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540发布日期:2019-09-12 08:4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变电站顾名思义就是改变电压的场所,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而箱式变电站一般用在室外,它是利用一个箱子将设备围起来,防止外界多变环境对设备的侵蚀。

箱式变电站的内部设置有变压器等较多部件,在使用时产热较大,而目前箱式变电站一般采用在其柜门上设置通风孔,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散热,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箱式变电站所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内壁的顶部难以散发,散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式变电站,解决了目前常见的箱式变电站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散热效果欠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通过合页与箱门活动连接,所述箱门的侧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通风槽,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有顶棚,所述顶棚底部对应通风槽的位置处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顶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顶棚的顶部设置有通风管,所述散热翅片固定套接在通风管的侧表面,所述通风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通风管的出气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顶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网框,且第一防尘网框的底部与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风机通过风机支架与第一防尘网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网框,所述通风槽位于第二防尘网框的内部,且第二防尘网框的顶部与顶棚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棚的形状与箱体顶部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的侧面开设有通水孔。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箱门另一侧面对应散热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位于箱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风机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且保护罩位于风机的正上方,所述保护罩呈半圆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式变电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棚、第一散热风扇、散热翅片、通风管和第二防尘网框,该箱式变电站在进行工作时,其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利用第二散热风扇将其内部的一部分热量强制性散发出去,另一部分未排出的热量会上升聚集在箱体内壁的顶部,此时利用第一散热风扇将聚集在箱体内壁顶部的热量强制性散发出去,为了保证箱体的顶部不会进灰,通过双层式屋顶结构,并且配合第一防尘网框和第二防尘网框对外界灰尘进行阻拦,在保证不落灰的前提下又可以使箱体的内部热量快速排出去,散热效果便更好,达到了散热好的效果,解决了目前常见的箱式变电站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散热效果欠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管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右视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散热孔;4、通风槽;5、连接支架;6、顶棚;7、电机支架;8、第一散热风扇;9、散热翅片;10、通风管;11、风机;12、第一防尘网框;13、风机支架;14、保护罩;15、第二防尘网框;16、通水孔;17、第二散热风扇;18、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1和箱门2,原有的箱式变电站为了方便检修,一般都设置有箱门2,箱体1通过合页与箱门2活动连接,箱门2的侧面开设有散热孔3,箱体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通风槽4,箱体1的顶部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连接有顶棚6,顶棚6底部对应通风槽4的位置处通过电机支架7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风扇8,顶棚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9,散热翅片9可以将顶棚6上的热量散发出去,顶棚6的顶部设置有通风管10,通风管10的形状如图2所示,风机11与通风管10配合从而使通风管10的内部空气流动,散热翅片9固定套接在通风管10的侧表面,通风管10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风机11,风机11可以将外界相对较冷的空气吸进通风管10内,通风管10的出气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顶棚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网框12,且第一防尘网框12的底部与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风机11通过风机支架13与第一防尘网框1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网框15,通风槽4位于第二防尘网框15的内部,且第二防尘网框15的顶部与顶棚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防尘网框15网孔的内径小于第一防尘网框12,可以进行对灰尘逐级阻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顶棚6的形状与箱体1顶部的形状相适配,雨水可以沿着该斜面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散热翅片9的侧面开设有通水孔16,对顶棚6进行排水,防止顶棚6上聚集太多雨水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箱门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17,箱门2另一侧面对应散热孔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8,第二散热风扇17位于箱体1的内部,防尘网18对外界的灰尘进行阻拦,可以极大减小灰尘进入箱体1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风机支架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14,且保护罩14位于风机11的正上方,保护罩14呈半圆形,保护罩14可以对风机1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雨水对其侵蚀。

在使用时,该箱式变电站在进行工作时,其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利用第二散热风扇17将其内部的一部分热量强制性从侧面散发出去,另一部分未排出的热量会上升聚集在箱体1内壁的顶部,此时利用第一散热风扇8将聚集在箱体1内壁顶部的热量强制性散发出去,该部分热量会传递至顶棚6上,利用散热翅片9将顶棚6的热量散发出去,并且风机11使通风管10内空气流动,从而可以使散热翅片9上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热量便不会堆积在顶棚6上,避免了热量通过顶棚6传递至箱体1的壁上,为了保证通风槽4的顶部不会直接落灰进入至箱体1的内部,通过双层式屋顶结构,并且配合网孔大小不同的第一防尘网框12和第二防尘网框15对外界灰尘进行阻拦,在保证不落灰的前提下又可以使箱体1的内部热量快速排出去,散热效果便更好,达到了散热好的效果,若遇到下雨天气,雨水便可以通过通水孔16沿顶棚6的斜面排出。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棚6、第一散热风扇8、散热翅片9、通风管10和第二防尘网框15,解决了目前常见的箱式变电站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散热效果欠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