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8286发布日期:2019-10-19 03:2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当中,对于两个电缆之间的连接处和电缆在长时间使用后表皮损坏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粘性胶带进行缠绕密封,避免与外界空气湿气等进行接触,当缠绕的距离较长时,需要人工进行一圈一圈的缠绕,费时费力,无法做到快速缠绕电缆,增加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采用主架下方设有第一把手,解决了缠绕时工作人员携带和拿持的问题;采用定位轴上安装有粘性胶带,解决了粘性胶带固定以及在缠绕时的转动问题;采用转动环外环均匀设有啮合齿,解决电动机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的问题;采用支撑轮与弧形缺口采用螺母固定,解决支撑轮安装固定的问题;采用主架内部安放有电池盒,解决了设备整体使用时的动力来源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架、回转缠绕装置和电动机;主架中部连接有回转缠绕装置;所述主架下方设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上方在主架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主架右端设有第二把手,所述主架内部安放有电池盒,所述主架前方设有电动机支板,所述主架左侧均匀布置有4个均匀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下方在主架上设有卡槽;

回转缠绕装置包括转动环和支撑轮;所述转动环前方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上安装有粘性胶带,所述转动环外环均匀设有啮合齿;所述支撑轮与弧形缺口采用螺母固定,所述支撑轮与转动环滚动连接;电动机轴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啮合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架左侧为圆环形状,所述主架左侧为双层,所述主架左侧开设有通口。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包括主环体和弧形连接块;所述主环体左侧设有凹型定位滑槽;所述弧形连接块与凹型定位滑槽卡接,所述弧形连接块与主环体形成一个整体圆环。

优选的,所述支撑轮包括固定轴、卡片和滚轮;所述固定轴与弧形缺口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固定轴中部对称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与转动环连接;所述卡片与固定轴套接,所述卡片左端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与卡槽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主架左侧开设有通口,能够使电缆顺利进入到转动环中部,操作方便;2、主环体左侧设有凹型定位滑槽,通过与弧形连接块配合,两者能够快速进行对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圆环,从而能够使电动机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整体安装拆卸方便;3、卡片左端的卡头与卡槽进行卡接,能够对固定轴进行有效定位,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固定轴脱离弧形缺口;4、固定轴中部对称安装有滚轮,可以对转动环进行支撑,减小转动环旋转时的摩擦阻力,同时起到对转动环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转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的支撑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架;2、回转缠绕装置;3、电动机;4、固定轴;5、卡片;6、滚轮;101、第一把手;102、第二把手;103、电池盒;104、电动机支板;105、弧形缺口;106、卡槽;107、通口;201、转动环;202、支撑轮;203、定位轴;204、啮合齿;205、主环体;206、弧形连接块;207、凹型定位滑槽;301、第一齿轮;501、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手持式电缆表皮损伤修复器其特征在于:主架1、回转缠绕装置2和电动机3;主架1中部连接有回转缠绕装置2;所述主架1下方设有第一把手101,第一把手101上方在主架1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主架1右端设有第二把手102,所述主架1内部安放有电池盒103,所述主架1前方设有电动机支板104,所述主架1左侧均匀布置有4个均匀的弧形缺口105,所述弧形缺口105下方在主架1上设有卡槽106;回转缠绕装置2包括转动环201和支撑轮202;所述转动环201前方设有定位轴203,所述定位轴203上安装有粘性胶带,所述转动环201外环均匀设有啮合齿204;所述支撑轮202与弧形缺口105采用螺母固定,所述支撑轮202与转动环201滚动连接;电动机3轴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301,第一齿轮301与啮合齿204连接;所述主架1左侧为圆环形状,所述主架1左侧为双层,所述主架1左侧开设有通口107;所述转动环201包括主环体205和弧形连接块206;所述主环体205左侧设有凹型定位滑槽207;所述弧形连接块206与凹型定位滑槽207卡接,所述弧形连接块206与主环体205形成一个整体圆环;所述支撑轮202包括固定轴4、卡片5和滚轮6;所述固定轴4与弧形缺口105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固定轴4中部对称安装有滚轮6,所述滚轮6与转动环201连接;所述卡片5与固定轴4套接,所述卡片5左端设有卡头501,所述卡头501与卡槽106卡接。

使用时,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用右手抓住第一把手101或者第二把手102,使线缆通过主架1左侧的通孔107进入到转动环201内部中心位置,用左手将弧形连接块206与凹型定位滑槽207进行滑动配合,推到底部后,弧形连接块206与主环体205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圆环,安装拆卸方便,此时将粘性胶带一端与电缆进行粘结,启动第一把手101上方的电源开关,电动机3启动,通过第一齿轮301和啮合齿204之间配合,带动转动环201开始转动,此时粘性胶带一边围绕着电缆进行转动,自身同时在定位轴203上进行转动,实现粘性胶带对电缆的缠绕密封,能够连续对指定的位置进行密封缠绕,长时间作业,代替工人重复缠绕的时间,省时省力;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缠绕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将粘性胶带剪断,此时拔出弧形连接块206,使线缆脱离主环体205内部,完成一次工作;固定轴4部分采用螺母两端与主架1夹死,同时在固定轴4上的两端安装上卡片5,使卡片5上的卡头501与卡槽106进行配合,防止固定轴4脱离弧形缺口105,拆卸使用方便,滚轮6与转动环201配合,减小转动环201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少电能的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