、四根、五根或六根等,当然,只要能够实现将多根长丝缠绕在导线上的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根长丝均采用铝合金丝,该铝合金丝制成的预绞式线夹能够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多根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镀锌钢丝或铝包钢丝。该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铝合金丝能够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能,镀锌钢丝(或铝包钢丝)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从而能够延长预绞式线夹的使用寿命。
该实施例中,铝合金丝与镀锌钢丝(或铝包钢丝)沿其径向呈交错排列结构。
具体地,当多根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镀锌钢丝时,铝合金丝和镀锌钢丝依次交错排列。
以多根长丝设置为四根为例,其排列顺序为:一根铝合金丝、一根镀锌钢丝、一根铝合金丝、一根镀锌钢丝依次排列。
具体地,当多根长丝中的部分采用铝合金丝,其余部分采用铝包钢丝时,铝合金丝和铝包钢丝依次交错排列。
以多根长丝设置为四根为例,其排列顺序为:一根铝合金丝、一根铝包钢丝、一根铝合金丝、一根铝包钢丝依次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部分”是指,多根长丝中的一根或多根。
该实施例中,螺旋段(即第一螺旋段20、第二螺旋段30和第三螺旋段40)的内侧铺设有导电砂,该导电砂能够增大预绞丝线夹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和导电性能。
例如:可采用人工铺设导电砂的方式,人手抓取导电砂将其均匀的撒落在螺旋段的内侧。
其中,导电砂由金刚砂和铝砂混合制成,金刚砂和铝砂的重量比例为3:1。
以预绞丝片选用四根长丝(两根铝合金丝和两根镀锌钢丝)为例,该预绞式线夹的制作方法为:
1)两根铝合金丝和两根镀锌钢丝交错排列形成如图1所示的螺旋状预绞丝片;
2)在螺旋状预绞丝片靠近两端部的位置进行拉直工艺处理,将该处的螺旋状预绞丝片拉成直线状,得到具有三段螺旋段(即第一螺旋段20、第二螺旋段30和第三螺旋段40)和两段直线段(即左直线段50和右直线段60)的预绞丝片;
3)在螺旋段内铺设导电砂,导电砂由金刚砂和铝砂按照3:1的重量比例混合;
4)在螺旋段与直线段的连接处进行折弯处理工艺(即制弯),折弯后螺旋段、直线段都在一个平面内,且形成近似“π”型结构的预绞式线夹;
5)两组上述的预绞丝片构成一整套预绞式线夹。
在两根导线上安装完成后的预绞式线夹如图4所示。具体地,安装过程为:
1)将一组预绞丝片的第二螺旋段30缠绕到其中一根导线(即图4中位于下面的导线)上;
2)根据需要的导线间距弯折调整第二螺旋段30与左直线段50的弯折角度,调整合适后,将第一螺旋段20缠绕到另一根导线(即图4中位于上面的导线)上;
3)调整第二螺旋段30与右直线段60之间的弯折角度,调整合适后,将第三螺旋段40缠绕到另一根导线(即图4中位于上面的导线)上;
4)同理,将另外一组预绞丝片对称进行安装,最终完成整套预绞丝线夹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