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型防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902发布日期:2019-12-03 18:2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型防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急保护电路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爆型防雷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

为保护设备免遭沿电源线路侵入的雷击过电压造成的损害,通常在电路装置上加设防雷箱,目前,市面上的防雷箱都是在普通箱体内安装防雷模块构成,当防雷箱内产生高压气体时,防雷箱内的气体仅仅通过自身的撒热孔,不能达到及时泄压的目的,会造成箱体的变型,严重时发生爆炸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防雷箱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爆型防雷箱,解决了现有防雷箱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防雷箱内的气体仅仅通过自身的散热孔,不能达到及时泄压的目的,会造成箱体的变型。严重时发生爆炸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爆型防雷箱,包括箱体,还包括密封箱体的箱盖,箱体内横向设有将其内腔分隔开来的第一隔板,箱体内纵向设有将第一隔板下方的箱体内腔分别分隔开来的两块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包括第一隔板下方的固定端,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端上表面的活动端,活动端的上端穿过第一隔板,且活动端和第一隔板横向滑动配合,第一隔板上表面和箱体内腔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套设有套筒,套筒两侧的固定柱上均套设有弹簧,套筒的两侧和两活动端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连接,且连杆的两端部和套筒、活动端分别铰接,固定端和箱体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道,空气流道正对的箱体底部设有多个排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箱体内产生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对第二隔板施加力的作用,高压气体促使活动端在第一隔板上相背滑动,使活动端和固定端上形成缺口,高压气体从缺口进入空气流道,达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箱体围成的密闭矩体内泄压的目的,经过空气流道的气体再从排气孔排出,当气体逐渐达到大气压时,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活动端回到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箱体围城的密闭矩体的设计,作为高压气体的第一气体聚集地,避免了瞬间产生的高压气体对箱体各个位置的冲击,避免了箱体变型的目的,通过第二隔板上活动端和固定端的滑动配合,活动端和弹簧的间隙配合,达到第二隔板上缺口的自动形成和消失,实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箱体围成的密闭矩体封闭的目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循环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防雷箱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防雷箱内的气体仅仅通过自身的散热孔,不能达到及时排放的目的,会造成箱体的变型。严重时发生爆炸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隔板设置在箱体内腔的上部,第一隔板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隔板的活动端横向滑动配合的滑动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活动端包括第一隔板上方的第一活动部,还包括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二活动部,且第一活动部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滑动槽前后方向的宽度,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通过穿过滑动槽的滑块连接,且滑动槽纵向方向的高度等于滑动槽纵向方向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固定端的上端部和活动端的下端部呈交错对接,且活动端不能相对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空气流道的两侧交错设置有导流板,且导流板倾斜向下。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固定柱的两端部均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上均套设有螺帽,弹簧位于螺帽和套筒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现有防雷箱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防雷箱内的气体仅仅通过自身的散热孔,不能达到及时泄压的目的,会造成箱体的变型。严重时发生爆炸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隔板设置在箱体内腔的上部,第一隔板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隔板的活动端横向滑动配合的滑动槽。第一隔板设置在箱体内腔的上部,增大了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箱体围城的密闭矩体的体积,便于在密闭矩体内安装电路装置,第一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滑动槽,便于实现第二隔板的活动端和第一隔板的滑动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端包括第一隔板上方的第一活动部,还包括第一隔板下方的第二活动部,且第一活动部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滑动槽前后方向的宽度,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通过穿过滑动槽的滑块连接,且滑动槽纵向方向的高度等于滑动槽纵向方向的高度。第一活动部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滑动槽前后方向的宽度,避免了滑块在滑动槽上滑动时,活动端沿纵向方向移动,影响活动端与固定端的对接。

(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端的上端部和活动端的下端部呈交错对接,且活动端不能相对移动。通过活动端和固定端相对端的交错对接,避免了两活动端朝相对的方向移动过多,影响了第二隔板的对接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流道的两侧交错设置有导流板,且导流板倾斜向下。空气流道上设计导流板,在进行防雷箱的内部泄压时,增大了气体的移动距离,增加了气体的能耗,减小了排出气体的能量。

(6)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柱的两端部均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上均套设有螺帽,弹簧位于螺帽和套筒之间。通过螺帽和螺纹部的设计,能调节两弹簧的松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隔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二隔板的侧视图;

