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2616发布日期:2019-10-13 01:1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机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电机的使用环境也是千差万别,这样对电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高湿度的要求,普通电机的密封结构已经满足不了如此苛刻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适用于电机轴头,所述电机轴头通过轴承设置在电机后端盖内,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的甩油杯底座和甩油杯杯体,所述甩油杯底座与所述电机轴头相正对,所述甩油杯杯体插设在所述甩油杯底座上,其中,所述甩油杯底座的外缘向靠近所述电机后端盖的一侧的侧壁凸起形成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甩油杯底座上靠近所述电机后端盖的一侧的侧壁上凸起形成第二环形凸缘和第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内侧,所述第三环形凸缘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内侧,所述电机后端盖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相正对,所述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相正对,所述第二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环形凸缘相正对,所述第三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上远离所述甩油杯底座的一端的外缘设有第一导入部,所述第三环形凸缘上远离所述甩油杯底座的一端的外缘设有第二导入部,所述第二导入部与所述第一导入部的结构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导入部为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向靠近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轴线方向倾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上远离所述甩油杯底座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突出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环形凸缘上远离所述甩油杯底座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突出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一密封垫相匹配,且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一密封垫相正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垫相匹配,且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垫相正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凹槽与凸缘的配合,增加了甩油杯底座与电机后端盖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机轴处的防水效果大大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用甩油杯结构中的甩油杯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用甩油杯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电机轴头;2、轴承;3、电机后端盖;5、甩油杯底座;6、甩油杯杯体;7、第一环形凸缘;8、第二环形凸缘;9、第三环形凸缘;10、第一环形凹槽;11、第二环形凹槽;12、第三环形凹槽;13、第一导入部;14、第二导入部;15、第一环形卡槽;16、第一密封垫;17、第二环形卡槽;18、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用甩油杯结构中的甩油杯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用甩油杯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机用甩油杯结构,其适用于电机轴头1,电机轴头1通过轴承2设置在电机后端盖3内,甩油杯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后端盖3上的甩油杯底座5和甩油杯杯体6,甩油杯底座5与电机轴头1相正对,甩油杯杯体6插设在甩油杯底座5上。其中,甩油杯底座5的外缘向靠近电机后端盖3的一侧的侧壁凸起形成第一环形凸缘7,甩油杯底座5上靠近电机后端盖3的一侧的侧壁上凸起形成第二环形凸缘8和第三环形凸缘 9,第二环形凸缘8位于第一环形凸缘7的内侧,第三环形凸缘9位于第二环形凸缘8的内侧,在电机后端盖3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0、第二环形凹槽11 和第三环形凹槽12,第一环形凹槽10与第一环形凸缘7相正对,第一环形凸缘7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10内,第二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凸缘8相正对,第二环形凸缘8设置在第二环形凹槽11内,第三环形凹槽12与第三环形凸缘9相正对,第三环形凸缘9设置在第三环形凹槽12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环形凹槽11与第二环形凸缘8形成过盈配合,第三环形凹槽12与第三环形凸缘9形成过盈配合,增加了甩油杯底座5与电机后端盖3的接触面积,使得甩油杯的防水效果大大加强。安装时,将第一环形凸缘7插入第一环形凹槽10内,第二环形凸缘8插入第二环形凹槽11内,第三环形凸缘9插入第三环形凹槽12内,再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件将甩油杯固定即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环形凸缘8上远离甩油杯底座5的一端的外缘设有第一导入部13,第三环形凸缘9上远离甩油杯底座5的一端的外缘设有第二导入部14,第二导入部14与第一导入部13的结构相同。设置的第一导入部13方便第二环形凸缘8插入到第二环形凹槽11内,设置的第二导入部14方便第三环形凸缘9插入到第三环形凹槽12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入部13为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向靠近第二环形凸缘8的轴线方向倾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20°~4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优先选用3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环形凸缘8上远离甩油杯底座 5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卡槽15,第一环形卡槽15内设有第一密封垫 16,第一密封垫16突出于第一环形卡槽15。设置的第一密封垫16可以加强第二环形凸缘8与第二环形凹槽11之间的密封性,起到较强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三环形凸缘9上远离甩油杯底座 5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卡槽17,第二环形卡槽17内设有第二密封垫 18,第二密封垫18突出于第二环形卡槽17。设置的第二密封垫18,可以加强第三环形凸缘9与第三环形凹槽12之间的密封性,起到较强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环形凹槽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三卡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卡槽与第一密封垫16相匹配,且第三卡槽与第一密封垫16相正对。如图1方向所示,第三卡槽设置在第二环形凹槽的左侧的内壁上,设置的第三卡槽用于固定第一密封垫16。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环形凹槽12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卡槽(图中未示出),第四卡槽与第二密封垫18相匹配,且第四卡槽与第二密封垫18相正对。如图1方向所示,第四卡槽设置在第三环形凹槽12的左侧的内壁上,设置的第四卡槽用来固定第二密封垫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