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800发布日期:2019-11-25 23:0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成为生活必需品,而生活上的各种常用消费电子的用电结构又各不相同。

现有的车载电源转换器要么只能提供为手机充电接口,要么只能提供通过常用交流电接口,功能十分单一,为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电子结构,需要携带大量的设备,极其的不方便,同时现有的车载车载电源转换器不能反馈车载蓄电池电压,容易因误操作让蓄电池过度放电,造成汽车点火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将多种常用电子用电结构的接口集于一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强大,能满足国内外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同时能够及时反馈车载蓄电池电压,避免蓄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点火困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包括外壳,外壳上嵌设有车载电源接口、显示器、交流三脚接口、交流两脚接口、电源转换接口、总线接口、无线充电器接口以及点烟器接口,外壳内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逆变模块与直流电压提供模块;其中,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相连,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逆变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相连,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交流三脚接口、交流两脚接口和电源转换接口均相连,直流电压提供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相连,直流电压提供模块的输出端与总线接口、无线充电器接口均相连,点烟器接口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相连。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采样电路相连,以接收电压采样电路输出的电压采样信号,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相连,以输出所述车载蓄电池的电压值至所述显示器;显示器显示车载蓄电池的电压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器的显示屏采用led背光源数码管。

在一实施方式中,逆变模块包括升压电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和控制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输出升高后的直流电压至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控制驱动电路输出spwm波控制信号至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门极控制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输出正弦交流电信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直流/交流转换电路采用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该电路包括:滤波电容和多个桥臂,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升压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升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每个桥臂都包括开关管和反向连接在开关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的二极管,第一桥臂的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二桥臂的开关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三桥臂的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桥臂的开关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一桥臂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三桥臂开关管的集电极均与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二桥臂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四桥臂开关管的发射极均与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

在一实施方式中,直流电压提供模块包括第一电容、三端稳压器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并联;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与车载蓄电池的正极相连,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三端稳压器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一实施方式中,三端稳压器为7805稳压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总线接口为usb接口,且usb接口与无线充电器接口的输出直流电压均为5v。

在一实施方式中,交流三脚接口、交流两脚接口和电源转换接口的输出交流电压均为220v。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源转换接口用于连接电源转换插头,该接口将电源转换接口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110v。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将多种常用电子用电结构的接口集于一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强大,能满足国内外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同时,本申请设置在外壳上的电压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车载蓄电池的电压,以便用户实时获取车载蓄电池的电压,从而避免车载蓄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点火困难。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逆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压提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包括一外壳,外壳上嵌设有车载电源接口1、显示器2、交流三脚接口3、交流两脚接口4、电源转换接口5、总线接口6、无线充电器接口7以及点烟器接口8,外壳内设置有电压检测模块9、逆变模块10与直流电压提供模块11。

具体地,其中,电压检测模块9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1与车载蓄电池(图中未示出)相连,电压检测模块9的输出端与显示器2相连,逆变模块10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1与车载蓄电池相连,逆变模块10的输出端与交流三脚接口3、交流两脚接口4和电源转换接口5均相连,直流电压提供模块11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电源接口1与车载蓄电池相连,直流电压提供模块11的输出端与总线接口6、无线充电器接口7均相连,点烟器接口8通过车载电源接口1与车载蓄电池相连。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模块9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采样电路相连,以接收采压电路输出的电压采样信号,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器2相连,以根据车载蓄电池的电压值输出显示控制信号至显示器2,从而使得显示器2显示车载蓄电池的电压值,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实时观测显示器2上显示的车载蓄电池的电压值实时了解车载蓄电池的电压,避免了车载蓄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点火困难。

具体地,显示器2的显示屏采用led背光源数码管。由于显示屏采用的是led背光源数码管,用户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清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十分人性化。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逆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模块10包括升压电路101、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2和控制驱动电路103。

升压电路101输出升高后的直流电压至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2的输入端,控制驱动电路103输出spwm波控制信号至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2的门极控制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2输出正弦交流电信号。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2采用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升压电路的输出升高后的电压为ud,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用于输出交流电压uo,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和多个桥臂,滤波电容c的第一端与升压电路10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升压电路10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每个桥臂都包括开关管和反向连接在开关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的二极管。具体地,第一桥臂的开关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桥臂的开关管vt2的集电极均与第一输出端a相连,第三桥臂的开关管vt3的集电极与第四桥臂的开关管vt4的发射极均与第二输出端b相连,第一桥臂开关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三桥臂开关管vt3的集电极均与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m相连,第二桥臂开关管vt2的发射极与第四桥臂开关管vt4的发射极均与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n相连。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直流电压提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4,直流电压提供模块11包括第一电容c1,三端稳压器u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1通过车载电源接口1与车载蓄电池并联。

其中,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vin通过车载电源接口2与车载蓄电池的正极相连,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三端稳压器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均接地,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能解决用户在充电时,当电源输出不够或者不稳定,容易损伤电器的问题。

在一实施方式中,三端稳压器为7805稳压器,具体地,采用lm7805芯片。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工作时,总线接口6与无线充电器接口7的输出直流电压均为5v。交流三脚接口3、交流两脚接口4和电源转换接口5的输出交流电压均为220v。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源转换接口5用于连接电源转换插头,电源转换插头将电源转换接口6输出的交流电压的电压值转换为110v,以方便各类国际用户使用。

另外,需要吸烟的用户,可以将点烟器插在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的点烟器接口8中进行加热升温。

本申请的多功能车载电源转换器将多种常用电子用电结构的接口集于一体,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强大,能满足国内外用户不同的用电需求。同时,本申请设置在外壳上的电压显示器能够实时显示车载蓄电池的电压,以便用户实时获取车载蓄电池的电压,从而避免车载蓄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点火困难。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