图中的标记为:1-箱体、2-排气孔、3-导流板、4-空气流道、5-第二隔板、501-固定端、502-活动端、5021-第一活动部、5022-第二活动部、5023-第三活动部、6-弹簧、7-第一隔板、8-滑动槽、9-连杆、10-套筒、11-固定柱、12-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防爆型防雷箱,包括箱体1,还包括密封箱体1的箱盖12,箱体1内横向设有将其内腔分隔开来的第一隔板7,箱体1内纵向设有将第一隔板7下方的箱体1内腔分别分隔开来的两块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包括第一隔板7下方的固定端501,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端501上表面的活动端502,活动端502的上端穿过第一隔板7,且活动端502和第一隔板7横向滑动配合,第一隔板7上表面和箱体1内腔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上套设有套筒10,套筒10两侧的固定柱11上均套设有弹簧6,套筒10的两侧和两活动端502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9连接,且连杆9的两端部和套筒10、活动端502分别铰接,固定端501和箱体1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道4,空气流道4正对的箱体1底部设有多个排气孔2。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箱体1内产生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对第二隔板5施加力的作用,高压气体促使活动端502在第一隔板7上相背滑动,使活动端502和固定端501上形成缺口,高压气体从缺口进入空气流道4,达到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5和箱体1围成的密闭矩体内泄压的目的,经过空气流道4的气体再从排气孔2排出,当气体逐渐达到大气压时,在弹簧6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活动端502回到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5和箱体1围城的密闭矩体的设计,作为高压气体的第一气体聚集地,避免了瞬间产生的高压气体对箱体1各个位置的冲击,避免了箱体1变型的目的,通过第二隔板5上活动端502和固定端501的滑动配合,活动端502和弹簧6的间隙配合,达到第二隔板5上缺口的自动形成和消失,实现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5和箱体1围成的密闭矩体封闭的目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循环使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防雷箱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防雷箱内的气体仅仅通过自身的散热孔,不能达到及时排放的目的,会造成箱体1的变型。严重时发生爆炸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防爆型防雷箱,包括箱体1,还包括密封箱体1的箱盖12,箱体1内横向设有将其内腔分隔开来的第一隔板7,箱体1内纵向设有将第一隔板7下方的箱体1内腔分别分隔开来的两块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包括第一隔板7下方的固定端501,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端501上表面的活动端502,活动端502的上端穿过第一隔板7,且活动端502和第一隔板7横向滑动配合,第一隔板7上表面和箱体1内腔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上套设有套筒10,套筒10两侧的固定柱11上均套设有弹簧6,套筒10的两侧和两活动端502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9连接,且连杆9的两端部和套筒10、活动端502分别铰接,固定端501和箱体1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道4,空气流道4正对的箱体1底部设有多个排气孔2。

第一隔板7设置在箱体1内腔的上部,第一隔板7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隔板5的活动端502横向滑动配合的滑动槽8。第一隔板7设置在箱体1内腔的上部,增大了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5与箱体1围城的密闭矩体的体积,便于在密闭矩体内安装电路装置,第一隔板7的两侧均设置滑动槽8,便于实现第二隔板5的活动端502和第一隔板7的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活动端502包括第一隔板7上方的第一活动部5021,还包括第一隔板7下方的第二活动部5022,且第一活动部5021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滑动槽8前后方向的宽度,第一活动部5021和第二活动部5022通过穿过滑动槽8的滑块连接,且滑动槽8纵向方向的高度等于滑动槽8纵向方向的高度。第一活动部5021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滑动槽8前后方向的宽度,避免了滑块在滑动槽8上滑动时,活动端502沿纵向方向移动,影响活动端502与固定端501的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固定端501的上端部和活动端502的下端部呈交错对接,且活动端502不能相对移动。通过活动端502和固定端501相对端的交错对接,避免了两活动端502朝相对的方向移动过多,影响了第二隔板5的对接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防爆型防雷箱,包括箱体1,还包括密封箱体1的箱盖12,箱体1内横向设有将其内腔分隔开来的第一隔板7,箱体1内纵向设有将第一隔板7下方的箱体1内腔分别分隔开来的两块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包括第一隔板7下方的固定端501,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端501上表面的活动端502,活动端502的上端穿过第一隔板7,且活动端502和第一隔板7横向滑动配合,第一隔板7上表面和箱体1内腔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上套设有套筒10,套筒10两侧的固定柱11上均套设有弹簧6,套筒10的两侧和两活动端502的上端部分别通过连杆9连接,且连杆9的两端部和套筒10、活动端502分别铰接,固定端501和箱体1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道4,空气流道4正对的箱体1底部设有多个排气孔2。

空气流道4的两侧交错设置有导流板3,且导流板3倾斜向下。空气流道4上设计导流板3,在进行防雷箱的内部泄压时,增大了气体的移动距离,增加了气体的能耗,减小了排出气体的能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固定柱11的两端部均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上均套设有螺帽,弹簧6位于螺帽和套筒10之间。通过螺帽和螺纹部的设计,能调节两弹簧6的松紧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